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DB油田延长组长2油层组为典型低阻油层,电阻率对地层含油性变化不敏感,新测井技术资料偏少,且现有测井方法精细评价低阻地层较困难。为解决低阻给测井解释带来的困扰,在大量岩石物理实验基础上,结合测井参数响应特征,将长2油层组低阻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归纳为高不动水饱和度、高地层水矿化度、弱油水分异作用及特殊岩性;建立了长2油层组砂岩泥质含量解释模型和孔隙度解释模型;利用排除法,分步实现油、水流体识别,建立了一套符合区域地质规律的长2低阻油层解释方法,从而提高了测井解释符合率,节约了勘探成本。  相似文献   

2.
自来屯油田低阻油层测井识别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来屯油田储层岩性细 ,粘土含量高 ,孔隙结构复杂 ,同时高矿化度地层水决定了该区油层具有低阻油层特征 ,油层、水层、干层电阻率在一定范围内差别较小 ,较难识别。用测井方法有效识别该区低阻油层 ,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是进行岩石物理研究即储层“四性”关系研究。通过分析制定了符合该区实际地质结果的测井解释标准 ,并对该油田内所有井进行测井二次精细解释 ,确定了单井油层有效厚度 ,进一步挖掘了油层潜力 ,为做好自来屯油田开发调整方案 ,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双频电阻率测井仪器的研制及测井曲线在水淹油层解释中的应用。所测曲线在河南油田的应用表明,双频电阻率测井仪器有利于低电阻率油气藏的探测,能够精细地描述水淹油层内的剩余油分布情况,克服了电阻率测井解释油层水淹状况的技术障碍,为识别油水层及判断水淹程度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姬塬-白豹地区低电阻率油层成因分析及解释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认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白豹地区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机理及精细解释为目的,利用该区岩性薄片分析资料、地层水分析资料及测井解释成果图,对该区延安组和延长组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进行了较详细的剖析,认为地层水矿化度高、储层物性的变化、储层孔隙结构的变化、储层岩石颗粒的变细是延安组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成因。储层物性的变化、储层孔隙结构的变化、储层岩石颗粒的变细、储层泥质含量的相对增高是延长组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成因,进而总结出该区低电阻率油层3种解释方法,即交会法、可动水分析法和核磁共振测井差谱法。实践表明,这3种解释方法对该区低电阻率油层解释是完全适合的。  相似文献   

5.
白豹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4+5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引起束缚水饱和度高,测井显示高孔隙度、低渗透率.为提高测井解释符合率,研究了该储层低电阻率成因.利用测井、岩心物性、压汞、薄片、水性分析、试油等资料,对正常油层长3和低电阻率油层长4+5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物性、电性特征做了详细的对比研究和评价.分析了6种因素对长4+5储层形成低电阻率油层影响,即:泥质、阳离子交换量、地层水矿化度、高孔隙度、粒度、束缚水饱和度.认为复杂的孔隙结构、高束缚水饱和度、岩性粒度细和高孔隙度是长4+5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原因.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确定束缚水饱和度的方法提高了低电阻率油层解释精度.根据研究结果对白豹地区的B154井进行地质解释,其结论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6.
大庆长垣背斜SZ油田G油层油水同层段具有一定的储量规模且开发程度低,随着油田剩余储量精细挖潜需求及产量压力的日益增加,需针对油水同层段开展测井解释评价研究,在测井精细量化解释基础上进一步补孔挖潜对油田稳产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G油层储层薄、泥质含量高、含钙等特点,在“四性”关系研究基础上,明确测井响应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各...  相似文献   

