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工件在偏心条件下加出的曲线为圆或心形线这一问题,对工件偏心对加工表面位置精度和形状精度的影响进行分析,指出在车削加工中,工件偏心将使加工表面(外圆或孔)产生与其它表面间同轴度位置误差和加工表面圆度,圆柱度形状误差;加工表面既不是一个圆,也不是心形线,从而为提高车削加工精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球头铣刀高速铣削铝合金表面粗糙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球头立铣刀铣削曲面时,刀具轴线与工件曲面法线之间的夹角对工件表面质量及刀具寿命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球头铣刀刀具轴线和工件加工表面之间的倾角研究,提出了调整刀具和工件之间的加工倾角,有效改善切削条件的策略;通过高速铣削铝合金表面粗糙度的实验研究,获得了进给量、切削速度以及进给方向对高速铣削铝合金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对高速铣削参数以及刀具切削路径的优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螺纹切削过程建模中有关参数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建立螺纹切削过程的数学模型,研究用复杂形状刀具加工复杂形状工件时,刀具和工件的描述方法以及切削层参数和形状的记录方法。方法:用将复杂形状刀具工作表面和工件的被加工表面离散化的方法来记录工具、工件形状以及工件形状的变化过程。结果和结论;作者提出的离散化思路在工作弹性变形不大时,不仅适用于螺纹切削过程的数学建模,亦适用于其它复杂形状刀具加工简单形状工件和用简单形状刀具加工复杂形状工件时的数学建模。  相似文献   

4.
采用CCD图像评价工件加工表面烧伤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件的机械加工表面烧伤会严重影响其使用性能,尤其在航空领域必须得到严格控制。但是,目前的加工烧伤评价方法仅仅是定性的,不能满足高技术产品的生产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加工烧伤定量评价方法,即采用工件表面烧伤的CCD图像对烧伤进行定量评价。论文讨论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提出了采用该方法的主要步骤:首先采用CCD摄像头获得工件烧伤表面的图像;然后进行去噪声处理;最后运用适当的图像处理方法提取出烧伤图像的特征,以期实现机械加工表面烧伤的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以微机实时控制电解珩磨过程中工件表面的电解电场强度,从而调控各点的金属去除速度,获得工件要求的几何形状精度的新加工方法(可控电解珩磨).该方法在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同时,还具有纠正工件几何形状误差的能力,尤其适用于高精度复杂形状工件和难加工金属材料的精密加工.本研究采用不完全微分算法实现电解电流的闭环控制,并且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系统的施电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获得满意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不同板孔加工方法对滚子链链板疲劳强度的影响规律,给出了R-S-N曲线,且以铰孔试样为基准(光亮带100%)得出表面质量系数的分布(μβ,σβ)。根据μβ,σβ更科学地评价了各种板孔加工方法的适用性,并进一步从板孔表面精糙度、表面应力状态、疲劳裂纹萌生与扩展以及断口微观形貌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链板疲劳裂纹萌生寿命占整个疲劳寿命的90%以上,链板孔表面粗糙度、表面应力  相似文献   

7.
高速硬加工中切屑成形的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AISI4340钢高速加工中切屑形成机理,建立了高速加工的有限元模型.该模型采用Johnson-Cook(JC)模型作为工件材料模型,采用JC破裂模型作为工件材料失效准则,刀-屑接触摩擦采用可自动识别滑动摩擦区和黏结摩擦区的修正库仑定律,并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实现切屑和工件的自动分离.利用建立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四种切削条件下的材料加工,分析了切屑形成过程,模拟得到了不同切削条件下的切削力,并对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高速加工条件下形成了不连续状切屑,不连续状切屑形成机理与基于自由表面破裂的锯齿状切屑形成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线接触回转铣削外圆柱工件表面加工质量,运用矢量运算方法建立了线接触回转铣削外圆柱工件运动学模型.根据刀齿包络原理,对工件横截表面理论粗糙度几何学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并仿真了顺、逆铣加工条件下的刀齿轨迹.建立了顺、逆铣加工中线接触铣削外圆柱表面理论粗糙度的计算分析模型,提出了顺、逆铣加工理论粗糙度数值计算方法,并分析了各个加工参数对理论粗糙度的影响.经计算比较,该分析及计算方法能精确反映线接触回转铣削外圆柱工件表面理论粗糙度,为加工参数的计算、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磁性研磨的加工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磁性研磨是一种利用磁场中的磁性磨料对具有相对运动的工件表面进行光整加工的新技术,具有表面质量好,适应性能广泛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冷却方式在切削难加工材料的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加工钛合金.本文对一种称谓“OoW”的冷却方式在AlCrN/AlTiSiN涂层立铣刀加工钛合金Ti-6Al-4V过程中对刀具的切削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不同水含量(1.5,3.0,4.5 L/h)润滑油含量(20,30,50 mL/h)和润滑剂类型(1000-20、2000-30合成酯、2000-10脂肪醇)的条件下,对刀具的磨损、切削力、切削温度、工件的表面粗糙度以及切屑形态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低水量(1.5L/h)能显著地提高刀具的切削特性.然而,润滑剂含量以及类型对刀具的切削特性影响不明显.同时,OoW冷却方式与干切、湿切、低温微量润滑3种润滑方式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低含水量(1.5L/h) OoW冷却方式比其他3种冷却方式对刀具磨损最小、磨损率最低,同时工件的表面粗糙度也最小.这归因于OoW冷却方式融合了水的优良冷却特性和油的高润滑性.此外,冷却方式和冷却参数对切屑的形态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单颗磨粒切削运动轨迹仿真模型,定义了单颗磨粒在工件表面的相对运动轨迹为“椭螺线”曲线轨迹.分析了二维超声振动磨削机理,进行了二维超声振动磨削与普通磨削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同样磨削条件下,二维超声振动磨削法向力可以减少20%~30%,材料去除率增大近2倍;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表面微观特性分析表明:二维超声振动磨削表面明显优于普通磨削,具有优良的表面完整性.二维超声振动磨削是一种精密、高效的加工新工艺.  相似文献   

