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满足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等高能核装置的蒙特卡罗输运计算需求,通过对相关核数据处理模块的改进,建立了一套基于我国自主的群常数制作软件Ruler与国际公认的核数据处理系统NJOY耦合的中高能评价核数据处理方法及程序系统。通过该方法基于日本高能评价核数据库JENDL-HE-2007制作了ACE格式连续点截面库,并通过一系列绘图及简单问题的蒙特卡罗输运计算,验证了该库是完整的、合理的,可用于蒙特卡罗输运计算,证明了Ruler与NJOY功能模块耦合的方法可用于高能评价核数据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固体核径迹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士伦 《核技术》1996,19(10):581-584
介绍最近几年固体核径迹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包括:径迹形成机制和探测方法研究固体核径迹在核物理、高能和相对论重离子核反应,原子物理、空间科学、宇宙射线探测、地学、测氡和核孔膜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由于质子与中子不同的形状驱动效应影响,A=130缺中子核区的核在高自旋态下可呈现丰富多彩的核结构特性,如形状共存、扁椭形变、旋称反转、手征二重带结构等。对双奇核^122Cs与^136La进行了高自旋态研究,目的是在^122Cs中寻找手征二重带,在^136La中研究旋称反转与扁椭形变特性。  相似文献   

4.
扰动角关联方法直接测量作用在探针核上的超精细相互作用,是一种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原子尺度上的微观分析方法。^111Cd是最常用的扰动角关联探针核,其母核为^111In。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正在建立基于HI-13串列加速器的在线放射性同位素分离器(ISOL),用其产生放射性核束作为探针核,开展在线扰动角关联研究。  相似文献   

5.
根据重子密度不均匀的非标准模型,核合成可以在相对丰质子的高密度区和相对丰中子的低密度区中进行,许多不稳定核引起的反应非常重要。图1示出大爆炸原初核合成反应网络的一部分,涉及^10C的核反应对原初核合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滴线附近核素主要靠稳定核之间复杂的反应产生,而利用放射性核反应产生的过程就简单很多.  相似文献   

6.
大爆炸原初核合成的标准模型假定重子密度均匀分布,已经成功预测了直到^7Li的原初核合成,并预言仅能合成极少量的重核素,主要是由于没有A=8的稳定核。在重子密度不均匀的非标准原初核合成模型中,该稳定核空隙可通过包含有不稳定核的反应跨越过去,使核合成的反应流延伸到更重的核区,从而预测了^7Li以上核素有更高的丰度。  相似文献   

7.
近几十年来,在国内外,随着放射性束大科学装置的建立,为核物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利用核反应研究核结构成为新的热点。最近几年,随着对晕核结构的深入探索,用事件关联的测量方法研究核结构越来越多的用到实验中去,这就需要准确地给出反应后产物粒子的空间位置。  相似文献   

8.
利用兰州SFC加速的^16O束轰击同位素^118Sn,由熔合蒸发4n反应产生目标核^130Ce。为了消除本底干扰并指定^130Ce核。采用溶剂萃取法对He-jet带传输系统从靶室传输出来的反应产物进行了离线分离与纯化。将目标核^130Ce从大量靶材料、反应产物及母核中分离出来,快速制成薄源后在铅室中进入γ单谱测量及X-γ、γ-γ符合测量。从化学分离后的产物中观察到了半衰期为22.9min的108条γ射线,其中107条是新发现的,该活性被指定为^130Ce。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这些γ线的级联关系,建立了缺中子同位素^130Ce较完整的(EC+β^ )衰变纲图。为^118Sn(^16O,4n)^130Ce反应体系建立的放化分离流程的分离时间仅10min,化学产额大于70%,化学分离除去98%以上的核反应生成的^130La,对其它杂质的去污完全满足^130Ce(EC+β^+)衰变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8Li(p,d)^7Li是大爆炸原初核合成非标准模型和r过程种子核合成反应网络中的关键反应。在非标准模型中,A=8处稳定核空隙可以通过^4He(t,γ)^7Li(n,γ)^8Li(α,n)^11B(n,γ)^12B(e-v)^12C…、^8Li(α,n)^9Li(e-v)^9Be(n,γ)^10Be(e-v)^10B(n,γ)^11B(n,γ)^12B(e-v)^12C…等一系列反应链跨越过去,从而使核合成的反应能够向更重的核区发展。  相似文献   

