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肉鸡的阶段管理(1)雏鸡的饲养管理一是雏鸡要早入舍(保温)、早开食、早饮水(加5%红糖或葡萄糖和电解多维).开食时用玉米粉(低蛋白)有利于卵黄吸收.如刚开始就喂高蛋白饲料,不利于脂粪排出,易造成终生消化不良拉白粪.二是要注意保温,1~2日龄34℃~ 35℃,3~7日龄31℃~33℃,8~ 14日龄28℃~29℃,15~21日龄26℃ ~ 27℃,每周降低2℃~3℃.三是要注意通风换气,要在保障所需舍温的情况下,做好通风换气,特别是煤炉取暖地区要避免因通风不良造成一氧化碳、硫化氢、氨气过量,导致腹水症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1~3周以保温为主,冬季可在午后适量通风.四是要保持一定的湿度(65% ~ 70%),利于雏鸡卵黄的吸收和鸡体的健康.  相似文献   

2.
育雏十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初生雏鸡的选择和运输 雏鸡生长发育是否良好与孵化场供应的雏鸡质量密切相关.种蛋与孵化机被污染后孵出的雏鸡易发病和死亡,因此应从种鸡质量好、鸡场防疫严格、出雏率高的种鸡场进鸡.要选择绒毛光亮整齐、大小一致、初生体质量符合标准的雏鸡,雏鸡腹部应柔软、卵黄吸收良好,脐部愈合完全,绒毛覆盖整个腹部,且是同一批孵化的雏鸡.  相似文献   

3.
1.雏鸡的生理特点 (1)雏鸡体温调节机能差雏鸡体温较成年鸡体温低3℃,雏鸡绒毛稀短、皮薄、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要在2周龄之后才能趋于完善,7~8周龄以后才具有适应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能力,所以雏鸡对温度反应比较敏感,只有维持适宜的育雏温度才能保证雏鸡的正常发育和雏鸡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雏鸡是指刚刚从壳中破壳而出的小鸡。雏鸡种群繁多,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但是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能力弱,胆汁容易受到冲击,抗病能力差。因此雏鸡比其他生长阶段的鸡更难饲养管理。由此而展开论述,分别从育雏前的准备、雏鸡选择、雏鸡养殖管理等三大方面,就雏鸡饲养中应注意的问题做要点阐述,为提升雏鸡成活率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雏鸡具有组织器官发育尚不健全、生长代谢旺盛、发育迅速和抵抗力弱等生理特点,因此,雏鸡的饲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产蛋雏鸡育雏时的生长发育更是直接影响到后期的产蛋率和蛋品质量。雏鸡的饲养管理、应激影响、免疫程序是否到位、饲料饲喂是否均匀等,都会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而这些工作都与饲养管理人员的操作规范性密切相关。根据在自动化雏鸡场(立体笼育)实习观察,发现雏鸡饲养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现总结,供广大养鸡朋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6.
养殖棚内温度与湿度环境是雏鸡健康生长的重要保证,针对北方地区农村小型养殖场雏鸡养殖过程中温湿度控制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水、电复合加热形式的温湿度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针对雏鸡养殖的不同时间阶段自动调整各阶段的温湿度控制参数,同时具有系统参数掉电保护功能,可实现雏鸡养殖过程中的全程温湿度控制。  相似文献   

7.
在养鸡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弱雏鸡一直以来是影响养鸡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一旦在养鸡过程中出现弱雏鸡现象,就会对雏鸡的生长发育造成极大的影响,引发鸡的健康水平降低,严重的甚至造成雏鸡死亡,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导致养鸡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对弱雏鸡的早期饲养观察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做好弱雏鸡的早期疾病综合诊断,有效的提高弱雏鸡的成活率与健康水平,促进养鸡经济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1.细菌引起鸡的呼吸道病 (1)雏鸡沙门氏杆菌病该病因以排白色糊状粪便为特征,养殖户一般称之为白痢。白痢多发于雏鸡,一旦发病,死亡率相当高。凡患白痢的雏鸡,绝大多数具有呼吸道症状,表现为羽毛蓬松,双翅张开,后腹呈现一收一缩的呼吸加快动作,若将雏鸡捉住置于耳边细听,可听到“哔卜哔卜”的呼吸声,少数有咳嗽声。  相似文献   

9.
对于雏鸡的养殖,针对部分养殖群体需要小型养殖设备,以及因为温度无法掌控导致雏鸡群体发病、氨气浓度超标致死、粪便清理工作复杂,异常情况发现及处理不及时等问题,在分析了雏鸡生长过程对环境的各项参数要求之后,结合电路设计、结构设计、嵌入式设计等相关理论,设计了一款基于Zig Bee无线通讯技术的小型育雏鸡舍。该设备以IAP15W4K61S4为主控芯片的鸡舍控制面板,通过各传感器检测鸡舍温湿度、氨气浓度、雏鸡总体重,进而控制鸡舍温湿度的调节、鸡粪便清理装置、喂食装置的运行,实现鸡舍环境数据的远程实时查看和控制鸡舍温湿度、光照、氨气浓度的调节,及自动清理鸡粪便、定时定量投喂等。以ESP32-32E为主控芯片的数据收集中转器,通过ZigBee无线通讯技术与鸡舍控制面板进行数据双向联通,且可以将鸡舍实时环境数据发送到云服务器。对比于同类设计,本设备的功能较为完善,能给雏鸡养殖环境监测与控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案。而且,本鸡舍具有较强的可移动性和独立保温性,可多设备自组网,可远程监控,从而提升本设备在于特殊环境下的运作性能。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而诱发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此病危害雏鸡最为严重,2周至开产前雏鸡多发,3~7周龄为发病高峰期。此病可经种蛋垂直传播,也可水平传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典型症状差异,有典型性和温和性病例之分。典型病例,3日内死亡率高。3日后,死亡病例减缓,有"三日病"之称。温和性病例,小范围内或一定区域内,流行速度减缓。科学防治此病,应注意:引进优质鸡苗,自规范化鸡场购进。严格消毒管理,配用甲醛或碘制剂,交替消毒。合理接种程序,非流行区常规接种防疫。强毒流行区,用鸡新城疫传支H120二联弱毒活疫苗、法氏囊病中毒力活疫苗、法氏囊病中毒力疫苗,逐次防疫,效果不错。切忌,1周龄内,不建议用中毒力疫苗。  相似文献   

