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话中有舌尖前、舌尖后、舌面三组音,而粤语中只有一组舌叶音,因此普通话的这三组音是粤语区人学习普通话的难点。本文采用跟踪调查和语音测试,对粤语区学生习得普通话舌面音和舌尖音的过程进行考察,试图描摹其发展过程,并尝试用相关中介语理论来进行解释。结果发现粤语区学习者这三组音的形成大致经历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宁波人学习普通话的难点,揭示了正确地掌握舌尖后音zh、ch、sh发音的 方法和途径,重点分析如何潜心摸索,寻求巧记舌尖后音的种种规律。  相似文献   

3.
分析福建顺昌人平翘舌声母使用现状,可发现顺昌方言由于受中古音系的直接影响,对应普通话翘舌音字的读音有一定的特性,没有翘舌音zh、ch、sh,没有r声母等。一旦离开顺昌这个方言环境,语言交际功能大打折扣。文章从顺昌方言特点及古今音演变规律着手,就顺昌方言中对普通话平翘舌音常用汉字的读音及规律加以调查和初步探讨,认为只要顺昌人说普通话时,能区分舌尖前音和舌叶音,把方言中读舌叶音汉字全部转换成翘舌音,就可以说出一口较为标准的普通话。  相似文献   

4.
中古知照系的普通话今音一般是ts等,少数字例外,读ts等,与精组相混。本文分析了这种例外现象的现状、历史及其成因,提出了不同前人的看法:这种“例外”不是音系内部原因造成的,而是方言间影响的结果。文章根据各方言中古知照系在近代演变的方向、进程的不同,将现代方言分为两大类型和若干小类型:A型——舌尖后音化(ts),B型——舌尖前音化(ts)。上述“例外”,正是B型方言对A型方言长期冲击、持续影响的结果。文章最后指出,普通话的这种“例外”字还有继续增多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北流白话归属粤语勾漏片。北流白话有22个声母、52个韵母、9个声调。北流白话与普通话的声韵配合关系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武汉人将合口呼韵母uan错发成an的这一发音变异与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关系,并联系这些社会因素来探讨这一发音变异的原因和规律,以求能为中国正在推行的普通话的普及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豫北方言区可大致划分为豫北方言入声区和豫北方言非入声区。中从语音的声,韵,调三方面,对豫北方言中存在的普遍且突出的语音规律进行探索和分析,同时结合普通话语音的系统的声,韵,调特点,进行方言辨正。  相似文献   

8.
普通话是现代服务业人才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从四川方言区高职大专学生普通话水平的现状入手,总结了学生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出现的声、韵、调及语流音变方面的问题,探索和总结了一些教学和培训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 一、入声概说 入声,即古入声,作为一种独立的声调在古代汉语中与平、上、去三声是并行的,称为古代四声。古入声在现代汉语方言(有入声区)中仍保留着原来的读音,但就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普通话而言,它作为一种声调已经消失,而古入声字仍然存在,且在当今常用汉字中还占不小的比重。不过这600来个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已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普通话水平测试语音语料库,统计得出了PSC“命题说话”项字音错误字(以下我们简称音错字)98个,将其与《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进行比较,结果是71.4%为表一中字,其中,最常用词为60.2%,26.5%为表二中字;然后将音错字分为四类,即多音字23个、调错字51个、韵错字16个、声错字12个,分别占22.5%、50.0%、15.7%、11.8%,并列出了其错误人数、方式和示例;最后从知识、社会习惯、方言、语流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音错字产生的原因。我们希望本文能有助于测试者改善其语音面貌并提高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