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针对兆瓦级风电机组机舱的通风散热问题,提出了下送上排、下送下排、侧送上排以及侧送下排四种不同的气流组织形式,利用CFD软件对这四种气流组织形式下机舱内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数值模拟过程假设机舱罩为绝热边界,并利用第二类热边界条件来描述机舱内热源.此外还借助realizablek-ε湍流模型并采用SIMPLE算法.模拟结果表明:相对下送式的两种气流组织形式,侧送式有着更合理的温度分布.尤其是侧送上排式,在三个特定切面上的温度分布均优于其它三种气流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2.
以办公间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的气流组织形式下,运用CFD-Fluent14.0模拟软件对室内房间顶送下回、异侧上送下回、同侧上送下回及下送顶回四种典型气流组织形式进行模拟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气流组织形式下办公间内的流场、浓度场和速度场的数值模拟结果,找出比较合理的通风方式,以达到快速降低办公间内的甲醛含量的目的,为长期处于工作间内的人员提供一个具有良好空气品质的舒适环境。通过比较模拟的结果发现,同样的室内条件下,当送风方式为顶送下回时办公间内的空气质量为四种气流组织形式中最佳。  相似文献   

3.
不同气流组织形式下空气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龄是评价室内空气品质的指标之一,本文利用CO2示踪气体得出了常用的6种气流组织形式下标准气室中各测点处的浓度衰减曲线,并计算出各测点的空气龄。实验可重复性较好,测得的空气龄反映了标准气室各点空气的新鲜程度,描述了不同气流组织形式通风效率的高低,揭示了室内空气的流动形态,也给空调房间气流组织形式的合理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居住环境室内空气品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目前住宅的室内通风以自然通风为主,但如何通过有序的、有组织地对室内自然通风进行有效的物理环境设计,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进行客观评价并优化设计。以天津大学零能耗太阳能住宅原型为研究对象,针对天津地区相同室内外边界条件、不同模型下的气流组织工况,运用AIRPARK2.1模拟软件对零能耗住宅建筑室内的自然通风模式进行不同工况的模拟计算优化设计,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设计方案,以指导零能耗建筑的节能设计。  相似文献   

5.
通风空调房间气流组织对于室内空气质量、建筑物能耗和人体健康至关重要,通风空调的基本任务是排除室内余热与污染物,使室内空气环境满足人体舒适与健康的需求.本文对空调系统中气流组织的任务以及评价指标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室内环境舒适性有了更多的关注,室内的换气次数和气流组织对舒适度影响较大。文章通过PHOENICS软件对某办公楼在顶面和侧面两种不同送回风形式下的气流组织进行仿真模拟,并与实测的送风口和回风口温度、风速进行对比,分析冬季、夏季两种工况下的室内空气流场,给出不同通风形式下室内办公位置的适宜区域,从而提高办公人员工作环境的舒适性,为办公建筑空调系统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龚石辉  沈致和 《建筑节能》2011,(8):19-21,29
利用CFD软件Airpak,对某办公室在夏季工况下室内空调送风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模拟所得结果分析室内空气品质及热舒适,为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形式优化设计及室内热环境的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气流分布性能的评价指标、热舒适性评价指标和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指标。将通风方式分为置换通风和混合通风,利用暖通空调专用模拟软件Airpak对室内气流进行模拟。模拟某小型会议室的温度、速度、CO2浓度、平均空气龄、PMV值和PPD值,并依据模拟结果分析不同气流组织下的室内空气品质、人体热舒适性和空调能耗情况。指出不同气流组织对室内空气品质、人体热舒适性和空调能耗的影响不同,置换通风和上侧送上回送风方式能得到较好的空气品质和有效的能量利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Fluent软件,模拟分析了集中送风条件下过滤器效率、换气次数、室内PM2.5初始浓度、气流组织形式等因素对室内PM2.5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侧送侧回和上送下回两种气流组织形式相比,侧送风的气流速度较快,在相同的时间内,它的扩散范围大于上送风,使室内污染面积增大;在室外空气污染较严重的情况下,增加换气次数并不利于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室内初始浓度与混合浓度呈正比关系,初始浓度越高,室内污染物越不容易稀释;新风过滤器效率对混合浓度的影响大于室内初始PM2.5浓度的影响,过滤器效率与室内PM2.5浓度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杨大华 《山西建筑》2007,33(14):151-152
探讨了室内热环境对人体热平衡的影响与热舒适,研究了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形式,对冷气风速组织设计和室内空气温度参数设计进行了介绍,从而为人们提供舒适愉快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1.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低频(0.3,0.4,0.5Hz)送风结合不同气流组织形式(上送下回、下送上回、同侧上送上回、异侧上送上回)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结果表明:0.3Hz低频送风在上送下回、同侧上送上回、异侧上送上回气流组织形式下,0.5Hz低频送风在下送上回气流组织形式下气流波动对人体的热舒适影响较好,且送、回风口设置在异侧并将波动气流直接送至人体所在位置,减小送风速度,提高送风温度,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舒适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室内空气质量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质量要求。室内空气质量,也被纳入了《中国生态住宅评估手册》中,成为了评价生态住宅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括室内空气质量、热环境、声环境和光环境。人们不仅关心住宅的外部条件,对于室内生活的舒适度,也予以了同样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王峰  孙波  季翔 《华中建筑》2020,38(6):35-39
混合通风在一梯三户中户住宅室内通风中是最为普遍也相对重要的通风方式,对提高住宅室内热舒适度有很大的作用。通过流体力学的方法,研究一梯三户中户住宅室内混合通风特点以及效果,运用Airpak3.0对混合通风不同回风口的位置进行模拟,对比不同回风口位置对住宅室内空间风速场、温度场、PMV以及空气年龄的影响,得出同侧上送下回的混合通风方式符合一梯三户中户住宅室内热舒适度与气流组织的需求,提高室内通风效率降低能耗,为一梯三户中户住宅室内设计提供科学的混合通风数据支撑,创造舒适节能室内的风环境。  相似文献   