7.
赵莉 《石油天然气学报》2004,26(Z1):405-406
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是进一步测井的基础,不同的成因类型决定了不同的解释方法.以往的研究认为,胜北地区白垩系低阻油层是储层泥质含量高造成的.通过对胜北地区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机理的深入研究,认为储层泥质含量高并不是胜北地区低阻油层的唯一成因,束缚水饱和度高、地层水矿化度高、粘土矿物的附加导电性、低幅度构造、钻井液的侵入以及沉积环境和特殊重矿物的存在等因素同样引起油层电阻率的降低,只有根据不同的成因类型制定不同的解释方法,才能提高测井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河南油田孙岗,下二门地区复杂断块,复末水系油藏的低阻油层测井解释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测井资料对砂层封闭条件,储集性能,含油性能进行了判别,并结合其它地质资料,对该地区部分井进行了精细解释,新发现多个油层,折合地质储量约100多万t.  相似文献   

9.
探索油层精细评价手段和方法,对于提高油层判识能力和实施精细勘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延长组长6-长8段测井解释符合率偏低的现象,借助偏光显微镜和显微荧光镜观察等手段和方法,通过研究核磁共振录井、岩石热解录井在"三低"岩性油气藏油层评价上的应用,总结不同类型油层核磁t2谱特征,建立了热解分析谱图判识标准及核磁共振与岩石热解解释评价图板。应用结果表明:部分常规地质录井显示偏高,测井解释为油层-油水层的高显示储集层中有机质以胶质沥青、沥青质沥青或黏土-有机质复合体形式存在,油气处于不可流动的束缚状态,同时导致有效孔隙度、渗透率的降低;核磁共振及岩石热解录井综合应用能有效识别储集层中流体的性质、赋存状态、流体含量及其可动性信息,能够实现油层的精细评价。  相似文献   

10.
雷11块莲花油层为深层、中低渗透率、低电阻率砂岩边底水油藏.通过开展精细低阻油层成因、测井二次解释及建立测井解释图版等相关研究工作,有针对性地实施"水中找油",区块含油面积及石油地质储量均明显增加,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规模二次开发部署,并及时编制注水开发方案,严格按注水方案实施,实现了油田勘探增储与高效开发同步进行,区块产量、采油速度、预计最终采收率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东濮凹陷濮城地区沙一段有利储层厚度薄且分布面积广,层间发育的盐岩层对地球物理信息具有较强屏蔽作用,导致该层段岩性油气藏隐蔽性较强.以研究区石油地质特征分析为基础,应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与沉积相分析相结合,针对濮城地区沙一段陆相湖泊的沉积模式及砂泥岩薄互层和盐岩的特点,在最佳时窗范围内对不同层段、不同类型的地震属性进行筛选和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储层预测并开展综合地质评价.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储层预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在濮城地区沙一段上亚段落实了4个砂体,其中P1-400块目前已经获得突破.在此基础上落实了濮城地区勘探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北部三叠系STM低幅度构造油气藏,是一个具底水的油气同产的凝析油气藏,其地下为凝析气相、还是气液两相,由于缺乏高压取样测试资料而难以确认。前人据其所产油气性质和气油比判断为凝析气相,但发现井沙29井中油组厚7m的油气层在声波测井曲线上却无明显的高时差响应。相态判断对该油气藏评价、储量计算、开发方案部署等影响很大,作者从物理性质、气油比、组分Z值法、Φ值法、因子判别法、测井解释、气层低频地震响应正演模型及其在构造图上圈闭顶部低频范围与对应深度上测井响应的吻合性等7种方法的综合分析,认为中油组为具凝析气顶和油环的油气藏。这一认识被后来所钻沙51井证实。   相似文献   

13.
扣50断块沙三段Ⅰ油组高产稳产技术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扣50断块沙三段Ⅰ油组属于由构造控制的小断块油藏,边水能量比较充足,在采用水平井进行高速开发过程中,由于地质储量较小,出现边水推进快,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油井自喷期短等情况,影响了油组开发效果。通过油藏工程和油藏数值模拟分析认为,保持该油组持续高产的最佳途径是提液生产,并在边部实施部分注水以保持地层压力。  相似文献   

