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讯     
国务院批复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  国务院前不久批复了《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 ,并要求流域内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 ,高度重视 ,加强协作 ,密切配合 ,共同努力 ,确保完成《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批复要求 ,通过治理开发 ,用 10a左右时间初步建成黄河防洪减淤体系 ,重点河段防洪工程达到设计标准 ,基本控制洪水泥沙和游荡性河道河势 ;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体制 ,节水初见成效 ,基本解决黄河断流问题 ;基本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使干流水质达到功能区标准 ,支流水质明显改善 ;水土保持得到加强 …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国务院日前批复了《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 国务院在批复中要求通过治理开发,用10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黄河防洪减淤体系,重点河段防洪工程达到设计标准,基本控制洪水泥沙和游荡性河道河势;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体制,节水初见成效,基本解决黄河断流问题;基本控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新形势下构建和完善水沙调控及防洪减淤、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综合调度、水质监测保护、水土保持拦沙等体系对治黄基础研究的需求.水沙调控体系及防洪减淤体系的研究需求有:控制大洪水、调控中常洪水、塑造协调水沙关系、延长小浪底水库使用寿命和宁蒙防凌防洪安全等;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综合调度的研究需求有:黄河功能性需水、引用水动态监测评估反馈体系、水量调度决策支持等;水质监测保护体系的研究需求有:流域水质应急管理、水质保护监测;水土保持拦沙体系的研究需求有:优化治理措施配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规律等.  相似文献   

4.
历代治河方略,都是立足于延长当时河道的行水时间,谨防改道。现代治河也应如是。改善黄河当前的严重局面,应当坚持不懈地搞好水土保持,减少泥沙入河;修建小浪底等水库和其他防洪减淤措施,提高黄河下游的防洪标准,减缓河道的淤积抬高;加紧研究水沙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不断完善减沙、减淤措施,以增强河道输沙能力,逐步把黄河下游改造成为相对地下河。我们应该有把黄河治理好的雄心壮志。  相似文献   

5.
治黄规划的核心是统一安排黄河水沙资源的利用和处理,其中包含着除害与兴利的结合。鉴于黄河的水沙具有其独特的规律,在规划的指导思想上,应强调从黄河流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防洪与减淤结合起来,考虑防洪、减淤的前景及其总体布局时应留有余地。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评价应该主要着眼于为当地人民治穷致富,为下游减沙应作为另外一个不同性质的问题,应将二者区别开来。基于这一点,不能单从向下游输沙多少的观点来划分水土流失类型区。作者还就干流工程的布局问题、完普现有防洪体系问题、进一步研究增大河道输沙能力的可能性问题、入海流路的规划问题以及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作者建议治黄部门与石油部门结合起来,加强黄河河口三角洲的治理与开发,并提出通过以加强节水为中心的技术改造,促使黄河水资源更好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防汛抗旱》2008,18(5):13-13
2008年7月21日,国务院批复《黄河流域防洪规划》,指出:“力争到2015年,初步建成黄河防洪减淤体系,基本控制洪水,确保黄河下游防御花园口洪峰流量22000m3/s堤防不决口,逐步恢复主槽行洪能力,初步控制游荡性河段河势;基本控制人为产生的水土流失,减轻河道淤积;上中游干流、主要支流重点防洪河段的河防工程基本达到设计标准,重要城市达到规定的防洪标准。  相似文献   

