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钢锭系统热送热装热过程一维在线控制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计算机在线控制的要求,利用“改进型田中功法”将“无限长二维矩型数学模型”转化为“无限长圆简一维数学模型”,建立了“钢锭系统热送热装热过程一维在线控制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对宝钢目前的钢锭热送热装系统而言,一维和二维数学模型计算结果的最大绝对误差为27℃、最大相对误差为2.30%,完全能够满足计算机在线控制系统对数学模型计算精度和速度的要求。所做工作对即将投运的“宝钢钢锭系统热送热装热过程计算机优化控制系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某中厚板厂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技术改造,改造完毕后具备了实施热送热装生产的基础条件,并进行了热送热装生产试验,取得了良好的节能降耗效果.对本次试验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中厚板厂后续热送热装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热送热装过程中容易发生裂纹的敏感钢种,分析了热送裂纹产生的原因及机理,并探讨了目前在热送裂纹预防方面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基于一类内可逆四温位吸收式热变换器模型,应用以每单位成本的泵热率作为热经济学目标函数.在牛顿传热定律下,导出了热变换器的热经济学目标函数和泵热系数间的基本优化关系,由此可计算出最大热经济目标和对应的热变换器的性能参数.讨论了循环参数对热变换器热经济性目标的影响.所得结果对实际四温位吸收式热变换器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研究退火消除直拉单晶硅中热施主的效果以及在后续热过程中热施主的再形成规律。实验结果显示,采用650℃保温40min的退火可有效消除直拉单晶硅锭肩下部形成的热施主,并使其少子寿命恢复到实际值。消除了热施主的硅锭肩下部硅片在后续的900℃/40min加热后以小于11℃/min的速率冷却,硅片的热施主会再次生成,热施主的再生成量随冷却速率增加而减少,当冷却速率达100℃/min时可避免热施主的再次生成。实验结果还显示,采用3℃/min速率慢冷至550℃再以100℃/min的速率快冷至室温的两步冷却也可避免该硅片热施主的再次生成。实验还发现,消除了热施主的硅锭肩下部硅片经900℃/40min加热后的少子寿命随冷却速率的增加而降低;经上述两步冷却与3℃/min速率一步慢冷得到的少子寿命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近几年南钢热送热装工作开展情况和做好热装生产的经验,并对制约热装生产的不利因素和未来热装效益增长潜力进行了初步分析.统计分析数据表明热装生产的节能降耗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7.
基于能量分析的观点,建立了反映四热源吸收式热变换器泵热率与熵产率之间最佳折衷的生态学准则。导出了线性(牛顿)传热定律下生态学目标与泵热系数的优化关系、最大生态学目标值及其相对应的泵热系数、泵热率和熵产率以及最大泵热率时的生态学目标和熵产率。通过数值算例分析得到了吸收式热变换器的生态学优化准则。计算发现,与最大泵热率目标相比,最大生态学目标牺牲了27.3%的泵热率。使循环熵产率降低了77.0%。泵热系数增加了55.4%,表明生态学准则对吸收式热变换器优化设计是一种具有长期效应的可选优化目标。  相似文献   

8.
钢锭系统热送热装热过程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全面系统分析了某公司钢锭热送热装系统热过程传热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钢锭冷却、加热过程二维传热数学模型。并采用交替隐式TDMA法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利用现场的实测数据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模型计算值和实测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仅为2.46%,完全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证明所建模型是正确可信的,可以作为计算机在线控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输热管道热损现场测试四种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在许多工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蒸汽或物料等输热管道的热损值,不仅是综合反映输热管道热设计、保温材料、施工工艺等总体水平的关键参数,而且是评估待改造管道或新建管道保温节能状况的主要依据。管道热损值还对由蒸汽加热的化工反应装置的工艺温度,从而对反应物的得率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输热管道热损进行现场测试方法的工程研究,具有十分明显的工程价值,本文是作者在北京燕山石化总公司和上海石化总公司开展输热管道热损现场测试方法研究结果的一篇总结。二、现场测试热损方法的基本原理至今,在国内外已应用并经我们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哈尔滨地铁站台环境温度变化、热负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预测,分析得出列车运行和新风负荷所占比例最大。选择地铁站台空气调节计算参数后,计算了地铁站台的逐时热负荷,定量描述吸气、排气和站台壁面温度变化,其结果显示:站台排气温度和站台壁面温度逐年上升。地铁可回收废热量的计算结果可为废热回收系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