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羧甲基马铃薯淀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羧甲基马铃薯淀粉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部门。本文研究了水/异丙醇溶剂法制备高取代度马铃薯羧甲基淀粉,探讨了水分、温度、反应时间、理论取代度(DSt)、淀粉负荷以及氢氧化钠对一氯乙酸钠的摩尔比(nNaOH/nSMCA)对马铃薯淀粉羧甲基化过程的影响。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产物的结构,同时研究了羧甲基化过程对淀粉结晶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乙醇为溶剂通过单步反应和多步反应制备了羧甲基马铃薯淀粉,并采用红外光谱、X-衍射、热重分析、扫描电镜、13C核磁共振、紫外扫描对产品进行了分析.单步反应时取代度可以达到0.75,反应效率75%,多步反应时取代度可以达到1.06,反应效率35.3%.分析显示:淀粉微观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结晶度大幅下降,热稳定性上升,取代位点主要分布在C-2、C-6位点上,C-3位点取代度很小,产品溶液在可见光区的透光性相对于原淀粉有极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以荞麦淀粉为原料,用乙醇溶剂法制备荞麦羧甲基淀粉(CMs)。探讨了淀粉乳浓度、一氯乙酸用量、氢氧化钠用量、反应体系水分含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荞麦羧甲基淀粉取代度(Ds)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制备荞麦羧甲基淀粉最优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高取代度甘薯羧甲基淀粉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羧甲基淀粉是一种阴离子淀粉醚,在食品及其它行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以甘薯淀粉、氯乙酸为原料,乙醇为介质,用NaOH水溶液为酸接受剂,采用二次加碱法,经羧甲基化作用制得粉末状的高取代度、高粘度的羧甲基淀粉钠(CMS),并讨论了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甘薯CMS在制备条件满足AGU:NaOH:ClCH2COOH为1:1.4:0.8,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3h的情况下,其取代度可达1.0以上。  相似文献   

5.
羧甲基淀粉干法制备工艺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干法制备了羧甲基淀粉 ,研究了各反应因素对羧甲基淀粉取代度和CH2 ClCOOH反应效率的影响 ,并以取代度为指标 ,利用二次通用旋转试验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方程 ,确定了其最佳工艺参数为 :NaOH与CH2 ClCOOH摩尔比为 3 2 ,反应体系水的质量分数为 2 0 % ,反应温度为 6 6℃ ,反应时间为 3 7h。当CH2 ClCOOH与淀粉摩尔比为 0 4时 ,取代度可达 0 35。  相似文献   

6.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乙醇为溶剂,氯乙酸为醚化剂,研究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的制备工艺。还比较了不同淀粉、醚化剂的种类以及Na OH状态对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二次加碱法,95%(质量分数)的乙醇作溶剂,淀粉乳浓度为25%,氯乙酸用量为115 g,Na OH用量为2.25(摩尔比,碱∶酸),碱化温度为40℃,碱化时间为10 h,碱化Na OH用量为1(摩尔比,碱∶酸),醚化温度为40℃,醚化时间为10 h,醚化阶段用14 g Na2CO3代替部分Na OH。一步法制备了取代度(DS)=1.21,反应效率(RE)=61.38%的羧甲基淀粉(CMS),非晶颗粒态淀粉的取代度比原淀粉略高,四种淀粉制备CMS取代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蜡质玉米淀粉、玉米淀粉,氯乙酸作醚化剂时取代度远高于氯乙酸钠,固体碱制备CMS的取代度比液体碱高。   相似文献   

7.
制备荞麦羧甲基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养麦淀粉为原料,用乙醇溶剂法制备荞麦羧甲基淀粉(CMS)。探讨了淀粉乳浓度、一氯醋酸用量、氢氧化钠用量、反应体系水分含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荞麦羧甲基淀粉取代度(DS)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制备荞麦羧甲基淀粉最优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8.
制备羧甲基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羧甲基淀粉是重要的变性淀粉之一,用途广泛。本研究用乙醇溶剂法制备羧甲基淀粉。结果表明,增加一氯醋酸用量,降低淀粉乳浓度,能提高醚化取代度;氢氧化钠用量和水份含量对反应影响显著,选用适当的量能有效地促进醚化反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反应时间延长,取代度随之增高。乙醇溶剂法能有效地抑制淀粉在反应过程中糊化,反应进行均匀,并且具有反应时间短、操作简单,易于控制,能制得高取代度、高质量产品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羧甲基淀粉是重要的变性淀粉之一,用途广泛。本研究用乙醇溶剂法制备羧甲基淀粉。结果表明,增加一氯醋酸用量,降低淀粉乳浓度,能提高醚化取代度;氢氧化钠用量和水份含量对反应影响显著,选用适当的量能有效地促进醚化反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反应时间延长,取代度随之增高。乙醇溶剂法能有效地抑制淀粉在反应过程中糊化,反应进行均匀,并且具有反应时间短、操作简单,易于控制,能制得高取代度、高质量产品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的制备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CMS)的生产工艺和不同取代度产品的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取代度CMS生产的工艺参数为:一氯乙酸/淀粉(摩尔比)0.9,NaOH/淀粉(摩尔比)1.8,温度55℃,时间3h,水分质量分数20%。CMS糊黏度高、透明度好,且随着取代度的增加,其糊透明度随之增大,但CMS糊对盐和酸的耐受力较低。  相似文献   

