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大雁矿区巷道围岩变形与巷道断面,巷道密度,水的作用,巷道埋深等的关系,以及巷道围岩的变形力学机制,阐述了矿区的巷道支护改革经历了常规支护、金属及优化断面支护,因地制宜综合治理联合支护这样三个阶段。文章还指出,软岩巷道支护的关键是软岩矿区井下水的治理,生产集约化管理,掘进机械化,围岩变形力学机制的研究,生产过程中的监测,工程施工中的工程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2.
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国均  郭瑞 《现代矿业》2010,26(8):110-112
软岩巷道支护,一直是困扰矿区生产建设的一大难题。根据软岩巷道变形力学机制及围岩变形压力显现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支护形式,不仅满足了支护要求,而且保证了巷道的长期稳定及安全施工,取得较理想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构造应力区软岩巷道围岩变形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应力区软岩巷道在原岩应力、工程应力、构造水平应力等作用下,围岩具有复杂变形力学机制,矿压显现为持续塑性变形破坏。通过建立围岩变形破坏的力学模型,对构造应力区软岩变形破坏特征、力学机制、应力转移过程模式进行理论研究分析计算,提出了支护控制准则,为软岩巷道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新上海一号煤矿矿区低强度泥化软岩遇水弱化、体积膨胀特点,对巷道的变形机理及支护技术进行了优化。通过室内试验,得到了不同于其他软岩的物理力学特性;在此基础上,对巷道围岩变形及应力进行现场实测及数值模拟,分析了巷道的变形机理,并对其支护技术进行了优化;对采用新支护方案的巷道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新方案可有效改善围岩应力状态,控制围岩变形。本研究在低强度泥化软岩巷道支护技术上取得显著的效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波 《煤矿安全》2006,37(1):34-36
随着生产的发展,开采深度的增加,软岩巷道的数量越来越多。巷道围岩变形、支护技术等问题已严重制约着生产的发展。用传统的岩石力学方法来分析、计算、设计、施工软岩巷道已经难以满足生产的要求。因此用综合的方法研究软岩矿井的开拓方式、巷道的布置方式、断面形状、支护材料的选择及合理的选择施工工艺等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大雁矿区多年的工程实践,探讨了软岩巷道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期望对软岩矿井的生产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红庙矿软岩巷道支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庙矿软岩巷道开凿后初期变形大,围岩变形趋于稳定时间长,是我国软岩矿井支护难度最大的矿区之一。根据软岩特点和巷道压力显现规律,选用刚性,半刚性和锚喷等形式支护是较为合理的支护形式。  相似文献   

7.
深部软岩巷道应力环境复杂,围岩性质多变,尤其是大断面巷道支护异常困难。文章针对湖西矿800m采深的31102大断面巷道,在对其围岩力学性质及高应力下的蠕变特性实验研究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不同支护参数条件下巷道围岩变形规律,获得了优化后的支护方案,并对现场支护效果进行了监测分析,巷道支护效果显著,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软岩巷道的支护一直是困扰我国煤矿的难题。随着采深的增加,我国许多矿区的软岩工程问题日益突出,这就对软岩巷道支护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软岩的工程特性和软岩巷道围岩的变形特点,分析软岩巷道支护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软岩巷道耦合支护力学原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煤矿软岩的变形力学机制,提出耦合支护力学原理。文章认为目前煤矿软岩巷道支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支护与围岩之间的强度和刚度的不耦合问题。本文从煤矿软岩的独特属性出发,详细论述了耦合支护的研究思路。根据耦合支护力学原理,将其应用于现场实践,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贾文明 《中州煤炭》2016,(2):61-63,68
根据滕东煤矿深部开采的地质条件,针对深部大断面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通过现场观测和理论分析,深入研究了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高地应力、低强度岩体、复杂的地质构造、支护体力学特性与围岩力学特性不耦合,支护时机不合理,是造成巷道持续性大变形与失稳的主要原因。为此,提出了深部软岩巷道支护原则和超前卸压与支护+锚网喷+高强鸟巢锚索+注浆加固联合支护方案。现场巷道位移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案可有效控制深部大断面巷道大变形。  相似文献   

11.
开滦矿区软岩巷道新支护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决开滦矿区软岩巷道支护问题,应用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等手段,并结合开滦矿区多年的软岩巷道支护实践经验,研究了针对软岩巷道支护的新体系,即以强韧封层、稳压胶结为基础,以钢丝绳为筋骨,以锚注为主体的软岩巷道支护技术新体系。同时,通过建立与软岩巷道围岩特征相对应的力学模型,对影响软岩巷道新支护体系的主要因素,即巷道所处的应力环境、围岩性质与结构类型、巷道支护方式进行了分析。经现场工程验证,采用该支护体系的东欢坨矿北一大巷在变形稳定前的其总变形量不足50 mm,林南仓矿斜井下口交岔点最大变形量仅为67 mm。结果表明,该支护体系可以有效控制巷道变形,避免了矿井软岩巷道在服务期间的多次维修。  相似文献   

