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影响露天矿复垦土地水土流失和生态恢复的主要因素如:坡度、容重和物料组成,对复垦土地进行生态分类,并进行评估,提出复垦土地的设计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宋振勇  刘维玉 《中国煤炭》1999,25(A10):74-77
依据影响露天矿复垦土地水土流失和生态恢复的主要因子-坡度,容重和物料组成,对复垦土地进行生态分类,并进行评估,提出复垦土地的设计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评估的角度出发,分析土地复垦评估的原理和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提出土地复垦评估的程序框图,最后对土地复垦评估展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生态演替原理在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认为生态学是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的理论依据,按照生态演替原理,把露天煤矿排土场的土地复垦工程分为水土保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3个阶段,并以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地复垦工程为实例,阐述了生态演替原理在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露天矿土地复垦是矿区生态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煤炭行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提出露天矿土地复垦指数,用来表征露天矿土地复垦评价效果,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了露天矿土地复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方法,并提出了考核级别划分标准。采用上述考评体系和方法,选取某大型煤炭央企所属的典型露天煤矿,收集整理2014年度土地复垦遥感监测、生态修复和治理等基础数据,评价各露天矿年度土地复垦效果,验证了本考核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王洼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治理整体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洼煤矿位于宁夏南部山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矿区土地的塌陷,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随着社会发展,土地复垦已经成为必然。土地复垦的过程,也是恢复和建设土地生态环境的过程,必须有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特别是在我国西部一些生态脆弱地区,因国家生产建设过程中破坏的土地复垦,要采取整治措施,突出生态重建,恢复土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已开发矿区的土地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矿山复垦的实用调查,系统地归纳了已开发矿区土地的存在问题,如土地性状的变化等,并概括述及未复垦土地对环境及生态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工程项目的生态影响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进行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工程对保障生存安全、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以及进行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工程生态影响评价的必要性,提出了生态脆弱区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工程项目生态评价方法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土地复垦评估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复垦是矿山企业的重要工作。本文从评估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土地复垦评估的原理,探讨了土地复垦评估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的理论提出土地复垦评估的程序框图,还对土地复垦现代化评估体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我国矿山土地复垦及生态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矿山开采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矿山土地复垦及生态重建在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简单介绍了国内外矿山土地复垦及生态重建的研究现状,并对矿山的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涵义、影响因素及其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对矿区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的现状进行对照分析,针对矿区土地复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矿区土地复垦工作放到区域经济规划中来定位,进而提出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时续性生态复垦的矿区复垦新观点。  相似文献   

12.
我国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文章分析了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破坏的特征,将采前生态系统类型与采矿扰动因子列为矿区生态破坏类型划分的两个重要因素,并对煤矿区生态破坏类型进行了划分;回顾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研究历程,简要介绍了各阶段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在矿区土地复垦评价与规划、复垦土壤重构、矿区土地复垦界面要素演替规律、矿区生态重建原理等方面的研究为土地复垦科学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矿区土地复垦技术不断创新,初步形成了地下开采矿山充填复垦与非充填复垦、露天开采矿山剥采复一体化、矸石山绿化、复垦土壤剖面重构、植被恢复的技术体系;综合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3.
我国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破坏的特征,将采前生态系统类型与采矿扰动因子列为矿区生态破坏类型划分的两个重要因素,并对煤矿区生态破坏类型进行了划分;回顾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研究历程,简要介绍了各阶段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在矿区土地复垦评价与规划、复垦土壤重构、矿区土地复垦界面要素演替规律、矿区生态重建原理等方面的研究为土地复垦科学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矿区土地复垦技术不断创新,初步形成了地下开采矿山充填复垦与非充填复垦、露天开采矿山剥采复一体化、矸石山绿化、复垦土壤剖面重构、植被恢复的技术体系;综合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4.
大型露天矿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结了国内外关于露天矿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认为土地复垦不仅是土地问题,同时也是环境问题,土地复垦的实质是既要恢复土地资源,又要重建生态平衡;生态重建是土地复垦的核心和目标,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是土地和环境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明确了矿山土地复垦规划的一般程序。  相似文献   

15.
矿山土地复垦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矿山土地复垦的投资构成,和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矿山土地复垦的经济效益进行手实例并提出了土地复垦经济介指标和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云南先锋露天煤矿的背景和现状分析,对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重建的原则和目标、计划和措施、以及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重建措施实施后的环境恢复、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矿区林业土地复垦的规划及其经济学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讨林业土地复垦的经济学观点,指出了降低土地复垦费用的基本途径。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揭示了土地复垦在矿区土地利用优化中的作用,提出了利用土地复垦创立采矿终了后最优土地利用结构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平朔安大堡露天煤矿自然背景和社会背景的分析,论述了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研究目标和研究的侧重点,以及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效益。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矿区复垦为旅游景点的实例介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矿破坏的土地,可根据情况和条件,进行农业,林业,渔业,建筑业等形式复垦,文中介绍一些旅游景观场所的复垦事例,拓宽复垦工作的视野,有利于因地制宜复垦土地和治理环境。  相似文献   

20.
浅谈矿区土地的生态复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杰颖  韩放  梁成华  周晓莹 《采矿技术》2009,9(3):75-76,123
我国是一个矿业大国,矿区土地的生态复垦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概述了矿区土地复垦的意义和生态复垦技术,指出生态修复要因地制宜,以新技术为指导,并引入景观学和景观建筑学等新思想,将传统复垦技术与生态工程复垦相结合,才能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