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晓锋 《照相机》2004,(12):46-47
如何永久保存和有效管理数码图像一直是大家十分关心的话题.我在实践中总结了几点经验,现写于下,供大家参考: 保存数码图像 1.使用CD盘刻录/保存数码图像 CD盘可以说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图像存储介质了,因为,相对而言它重量轻、便宜、耐用并且易于携带和传输,更重要的是CD盘可以存储大量的图像信息,而不论你使用的是什么样的存储格式(JPEG、TIFF或者RAW)来保存数码图像,这完全得益于它大容量的存储能力.  相似文献   

2.
韩程伟 《照相机》2012,(3):67-69
相对于传统胶片摄影,现代数码图像对于色彩的掌控和调适要方便、容易得多。我们知道,摄影色彩构成的主要因素无非就是光源色、环境色和物体的固有色,其中光源色的变化和影响最大。尤以光源的色温变化为甚。在传统胶片拍摄时,为了确保色彩准确还原,需要携带很多色温校正镜片,而数码图片省去了沉重繁多的玻璃镜片.尤其使用RAW格式拍摄,只要通过软件调整色温和色调控件就可以方便地获得理想的色彩,甚至在拍摄时将白平衡设置在自动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3.
数码摄影与传统摄影除了使用的器材不同外,在图像的产生、传输和运用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了解两者的差异,对于摄影者熟悉数码摄影的特性,进一步运用好数码图像资源无疑会有很大好处。  相似文献   

4.
数码摄影的基本元素就是数码图像,数码图像的获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其中数码相机拍摄的对象是生活中的原物。相对来说,通过数码相机直接拍摄获得的原稿往往要比一般的扫描稿质量高。但数码相机的诞生历史不过10来年,而摄影者在长期摄影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照片和底片等,这些资料通过各种手段都可以转化为数码图像。所以,除了用数码相机拍摄以外,还需要通过其他多种途径来获得数码图  相似文献   

5.
郭铁成 《照相机》2010,(1):43-45
<正>在数码摄影几乎占统治地位的今天,尽管可以用计算机进行图像的透视矫正,但专业大画幅摄影师还是发现,计算机软件产生的透视矫正中存在着明显的图像质量损失,于是,将能够移轴的技术相机与数码后背结合起来,拍摄到自然的、无损的移轴数码图像,便成  相似文献   

6.
《照相机》2003,(7):18-18
本刊讯2003中国P&D博览会于4月在北京国际贸易中心举行。展览会上,数码产品成为摄影器材市场的主委热点,数码相机、数码冲扩、数码打印、数码可拍照手机、数码图像扫描仪成为很多人选择的目标。 传统影像器材的四大巨头,在兼顾传统影像器材的同时,全力出击数码。  相似文献   

7.
中国摄影报2004年第7期上刊载了教毅老师的文章《你需要多大的存储卡》。笔者对文章中谈到数码相机配置存储卡的使用技巧和方法,是完全赞同的,但是教毅老师在文章中忽略了一个更加重要的存储设备“数码伴侣”——一种具有多媒体播放功能的移动硬盘。“数码伴侣”性价比就像电脑的内存与硬盘的关系,是一种比数码相机存储卡便宜很多的数码图像存储设备,因此,  相似文献   

8.
曾立人 《照相机》2002,(2):26-29
自从第一架数码相机在1994年2月问世以后,数码摄影技术从开始色彩失真,影像模糊的“原始” 图像开始,到在媒体广泛采用的高保真,高清晰图片,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目前数码摄影在图像质量和价格上几乎每过几个月就有很大的突破,加上它在即时性和加工方便性上都比常规摄影有优越性,很多摄影界人士都认为数码摄影肯定会替代常规摄影,他们意见不一致的只是何时被取代。下面我们就数码摄影和常规摄影在价格费用、图像质量、处理过程、后期加工、即时性、储存、编目和检索等方面做个比较,让读者自己去评判利弊,预测前景。1 价格费…  相似文献   

9.
曾立新 《影像技术》2006,(6):54-56,48
在当今这样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数码照相机就如同手机、冰箱、电视机一样,在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摄影爱好者在选购数码照相机时,首要考虑的往往是照相机的像素。而对其它指标,如快门的时滞、存储速度、色彩动态范围等很少关注。但这些指标也事关照相机的性能,只有这些综合性能比较均衡,能“德智体全面发展”。数码照相机才能发挥最佳性能。本文针对当前市场上数码照相机的特征和摄影爱好者在选购数码照相机时容易忽视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可帮助摄影爱好者在选购数码照相机时走出误区。  相似文献   

10.
这是国内第一本内容非常丰富的按数码影像分类排列的名词术语查询手册,同时编辑了许多知识性趣味性很浓厚的插图,以极有启示和实用易明的叙述带给你大量最新有关数码照相机、镜头、闪光灯、扫描仪、打印机以及图像后期编辑处理、图像色彩管理等方面新知识和新技术,解读广大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感兴趣的数码摄影各类问题。  相似文献   

