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土楼的建筑艺术是中国民居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民居之一,在中国甚至在世界民居建筑中也是独一无二的.整体分析了福建土楼的建筑艺术特色,归纳出其建筑艺术特点:土楼建筑体量巨大,极具雄伟之美;其造型简洁独特而又丰富;与环境完美的融合;建筑空间富有节奏,内外对比强烈,内部空间丰富有序适宜;建筑装饰古朴自然、丰富多彩、工艺高超精湛.  相似文献   

2.
地域性建筑与创作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工程实践为例,从地域环境、传统民居风格、空间环境、建筑材料等方面探讨地域性建筑设计的方法。首先指明了当代建筑的其中一个发展方向,即地域性建筑设计,然后系统论述了地域性建筑与自然环境、历史文脉的关系以及地域性建筑空间环境、材料的使用等等,并指出地域性建筑应是对传统民居风格的有机延续,最后得出地域性建筑应是符合自然的建筑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陕西关中地区的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对其院落平面布局、建筑墙体材料、建筑储藏空间和建筑雕刻进行了调查和归纳总结。在关中平原特殊地理气候环境中,当地民居发展出了小开间大进深、夯土与黄土砖墙和储藏空间丰富的小四合院住宅模式。最后以韩城党家村和关中民俗博物馆为例进行实例验证。通过本文对关中地区民居的粗浅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古民居的认识,为将来进一步发展本土建筑创作带来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徽州民居空间意象的知识与经验,是明清"礼制下行"社会流向的反映,深入研究其文化内核是传承徽州建筑文化的可由途径.笔者从礼制观念、民居空间环境和民俗图像入手,分析了徽州典型民居的空间布局、装饰位序和装饰图像的叙事逻辑,归纳出徽州民居空间布局是礼制的缩影、装饰图像是人民世俗生活与精神世界的写照,两者相得益彰构成了"礼""俗"一体的建筑文化体系.本文运用图像叙事的方法挖掘徽州民居文化内涵,有助于传统建筑的传承与保护,也为当前传统建筑的现代转译,提供历史经验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浅谈高校图书馆的建筑艺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筑是营造空间的艺术。高校图书馆的建筑应追求艺术的精美,整体和谐美和空间环境的优雅,应熔铸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建筑艺术于一炉,体现出功能与审美的奇妙交融,成为整个校园建筑景现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6.
古城古镇型旅游景区中传统民居建筑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但随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传统民居在建筑类型、建筑材料、建筑构件、建筑空间等方面均进行着自发式与被动式的更新演变.如何避免传统民居因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和空间效益而造成独特建筑文化的解构是我们应思考的关键问题.丽江古城被称作是民居建筑的活化石,故以其为例探索民居建筑的演变发展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传统与新型窑居建筑的室内环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窑洞是一种传统的民居建筑,即使在今天,仍有大约将近40000000的当地人仍居住在各种形式的窑洞,窑洞具有温和的室内气候,本文将介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与日本大学联合组成的调查组对传统窑洞及新型窑洞室内环境的研究,并以窑洞为例阐述了对传统民居再生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云南罗平布依族民居建筑空间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云南罗平县腊者村布依族村寨民居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分析,从住宅空间结构、住宅空间形态以及住宅空间功用三个方面阐释了布依族民居的建筑空间的特点.从而挖掘罗平县典型布依族民居建筑文化的特质,旨在保护民族文化资源,以期在新时代民族建筑现代化创作中予以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黔东南苗族传统聚落的风土建筑是苗家人自己创造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文化。大致可以分为苗族民居和公共设施建筑两个空间部分。苗族建筑艺术视觉上给人以美感,是苗族的"无字的史书",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蕴含着生态和谐之美、功能实用之美和民族人文之美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云南罗平县腊者村布依族村寨民居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分析,从住宅空间结构、住宅空间形态以及住宅空间功用三个方面阐释了布依族民居的建筑空间的特点。从而挖掘罗平县典型布依族民居建筑文化的特质,旨在保护民族文化资源,以期在新时代民族建筑现代化创作中予以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试论传统民居的审美意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民居中蕴涵的优良质朴的意境和特有的艺术魅力,值得我们探索和借鉴,通过对传统民居自然美、形式美、诗情画意及其文化背景的分析,展示和探寻了传统民居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石家大院的分析,结合建筑技术与艺术,探讨了在传统民居建筑中创造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住区环境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一个空间,里分民居更是武汉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宝贵历史遗产。通过引用用户体验的相关理论,对武汉里分民居的住区环境进行走访调查研究,并从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认为要实现里分民居住区环境与使用者需求的真正连接,做到里分民居环境的改善,需做到:整改当前混乱境况,保证居民的生理与安全需求;加强人与环境互动,拓展民居住区的交往与休闲空间;充分利用建筑的独特风格,提升民居的艺术与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建筑的实质在于空间这一建筑学的基本原理,探讨对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继承问题,认为中国的传统建筑艺术,虽然作为其外壳的造型艺术已经古老,但是作为其内核的空间艺术却具有永恒的生命力,文章通过理论阐述,形象描绘和资料引证,揭示了中国传统建筑之有“有无相生”的空间艺术,不仅有其辉煌的古代成就,而且适用于现代未来,因此具有永恒的继承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山地建构、生态与建筑、建筑与动态联系空间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同时也回顾了我国山地民居的形式,以揭示山地建筑之原理.  相似文献   

16.
浅析回族建筑风格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建筑是环境、功能、技术、艺术相结合的物质空间,建筑风格说到底就是一个地区或民族传统文化的现实体现.回族传统文化受伊斯兰教影响,属内地伊斯兰文化,突出表现为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融合的特点.在现代建筑发展的今天,回族建筑的符号、色调与细部装饰是体现其风格的几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建筑的实质在于空间这一建筑学的基本原理,探讨对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继承问题,认为中国的传统建筑艺术,虽然作为其外壳的造型艺术已经古老,但是作为其内核的空间艺术却具有永恒的生命力.文章通过理论阐述,形象描绘和资料引证,揭示了中国传统建筑之“有无相生”的空间艺术,不仅有其辉煌的古代成就,而且适用于现代未来.因此具有永恒的继承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民居传达着一个地区独有的文化、历史及环境特色。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探索应遵循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对朝鲜族民居建筑空间组合形态、结构、构造等问题的研究,探索其生态精神与精髓,对其融入当代城乡建筑发展理念起到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高层建筑结构技术的发展,在为有效地解决高层建筑功能与建筑经济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的同时,也为现代高层建筑造型艺术的创造,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科学美与艺术美的统一,这是当今和未来主流派的建筑精神所在,本文对高层建筑的视觉空间造型设计与建筑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以张宅为例 ,从平面布局、空间形态、结构与装饰、景观意向与环境生态及文化五个方面初步探讨了鄂西土家族民居建筑的基本特征及其艺术魅力 ,并就其对现代建筑的价值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