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工艺及氧化铝厂各片区功能:氢氧化钠溶液溶出铝土矿中的氧化铝,铝酸钠溶液与赤泥分离后,与氢氧化铝晶种混合,铝酸钠分解析出氢氧化铝,经过焙烧得到成品氧化铝。析出氢氧化铝后的分解母液,蒸发浓缩后循环利用,再用于铝土矿溶出。  相似文献   

2.
当前的氧化铝生产工艺中应用最为普遍的就是拜耳法生产,其生产流程相对较为简单,主要以溶出以及分解两个生产工序最为主要,矿石经过研磨调配和在溶出工序制备为铝酸钠溶液,然后经过赤泥的沉降洗涤后进入到分解工序,使溶液中的氢氧化铝析出,在分解工序,析出的氢氧化铝粒度和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需要严格把控好生产过程的控制措施,本文结合氧化铝生产的实践重点分析介绍了氢氧化铝析出时的相关工艺和调控方法。  相似文献   

3.
拜耳法赤泥分离、洗涤系统现状1.工艺流程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基本原理是:(Ⅰ)用NaOH溶液溶出铝土矿,所得到的铝酸钠溶液在添加晶种、不断搅拌的条件下,溶液中的氧化铝呈氢氧化铝析出,即种分过程。(2)分解得到的母液,经蒸发  相似文献   

4.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是目前最为经济应用最为广泛的生产工艺,有多个生产环节构成其中尤以溶出和分解两道工序为重点工序,矿浆在溶出工序制备为铝酸钠溶液,又在分解工序析出其中的氢氧化铝,因而分解工序对最终氧化铝的粒度、质量有很大影响,本结合分解工序的调整控制介绍了析出氢氧化铝粒度的相关工艺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拜耳法氧化铝生产过程中锂的富集机制。结果表明,在拜耳法氧化铝生产工艺中,铝土矿中约有80%金属锂在高压溶出过程中以铝酸锂的形式进入铝酸钠溶液,后经晶种分解全部进入结晶氢氧化铝中,在氢氧化铝的高温煅烧过程中,因升华作用损失约25%的金属锂,其余以氧化物形式富集在氧化铝制品中,其含量随着入磨铝土矿中金属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铝土矿A/S比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拜耳法氧化铝生产过程中,草酸钠在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工序造成诸多负面影响.本文对种分过程草酸钠结晶析出的行为进行研究.用含草酸钠的合成和工业铝酸钠溶液分别进行分解实验,考察草酸钠对分解产物粒度和形貌的影响,并对草酸钠的结晶习性、草酸钠与氢氧化铝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草酸钠在氢氧化铝表面或颗粒间隙结晶析出,使氢氧化铝二次成核增加,并严重阻碍氢氧化铝的附聚,这是其造成产品氢氧化铝粒度细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铝土矿的溶出是氧化铝生产的一道重要工序,主要负责将铝土矿中的氧化铝充分溶解而进入铝酸钠溶液中,为了使整个高压溶出的过程得到很好的控制和调节确保在有限的条件下得到更优化的指标效果,增加氧化铝产能。本文结合氧化铝溶出工序的生产实际重点介绍分析了铝土矿在溶出过程受到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氧化铝生产过程中,很多过程存在固体颗粒与溶液形成的悬浮液。如熟料溶出以后所得到的溶出浆液,脱硅后的脱硅浆液,分解后的氢氧化铝浆液等。这些悬浮液的固液分离是氧化铝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9.
碱溶—碳分法生产氧化铝打破了拜耳法Na2O-Al2O3-H2O体系固有的相平衡,分解效率大幅度提高。研究了用NaOH溶液溶解铝土矿得到铝酸钠溶液,考察了铝酸钠溶液脱硅净化、碳酸氢钠分解及氢氧化铝焙烧对氧化铝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两次石灰净化脱硅(净化温度98℃;一次净化时间1 h,石灰添加量15 g/L;二次净化时间1 h,石灰添加量10 g/L),二段分解(分解温度90℃,碳酸氢钠质量浓度90~100 g/L,缓慢持续加入,分解时间不大于16 h(其中一段8~10 h),第一段分解率控制在85%左右),适宜条件下,所得氢氧化铝质量达到一级品或接近一级品,在1200~1250℃煅烧后所得氧化铝产品质量可达二级品要求。  相似文献   

10.
铝土矿溶出工序是生产氧化铝的一道关键环节,主要负责将铝土矿中的氧化铝充分溶解而进入铝酸钠溶液中,为了确保整个高压溶出工序稳定的控制和灵活调节,保证生产操作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的优化指标,增加实际的产能。本文结合铝土矿溶出工序的实践着重介绍分析介绍了溶出过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对采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生产线而言,高压溶出是氧化铝生产的主要工序,铝土矿经过该工序的加热和保温后进行溶出反应,因此基于使用铝土矿的特点对高温溶出保温时间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某氧化铝公司高温生产线使用的高温矿石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贵州某氧化铝厂使用高硫铝土矿,采用拜耳法生产砂状氧化铝。在生产过程中使用高硫铝土矿会对生产设备、分解率、成品质量、排盐苛化等造成影响。本文通过在拜耳法溶出过程中添加硝酸钙进行脱硫,试验表明:高硫铝土矿在进行高压溶出时,随着硝酸钙添加量的增加,溶出矿浆中的FeO的含量就越低;随着硝酸钙添加量的增加,溶出赤泥中NaO的含量在下降,添加硝酸钙能够降低溶出赤泥中的NaO及N/S。  相似文献   