11.
《包装与设计》2012,(5):78-85
数码图像传播是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传播系的主修之一,旨在教导学生通过运用视觉图像及多媒体达到传递讯息之目的。三年的学习期开发了学生们丰富的创意潜能,使毕业生在业界备受好评。今年数码图像传播的毕业作品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创作.范围涵盖2D及3D动画、广告及品牌设计、互动装置、平面设计、摄影作品等。毕业展览亦建立了一个平台,让学生作品能走出课室,得到与公众及业界交流的宝贵机会。  相似文献   

12.
朱钢 《照相机》2003,(5):32-34
常理中,在掌握了一定的制作技术和经验后,加上我们原有的对图像的理解和运用,就可以尝试着进行自己的数码图像创作了。不过技术上的精悍并不能代表艺术上的成功,因为就图像本身来说,理念和内涵是最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和数码图像技术的发展 ,数码照相机和数码摄像机日趋普及。数码影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领域 ,一方面 ,利用数码影像处理方便的特点 ,人们尽情地享受个性化创意的乐趣 ,另一方面人们也在关注数码影像的保护问题。如 :如何保护享有著作权的数码影像作品以及作为诉讼材料的数码影像证据的原始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等等。数码影像的保护 ,是一定程度对数码影像的防破坏、防丢失、防非授权修改、添加和组合 ,以及数码影像的原始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等方面。目前 ,数码影像的保护 ,主要是通过对数码影像载体的物理保护以及采用数码影像的…  相似文献   

14.
汤德伟 《照相机》2005,(9):44-45
数码摄影究竟与传统摄影有何不同?或者说,数码摄影较传统摄影究竟有哪些优越性?我想,今天提出这样的问题,绝大多数摄影者也许都能例举一二或更多.而本文所要谈的,是笔者在经过一段时间使用数码照相机之后所领悟出来的、数码摄影与传统摄影在摄影过程(拍摄操作过程)中根本的不同点,了解了这一根本的不同点,我们就能更理性地体会到数码摄影较传统摄影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大型国际摄影器材展—第五届上海国际摄影器材博览会(Shanghai InterPhoto)暨2003上海市摄影艺术展于2003年8月下旬在上海举办。国内外著名影像器材制造商柯达、富士、爱克发、尼康、诺日士、多丽、虎丘等公司展出了最新的数码器材。  相似文献   

16.
叶永奎 《照相机》2007,(3):46-48
越来越多的专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使用数码照相机进行创作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数码摄影有它方便快捷、便于后期处理等优势,但也有诸多“先天不足”,其中图像噪点恐怕是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胡昌平 《照相机》2003,(11):33-35
最近一年多来,随着数码照相机成像品质的不断提高。价格的不断下调,摄影爱好者和广大摄影消费者中使用数码照相机的人越来越多了。人们可以看见,无论在旅游景点或街心公园中.人们到处都在用数码照相机拍照。商店的老板们发现,今年购买数码照相机的顾客。已经开始超过了购买传统相机的顾客。几年前,数码影像出现的初期,一般的消费者只是被动接受数码影像的服务,对于天价的数码影像设备无人敢于问津,现在不一样了,许多人都有能力自己购买数码照相机.主动地体验数码摄影。据统计,我国数码照相机的销售量正在以年均70%以上的速度急速增长,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8.
朱清宇 《照相机》2009,(8):62-64
数码摄影时代,数码照相机具备了越来越多的自动功能,特别是"立拍立现"的实现,使拍摄的影像即刻便能够在数码照相机的液晶显示屏上显现,给摄影师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也使数码摄影的入门和上手变得更加的容易和轻松.  相似文献   

19.
仅仅在一年前 ,绝大多数南京人对数码照相还很陌生。现在 ,许多南京市民都已经拥有了数码相机 ,为数码照相配套的数码彩扩店也在南京快速增多 ,甚至要开始连锁经营了。近日 ,富士 (南京 )摄影器材公司宣布与南京最大的连锁超市集团———苏果超市合作 ,开设 8家数码彩扩店 ;而柯达摄影器材公司也已宣布 ,即将大举进军南京数码彩扩市场 ,为南京市民提供质优价廉的数码彩扩服务。与传统摄影不同 ,数码照相具有可即时观看摄影效果 ,图像可以极方便地输入电脑并由电子邮件发送 ,而且可以通过电脑随意进行修改等优点 ,储存图像的记忆体可以反复使…  相似文献   

20.
数字图像的锐化,是摄影者必须要掌握的关键技术之一。锐化处理就是有效地提高图像细节的清晰度和质感,锐化处理的目的主要有二:其一,数码图像在进行了明暗调整、颜色校正等编辑后保存文件之前,通过锐化以恢复部分编辑过程中损失的细致纹理。其二,在拍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快门速度较慢、持机手抖不稳、对焦不准确或者其他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