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5.
6.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乙醇为溶剂,氯乙酸为醚化剂,研究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的制备工艺。还比较了不同淀粉、醚化剂的种类以及Na OH状态对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二次加碱法,95%(质量分数)的乙醇作溶剂,淀粉乳浓度为25%,氯乙酸用量为115 g,Na OH用量为2.25(摩尔比,碱∶酸),碱化温度为40℃,碱化时间为10 h,碱化Na OH用量为1(摩尔比,碱∶酸),醚化温度为40℃,醚化时间为10 h,醚化阶段用14 g Na2CO3代替部分Na OH。一步法制备了取代度(DS)=1.21,反应效率(RE)=61.38%的羧甲基淀粉(CMS),非晶颗粒态淀粉的取代度比原淀粉略高,四种淀粉制备CMS取代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蜡质玉米淀粉、玉米淀粉,氯乙酸作醚化剂时取代度远高于氯乙酸钠,固体碱制备CMS的取代度比液体碱高。 相似文献
7.
8.
9.
10.
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的制备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CMS)的生产工艺和不同取代度产品的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取代度CMS生产的工艺参数为:一氯乙酸/淀粉(摩尔比)0.9,NaOH/淀粉(摩尔比)1.8,温度55℃,时间3h,水分质量分数20%。CMS糊黏度高、透明度好,且随着取代度的增加,其糊透明度随之增大,但CMS糊对盐和酸的耐受力较低。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酸解醚化复合变性方法制备了羧甲基酸解淀粉(CMAS),探讨了水分含量、氯乙酸用量、氢氧化钠用量、温度、时间对取代度(DS)和反应效率(RE)的影响,对产物进行了FTIR、XRD、SEM、TG分析,研究了其黏度与pH和盐质量分数的关系。结果发现,在nNaOH/nAGU=2.835,nMCA/nAGU=1.39,V水/V乙醇=0.11,温度为50℃,时间为3h的条件下,羧甲基酸解淀粉的取代度达到0.8052,反应效率为57.92%,颗粒大小在5~10μm;黏度随pH的下降而降低,随NaCl质量分数的升高而下降,达到0.6%时溶液黏度下降到4.37 mPa.s,下降了46.31%。 相似文献
13.
特高黏度交联(红薯)羧甲基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制备特高黏度交联红薯羧甲基淀粉(CMS)生产工艺的影响因素。通过加入环氧氯丙烷对红薯淀粉进行轻度交联,并在催化剂存在下交联与醚化一步完成,添加淀粉量0.12%(w/w)的环氧氯丙烷,在淀粉∶氯乙酸∶氢氧化钠=1∶1∶2.2(mol/mol),碱化温度30℃,碱化时间30m in,醚化温度45℃~50℃,醚化时间2.5h情况下,制备的交联红薯羧甲基淀粉具有高黏度(4500mPa.s)和较高的黏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15.
旋转黏度计测马铃薯羧甲基淀粉钠的流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用溶剂法制备马铃薯羧甲基淀粉钠(CMS),研究马铃薯CMS溶液的流变性。结合马铃薯CMS溶解和糊化温度低的特点,用NDJ-9S旋转黏度计在低温区域(20、30、40、50、60℃)对质量浓度为0.5、1.0、2.0、4.0g/100mL的马铃薯CMS溶液进行测量,得出不同剪切速率时的表观黏度,建立马铃薯CMS流变模型方程,并推断其流变性。将氯化钠、柠檬酸、蔗糖分别添加到质量浓度为4.0g/100mL的马铃薯CMS溶液中,研究氯化钠(1.5g/100mL)、柠檬酸(0.2g/100mL)、蔗糖(5g/100mL)对马铃薯CMS溶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CMS为假塑性流体,其表观黏度随温度、质量浓度、剪切速率等条件变化显著。加入蔗糖对马铃薯CMS溶液流变性影响不大,但加入氯化钠和柠檬酸后,溶液的表观黏性和剪切应力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淀粉羧甲基化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羧甲基淀粉是重要的变性淀粉之一 ,用途广泛 ,本文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 ,用乙醇溶剂法制备了马铃薯羧甲基淀粉钠 ,研究了氯乙酸、氢氧化钠、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乙醇浓度、乙醇溶液体积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以粘度为目标 ,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生产实践提供了基础数据 ,本研究结果对其它淀粉原料制备羧甲基淀粉工艺研究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