14.
室内空气品质的研究,已成为现代空气调节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通过论述空调设计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指出为了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空调设计应该主要从4个方面来改善,即温度和湿度、新风、气流组织和系统形式。  相似文献   

15.
利用CFD模拟软件Airpak对公共厨房不同送排风口布置位置下的气流组织、温度场、污染物浓度场等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和对比分析,为合理改善厨房工作时室内空气品质和热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影响住宅室内空气品质的空气中细菌浓度水平进行测试、分析、研究。通过对住宅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浓度进行测定, 并对造成室内空气中细菌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在重庆住宅室内空气中存在着严重的细菌污染问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空气的湿度和自然通风、采光情况;建筑结构形式、室内布置和地面装饰材料也是较重要的影响因素。提出提高室内空气品质,改善室内环境质量,防止室内空气中细菌污染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于人员及设备密度较为集中且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的办公环境而言,舒适的室内环境能够使工作人员身心愉悦,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送风方式直接影响室内的气流组织形式,是影响空调办公房间室内舒适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运用HVAC专用模拟软件Airpak,对某办公建筑空调房间上送上回、下送上回两种主要送风方式分别建立模型,对模型进行CFD模拟,通过对比两种送风方式下室内速度场、温度场、湿度场、PMV及PPD数值分布,分析不同送风方式对室内空气品质和人体热舒适度的影响程度。得到上送上回送风方式室内具有较好的速度、温度场分布;整体而言,下送上回送风方式下室内舒适度及空气品质较高等结论,为空调办公建筑室内的气流组织形式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座椅送风是置换通风的一种具体形式,不同于传统置换通风的侧送风形式,我国在这方面设计规范也相应较少,又鉴于座椅送风初投资昂贵,在设计时有必要对其气流组织、舒适性等加以模拟预测。本文采用FLUENT软件对其空调系统的气流组织进行模拟研究,运用座椅送风的简化模型,模拟各种送风形式下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对比了各种送风形式的温度、速度、风量等因素,为大空间建筑空调系统优化设计、模拟气流组织提供了方法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气流组织对空调房间空气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时相同室内条件、不同气流组织形式下的各种模型,运用暖通空调专用数值模拟软件Airpark,对室内速度场、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应用模拟结果分析不同气流组织形式下的空气品质和人体热舒适,为空调室内的气流组织形式优化设计及舒适性提供了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民用住宅中刀字型布局形式的住宅,采用AIRPAK模拟软件,对安装窗式通风扇抽出式排风和压入式送风两种换气形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刀型住宅中,通风扇采用抽出式排风形式更有利于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并且得出抽出式排风工况下房间空气龄比压入式送风降低约31.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