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渭河盆地斜坡带稳定性两级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渭河盆地斜坡带稳定性综合评判模型及评判指标、综合评判计算模型。通过两级模糊综合评判,分选出了与渭河盆地斜坡带稳定性相吻合的稳定带、基本稳定带、次不稳定带和不稳定带,其结果较好地反映出了盆地两侧斜坡带的实际稳定程度。为该区的开发建设之布局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渭河盆地斜坡带稳定性两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多级模糊综合主送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渭河分地斜坡稳定稳定性综合丰模型及评判指标,综合评判计算机模型。通过两组模糊综合评判,分选出了渭河盆地斜坡带稳定性相吻拿的稳定带基本稳定带、次不稳定和不稳定带。其结果较好地反映出了盆地两侧斜坡 实际稳定程度,为该区的开发建设之布局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准确、客观地获得采空区的稳定分级,提出了基于熵权法的采空区稳定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从众多采空区复杂、不确定影响因素中,选取工程地质情况、采空区形态参数及其他因素3大类共15项因子,建立了模糊评判指标体系;通过构建因素集、评判集、权重级,建立了采空区稳定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引入熵权法确定权重,使得权重分配更加科学、客观,结合模糊平均加权法及置信度准则得出最终评判结果。以某地下金矿开采采空区为例,利用该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其评价结果与现场实际较相符,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合理的支护方案,需对凿岩硐室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全面分析了影响深井采场凿岩硐室稳定性的因素,并将影响因素分为4类.运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判法建立了硐室稳定性的评价模型,该模型包含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共考虑了18个影响因子.此外,还建立了相关因子的隶属函数.以铜陵冬瓜山深井开采为实例,对采矿方法试验采场凿岩硐室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凿岩硐室的稳定性属于较稳定类型,且偏向于中等稳定类型.这一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较吻合.  相似文献   

5.
针对露天矿边坡稳定性问题,分析了影响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应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判法对露天采场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判,所得结果较好的反映了边坡的实际稳定程度,为边坡安全稳定性评判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影响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应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判法对露天采场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判,所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边坡的实际稳定程度,为边坡安全稳定性评判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阐述模糊综合评判的主要内容,介绍了影响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对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了分类,利用VB编程设计了人机友好交互界面,简化了模糊综合评判的计算过程,通过该界面得出郑煤集团教学二矿巷道围岩为Ⅳ类不稳定围岩.  相似文献   

8.
根据影响岩体稳定性因素,结合钻孔揭露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研究了51-72煤层段岩体的稳定程度。研究表明,51-72煤层段岩体以碎裂和散体结构为主,褶皱发育程度以中等发育为主,岩石单向抗压强度在30~45MPa间占60%以上,主要属粉砂岩-泥岩沉积区;51-72煤层段岩体稳定性以极不稳定和不稳定为主,约占65%,较稳定的约占25%,稳定的仅占10%。评价结果与矿井实际揭露情况基本一致,为巷道布置、支护形式选择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黄麦岭磷矿采场边坡稳定性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春  白世伟  王刚 《矿冶工程》2002,22(4):21-23
对黄麦岭磷矿露天采场边坡进行了工程地质调查, 总结了对该边坡稳定性产生主要影响的4 类20 项因素, 并应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判法对黄麦岭磷矿露天采场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判, 所得的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该边坡的实际稳定程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AHP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评价下向水平分层胶结充填法充填前采空区稳定性的评价模型。采用德尔菲法对采空区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构造了判断矩阵,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结合采空区四值逻辑评分表和定量表述的采空区灾害危险度的影响因素的隶属函数确定表确定了各影响因素的隶属度,建立了评判矩阵。并对某矿山采空区进行稳定性判断,最终得出该采空区稳定性为Ⅱ级,属于较稳定级别。  相似文献   

11.
针对采空区频繁的出现大规模失稳问题,提出一种基于AHP-模糊评价的失稳预测模型。综合考虑采空区失稳的诱因,优选区域地质水文因素、岩石强度性能因素、采空区环境因素和采空区结构参数等4个一级指标及相对应的20个二级指标,建立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相应的权重向量,结合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采空区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将该模型运用到云南羊拉铜矿里农矿段采空区稳定性评价中。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山的采空区稳定性评价等级V4,失稳程度高,综合系统得分69.4515,所得结论与矿山实际情况较吻合,尽而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为后续采矿方案设计和执行提供理论依据,有效缓解矿山失稳所带来的灾害。  相似文献   

