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由于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施工便利性和较强的水平刚度,常被用作挡土墙的支护结构。本文介绍了双排桩支护结构的计算模式,对某实际工程的双排桩支护结构进行了受力分析,进一步地阐述了双排桩支护结构桩排距变化对桩身结构受力和水平位移的影响,提出了合理桩排距的设计要点,可为类似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桩排距对双排抗滑桩内力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双排桩结构具有复杂的受力特性。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桩排距条件下前后两排抗滑桩的受力状况。分析结果显示:桩排距越大,后排桩的弯矩和剪力也就越大,而前排桩的弯矩和剪力却越小。双排桩的前后两排桩不能同时发挥抗滑作用。随着桩排距增大,前排抗滑桩的抗滑效果越来越差;双排桩合并为单排桩,提高了抗滑桩的刚度,具有更强的抵抗滑坡体变形的能力,桩的受力也更加合理。当不得不采用双排桩时,应该选择适当的桩排距。另外,通过对浙江杭金衢高速公路K103滑坡双排桩应力与位移的监测分析发现,前排桩的应力与变形均小于后排桩,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双排抗滑桩在边坡中受力分析与计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斌  廖维敏 《山西建筑》2011,37(2):57-58
对边坡中双排抗滑桩的受力进行了总结,同时分析了桩布置和排距对双排桩内力的影响,根据其受力特点,归纳了双排桩的计算模式和布置方式,并根据具体实例探讨了计算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张广栋 《山西建筑》2011,37(20):79-80
针对水平荷载作用下双排抗滑桩排距对其受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桩距、桩数、受荷方式、桩顶嵌固等因素的影响,得出了双排桩的排距大于一定值后两排桩将不再相互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双排桩支护结构作为近年来一种新型的支护结构,国内外学者已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针对双排桩支护结构受力和变形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双排桩支护结构进行研究,讨论了桩长、排距、连梁刚度因素对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影响,得出双排桩各影响因素下最经济合理的取值范围,为双排桩支护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双排抗滑桩的推力分担及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截面的双排抗滑桩具有复杂的受力特性。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排距下双排桩对推力的分担,分析结果显示:双排桩上的推力总和要大于只设前排桩时的推力;当排距较小时,滑坡推力几乎全由后排桩承担,由于后排桩的遮蔽作用,前排桩达不到最佳抗滑效果,随着排距增加,前排桩分担的推力逐渐增加,当达到一定排距后,双排桩完全独立工作,各自承担一部分滑体,前后双排桩均达到最佳抗滑效果;并在推力分担、支挡后稳定系数的计算基础上,提出以双排桩的推力和、稳定系数和双排桩承担的推力差为目标,建立用于双排抗滑桩的多目标优化,优选出具有多种属性的双排抗滑桩的排距和推力分担。  相似文献   

7.
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双排桩支护体系在不同参数下的变形及受力特征,并计算分析了开挖深度、桩间土压缩模量、桩间距、排距等对双排桩的影响,有利于促进双排桩设计与施工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双排桩支护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简化模型及内力计算方法,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平面应变模型,对双排桩支护结构进行分析与研究,讨论前后排桩排距、桩身刚度等因素对围护结构侧向位移及桩身内力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前、后排桩与桩间土协同作用效果明显,双排支护桩结构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可有效地限制围护结构的侧向变形;排距对双排桩支护结构受力影响较大,当排距为3~8倍桩径时,前后排桩可较好地发挥抵抗侧向变形的能力,合理选择排距可获得较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9.
双排桩支护体系因其在基坑支护工程中有较大优势,所以被经常采用,然而其受力机理仍不甚明确,在设计中不同因素对双排桩支护体系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以天津某深基坑工程为例,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基坑开挖深度、开挖宽度、双排桩排距、桩长等不同因素对超深双排桩支护体系受力和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坑开挖深度和宽度对双排桩支护结构体系有明显的影响,且合理的排距和桩长可以有效控制双排桩支护结构的位移。最后,本文将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依托青岛某基坑开挖工程,采用ANSYS软件建立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其空间受力的参数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排距为4倍桩径时,可充分发挥双排桩的整体性和后排桩对前排桩的锚固作用,在对双排桩进行结构分析时,要将双排桩和桩间土看成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11.
