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于1997年10月28日胜利完成截流,从龙口进占到戗堤合龙历时40h。截流前对导截流方案、截流时间、截流方案及戗堤布置精心设计与计划,并对戗 轴线及断面、龙口位置与宽度、截流备料、施工机械设备等进行了合理选取,保证了截流了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实施2。  相似文献   

2.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于1997年10月28日胜利完成截流,从龙口进占到戗堤合龙历时40h。截流前对导截流方案、截流时间、截流方式及戗堤布置进行了精心设计与计划,并对戗堤轴线及断面、龙口位置与宽度、截流备料、施工机械设备等进行了合理选取,保证了截流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实施。  相似文献   

3.
铜街子电站施工采用河床土石断流围堰、左岸明渠全年导流方案。截流则采用上围堰下戗堤自右岸至左岸的单戗立堵方案。截流戗堤全长约160m。龙口布置在左岸,长80m。堤顶宽22m,堤高10~11m。河床截流于1986年11月11日21点30分结束,截流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龙口截流流量为1000~700m~3/s,龙口抛投量为10560m~3,截流时间约为20小时。截流过程中,左裹头上下  相似文献   

4.
通过水力学模型试验,研究确定了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截流戗堤的布置、龙口位置的选择、龙口段和非龙口段的划分、截流水力学参数和施工进占抛投方式,尤其对降低截流难度的工程措施进行了详尽细致的比较研究,为截流施工方案的决策和实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黄河班多水电站主河道截流技术方案时,采取汛前截流还是汛后截流,是施工所面临的最重大、最艰难的抉择。通过详细的论证分析,做出了汛前截流的决策,在此基础上对截流具体时间、截流流量、龙口位置选择、上游围堰断面修改等一系列截流技术方案进行研究,确定了“上游围堰戗堤单向单戗立堵,下游围堰酌情跟进”的截流方案。同时对与截流相关的泄洪闸下游施工道路、门机布置和导流明渠施工等技术方案进行比选研究。  相似文献   

6.
溪洛渡水电站工程规模巨大,该工程位于金沙江下游高山峡谷中,地形复杂,水位落差比较大,水文情况复杂,截流施工影响因素较多,难度较大,截流施工的成败关系到整个水电站工程进展。本文重点对截流施工技术进行阐述,从截流方案筛选、水文气象条件分析、截流抛投材料的备选、截流施工道路的布置、截流资源的配置、戗堤进占进度安排、龙口设计、龙口合龙、闭气等一系列技术进行详细分析,在技术上为成功截流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在1997年11月进行,取得了成功。截流方案曾比较了上游单戗立堵和浮桥平堵两种,最后确定采用“上游横向围堰背水侧截流戗堤单戗双向立堵,下游戗堤尾随,预平抛垫底”的截流施工方案。实施中首先对河床高程低于40m的深槽部位进行平抛垫底施工,并在连接段和预进占段进行防渗墙生产性试验,与此同时进行上、下游戗堤预进占施工,于1997年7月形成上、下游戗堤口门。9月戗堤恢复进占,10月27日上游戗堤形成40m宽的小龙口,11月8日顺利合龙。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黄河班多水电站主河道截流技术方案时,采取汛前截流还是汛后截流,是施工所面临的最重大、最艰难的抉择。通过详细的论证分析,做出了汛前截流的决策,在此基础上对截流具体时间、截流流量、龙口位置选择、上游围堰断面修改等一系列截流技术方案进行研究,确定了“上游围堰戗堤单向单戗立堵,下游围堰酌情跟进”的截流方案。同时对与截流相关的泄洪闸下游施工道路、门机布置和导流明渠施工等技术方案进行比选研究。  相似文献   