11.
雏鸡生长速度较快,前期准备条件不充分,会造成雏鸡生长发育受阻,发病率增加,降低成活率。本文认为蛋鸡育雏必须要适宜的育雏温度、适中的育雏湿度、良好的通风条件、适度的光照时间和强度、适时断喙预防啄癖、合理的饲养密度,文章依次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1.育成鸡的生理特点 育雏期6~8周龄,体重(体质量,下同)达到标准后至17~18周龄为育成期,育雏结束后,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机能如体温调节,消化等机能基本健全.雏鸡开始脱温,采食量增加,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处于旺盛时期,机体本身对钙质沉淀、积累能力有所提高,母鸡12周龄以后性器官的发育尤为迅速,对环境条件和饲养条件非常敏感,因此保证鸡的骨骼和肌肉系统的充分发育,严格控制性器官过早或过晚的发育,有利于提高开产后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健壮的鸡苗、适宜的温湿度、新鲜的空气、合适的密度、良好的饲喂管理制度、严格的防疫管理、安静的养殖环境,是养好雏鸡,提升成活率的关键措施。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温度、通风、卫生等因素对雏鸡育成的成活率影响最大。从多个方面就良种肉鸡育雏期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治做要点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水下管道开孔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水下管道开孔机,介绍了开孔机的组成、主要参数、传动原理和技术方案特点。水下管道开孔机以液压系统为动力,采用传动箱下置、进给系统中设置安全离合器、主轴带有快进和快退功能、差速器检测主轴的进给运动、刻度盘指示和设定开孔深度等设计方案,满足了水下管道开孔作业的要求。通过水下开孔试验,开孔机工作正常,达到了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一、雏鸡的饲养管理 按照雏鸡的生产发育特点及其对营养成分、环境条件要求的不同,可分为O~6周龄幼雏期,7~14周龄中雏期,15~20周龄大雏期.一般把中雏、大雏称为育成鸡. 1.幼雏期的饲养管理 (1)幼雏的生理特点①代谢旺盛、增重很快.雏鸡2周龄体质量(体重,下同)约为初生体质量的2倍,6周龄为10倍,8周龄时达到15倍.以后随着鸡龄增大,体质量增加速度逐渐减低.②胃肠容积小,消化机能弱.幼雏消化道短,而且缺少某些消化酶,肌胃研磨食物能力也低.  相似文献   

16.
雏鸡是指从出壳到6周龄这一阶段的鸡。此阶段雏鸡的生理特点是: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消化功能和体温调节能力较弱,抗逆性差,死亡率高等。特殊的生理特点决定了育雏是养鸡生产中一项重要的、要求严格的基础性工作,如果育雏期间出现一点疏忽和漏洞,就会影响到鸡群各阶段的健康生长,成年鸡群的产蛋率和产蛋高峰的持续时间,以及整个鸡群的健康状况。下面就育雏的前期准备及饲养管理中一些应注意的事情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7.
啄癖是一种不良的嗜好,又叫异食癖。其临床特征为鸡相互啄食,造成伤亡或死亡。啄癖在雏鸡群、中雏群和成鸡群中都有发生,而以雏鸡群和中雏群发生较多,特别是密集饲养或笼养条件下更易发生。一旦发生即可很快蔓延全群,啄癖鸡易使鸡群受惊吓,情绪紧张不安,严重影响幼鸡生长发育,成鸡产蛋量下降,健康受损,降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2月1日,开利公司宣布开利全球研究开发中心在上海正式落成。开利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中国建设部官员、暖通空调制冷行业权威专家以及开利公司的众多经销商、客户和员工共同见证了开利对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重要承诺的又一历史性时刻。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火炮炮闩系统理论研究的可信度,开展了炮闩系统试验装置设计与分析。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建立了试验装置动力学原理模型,并进一步分析了试验装置关键参数—开闩距离对试验装置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在开闩力取1000N、开闩质量取100kg条件下,基于试验装置原理模型分别对开闩距离取200mm、250mm、300mm、350mm、400mm时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除前两种开闩距离下未开闩,其余距离下皆可实现开闩,即开闩距离越大,越容易实现开闩;开闩过程中外力所做总功和有用功不断增加,但做功效率降低,即开闩过程损失的能量增加。开闩距离增加对开闩参数和做功的影响逐渐减小。研究结果为试验装置搭建和试验参数的选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大开孔外压圆筒失稳行为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不同开孔率的大开孔外压圆筒,采用线弹性和弹塑性两种本构关系,利用特征值分析、几何和材料的双非线性分析方法对其失稳行为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开孔、接管、加强圈补强等情况下的失稳压力,给出了开孔率d/D为0.4—0.8范围内一系列开孔外压圆筒的失稳压力的计算和有限元算例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开孔率0.5以内,半面积补强对外压开孔圆筒的补强是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