12.
针对采空区失稳坍塌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确定影响采空区稳定性的17个主要因素并确定各个因素所占的权重,建立并应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采空区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能够较准确地反映采空区稳定性程度,与实际情况较符合,为矿山地下采空区的稳定性程度评价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影响深井采场凿岩硐室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 并将影响因素分为4类。运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判法建立了硐室稳定性的评价模型, 该模型包含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共考虑了18个影响因子。此外, 还建立了相关因子的隶属函数。以铜陵冬瓜山深井开采为实例, 对采矿方法试验采场凿岩硐室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其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杨战标 《煤炭工程》2011,(11):91-93
 本文结合平顶山矿区具体地质条件,以围岩强度、巷道埋深、支护强度、采动影响系数为分类指标,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将调研的埋深800 m以上的20条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为四类,即不稳定巷道、中等稳定巷道、较稳定巷道和稳定巷道;利用Java编程研发出回采巷道围岩分类及锚网支护设计程序,简化了围岩分类的模糊聚类计算过程,同时给出巷道合理的支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确定了摆动中值稳定性、零位稳定性、磁屏蔽防护质量稳定性作为陀螺经纬仪稳定性综合评价的主要因素,用模糊数学原理建立了陀螺经纬仪稳定性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并对几台陀螺经续仪进行了检测与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本提出的定量分析评价螺经纬仪稳定性的方法有效,评定结果可靠,对陀螺经纬仪的研制和定向应用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锋  王亮  郭庆彪  万战胜 《金属矿山》2022,51(11):198-207
针对老采空区上方建设场地在稳定性评价方面存在模糊性和复杂性的不足,基于三角模糊层次分析法与云模型,对渑栾高速采空区路段建设场地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研究。首先,顾及水文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场地变形特征和外界扰动四方面因素,建立了老采空区上方建设场地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其次,考虑到评价过程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提出三角模糊函数的层次分析法用于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采用云模型将研究区域各影响因素的评语集转换为云模型的数字特征,再结合评价指标的权重可以得出研究区域的稳定性等级。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渑栾高速采空区路段建设场地的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路段建设场地主要呈稳定和基本稳定状态,据此提出了适用于渑栾高速采空区路段的路基、路面处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李凡月  刘文生 《煤炭学报》2011,36(Z1):79-82
建立了采煤沉陷区稳定性模糊物元综合评判模型。利用模糊物元理论,将采煤沉陷区的稳定性视为物元事物,以影响该事物的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模糊量值构造复合模糊物元,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再结合贴近度概念构建评价模型,实现采煤沉陷区的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8.
郭庆彪  王亮  吕鑫  姜传礼 《金属矿山》2020,48(11):43-48
为科学合理评价老采空区上方建设场地的稳定性,基于云模型与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hierarchy analysis process,FAHP),对武云高速采空区路段建设场地进行了稳定性评价。首先,筛选出武云高速采空区路段建设场地稳定性的6个独立影响因素,分别为深厚比、覆岩强度、构造复杂度、水文特征、停采时间和相对位置,并分析了各因素对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建立了适用于研究区域的稳定性评价模型;其次采用云模型确定了评价指标隶属度,有效避免了数据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对综合评价结果的影响;然后基于模糊层次分析得出评价指标权重,可降低数据处理中主观因素影响,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最后利用构建的模型对武云高速采空区路段建设场地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研究表明:所提方法的评价结果符合工程实际情况,为武云高速采空区路段的设计、施工与维护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9.
郭庆彪  王亮  吕鑫  姜传礼 《金属矿山》2019,48(11):43-48
为科学合理评价老采空区上方建设场地的稳定性,基于云模型与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hierarchy analysis process,FAHP),对武云高速采空区路段建设场地进行了稳定性评价。首先,筛选出武云高速采空区路段建设场地稳定性的6个独立影响因素,分别为深厚比、覆岩强度、构造复杂度、水文特征、停采时间和相对位置,并分析了各因素对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建立了适用于研究区域的稳定性评价模型;其次采用云模型确定了评价指标隶属度,有效避免了数据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对综合评价结果的影响;然后基于模糊层次分析得出评价指标权重,可降低数据处理中主观因素影响,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最后利用构建的模型对武云高速采空区路段建设场地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研究表明:所提方法的评价结果符合工程实际情况,为武云高速采空区路段的设计、施工与维护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