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D2钢在不同温度淬火后的硬度变化,以及深冷处理对其硬度的影响,并对其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010~1040淬火,硬度达到最佳值。经深冷处理,残余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使硬度上升,深冷处理后回火弥散析出超细微碳化物,且深冷处理时间越长,弥散析出的超细微碳化物越多。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D2钢在不同温度淬火后的硬度变化,以及深冷处理对其硬度的影响,并对其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 010~1 040℃淬火,硬度达到最佳值。经深冷处理,残余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使硬度上升,深冷处理后回火弥散析出超细微碳化物,且深冷处理时间越长,弥散析出的超细微碳化物越多。  相似文献   

3.
使用正交试验对18Cr2Ni2MoNbA钢渗碳钢深冷处理工艺参数进行筛选优化,分析深冷处理时间、低温回火温度和时间对试样耐磨性的影响,并对试样磨痕形貌、显微组织、残留奥氏体以及显微硬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8Cr2Ni2MoNbA钢渗碳淬火后的-196 ℃深冷工艺参数对磨损量影响的显著性排序为:深冷处理时间>低温回火时间>低温回火温度。深冷处理能够有效增加试样的耐磨性,在深冷温度-196 ℃,深冷处理时间1 h,低温回火温度120 ℃,低温回火时间2 h的工艺下试样磨损量最小,与未深冷时相比减少46.67%,磨损机制变为磨粒磨损与氧化磨损。经过深冷处理后渗碳层的碳化物沿晶界析出,同时有小颗粒碳化物在基体上弥散析出。深冷处理能够降低钢的残留奥氏体含量,增加马氏体含量,使表层渗碳层的显微硬度增加,从而改善18Cr2Ni2MoNbA钢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4.
高速钢循环深冷处理工艺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W6Mo5Cr4V2高速钢循环深冷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深冷工艺参数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使用TEM观察了循环深冷处理前后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回火次数对力学性能影响最大.其次是深冷循环次数,最后是深冷时间.深冷处理后在马氏体孪晶带上有超细碳化物析出,多次循环深冷处理后.碳化物数量增加.与-次长时间深冷处理相比,在深冷时间足够的情况下,采用多次循环深冷处理工艺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处理工艺对38CrMoAlA尺寸稳定性及硬度的影响,同时对微观组织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淬火并回火后和氮化后分别增加深冷处理能够显著提高38CrMoAlA的尺寸稳定性,而在淬火后回火前和氮化后分别增加深冷处理对硬度的改善较为明显。氮化处理后再次进行深冷处理均能进一步提高尺寸稳定性和硬度。深冷处理能够使得马氏体基体上析出大量弥散分布的碳化物颗粒。  相似文献   

6.
低碳高铬白口铸铁热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参数对低碳高铬白口铸铁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优化了热处理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温度范围内,热处理各参数对低碳高铬白口铸铁硬度的影响主次顺序依次为淬火保温时间、淬火温度、回火保温时间、回火温度;对冲击韧性的影响主次顺序依次为回火保温时间、淬火温度、淬火保温时间、回火温度.经优化热处理工艺1010℃×5 h淬火+砂冷,400℃×5 h回火+砂冷处理后,低碳高铬白口铸铁的硬度和冲击韧度得到较好的匹配,其值分别为55.2 HRC和4.9J/cm2,组织主要由马氏体、断续分布的共晶碳化物、细小弥散分布的二次碳化物和少量残留奥氏体组成.  相似文献   

7.
W6Mo5Cr4V2高速钢深冷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军  王琦  蔡红  马佳明 《热处理》2009,24(4):40-44
研究了深冷处理对W6M05Cr4V2高速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耐磨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深冷处理能减少W6M05Cr4V2高速钢中的残留奥氏体,析出超细碳化物,提高硬度和耐磨性;深冷处理对冲击吸收功影响不大。W6M05Cr4V2高速钢合适的深冷处理工艺为:温度.130-150℃,保温时间以钢件冷透为准,处理次数一般为1次。  相似文献   

