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泰国佛教建筑遗产的民间力量源于本国民众虔诚的宗教信仰、以佛寺为社区精神核心的生活习惯以及发展迅速的文化旅游经济.民间力量的主体主要有社区民众、寺庙僧侣和高等研究机构.近几年来,泰国佛教建筑遗产保护取得了突出成就,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了泰国宗教文化背景下民间力量在遗产保护工作中发挥的独特作用,得到了国际的广泛赞誉.文章阐述三个遗产保护实例的概况和理念,分析各案例中民间力量的组织和实践作用,进一步总结泰国佛教建筑遗产保护的特点及启示.  相似文献   

2.
AHSA农庄民宿项目位于泰国清莱,是建筑师对建筑与当地文化之间关系的一次深入研究.清莱,与泰国其他偏远地区一样,传统建筑技艺并未得到传承,正在逐步消失. 陌生感以及社会文化的不断变化,逐渐侵蚀了传统建筑与生活其中的人之间的关系.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家庭的生活方式和相处模式也渐渐疏离.那些传统的住宅要么被野蛮、不适当...  相似文献   

3.
奥运建筑与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建筑与结构结合为着眼点简要回顾历史上的奥运建筑,总结了奥运场馆的成功经验。重点分析了将要建设的北京奥运建筑,指出复合化、灵活化、自然化、艺术化将会是北京奥运建筑关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信息     
◎UIA消息■2010年国际建协建筑论坛将在泰国曼谷召开2010年国际建协建筑论坛将于2010年4月28日~5月5日在泰国曼谷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建筑平衡。来自世界各  相似文献   

5.
谢小英 《华中建筑》2009,27(9):183-186
素可泰是泰文化的发祥地,是泰国艺术的摇篮,秦国今日宗教建筑的形制和手法都能从素可秦的宗教建筑中找到源头,而斋滴是泰国宗教建筑的重要类型,因此探讨素可秦的斋滴对研究泰国宗教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简单概述素可泰斋滴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素可泰斋滴的两种形式——锡兰式斋滴、莲苞式斋滴进行深入探析,理清它们的阶段性特点,挖掘形制变迁后的社会、宗教动因,指出素可秦的斋滴与锡兰建筑、高棉建筑等外来建筑艺术间的关系以及与缅甸佛塔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隆涌波 《城市建筑》2014,(12):244-244
本文阐述了建筑改造中建筑幕墙的意义所在,并对建筑改造的注意事项以及建筑幕墙的应用优势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建筑能耗调查与统计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指明了进行建筑能耗统计的意义,论述了国内、外建筑能耗调查与统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居住建筑为例,提出了以明确建筑终端商品能耗分布、加强建筑能耗管理、促进与国际建筑能耗统计接轨、挖掘建筑节能潜力为目的的建筑能耗调查与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朱慧  袁明星 《城市建筑》2013,(14):50-50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在建筑结构工程设计方面的研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本文基于已有的建筑结构设计理念,专注于保证建筑结构的质量安全,对建筑结构的美感和人性化服务进行合理设计与创新。同时,加强了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设计。本文重点讲解了建筑结构的抗震原理,归纳和总结具体的抗震措施,并结合雅安地震对今后的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在建筑结构工程设计方面的研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本文基于已有的建筑结构设计理念,专注于保证建筑结构的质量安全,对建筑结构的美感和人性化服务进行合理设计与创新。同时,加强了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设计。本文重点讲解了建筑结构的抗震原理,归纳和总结具体的抗震措施,并结合雅安地震对今后的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门窗》2010,(6):49-49
在前不久于昆明召开的亚太太阳能建筑系统技术研究应用研讨会上,来自印度、韩国、泰国、菲律宾等国及中国部分省份的科研人士,围绕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在"自然"视角下的挪威建筑。纵观20世纪,各种各样的环境意识涌现在建成环境和建筑理论中。今天,挪威建筑制造中对自然的运用、阐释和理解的理念在挪威建筑师中几乎已成为一种神话。要从建筑的关系上探讨"自然"的用法和涵义,可以将它解析为自然三相:自然之实、自然之道和自然之象;而这些语汇可以在最近挪威建筑的具体实例上进一步展开。  相似文献   

12.
杨菁  李江 《世界建筑》2010,(2):114-117
本文主要介绍了芝加哥对于公众建筑文化教育的一些方法,包括建筑文化游览、城市地标、博物馆、建筑师、老照片等因素在公众建筑文化教育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和产生的效果,探讨了芝加哥学界、资助人和公众之间在建筑文化教育中的紧密互动关系及其影响。希望通过本文对于芝加哥公众建筑文化教育方法的讨论,能够引起国内学界对于普及公众建筑文化教育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岭南建筑体现了岭南人民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是我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岭南建筑的建构特征,技术风格和人文景观出发,分析了岭南建筑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相似文献   

14.
张天宇 《山西建筑》2012,38(10):277-278
以建筑设计基础课中构成课程为切入点,重点阐述了在建筑学低年级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对建筑设计课的帮助,并给出了抽象思维的训练方法,进而推动建筑学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唐克扬 《城市建筑》2013,(21):22-24
建筑展览是展示建筑项目还是建筑思想?特定时期的建筑展览往往对于建筑学有着承前启后的巨大贡献。本文认为建筑议题和建筑空间的展示与社会生活与技术领域所事实界定的"结构"与"系统"有关。建筑展览的社会影响正来自于建筑理论的现实土壤,讨论这样的展览无法离开特定的文化情境。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建筑史上发展最快、社会环境最好的时期,当代中国建筑师在建筑领域尤其是地域建筑创作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和实践成果。该文立足于对当代中国建筑师的成长背景及其地域建筑思想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以期为后学者提供参照范式,为当代中国建筑创作提供设计资料;对国内相关学术动态及研究内容进行了阐述,并指出研究的意义和期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廊是一种传统的建筑手法,在各类建筑中均有出现。由于其具有易于组织交通、形成交流场所的特点,因此廊在校园建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文章从概念出发。对廊在校园建筑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总结出廊在校园建筑中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8.
对于老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可视为是一种新的建筑地域性创造。以西班牙当代建筑实践活动中恢复和保护建筑遗产的优秀实例入手,通过分析其独特的设计手法,研究实现城市文脉延续的对策和途径,使得新与旧、过去和现代、历史与现实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9.
重构建筑学与国家的关系:中国建筑现代转型问题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国家与建筑活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这一关联的现代转变及其影响至今在中国建筑史研究中还鲜有讨论。本文考察19世纪中叶以来,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国家性质的变化对中国现代建筑专业的影响。文章论证,在近代中国,伴随着外来势力和文化在中国影响的扩大,多元的公民社会出现并成为建筑商品化和多元化建筑价值取向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建筑的话语权的把持者,即建筑职业标准和审美评判的主体也发生了变化,建筑师职业在中国社会分工中的独立。传统国家与建筑业的主宰与被主宰关系被以租界为代表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取代,建筑形式从传统等级社会的制约下获得了发展的自由。20世纪20年代之后新的民族国家的建立不仅延续了外国租界对于建筑活动的法制化管理方式,还出于国家认同和改造国民的需要,推动了建筑中关于民族风格的探索以及对于政府行政建筑、纪念物和国民教育空间等特殊类型建筑的建造。国家与建筑学形成一种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以后,限于当时的建设条件,国家与建筑再次经历了主宰与被主宰的关系,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多元化格局为中国建筑业的繁荣提供了新的条件,国家正在重建与建筑之间管理与被管理、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