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介绍三岔河水电站面板堆石坝坝体结构设计、分区设计、坝基处理、施工过程、监测成果等。大坝建成至今已正常运行两年多,监测成果显示坝体沉降变形:符合面板堆石坝沉降变形规律。大坝渗流:量水堰最大渗流量为12L/s,渗流量稳定。  相似文献   

2.
公伯峡面板堆石坝坝体沉降变形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公伯峡水电站电磁式沉降管和水管式沉降仪实测的坝体沉降监测资料,对堆石体的分层压缩率和坝体沉降回归统计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深入研究了公伯峡面板堆石坝坝体沉降的变形规律.通过电磁式沉降管和水管式沉降仪监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2种监测方法相结合监测面板堆石坝的沉降变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水布垭面板堆石坝坝体沉降变形规律,在坝体内按监测断面分层布置水管式沉降仪和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监测坝体内部垂直、水平位移。以坝左0+22监测断面实测资料为例,对坝体沉降变化过程、沉降分布进行了分析,监测成果为大坝安全运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甘孝清  杨弘  宁晶 《大坝与安全》2014,(1):50-53,56
主要从面板堆石坝坝体内部变形、坝体表面变形、面板钢筋应力、面板混凝土应力应变、面板垂直缝及周边缝接缝变形、坝基渗透压力、绕坝渗流、渗漏量等方面介绍了湖北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面板堆石坝的安全监测设计及安全监测成果。监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面板堆石坝沉降和水平位移已趋于稳定,面板应力与变形较小,总渗漏量较小,大坝处于安全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托河口村水库工程安全监测项目,通过坝基、坝体沉降变形监测资料分析,系统地研究深厚覆盖层面板堆石坝沉降变形变化规律。成果表明:(1)坝基和坝体沉降填筑期随填筑高度增加而增大,静置期随时间增加而增大,整体呈先增加而后减小直至趋于零的趋势;(2)坝基和坝体沉降趋稳,主要受坝基地质情况和坝体填筑高程影响;(3)堆石坝沉降整体与坝型呈不对称分布,其最大沉降量约占坝高的0.72%,符合一般土石坝沉降变形规律。监测成果为保证大坝填料、混凝土面板施工以及评价大坝安全性状提供科学依据,亦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江坪河水电站面板堆石坝填筑过程出现数次停工情况,坝体沉降特性与一般连续填筑的大坝有所差异,相当于老坝加高。蓄水前大坝最大沉降量小于类似工程,且沉降过程中存在的局部不均匀现象已经消除。蓄水前的坝体沉降以及面板监测成果显示,大坝填筑期间的停工过程对坝体变形控制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7.
积石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在填筑期间采取坝体充水浸泡措施,促进混凝土面板浇筑前坝体预沉降期间的沉降量,取得了良好效果.这项措施可加快坝体沉降稳定,减少运行期的坝体沉降和混凝土面板变形,有利于减少混凝土面板的后期裂缝.  相似文献   

8.
根据双桥水库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监测数据分析坝体的沉降。施工填筑过程中面板堆石坝符合沉降的规律,填筑过程中变化迅速,阶段性时间后平缓,分布均匀,没有异常和变速变形。监测成果表明:各监测仪器的变化比较平稳,无较大变化,这对初蓄期和运行期很有利。  相似文献   

9.
许东林  王超  谢卫彬 《人民长江》2012,43(16):96-99
为了解潘口水电站面板堆石坝在施工期及蓄水初期的工作性态,分别进行了大坝外部位移、坝体内部位移、面板应力应变、渗流等项目的监测。监测成果分析表明,大坝沉降、内部位移、周边缝的变形等相比于同级别其他面板堆石坝的实测值均略偏小。大坝变形符合堆石坝的一般规律,蓄水后无明显突变和异常。初步判断,大坝的工作状态是正常、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300 m级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安全监测设计有别于常规的面板堆石坝,面对近900 m宽的坝体断面,其内部变形监测将是一个新的难题.文中简要阐述了高面板堆石坝内部变形监测的重要性,分析了常规面板堆石坝内水平位移监测方法的不足,提出并论证了应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的串联杆式位移计作为水平位移监测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能性,提出了采用微位移传感器代替微压传感器作为水管式沉降仪的自动化监测仪器,探讨了在高面板堆石坝沉降监测中采用横梁式沉降仪和水管式沉降仪的必要性,并指出这种组合布置是确保高面板堆石坝混凝土面板施工质量和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重点论述了设置坝体横向和纵向监测廊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纵向廊道对坝体内部变形监测带来的扩展,以及监测廊道对面板堆石坝坝体内部变形监测系统在施工期和未来的运行期可能带来的巨大收益.  相似文献   

