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油气田产量递减分析是开发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产量递减规律的渗流理论开展递减主控因素分析,认为地质因素决定递减类型,开发因素决定递减率和递减指数,其主控因素为能量补充方式、井网完善程度。理论联系实际,总结坪北特低渗透油藏不同开发方式下产量递减规律的差异性,明确坪北油田递减模型整体呈两段式,即前期快速指数递减,后期缓慢调和递减,发现在特低渗透油藏小井排小井距优于大井距大井排,且多向注水优于单向注水。  相似文献   

2.
安塞油田坪北区低渗透油藏优化开发对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安塞油田坪北区属于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地质条件特殊,开发难度增大.本文应用油气田地质开发力学,提出优化开发对策:包括优选注采系统,充分发挥注水效能;革新增产技术,创造三维供油条件;加强现代试井,掌握地下油水动态;调配盐水成分,提高亲水洗油效率.结合一次采油、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提出优化开发方案,提高油田生产能力、最终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针对特低渗透油藏特点,以某实际油藏为基础,进行了合理压裂水平井直井联合井网形式研究;运用典型地质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采用局部网格非均匀加密和等连通系数法对裂缝网格进行了处理;综合对比分析了压裂直井注水-压裂水平井采油、压裂水平井注水-压裂直井采油、水平井注水-压裂水平井采油、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直井注水-直井采油、压裂直井注水-压裂直井采油等6种井网在不同井距排距的开发效果,优选合理井网形式.研究结果表明,该特低渗透油藏开发合理井距排距为200m×160m,应用压裂直井注水-压裂水平井采油井网可以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坪北油田“五配套”精细注水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坪北油田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地表相对高差大,地面条件复杂,注水压力波动大;属典型的特低渗透裂缝性岩性油藏,注水水质要求高;主要油层为C6和C4+52,层位少,单层注水量小。针对这些特点,通过多年摸索,发展和完善了从水处理、注水泵、注水管网、地面配水、井下管柱等配套工艺,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坪北特色"五配套"精细注水工艺技术,实现了油田效益开发。  相似文献   

5.
安塞油田裂缝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系统地分析了安塞油田坪桥北区西块注水试验区注水见效特征 ,认为影响裂缝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的主要因素是人工裂缝 ,其次是天然裂缝或孔隙 ,并提出下一步注采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安塞油田坪北区为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多项研究表明微裂缝在安塞油田坪北区C4+52、C6油藏中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生产动态表明油层存在双重孔隙介质,利用油藏裂缝特征,采用沿裂缝方向布井、在开发过程中加密调整注水开发井网、开展不稳定注水、沿裂缝方向强化注水、暂堵压裂均取得较好的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坪北油田属于特低渗透裂缝性岩性油藏,采用注水开发方式生产,目前其注水系统能耗已经占到了油田生产总能耗的30%。通过节点系统分析方法分析,发现注水能耗的增加主要源于泵机组效率和注水管网效率。要进一步提高系统效率、降低能耗就必须优化调整注水泵工况,加强对注水井的降压增注,合理调整注水系统压力,清洗地面管线,加强对注水站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坪北油田为一低孔、低渗、低压、低产的裂缝性油藏。自1998年5月投入开发以来,通过优化开发井网、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明确注水思路、优化注水方案,精细注水调整、提高水驱效果,精细工艺配套、提高开发效果。油田递减率得到有效的控制、含水上升率稳定、地层压力水平逐步回升,实现了年产油17万吨以上持续稳产。  相似文献   

9.
安塞油田坪北区具有渗透率特低、裂缝发育和压力低等特性,开发难度大。为了摸索出适合坪北区油藏的开发方式和开采技术,经过五年注水开发生产实践,逐步认识了分层出力状况、裂缝发育方向和对油井生产的影响,通过调整采用多种开发措施,见到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坪北油田为典型的特低渗透裂缝型岩性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已建立相对完善的注水连通井组,但随着水驱程度加深,水驱效率降低,油藏开发难度加大。目前油田综合含水62.72%,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含水上升速度加快,为控制含水上升,改善注水开发效果,2020年针对含水上升较快区块及不同能量状况井组,实施了周期注水矿场试验,有效控制了井区的含水上升速度,延缓产量递减。  相似文献   

11.
超前注水作为特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在我国很多油田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都获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为了提高特低渗透油田探明储量的采收率和开发效果,根据坪北油田的地质特点,借鉴国内外油田及邻近油田的开发经验,探索适合油田超前注水的合理技术参数,建立有效的驱替压力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对地层的伤害。利用超前注水保持合理的地层压力,降低对储层渗透率的伤害,降低油井投产后的含水率和递减率,提高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2.
安塞油田坪北区强化注水提高开发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塞油田坪北区为低渗透裂缝性油藏。随着注水开发的推进,位于裂缝方向上的油井将逐步水淹,位于裂缝侧向上的油井见效困难,导致难于保持稳产。本文分析了坪北区强化注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油藏模拟研究,并结合矿场生产实践,得出了较好的历史拟合,据此提出合理强化注水开发指标和主要认识。  相似文献   

13.
安塞油田坪北区低渗透储层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塞油田坪北区延长组特低渗透储层,通过这几年钻探发现主力油层为长4+52层、长61层和长62层,油层厚度达20余米,油层层数、油层厚度、原始原油地质储量和油井产量都有明显增加。从储层评价入手,系统地研究了坪北区储层沉积特征、储油层物性、孔隙结构、储油层平面分布,进行了储层分类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王场油田王广区为薄层低渗透砂岩岩性油藏。1971年投入试采,采用不规则大井距面积井网开发。根据油田动态反映,1998年对主力油层进行注采系统调整,加密完善井网,提高了采油速度,但油井含水上升较快。为了进一步降水采油,改善注水开发效果,对部分注采井组进行了周期注水矿场试验,见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安塞油田坪北区低渗透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油井结蜡严重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结合坪北区的油藏特征,进行了空心抽油杆注热载体清蜡技术的试验,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推广空心抽油杆注热载体清蜡技术,解决油井结蜡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安塞油田坪北区低渗透油藏复合解堵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坪北油田储层物性差,孔隙度低,渗透率低,主要属于小孔细喉道,开采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伤害,并造成油井近井地层的堵塞,从而使油井在措施后的较短时间内产量下滑。从地层堵塞的原因入手,综合考虑影响地层堵塞的各种因素采用合理的酸化解堵工艺,取得较好的现场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江汉油田引进带压作业设备是为了解决注水中的作业问题。该项设备适用于油水井的常规带压作业,但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原井内工具内径差异造成工具内堵困难;二是外径差异及工具串太长,致使带压作业装置的倒出空间不够;三是常规分注井,其原井下的水嘴更换困难。建议:改进下井管柱设计,以便下次进行带压作业;对需要带压作业的井进行定期作业,减少管柱穿孔腐蚀等现象的出现,同时进行定压自动井液工艺攻关,对现有设备进行改进,以便适应大修作业。  相似文献   

18.
马王庙油田马50井区注水开发效果较差,目前采出程度只有7.7%,采油速度只有0.56%,综合含水已高达81%,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油藏构造复杂、储层具有不同敏感性等。要进一步改善马50井区注水开发效果,应采取开展精细构造解释、及时进行有效注水、进行高压注水和脉冲注水、加强储层伤害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马王庙油田马50井区注水开发效果较差,目前采出程度只有7.7%,采油速度只有0.56%,综合含水已高达81%,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油藏构造复杂、储层具有不同敏感性等。要进一步改善马50井区注水开发效果,应采取开展精细构造解释、及时进行有效注水、进行高压注水和脉冲注水、加强储层伤害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