8.
热处理对高速钢W6Mo5Cr4V3Co8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OM,SEM,EDS,TEM以及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不同尺寸规格的粉末冶金高速钢W6Mo5Cr4V3Co8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别于普通高速钢,粉末冶金高速钢微观组织中没有大颗粒尺寸共晶碳化物,退火组织中碳化物均匀、细小,颗粒尺寸小于3μm。因此,不同尺寸规格钢材以及不同截面方向的组织都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试验钢在1080~1180℃较宽的温度范围内淬火都能够获得67 HRC以上的硬度。淬火后的组织为马氏体+残留奥氏体+未溶碳化物,淬火奥氏体晶粒尺寸非常细小;经过高温回火后,试验钢存在明显的二次硬化效应,二次硬化峰出现在520℃。二次硬化现象是由残留奥氏体转变和合金碳化物析出共同作用的结果,TEM分析显示,试验钢经高温回火析出的二次硬化碳化物包含VC;冲击韧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截面尺寸粉末高速钢的冲击韧性基本相当,同一钢材其横向和纵向的冲击韧性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9.
热处理工艺对高速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含钒、铌的高速钢进行了淬火与回火热处理试验,研究了淬火温度、回火温度对高速钢硬度的影响,并通过显微观察和能谱分析,最终确定了获得高硬度颗粒状弥散分布碳化物的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0.
离心铸造轧辊用高速钢的热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及热膨胀法测定了离心铸造轧辊用高速钢的相变点,根据高速钢的临界转变温度,进行了退火、淬火和回火实验.着重研究了热处理过程中碳化物演变对轧辊用高速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温度需高于630℃,才能使铸态高速钢得到软化,硬度降低,便于切削加工.热处理前后,MC型一次共晶碳化物的成分、形态和数量基本没有变化;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处于亚稳状态的M2C型共晶碳化物的分解数量越来越多.高速钢最终硬度受回火温度影响较大,研究了回火温度与二次硬化之间的关系,确定了二次硬化峰值温度,研究了二次碳化物的溶解与析出对高速钢基体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适合喷射成形高速钢的热处理工艺,利用XRD、SEM等分析手段和硬度测试,研究了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喷射成形含铌M3:2型高速钢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淬火组织由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和碳化物组成,随淬火温度升高,试验钢中碳化物数量减少。淬火硬度随淬火温度先增加后减小,低温淬火后回火未发现二次硬化现象。沉积态试样经过1220℃淬火,560℃回火后,硬度最高值为66.7 HRC。  相似文献   