13.
用不同K~+浓度的铝酸钠溶液进行了含钾铝土矿的拜耳法溶出试验和溶液脱硅试验。结果表明,在30.19~301.94g/L内,溶液中K~+浓度的变化对氧化铝溶出率和溶出赤泥N/S的影响较小;随着溶液中K~+浓度的升高,铝土矿中K_2O的表观溶出率显著降低,但无法完全阻止K元素在溶出过程中进入溶液。在溶液中K~+浓度≤155.28g/L条件下,K~+取代Na~+进入钠硅渣晶格的难度大,工厂溶液中K~+的平衡浓度预计会远高于当前的水平。应用含钾铝土矿生产的企业必须采取除钾工艺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生产系统中钾含量的升高。  相似文献   

14.
溶出生产工序是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主要工序,其工作工程是在高温高压下利用苛性碱与铝土矿进行化学反应从而生成后续环节所需要的铝酸钠溶液,我国的铝土矿多为较难溶出的一水硬铝石,在正常生产中需要采用260℃的高温强化溶出,这将造成大量的新蒸汽消耗,本文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分析了溶出工序相关的节能措施,并从提高溶出机组的运转率、优化生产技术指标、提高蒸汽综合利用以及改进溶出工序生产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氧化铝生产过程中,铝酸钠溶液的种分分解不仅耗时长,而且分解率远远低于其理论值,因此强化种分分解十分必要,通过对高浓度二氧化碳气快速碳分制取的氢氧化铝做铝酸溶液晶种分解试验可知,该法制备的晶种活性大,可以提高其分解率。  相似文献   

16.
铝土矿的溶出是拜耳法氧化铝生产中最重要工序之一,不同类型铝土矿需采用不同的溶出工艺。随着国内优质铝土矿储量日益降低,国外进口铝土矿的使用占比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对铝土矿平均化学成分及铝土矿管道化矿浆固相铝硅比、苛性碱浓度、溶出分子比、溶出赤泥铝硅比、溶出效率及氧化铝单耗的对比分析可知,进口铝土矿的管道化矿浆固相铝硅比、溶出赤泥的铝硅比、实际溶出率及单耗方面高于国产铝土矿;而在管道化溶出矿浆苛性碱浓度与溶出矿浆分子比方面低于国产铝土矿。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铝土矿资源及氧化铝工业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我国氧化铝工业在生产工艺上以混联法或烧结法为主,生产成本高,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在产品质量上以中间状产品为主,不能满足现代铝电解工业对氧化铝质量的要求;在产品产量上每年缺口达100万吨以上,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加大对我国铝土矿资源勘察力度的同时,应适当考虑利用外矿,以补我国铝土矿资源对氧化铝工业的保证程度相对不足的现状,氧化铝生产工艺的选择原则是在不明显的增加投资的前提下,增加氧化铝产量;在不降低产量的前提下,生产符合现代铝电解工业要求的砂状氧化铝产品。因此,混联法厂的技术改造应以新型并联法为方向;拜尔法过程的强化应以双流石灰拜尔法溶出新工艺为方向;烧结法过程的强化应以富矿强化烧结法为方向。烧结法粗液和拜尔法溶出料浆合流工艺、烧结法精液全部碳桦分解及碳分母液的苛化工艺、烧结法精液深度碳酸化解化粗氢氧化铝作为后加矿进行增溶出等工艺可为生产砂状氧化铝及提高产量创造有利条件。多品种氧化铝及氢氧化铝的生产、氧化铝生产过程中吸价值元素的回收如自母液中回收镓等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氧化铝工业的面貌,但对氧化铝工业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国家有关部门应统一协调,避免相互压价,一致地外,我国氧化铝工业在积极研究开发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同时,应加强有关的软科学研究,以促进我国氧化铝工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主要对白色氢氧化铝生产中影响溶液色度和产品白度等指标的两个重要因素进行研究,包括:不同铝酸钠溶液合流分解析出Al(OH)_3的性能指标;碳分分解粗氢铝重新溶解溶液再进行分解过程,Al(OH)_3产品中杂质含量的变化;溶液中氧化铁及有机物等杂质的析出与Al(OH)_3产品物化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预分解可以使粗液中的杂质得到净化,进而在第二段分解时得到白度指标达到先进水平的白色氢氧化铝。  相似文献   

19.
根据溶出不同类型铝土矿的溶出赤泥矿物相组成不同,阐明了氧化铝理论溶出率的基本概念和本质含义,并评述了不同类型铝土矿的氧化铝理论溶出率的相应表达式。阐明了氧化铝的理论溶出率不仅决定于铝土矿的类型,而且还决定于溶出条件。  相似文献   

20.
根据溶出不同类型铝土矿的溶出赤泥矿物相组成不同,阐明了氧化铝理论溶出的基本概念和本质含义,并评述了不同类型铝土矿的氧化铝理论溶出率的相应表达式。阐明了氧化铝的理论溶出率不仅决定于铝土矿的类型,而且还决定于溶出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