7.
小浪底水库建成后的黄河下游防洪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完善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将在2001年建成具有显著防洪减淤作用的小浪底水库。在简要分析黄河下游防洪的重要性、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情况和小浪底水库的防洪减淤作用的基础上,从河防工程情况和河道特性出发,指出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下游防洪仍存在诸多问题,防洪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8.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黄河中下游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河道减淤清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自1998年立项以来,重点围绕黄河水资源管理和调度及灌溉节水潜力、三门峡以下非汛期水量调度系统、小浪底水库初期防洪减淤运用和黄河中下游挖河减淤等关键技术问题,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生产实际,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理论研究、数学模型模拟和实体模型试验等多种研究手段相结合的技术途径,产、学、研联合攻关。通过国内37个单位300余人近4年的协同攻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各专题主要研究成果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
张建中 《中国水利》2003,(4):47-48,50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黄河中下游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河道减淤清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自1998年立项以来,重点围绕黄河水资源管理和调度及灌溉节水潜力、三门峡以下非汛期水量调度系统、小浪底水库初期防洪减淤运用和黄河中下游挖河减淤等关键技术问题,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生产实际,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理论研究、数学模型模拟和实体模型试验等多种研究手段相结合的技术途径,产、学、研联合攻关。通过国内37个单位300余人近4年的协同攻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各专题主要研究成果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完善黄河下游共工程体系,将在2001年建成具有显防洪减淤作用的小浪底水库。在简要分析黄河下游防洪的重要性、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民政部和小氏水库的防洪减淤作用的基础上,从河防工程情况和河道特性出发,指出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下游共仍存在诸多问题,防洪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1.
2012年汛期,黄河干支流多次形成洪峰过程,其中编号洪峰4场,黄河上中游遭遇30年来最大洪水。流域各省(自治区)合力抗洪,实现了水库河道减淤、洪水资源利用的多赢目标。回顾了2012年黄河流域防汛抗洪工作,总结了流域洪水调度的思路与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黄河上游河道防洪工程建设、加强上游河道管理、规范水库防洪调度管理、完善暴雨洪水监测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深入分析新形势下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科研的需求基础上,提出了治黄基础研究近期的主攻方向,重点涉及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水库及下游河道关系、水库冲淤规律及调控技术、黄河河道水沙演进及冲淤演变规律、黄河口演变规律及模拟技术、黄河水沙预测预报、黄河重点区域用水基本规律、黄河污染物输移扩散及生态系统需水规律等7个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13.
胡春宏  张治昊 《水利学报》2020,51(9):1015-1025
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黄河干流河道平衡输沙量临界阈值及其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河道冲淤平衡输沙量临界阈值是随着不同时段来水来沙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今后一个时期内,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平衡输沙量临界阈值为0.4亿t/a左右;黄河中下游河道及河口平衡输沙量临界阈值为3亿t/a左右。通过水沙调控和河道整治等综合措施,未来将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年输沙量控制在0.4亿t/a左右,可塑造与维持平滩流量约2000 m~3/s左右的输水输沙通道,宁蒙河段基本实现河道冲淤平衡;将黄河中下游河道及河口年输沙量控制在3亿t/a左右,则潼关高程可基本实现升降平衡,稳定在328 m左右,下游河道可塑造与维持平滩流量4000 m~3/s左右的中水河槽,基本实现河道冲淤平衡;河口基本实现海岸淤蚀平衡,保持流路相对稳定。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也存在达到一定程度后治理效果不显著的临界状态,表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存在治理度,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各种措施减沙的临界阈值,本文提出未来通过科学调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格局,将入黄年沙量控制在3亿t/a左右,达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程度与黄河干流河道输沙的平衡,为未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确定了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水环境现状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成果  姚党生 《人民黄河》2005,27(3):38-39,48
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的治水思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是黄河水资源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黄河流域水环境状况,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基本点以及原则,从保护黄河水资源的角度提出了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①完善黄河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②进行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③加强水量水质统一监测;④建立水量水质联防队伍;⑤实行水资源总量控制;⑥开展洪水资源化研究;⑦开展污染物在汇流面上的运行规律研究;⑧加强清洁生产和节水减污工作;⑨发挥水资源的经济杠杆作用;⑩加强珍惜水资源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长江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近20 a 来水资源公报成果,分析了长江流域及二级支流水资源总量、用水总量、用水结构、用水指标、废污水排放和河流湖泊水质变化情况,提出未来水资源管理的重点是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分析结果表明: 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变化不大,用水总量增幅明显减缓,到2007 年以后,用水总量趋于稳定; 农业用水基本稳定,工业和生活用水增加; 万元GDP 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显著下降,用水效率增加; 废污水排放总量不断增加,河流和湖泊水质改善不明显,水污染治理任重道远。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应该借助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在加强点源治理基础上,更加重视面源污染的控制和治理。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黄河下游滩区治理方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下游滩区经济社会发展与黄河防洪安全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滩区治理面临的核心问题。滩区治理方向长期悬而难决,主要面临4方面挑战,在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各种挑战及其解决思路,包括:通过流域系统治理以应对水沙变化不确定性,解除下游河道长期泥沙淤积风险;通过对含沙洪水与非含沙洪水进行精准分类,解决大洪水对宽河与高效输沙对窄河需求各异的难题,使得下游河道"宽"与"窄"相得益彰;通过对河势控制薄弱河段加强治理,解决"二级悬河"形势依然严峻和游荡型河道河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短板问题;通过走人水和谐的滩区治理道路,解决滩区人水争地长期矛盾的困局。针对人民不断提高的治河需求,综合考虑防洪减淤情势及保障能力,提出了下游实施"一河两道"建设战略的建议,即在维持下游河道现状"一条宽河"前提下,全面加强"高效行洪输沙通道"和"美丽生态文化廊道"建设,让河槽行洪和滩区发展环境得到双提升。  相似文献   