14.
渤南洼陷沙三段广泛发育浊积岩,该类储集体具有单层厚度小、单砂体面积小、横向变化大、垂向叠置的特点,在地震反射上形成中、弱反射,受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的限制,无法满足储层描述的要求。从地震、钻井、测井资料入手,总结研究区沙三段浊积岩地震反射特征,开发了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盲源分离、小层自动精细解释、随机反演及小砂体自动拾取等4种技术,建立了浊积岩储层识别与描述的技术系列,完善了该类储层预测的地球物理解释技术。将开发的4种技术应用在渤南洼陷沙三段浊积岩储层的预测中,盲源分离处理后的地震数据主频由24 Hz提高到32 Hz,提高了研究区的地震分辨率;实现了沙三段6个砂层组的自动解释;储层预测结果砂体识别的精度为5~8 m,能很好地识别浊积砂体,自动追踪浊积砂体70多个,实现了单砂体的快速成图,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板桥断裂构造带油气成藏组合特征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板桥断裂构造带位于板桥凹陷的东侧,受板桥凹陷和大张坨断层控制。该带富集的天然气除来源于自身烃源岩外,主要来源于板桥凹陷。板桥凹陷气源丰富(有机质丰度高,母质类型好,具有较完整的烃源岩演化序列)、圈闭形成时间早(为天然气早日成藏提供了场所)、油气充注时间晚(前后有4个油气充注期)、盖层封盖能力强(最好的烃源岩同时又是区域盖层)。将板桥凹陷油气藏分为3套成藏组合:①沙一段中部自生自储型咸藏组合;②沙三段生气、沙二段和沙一段下部储气的下生上储型成藏组合;③沙三段自生自储型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16.
临南地区沙三段砂岩体及其成藏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沉积环境的演化出发,探讨了临南地区沙三下段水下扇体、沙三上段河流三角洲、滑塌浊积体的发育特点及展布规律,进而结合临南地区构造、油源条件等,指出了不同砂岩体可形成多种类型油藏:断层河道砂油藏、断层扇体油藏、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体透镜状油藏。结果表明:临南地区具有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辽河坳陷曙光油田杜212区块沙三中亚段大凌河油层组是稠油储集层,因埋藏较浅而胶结疏松。根据11口井的岩心观察和薄片分析,其岩性主要为砾岩、杂砂岩、中细砂岩等,吸附性成分(泥岩岩屑和蚀变的长石颗粒、火成岩碎屑等)含量高,黏土矿物(以蒙脱石为主,伊利石、高岭石次之)含量较高,结构成熟度为中等到差,为低稳定型砂砾岩。大凌河油层下油层组的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均高于上油层组,致使纵向非均质性强,横向非均质性相对较弱。注蒸汽开采稠油时,高温、高pH值的蒸汽易使储集层中的不稳定矿物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导致孔、渗性下降和非均质性加剧,而开采速率过高会造成大量出砂。应对上、下油层组制定不同的开采方案,选取合理的注入液ph值、加入适量的钾离子,使注采液的流速不超过油层内微粒迁移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油气勘探中存在的油水关系复杂问题,采用油气藏解剖和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之间的空间匹配关系,对齐家—鸳鸯沟地区沙河街组油气富集规律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齐家—鸳鸯沟地区油气在纵向上主要分布在沙二段,平面上主要分布在Ⅲ号台阶上,并以断层-岩性油气藏类型居多;油气富集主要受到砂体储层是否发育、圈闭是否发育、断层侧向封闭性强弱、断裂后期活动性强弱4个因素的控制;不同层段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不同,沙二段、沙三1亚段和沙四段圈闭不发育是造成失利井的最主要原因,而沙三2亚段和沙三3亚段砂体储层不发育也是造成失利井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张店油田白秋区块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张店油田白秋区块岩性较细,泥质含量高的储层特点,通过应用测井、岩心、试油等资料,在含油性、岩性、物性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应白秋区块的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和油水层识别标准,并进行了测井二次解释和储量计算,新增石油控制储量354.81×104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