12.
高速研磨中研磨压力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在固着磨料高速研磨中,研磨压力对工件已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磨料较细时,工件已加工表面粗糙度随研磨压力的变化较小;当磨料较粗时,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值随研磨压力的增大而减小,也就是说粗研时增大研磨压力可减小工件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值.  相似文献   

13.
超声振动磨削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波振动磨削的加工方法可以用于加工陶瓷等硬脆性难加工材料,具有较高的表面 加工效率以及高精度等优于普通磨削的特点,本文主要研究超声波振动磨削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以促进陶瓷等硬脆性难加工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电解加工的电场特性,建立了齿面交叉沟槽的电场和结构场耦合仿真三维及简化模型.利用仿真软件对工件表面的沟槽加工过程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了在不同时刻工件表面的电流密度分布与轮廓变化,同时研究了两种阴极优化结构对沟槽成型过程的影响,得出结论:使用侧壁绝缘成形阴极加工和使用片状阴极加工的工件表面在沟槽轮廓处的蚀除量一致...  相似文献   

15.
组合机床在加工箱(缸)体件时,如果夹紧力太大,则会造成工件过大的变形,从而影响加工精度.本文以EQ—140型东风汽车缸盖加工为例,介绍了一种夹紧力卸行措施,从而大大降低了夹紧力,提高了工件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16.
电解机械复合光整加工可获得表面粗糙度Ra0005~001μm的镜面,这是因为加工中有两方面的复合作用,一是用尽可能均匀分散的磨料轨迹去除部分工件表面凸起,而电解蚀除作用使工件表面更加平整.影响加工效果的工艺参数有实际加工时间tm,工件与工具头之间的偏距Y0,文中对此作了推导及优化计算,并通过试验给予验证.  相似文献   

17.
基于ABAQUS软件对2024铝合金的超精密车削过程进行热力耦合仿真模拟,研究了切削三要素对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并采用了评价函数的方法,以低残余应力为目标进行了切削参数优化。结果表明:2024铝合金已加工表面(切削稳定区域)以压应力为主,随着距已加工表面距离的增加,残余压应力值减小并逐渐变为拉应力,残余应力分布深度在10μm内。随着切削深度(10~30μm范围内)的增大、切削速度(50~150 m·min-1范围内)的减小、进给量(10~24μm范围内)的增大,2024铝合金工件表面残余应力呈现增大趋势,采用评价函数进行优化,确定了当切削速度129.865 0 m·min-1(实际切削加工可取130 m·min-1),进给量为8.9μm,背吃刀量为1μm时,总体表面残余应力最小,表面质量更优,经过车削实验也验证了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LC4铝合金液中电火花表面改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LC4铝合金材料工件表面改质时,采用了液中电火花改质工艺.利用自制粉体压制模具,把一定比例的钨、石墨颗粒、聚乙烯醇压制成压粉体电极.在试验中,通过选择电火花机床加工允许范围内的各种电参数进行组合,得到优化的参数,在加工过程中,对压制成的压粉体电极和工件分别采用不同极性的方式,通过电火花放电对压粉体电极蚀除、熔覆至工件表面,形成钨 碳改质层.再用铜电极等消耗小的电极二次加工使改质层和基体结合牢固,并提高改质层的硬度试验表明:LC4铝合金工件表面经液中电火花改质处理后可得到结构致密的改质层,其硬度、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建立螺纹切削过程的数学模型 ,研究用复杂形状刀具加工复杂形状工件时 ,刀具和工件的描述方法以及切削层参数和形状的记录方法 .方法 用将复杂形状刀具工作表面和工件的被加工表面离散化的方法来记录刀具、工件形状以及工件形状的变化过程 .结果和结论 作者提出的离散化思路在工件弹性变形不大时 ,不仅适用于螺纹切削过程的数学建模 ,亦适用于其它复杂形状刀具加工简单形状工件和用简单形状刀具加工复杂形状工件时的数学建模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线切割加工导电工程陶瓷回转表面的新工艺.对普通快速走丝线切割机进行了改造,在机床上加装带动工件回转、并能传递加工电流的工件主轴装置,实现了对工程陶瓷复杂回转表面的放电加工.采用正交多项式回归设计对线切割放电加工碳化硼陶瓷回转表面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了较低的表面粗糙度,验证了线切割放电加工导电工程陶瓷回转表面新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