12.
将T10钢分别进行了淬火+回火(常规热处理)和淬火+回火+深冷处理的对比实验,对两种不同热处理工艺后的试样进行了OM、SEM观察,力学性能检测及摩擦磨损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经24 h深冷处理后的T10钢硬度提高了2.1 HRC,体积磨损量下降76.7%,同时冲击韧性也得到改善。XRD研究表明,与常规热处理相比,深冷处理24 h后试样残留奥氏体含量降低了38.2%。深冷处理后T10钢性能显著提高的原因是深冷处理促进细小弥散的碳化物从马氏体中析出以及残留奥氏体含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13.
以W6Mo5Cr4V2高速钢试件为研究对象,运用深冷技术来改善高速钢的性能,通过试验分析研究试件硬度和金相组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不同的深冷工艺处理后,回火前的高速钢试件分别在-120℃、2℃/min、保温24 h的性能最好,其硬度和金相组织都达到最佳状态。而且通过对深冷因素的显著性关系分析比较,得出保温时间对高速钢硬度的影响最大,然后依次是冷却速度、回火次数和深冷温度。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铸态和变质处理铸造高速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变质处理可以使高速钢组织得到细化,同时改变钢中网状共晶碳化物的形貌,使高速钢的硬度和耐磨性得到提高;铸态高温加热、退火、淬火和回火等热处理工艺对铸造高速钢中碳化物的形貌影响不大。铸态和变质处理高速钢退火时,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硬度逐渐升高;淬火+回火和铸态直接回火的高速钢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和耐磨性逐渐升高,在560℃三次回火时获得最高的硬度及室温耐磨性,且与锻造高速钢相当。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综合物理测试系统的振动样品磁强计选件(PPMS-VSM),对S390粉末高速钢进行深冷处理和回火处理时的热磁测量。结果表明,钢淬火态3个样品的室温磁性几乎相同,反映了钢具有均匀的组织;不论深冷处理与否,3次回火后样品中残余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量几乎相当,粉末高速钢样品的磁性接近均约158.5(A·m2)·kg-1。增加深冷处理工序,改变了残余奥氏体向马氏体、奥氏体中碳化物析出、马氏体中碳化物析出的进程。随后在913K回火,残余奥氏体向马氏体继续转变,钢的磁性(160.5(A·m2)·kg-1)进一步升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洛氏硬度计及摩擦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温度回火及回火+深冷处理对M35高速钢微观组织、硬度、红硬性及耐磨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M35高速钢的硬度先下降后上升,最后急剧下降;在525℃回火+深冷处理后M35高速钢的洛氏硬度最大,为67.1 HRC;与只进行回火处理相比,回火+深冷处理后M35高速钢的洛氏峰值硬度提高了0.7 HRC,回火温度由550℃降至525℃,具有良好红硬硬度稳定性.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M35高速钢中残留奥氏体减少,晶粒尺寸逐渐增大.深冷处理后M35高速钢的晶粒细化,磨损体积减小,525℃回火+深冷处理的M35高速钢具有最佳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7.
刘刚  杨友 《热加工工艺》2006,35(10):47-50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铸态和变质处理铸造高速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变质处理可以使高速钢组织得到细化,同时改变钢中网状共晶碳化物的形貌,使高速钢的硬度和耐磨性得到提高;铸态高温加热、退火、淬火和回火等热处理工艺对铸造高速钢中碳化物的形貌影响不大.铸态和变质处理高速钢退火时,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硬度逐渐升高;淬火+回火和铸态直接回火的高速钢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和耐磨性逐渐升高,在560℃三次回火时获得最高的硬度及室温耐磨性,且与锻造高速钢相当.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高速钢的性能,利用程序控制深冷箱对W6Mo5Cr4V2试件进行了不同温度(-120~-180℃)下的深冷处理,随后进行560℃×60 min回火处理。对深冷处理后的试件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并对其硬度及红硬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经深冷处理后马氏体基体上可析出大量弥散分布的碳化物,随深冷温度的降低,二次碳化物的尺寸减小,马氏体基体组织细化,试件的硬度提高。大、小二次碳化物的最小平均尺寸分别出现在-150和-120℃,经-180℃处理试样的硬度最高,为65.2 HRC,-150℃处理试件的红硬性表现为最好。  相似文献   

19.
对W6Mo5Cr4V2高速钢进行了淬火+不同工艺深冷处理+3次回火处理,对热处理试样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对常温硬度及红硬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随着深冷温度降低,马氏体粗化,碳化物细化、数量增加,常温硬度先升高后降低,-160、-120℃深冷处理试验钢在620℃以下回火的红硬性能较好,而-80℃红硬性则较差;随着降温速率升高,基体组织没有明显改变,碳化物数量减少,常温硬度降低,600℃回火时硬度值降幅较小,回火温度超过620℃时红硬性大幅下降;随着保温时间延长,马氏体组织细化,碳化物明显粗化,硬度值略有提高,钢在回火保温4 h时有良好的红硬性能,保温1 h次之,而保温24 h较差。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粉末高速钢组织、硬度和抗弯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后高速钢的组织为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和MC碳化物;高速钢的硬度和抗弯强度均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而提高;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高速钢的硬度值发生下降,而抗弯强度则先增加到峰值后再下降,在550 ℃回火处理可以获得4250 MPa的抗弯强度;高速钢经过一次、两次回火处理后硬度值变化不大,3次回火后硬度值下降,经过一次回火后高速钢的抗弯强度值较低,经过两次、3次回火处理后抗弯强度较高,且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