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龙彬 《重庆建筑》2002,(6):46-51
文章在简析会馆源流、类型和重庆会馆发展概况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重庆“湖广会馆”的实际内涵及其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2.
陈蔚  胡斌 《四川建筑》2004,24(3):23-25
明末清初的巴蜀地区,由于“湖广填川”等历史原因构成了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随之而出现的会馆建筑成为遍布巴渝大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文章从分析巴渝地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会馆建筑入手,展示出它独特的建筑艺术魅力和民俗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3.
明清早期会馆主要指最先在北京出现的士绅会馆。明清早期会馆功能渊源于儒家祠堂、讲会书院、官房馆驿三大建筑类型,分别继承了其祭祀、教育和馆宿的三大建筑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将殡葬和经济功能一起整合进来,形成具备集会(祭祀、教育、娱乐)和馆宿两大建筑功能的新的建筑类型。从建筑功能到建筑布局,明清早期会馆的布局来源主要有改扩建和新建两大类。改扩建的会馆其原有建筑来源有二,一为拓祠为馆,二为舍宅为馆。明清早期新建会馆为主要为单列式小型会馆。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大量汉族移民的入滇,使得云南地区成为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随之出现的会馆建筑成为反映这一时期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一面镜子。本文试图探析云南会馆产生的背景、会馆的类型及其建筑艺术特色,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何俊萍 《华中建筑》1998,16(2):11-13
会是一种极有价值的实物史料。文章论述了会馆文化的多元性以及会馆建筑的形态、构成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郭璇 《重庆建筑》2002,(6):52-55
“湖广会馆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规划”是一个研究性很强的项目,在规划设计中我们尝试用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探索城市中文物建筑及历史街区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学科融合     
位于瑞士巴塞尔附近的Renzo Piano公司设计的Beyeler基金会会馆是欧洲私人博物馆中较有特色的一座建筑,用“建筑雕塑”来形容它真是恰如其分:  相似文献   

8.
重庆“湖广会馆”建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彬 《重庆建筑》2002,(3):46-51
文章在简析会馆源流、类型和重庆会馆发展概况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重庆“湖广会馆”的实际内涵及其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建筑承载着深遂的中国历史、文化、乃至深深的哲理内涵,木雕刻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不可或缺的部分,反映着中国建筑文化关联性。以重庆“湖广会馆”建筑中的木雕刻为例,试图阐述中国建筑木雕艺术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长沙苏州会馆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和现状,分析了苏州会馆的功能及特征,包括苏州会馆建筑的选址择基、平面布局、艺术特色及建筑材料,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湖南会馆建筑的地域文化特色,从而在当代建筑中更好的传承地域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1.
四川会馆建筑与移民文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陈玮  胡江瑜 《华中建筑》2001,19(2):14-17
会馆建筑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建筑类型,在四川乡土建筑研究领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四川会馆勃兴的历史渊源探究,会馆社会文化职能的论述,以及会馆建筑群体空间特色的分析,提出了四川会馆的文化意义不仅体现在其空间实体的建筑艺术上,而且有着丰富的地域移民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山陕甘会馆作为商人会馆的典范,通过分析其产生背景、建筑形制、空间营造方式等,探讨清代蕴含商业文化的会馆建筑空间营造方式,寻求会馆性质、功能、文化背景与建筑空间组织关系之间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13.
刘原平  赵明 《山西建筑》2006,32(21):11-12
分析了会馆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过程,介绍了晋商会馆的功能及特征,论述了晋商会馆建筑的平面布局以及建筑艺术特色,对于人们正确认识晋商会馆建筑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慧 《城市建筑》2014,(11):269-269
青岛的会馆具有不同于传统会馆的建筑形式,在中国建筑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青岛广东会馆为研究对象,对其历史沿革、选址、建筑风格以及现状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刘岚 《中外建筑》2009,(6):97-99
本文通过对湘潭行业会馆鲁班殿的研究,在多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从而探讨了行业会馆建筑的地域特点,以及装饰和建筑形态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田文高  李嘉华 《四川建筑》2003,23(Z1):71-73
山陕甘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到光绪年间春秋楼竣工,使会馆建筑格局更趋完善,其建筑规模达到高峰.她集建筑艺术、建筑美学、雕刻艺术之大成,不愧为会馆建筑之瑰宝.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3)
明清时期,在大规模移民潮的影响下,产生了一种独特的会馆形式——移民会馆。文章通过对会馆概念、分类的简析,认为移民与会馆的关系密切,移民会馆的建筑独具特色,有形式多样、文化融合、建址集中三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8.
《现代装饰》2009,(10):114-117
北京巴厘岛国际温泉商务会馆分南北两座建筑物,南面为夜总会,北面为主体建筑健身桑拿中心。原为两层高的两栋旧厂房,原有建筑结构出现有规律及数量较多的钢结构“剪刀架”。对于设计师追求大气、视野开阔的室内空间来说是不小的挑战。经过设计师的妙笔生辉,利用两栋建筑之间的公共空间分为三段:前段加建高15米建筑,作为大堂和连接旧楼的上下两层茶艺区及桑拿过厅;后段为三层高加建建筑,由上而下分别为商务会议厅、总统套房和SPA贵宾房区;围合而成的中段即改造而成的露天空中花园,成为会馆的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19.
吴放 《建造师》2009,(2):38-45
山陕甘会馆建筑格局严谨,规模宏大。从其功能上来说其历史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其集建筑艺术,建筑美学之大成,雕刻艺术在建筑装饰方面的应用感更是登峰造极。不愧为会馆建筑之瑰宝  相似文献   

20.
周宝玲 《南方建筑》2006,7(8):11-13
起建于清初重庆湖广会馆建筑群,是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历史见证.它特殊的建筑形态和内涵体现着我国会馆建筑的特色,也是极具代表性的山地建筑.建筑群落的布局、建筑空间的独具处理方法和对民俗文化的体现是它别具一格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