11.
积石峡水电站面板堆石坝坝址为左右岸不对称的复式河谷地带,为预防面板堆石坝发生不均匀沉降,施工中采用坝基处理、分期分区填筑、坝料洒水碾压、坝体浸水等措施。经后期监测,仅发生了约2 mm的不均匀沉降,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张岩  燕乔 《大坝与安全》2010,(2):40-44,50
利用原型观测资料对水布垭面板堆石坝的工作性态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成果表明水布垭面板堆石坝的沉降和水平位移符合一般规律;左岸陡坡坝段与坝主体不均匀沉陷现象明显,面板出现裂缝的可能性较大;坝体填筑施工质量良好,坝体变形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吕美忠 《红水河》2007,26(3):77-82
介绍洞巴面板堆石坝的内部变形观测仪器的布置,并对施工期及初蓄水期取得的实测监测资料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监测分析表明,大坝坝料岩性偏软,压缩性偏大,坝体的流变性较大.在施工期及初蓄水期的沉降与水平位移均偏大,为保证堆石坝今后的安全运行,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沉降监测.  相似文献   

14.
面板坝坝体的沉降和变形影响着混凝土面板的应力和变形,进而影响坝体的安全,高面板坝更是如此.通过对水布垭面板堆石坝在二期面板浇注前的坝体实测沉降结果与计算预测结果以及其它已建高面板坝观测结果比较,得到了高面板堆石坝施工期坝体沉降变形的一般规律.本结论对高面板堆石坝结构设计有参考作用,同时也证明了水布垭面板坝设计理念和施工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陈炜 《吉林水利》2012,(9):33-36,39
运用大型有限元商业软件ABAQUS分析白眉水库面板堆石坝有限元应力变形特性。坝体、坝基岩体分别邓肯E-B本构模型和线弹性模型,分别针对考虑基础变形和不考虑基础变形两种情况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坝体自身变形较小,而由砂卵石覆盖层引起的沉降所占比重较大,坝体的应力大小与堆石体自重应力较接近,计算成果符合堆石坝的一般应力变形规律,并且和监测成果吻合。  相似文献   

16.
借鉴国内软岩筑坝建设经验,结合喀斯特地形地貌特点,贵州余庆魁龙水库大坝采取合理的坝体分区设计和关键环节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取得了软岩填筑面板堆石坝的良好效果,创新了喀斯特地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无面板裂缝的记录。从坝体填筑质量检测、坝体沉降和脱空观测、面板裂缝检查等方面对软岩填筑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质量控制情况进行了分析,可为类似大坝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实测资料的公伯峡大坝面板变形及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公伯峡面板堆石坝坝体沉降变形、面板挠度和钢筋应力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坝体沉降变形规律以及面板挠度和钢筋应力的时间、空间变化规律;针对混凝土面板的各种观测方法布置的测点,进行了物理成因解析及年变幅分析.分析成果表明,不同观测方法得出的观测成果具有一致性,反映了大坝混凝土面板的变形和应力规律,时效因素对坝体和面板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应加强观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面板坝往往工程量大、工期短、施工强度大,施工组织和管理难度大,完工后通常存在坝体后期沉降与不均匀变形,以及面板脱空等问题。文章针对龙马电站面板堆石坝以上情况,采取一些组织及技术的施工措施,可以更加体现面板堆石坝的快速施工优势,并对坝体不均匀沉降变形及在浇筑混凝土面板未预留沉降期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筑坝技术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无论是施工技术、还是施工工期都发生了飞跃。从面板堆石坝坝体分区分期填筑、填筑超高及预留沉降期、混凝土挤压边墙等施工技术及控制措施,为减少坝体沉降,预防和减少混凝土面板裂缝,对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体填筑施工工艺进行总结,积累经验,进一步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三维有限元非线性方法,考虑某高面板堆石坝面板分期施工浇筑的特点,建立精细模拟面板特性的子模型,用有厚度的接触面单元模拟坝体与面板的接触面,设置相应的连接单元模拟面板缝的相互作用,分析了该面板堆石坝在施工期和蓄水期坝体和面板的应力变形,并与类似坝高的面板堆石坝的计算或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施工期和蓄水期坝体的最大沉降值约为坝高的1%,位于次堆石区;面板应力以压应力为主,拉应力主要集中在面板与周边山体连接处;周边缝的最大错动剪切变形、最大张拉变形及最大沉降剪切变形均未超过30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