11.
交联-羧甲基红薯淀粉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薯淀粉为原料,用环氧氯丙烷作交联剂,氯乙酸作羧甲基化试剂,合成交联-羧甲基复合变性淀粉。确定了交联-羧甲基复合变性红薯淀粉合成工艺的最佳条件——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4 h,配料比m(淀粉)∶m(氯乙酸):m(NaOH)=1∶0.48∶0.44。交联-羧甲基复合变性红薯淀粉的粘度增大,糊化温度降低、糊化时间缩短、糊透明度得到改善。红外光谱分析证实在淀粉中引入了羧甲基。  相似文献   

12.
通过酸解醚化复合变性方法制备了羧甲基酸解淀粉(CMAS),探讨了水分含量、氯乙酸用量、氢氧化钠用量、温度、时间对取代度(DS)和反应效率(RE)的影响,对产物进行了FTIR、XRD、SEM、TG分析,研究了其黏度与pH和盐质量分数的关系。结果发现,在nNaOH/nAGU=2.835,nMCA/nAGU=1.39,V水/V乙醇=0.11,温度为50℃,时间为3h的条件下,羧甲基酸解淀粉的取代度达到0.8052,反应效率为57.92%,颗粒大小在5~10μm;黏度随pH的下降而降低,随NaCl质量分数的升高而下降,达到0.6%时溶液黏度下降到4.37 mPa.s,下降了46.31%。  相似文献   

13.
特高黏度交联(红薯)羧甲基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制备特高黏度交联红薯羧甲基淀粉(CMS)生产工艺的影响因素。通过加入环氧氯丙烷对红薯淀粉进行轻度交联,并在催化剂存在下交联与醚化一步完成,添加淀粉量0.12%(w/w)的环氧氯丙烷,在淀粉∶氯乙酸∶氢氧化钠=1∶1∶2.2(mol/mol),碱化温度30℃,碱化时间30m in,醚化温度45℃~50℃,醚化时间2.5h情况下,制备的交联红薯羧甲基淀粉具有高黏度(4500mPa.s)和较高的黏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在环氧丙烷制备羟丙基马铃薯淀粉的基础上,再利用乙醇溶剂法对羟丙基马铃薯淀粉进行二次变性制得羟丙基羧甲基马铃薯淀粉。文中讨论氯乙酸用量、NaOH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羟丙基羧甲基马铃薯淀粉的取代度(DS)的影响,结果表明:羟丙基马铃薯淀粉羧甲基化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 h,NaOH用量75%,氯乙酸用量65%。  相似文献   

15.
旋转黏度计测马铃薯羧甲基淀粉钠的流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用溶剂法制备马铃薯羧甲基淀粉钠(CMS),研究马铃薯CMS溶液的流变性。结合马铃薯CMS溶解和糊化温度低的特点,用NDJ-9S旋转黏度计在低温区域(20、30、40、50、60℃)对质量浓度为0.5、1.0、2.0、4.0g/100mL的马铃薯CMS溶液进行测量,得出不同剪切速率时的表观黏度,建立马铃薯CMS流变模型方程,并推断其流变性。将氯化钠、柠檬酸、蔗糖分别添加到质量浓度为4.0g/100mL的马铃薯CMS溶液中,研究氯化钠(1.5g/100mL)、柠檬酸(0.2g/100mL)、蔗糖(5g/100mL)对马铃薯CMS溶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CMS为假塑性流体,其表观黏度随温度、质量浓度、剪切速率等条件变化显著。加入蔗糖对马铃薯CMS溶液流变性影响不大,但加入氯化钠和柠檬酸后,溶液的表观黏性和剪切应力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淀粉羧甲基化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羧甲基淀粉是重要的变性淀粉之一 ,用途广泛 ,本文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 ,用乙醇溶剂法制备了马铃薯羧甲基淀粉钠 ,研究了氯乙酸、氢氧化钠、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乙醇浓度、乙醇溶液体积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以粘度为目标 ,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生产实践提供了基础数据 ,本研究结果对其它淀粉原料制备羧甲基淀粉工艺研究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制备抗性淀粉,用正交实验确定压热处理制备抗性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甘薯抗性淀粉制备的最佳条件为:淀粉糊的浓度35%、pH值4.5、糊化温度115℃、糊化时间70min、老化时间72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