12.
构造应力区软岩巷道在原岩应力、工程应力、构造水平应力等作用下,围岩具有复杂变形力学机制,矿压显现为持续塑性变形破坏。通过建立围岩变形破坏的力学模型,对构造应力区软岩变形破坏特征、力学机制、应力转移过程模式进行理论研究分析计算,提出了支护控制准则,为软岩巷道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软岩破碎巷道大刚度二次支护稳定原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从组成岩体的宏观和微观力学性质角度出发,分析了软岩、破碎巷道实施锚网喷二次支护后仍然破坏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应用软岩巷道支护理论,提出了一次锚网喷支护和二次料石碹支护的力学模型,分析了各自的力学特点,得出了锚喷网一次支护和大刚度高强度料石碹二次支护的支护方式,破碎、软岩巷道支护稳定原理为:一次支护让压,围岩体受力达到较低变形速率下的力学平衡,充分发挥围岩承载力,大刚度二次支护,减少巷道岩体偏应力,使巷道围岩切向应力相对降低,径向应力相对升高,促进围岩应力向稳定应力状态转化,优化了软岩巷道支护参数.通过在程村矿的软岩、破碎巷道采用二次支护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应力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与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应力软岩巷道具有持续塑性变形破坏特征,单一支护方式难以控制。通过建立围岩变形破坏的力学模型,对高应力软岩变形破坏特征、力学机制、应力转移过程模式进行理论研究分析计算,提出了支护控制准则,工程实例中控制了巷道强烈变形,保持了巷道的稳定,为高应力软岩巷道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断面极不稳定软岩巷道支护与施工成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和睦山矿区水文地质情况和-200m水平井底车场巷道围岩状况,对该矿区大断面极不稳定软岩巷道稳定控制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整套针对大断面极不稳定软岩巷道的支护与施工技术。工程应用实践表明,所提出的支护与施工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变形,支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高应力软岩巷道具有持续塑性变形破坏特征 ,单一支护方式难以控制。通过建立围岩变形破坏的力学模型 ,对高应力软岩变形破坏特征、力学机制、应力转移过程模式进行理论研究分析计算 ,提出了支护控制准则 ,工程实例中控制了巷道强烈变形 ,保持了巷道的稳定 ,为高应力软岩巷道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软岩巷道的弹-黏塑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软岩巷道围岩体具有明显的大变形、大地压、长时间持续流变的特性,这使得软岩巷道尤其是衬砌支护之后巷道的大变形研究及控制机理成为复杂的力学问题.本文利用围岩与支护的接触条件,运用弹一黏塑性理论研究了软岩巷道问题,并探讨了巷道位移、支护阻力与黏性系数和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黏性系数越小,时间对于软岩巷道变形影响越大;增大围岩的黏性系数将会减小巷道的变形.  相似文献   

18.
深部松软破碎煤层巷道锚网索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锚网索耦合支护设计步序,对南屯煤矿93上01工作面巷道支护变形破坏比较严重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巷道围岩为高应力节理化复合型软岩(HJ型),并提出了具体白乜复合型变形力学机制转化对策设计,在对该巷道掘进位置及断面形状进行过程优化设计后,确定了具体的耦合支护参数。现场实际施工观测及回采期间巷道使用情况表明,锚网索耦合支护技术可以有效控制该类巷道围岩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软岩巷道围岩体具有明显的大变形、大地压、长时间持续流变的特性,这使得软岩巷道尤其是衬砌支护之后巷道的大变形研究及控制机理成为复杂的力学问题.本文利用围岩与支护的接触条件,运用弹-黏塑性理论研究了软岩巷道问题,并探讨了巷道位移、支护阻力与黏性系数和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黏性系数越小,时间对于软岩巷道变形影响越大;增大围岩的黏性系数将会减小巷道的变形.  相似文献   

20.
软岩巷道围岩体具有明显的大变形、大地压、长时间持续流变的特性,这使得软岩巷道尤其是衬砌支护之后巷道的大变形研究及控制机理成为复杂的力学问题.本文利用围岩与支护的接触条件,运用弹-黏塑性理论研究了软岩巷道问题,并探讨了巷道位移、支护阻力与黏性系数和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黏性系数越小,时间对于软岩巷道变形影响越大;增大围岩的黏性系数将会减小巷道的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