17.
黄河干支流防洪形势、总体布局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黄河下游洪水威胁依然是国家的心腹之患,中下游干流河段及主要支流防洪工程还不完善,洪水灾害时有发生。黄河下游防洪治理的基本思路是:“上拦下排、两岸分滞”控制洪水;“拦、排、放、调、挖”处理和利用泥沙。黄河防洪减淤的总体布局是:在充分利用现有干支流水库的基础上,继续兴建中游干流古贤、碛口水库,支流沁河河口村水库;根据水沙条件的变化,长期不懈地进行下游堤防加高加固、河道整治、挖河固堤等下排工程建设,排洪排沙入海,保证设防标准内的防洪安全,重点进行东平湖滞洪区建设,长期开展上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减少入黄泥沙;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黄河下游的主要治理措施是堤防加固,河道整治,东平湖滞洪区加固,滩区安全建设,挖河固堤,河口治理以及古贤,河口村水库建设,上中游干流河段和主要支流的治理措施主要是堤防,河道整治或防冲护岸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8.
未来黄河下游治理的主要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武 《人民黄河》2004,26(11):5-7
针对黄河下游治理难度大、河情十分特殊的实际,提出了黄河下游治理的主要对策:①必须把握黄河未来水沙变化的规律;②要解决好黄河下游水资源不足的实际问题,在加大减沙入黄措施的同时寻求调水济黄途径;③应加大宽河道整治力度,重点研究“二级悬河”治理的对策;④对黄河下游宽河道边界应有新的布局;⑤黄河口治理应采取“输、挖、分”并举的方案,即束水冲沙、输沙入海,挖沙疏浚和科学分洪。  相似文献   

19.
黄河治理方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充分肯定了新中国50年治黄的成就,对黄河进一步治理以及针对黄河存在的断流,泥沙淤泥、河水污染等重大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指出黄河流域水资源紧缺,洪水以及水质污染仍是制约黄河两岸经济发展的关键,需要在建设节水型社会以缓解水资源紧缺的同时,坚持水少兼治的综合道理、通过水土保持这一治黄之本,将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争取达到黄河冲淤基本平衡。并就黄河的水污染问题,黄河下游的防洪、黄  相似文献   

20.
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基本特征,分析了现状黄河水沙调控存在的问题:一是现状工程条件下,能提供的水流动力条件不足,联合调节水流和泥沙比较困难,不能较长时期维持小浪底水库拦沙期塑造的黄河下游中水河槽;二是现状工程运用不能解决协调宁蒙河段水沙关系和供水、发电之间的矛盾,宁蒙河道淤积萎缩,防凌防洪形势严峻;三是潼关高程居高不下。考虑防洪防凌、减淤、水资源配置等需求,研究提出了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总体布局,即以干流七大控制性骨干工程龙羊峡、刘家峡、黑山峡、碛口、古贤、三门峡、小浪底为主体,海勃湾、万家寨水库为补充,支流陆浑、故县、河口村、东庄水库配合,共同构成工程体系,由监测体系、预报体系和决策支持系统构成非工程体系,为水沙联合调度提供技术支撑。从河道减淤、防洪防凌安全以及水资源优化配置等需求出发,研究了黄河水沙调控指标体系,定量提出了维持河道排洪输沙功能的调控指标、河段防洪防凌指标以及实现水资源有效管理的调控指标等。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水沙调控体系联合调控方式。从待建工程的开发任务、在水沙调控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黄河治理开发的迫切要求出发,分析确定了待建骨干工程的开发次序为古贤、黑山峡和碛口水利枢纽工程。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在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战略地位,对于保障黄河防洪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建议尽快兴建古贤水利枢纽,争取在小浪底水库拦沙库容淤满前投入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