胡健 《山西建筑》2009,35(20):78-79
结合吴川金泉广场基坑开挖工程实例,介绍了双排深层搅拌桩在基坑护壁中的应用和设置方法,并进行了搅拌桩挡土墙验算,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得出采用搅拌桩挡土墙护壁造价低,施工速度快,对环境影响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孙远  许宏发  陈应才 《山西建筑》2005,31(20):92-94
系统地介绍了水泥土搅拌桩在重力式挡墙、排桩围护、土钉墙和锚拉水泥土挡墙等基坑支护结构中的应用方法,对各方法的结构形式、设计方法、适用条件以及优缺点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史卫平 《山西建筑》2014,(35):64-65
结合基坑支护设计的相关规范,对某机关会议服务配套设施项目的基坑支护方案进行了讨论,并对采用的双排桩方案作了介绍,阐述了压顶连梁、钢管角支撑、帷幕桩等支护结构的设计方法,指出双排桩具有施工便捷、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冯进 《江苏建筑》2007,(6):26-28,43
介绍双排毛竹桩与土钉墙相结合的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通过与工程实例相结合来分析其在基坑围护中的稳定性,采用双排桩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扩展了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夏江  徐志敏  严平  左人宇 《建筑技术》2004,35(5):340-341
“一桩三用”技术是利用排桩围护体系,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将其作为挡土结构外,还作为建筑物工程桩承担上部结构荷载或作为地下室抗浮桩,同时通过桩墙合一技术使排桩与地下室外墙形成复合结构,共同抵抗水土压力。不仅可节约大量费用,且由围护桩与地下室外墙组成的组合结构有利于减小墙体开裂,可提高抗渗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为了增强公路加筋土挡墙系统的外部稳定性、护栏抗冲击性能,并控制加筋土的变形,提出了微型桩-加筋土挡墙系统:竖直和倾斜的一对微型桩从路面穿过加筋回填土区域,锚固进地基,同时在桩顶浇筑承台和地基梁,通过连接构件将公路护栏与地基梁及微型桩相连,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整体加固体系。利用数值手段对不同加筋土挡墙结构的应力变形特性和加固机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未加固"、"单根竖直桩加固"、"竖直桩+倾斜锚杆"以及"竖直桩+水平锚杆"这四种挡土墙工况相比,所提出的微型桩-加筋土挡墙的位移分别可以减小46.9%、34.6%、33.3%和22.7%,竖直桩身弯矩与后三者相比分别可以减小72.7%、72%和47.7%。因此,验证了微型桩-加筋土挡墙具有较好的应力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17.
双排桩结构在失稳基坑中的补强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鹏  TSUI Y 《工业建筑》2002,32(5):82-84
根据软土地基深基坑工程由于墙后土压力太大 ,设计不当 ,造成单排桩挡土结构失稳破坏的原因 ,采用双排桩结构进行补强加固措施 ,同时分析和比较了这种结构的不同荷载分担模式和力学性状 ,提出补强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桩板式挡土墙是山区道路工程建设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支挡结构,由于抵抗水平荷载的需要,传统桩板式挡土墙结构桩和板的尺寸通常做得较大,桩体的布置较密,不经济。基于此,提出一种新的适用于山区道路的桩拱组合式挡土墙,利用拱结构受压性能较好的特点,采用拱板代替传统的平板,拱板与桩基础的上部连接,整体结构可以通过装配式或者现浇制作而成。基于土压力和桩基水平承载力理论,分别建立拱板主动土压力计算模型和抗滑桩计算模型,利用拱板荷载传递给桩基的基本原理,建立桩拱挡土墙整体结构的力学平衡方程,通过求解平衡方程获得桩拱挡土墙整体结构的极限承载力。通过参数分析,分别讨论了不同的桩体几何尺寸、拱板几何尺寸以及土体参数对桩拱组合式挡土墙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矩形截面的长宽比、桩体嵌入深度、土体摩擦角等可以有效提高桩拱组合式挡土墙的极限荷载。  相似文献   

19.
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黄土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中排距和桩身强度(包括桩的截面尺寸及桩身混凝土强度)对桩位移和弯矩的影响,并且在基坑和桩身情况相同的条件下,比较了单排桩和双排桩。研究结果表明,黄土基坑使用双排桩支护体系比单排桩支护体系在安全性能方面更具有优越性。计算给出了双排桩排距和桩截面尺寸的最佳取值范围,以及桩身所用混凝土的最佳强度等级。本文为黄土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