9.
林金良  张利荣 《人民长江》2009,40(12):29-30
结合黄河班多水电站截流施工,对截流难度和困难时段的判断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降低龙口水下流速和增加河床糙率的降低截流难度思路,阐述了改善分流条件、多戗截流、增加戗堤宽度和在龙口设拦石坎等降低截流难度的常用应对措施,并结合该工程对上下游戗堤配合、戗堤双挑角进占和提高龙口抛投强度等降低截流难度措施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大渡河瀑布沟水电工程截流落差大、施工难度较大.参照水力学模型试验成果,确定了该工程截流戗堤布置、龙口位置选择、龙口段和非龙口段划分、截流施工进占抛投方式.通过对比试验研究,探讨了降低截流难度、提高截流抛投强度的工程措施,为安全实施截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结合水力学模型试验成果,研究确定了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截流戗堤的布置、龙口位置的选择、龙口段和非龙口段的划分、施工进占抛投方式,以及降低截流难度、提高截流抛投强度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水力学模型试验,研究确定了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截流戗堤的布置、龙口位置的选择、龙口段和非龙口段的划分、截流水力学参数和施工进占抛投方式,尤其对围堰残埂及岩埂对截流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为截流施工方案的决策和实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深覆盖层河床上截流,是一项技术难度较高的工程.但在上游瀑布沟、深溪沟已建水电站控泄的帮助下,截流工程进展得十分顺利.从2011年11月26日导流明渠破堰分流,到11月27日龙口合龙仅用了26 h.龙口最大的抛投强度2 033 m3/h,总用料量45 890 m3.本工程采用单戗、立堵、双向进占的截流方式.戗堤总长95 m,顶宽25 m,上下游边坡均为1∶1.5.为便于后期围堰拆除,截流戗堤布置在上游围堰背水面堰脚处,戗堤预留龙口宽度60 m.  相似文献   

14.
及时掌握截流期间和龙口区域水情,研究河流水文要素变化规律,用实时数据指导工程截流施工组织、调整施工进度、优化施工方法。拉哇水电站工程截流期间共布置2个观测站,10个观测点,对戗堤及其附近部位水位、流速、龙口宽度、水面宽度、戗堤高程等水文指标进行跟踪测量、实时分析,为工程截流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本文介绍了拉哇水电站工程截流过程中水文观测技术及实施成果,供类似工程截流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现有截流施工技术和拉贝利大坝三期截流实际施工条件,对卡拉贝利大坝三期截流施工方案进行了设计。通过计算,明确了截流时段和截流流量,并通过综合比较各截流方案施工规划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提出了戗堤轴线沿一期纵向围堰至明渠进口截流的方案。文章还给出了截流戗堤断面结构形式,明确了龙口分区,最后提出了龙口护底加糙混凝土桩这一加糙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戗堤截流龙口水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水利工程中戗堤截流龙口水力特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三板溪、三峡等具体水利工程截流施工实例,分别对单戗立堵截流、宽单戗立堵截流、双戗立堵截流的龙口水力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与研究。得出了以下认识:在戗堤截流过程中.龙口水流流速具有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最大流速出现在龙口三角形断面形成前后;截流龙口水流流速随戗堤顶宽的增大而减小,且其减小速率是不断减小的;上下戗的进占配合是影响上下戗堤落差分配的关键所在;通过合理布局双戗,可以使其共同分担截流落差,有效减小龙口流速;截流戗堤最大单次坍塌面积随着截流水深的增大而增大,且其增大速率也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17.
双戗堤立堵进占截流龙口水力参数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龙口流速和单宽功率是衡量截流困难度的两个重要指标,了解其变化规律对截流设计和施工都有极大的意义。本文从两个戗堤在截流中的作用出发,以落差分配为控制条件,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模型试验,对整个截流过程中两个龙口的流速和单宽功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首次对双戗堤立堵进占截流两参数的变化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为双戗堤立堵进占截流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双戗堤截流时下戗堤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立堵截流计算的核心内容是龙口流速的求取,因为龙口流速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截流时所选择抛投料粒径的大小,可以说是衡量截流难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在分析单戗堤立堵截流龙口流速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在双戗堤立堵截流中,当上戗堤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流速最大的时候,下戗堤是否能够壅水,从而降低上戗堤的截流难度这个问题,论证了双戗堤立堵截流水力控制条件的正确性,为双戗堤立堵截流的顺利施工提供判断依据一  相似文献   

19.
结合西藏藏木水电站明渠截流模型试验,对其明渠截流钱堤轴线进行了优化研究。介绍了不采用传统明渠戗堤轴线选在明渠内的方法.而是将战堤轴线设置在明渠进口上游,龙口设置于明渠内侧河道.该布置的主要优点为:截流龙口位于原河床上。进而有效避免了因硬底明渠造成的截流抛投料流失量大的问题;通过截流戗堤自身对水流流向的调整,水流经过龙口后从下游向上游逆向流入明渠,改变了龙口流态,增长了水流流线,从而增加了沿程损失,减小了水力坡降,降低了截流水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桃源水电站二期工程截流龙口合拢按上游来流量不大于500 m3/s进行施工设计。根据水工模型试验及水力学计算成果,截流方式采用单向双戗立堵法截流,上、下游戗堤同时从右侧向左侧进占,仅上游单戗堤进行龙口合拢施工,取龙口宽度30 m时进行龙口合拢施工。截流施工中克服了分流条件差、准备时间短、备料不足等诸多困难,从截流准备到截流成功,只用了20余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