10.
长寿命裂变产物核素的热中子反应截面是重要的核参数,它的深入研究和测量不仅对核结构研究有理论意义,而且对放射性废物的分离嬗变、中子活化分析等方面也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核结构研究中,磁矩能够直接给出核结构信息。高自旋态核结构研究中的核子顺排是一前沿研究课题。质子和中子顺排对磁矩的大小和符号的影响不同,质子顺排导致磁矩增大,而中子顺排则使磁矩减小,甚至出现负值。转动g因子系统测量,能够澄清核子是从集体运动还是从准粒子顺排获得角动量。  相似文献   

12.
在核结构研究中,磁矩有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给出直接和确定的核结构信息。高自旋态的核结构研究中,核子是从集体运动还是从核子顺排获得角动量是个前沿的问题。按照能量,变形核可以从高/轨道的准粒子顺排获得自旋角动量。质子和中子顺排对磁矩的大小和符号的影响不同,质子顺排导致磁矩增大,而中子顺排使磁矩减小甚至出现负值。转动带g因子系统测量,能够澄清核子是从集体运动还是从准粒子顺排获得角动量。为此,我们系统测量了^83Y正宇称转动带的g因子。  相似文献   

13.
方德清 《核技术》2023,(8):152-158
中子皮是不稳定原子核中存在的一种奇特结构,在核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效应。不同理论模型研究发现,中子皮厚度会影响核-核碰撞中的中子擦去截面、轻粒子产额比、重碎片产额比、光子产生截面等物理量,也与原子核的集团结构、表面宽度、温度等存在密切关系。在高能重离子碰撞中研究发现,中子皮同样存在明确的效应。实验上,基于放射性核束装置可以产生具有中子皮结构的不稳定核,通过测量其与稳定核发生反应后与中子皮敏感的观测量,能提取或确定中子皮厚度。结合核理论模型,可以进一步约束非对称核物质的状态方程及核天体的相关性质。  相似文献   

14.
八极形变核具有反射不对称性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核结构信息。探讨这些核的高自旋行为有助于加深对核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核反应^9Be(P,α)^6Li在天体能区的裸核反应截面测量对核天体物理中大爆炸核合成及恒星核合成的机制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低能带电粒子核反应中库仑位垒和电子屏蔽效应的影响,直接测量^9Be(P,α)^6Li在低能区的截面非常困难。为此,本工作使用基于准自由反应机制的特洛伊木马方法对其进行间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工作对双奇核^126I的高自旋态进行了研究。Burde等曾利用轻粒子核反应对^126I核的能级结构进行了研究,而本工作则是通过重离子融合蒸发反应对该核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放射性核束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强  卫增泉 《核技术》2002,25(1):71-77
不同衰变方式和半衰期的放射性核束在生物医学领域有不同应用。本文评述了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LBL实验室首次产生高能放射性核束以来,世界范围内利用放射性核束开展的生物医学应用研究情况,并提出了一些可在兰州放射性束流线(RIBLL)和将要建成的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装置上进行的生物医学应用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核天体物理是核物理与天体物理的重要交叉学科,通过核物理实验、天体物理反应网络计算与天文观测结合,可得出元素合成、星体演化和能量产生的规律。在天体演化过程中,大量放射性核素的反应和衰变卷入其中,由于缺乏实验数据,理论计算有数量级的差别,很难满足核天体反应网络计算的要求。因此,基于放射性离子束的核天体物理实验研究成为国际核物理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质子共振散射是研究复合核近阈能级性质的非常有用的核谱学工具,在核天体物理和核结构研究中都有重要的意义。这种方法需以一定的步长连续地改变质子的能量以得到感兴趣能区的激发函数。由于步长必须足够小,所以。这是一种精度高但非常耗时的实验方法。放射性核素的投入使用对这种实验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较短,通常不能设计为反应靶,因此,一般使用逆运动学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工作旨在通过对辐射伏特效应核衰变能直接发电机制的研究,探索一条综合利用核反应堆产生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剩余能量,开发国内空白、国际尖端的高能高效航天及民用核电源的新途径。在理论上改进了利用辐射伏特效应实现带电粒子动能到电能的转换的物理思想,提出利用半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