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比较小儿唇腭裂修复术不同麻醉方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60例在全麻下行唇腭裂修复术的小儿随机分为两组(n=30):A组氯胺酮 异丙酚;B组氯胺酮 异氟醚。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氯胺酮用量、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与B组清醒时间分别为(18.40±5.70)min、(9.81±4.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氯胺酮用量比A组少,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氯胺酮复合异氟醚麻醉是小儿唇腭裂修复术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声带小结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A组为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为静吸复合组。每组20例,2组均采用慢诱导法,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A组以丙泊酚瑞芬太尼,B组以异氟醚,观察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即刻、置入喉镜时、置入喉镜后3min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记录主自呼吸恢复的时间、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结果插管时循环MAP、HR无较大波动。置镜时及置镜后3minMAP、HR均高于诱导前,而A组与诱导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和清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维持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和置入支撑喉镜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剧变和应激反应,苏醒迅速,在声带小结手术中明显优于异氟醚麻醉维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异氟醚和异丙酚在颅脑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颅脑外科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ASAI-Ⅱ级且无心血管疾病的颅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静脉诱导全麻插管后,组I采用全凭静脉全麻,泵入异丙酚维持麻醉,组II为吸入全麻,采用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两种均采用氯化琥珀胆碱静滴维持肌松。手术过程中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心电图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组I患者血压,心率波动及心血管反应明显,组II较平稳,与组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组II较组I清醒迅速。结论静脉诱导,吸入维持的复合全麻是颅脑外科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儿硬膜外麻醉复合异丙酚在外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86例外科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43例患儿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异丙酚,对照组43例患儿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氯胺酮。2组患儿均于麻醉前、诱导后,术中、术后分别记录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并对2组患儿入睡时间、苏醒时间、不良反应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诱导后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率大大低于对照组,平均入睡和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硬膜外麻醉复合异丙酚具有麻醉效果好、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快的特点,是小儿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段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和术后患者的苏醒情况。结果瑞芬太尼组的唤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优于芬太尼组。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苏醒更加迅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异氟醚组(I组,n=20)和丙泊酚组(P组,n=20)。收集和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气管插管、人工气腹后5min、20min和气管拔管后各时点的HR、SBP、MAP、DBP、SpO2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组和P组各时点HR、SBP、MAP、DBP、SpO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诱导后SBP、DBP、MAP均较诱导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两种方法用于高血压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恢复快,均是较为理想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与麻醉同仁共同探讨2种复合药物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组药物进行临床分析对比。结果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较安氟醚复合芬太尼麻醉血液动力学更加平稳,麻醉恢复较快。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更适用于耳鼻喉科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择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50例,在通过BIS监测,在相同麻醉深度下比较丙泊酚与七氟醚对老年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从而为临床老年病人的麻醉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以及合理的全麻用药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剖宫产术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分析,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与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对胎儿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2007年1月至2009年11月26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剖宫产的足月孕妇随机分为2组:七氟醚组吸入8%七氟醚加3L/min氧吸入诱导后,插入气管导管,维持麻醉至胎儿娩出;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组L2~3穿刺,蛛网膜下腔给予0.5%罗哌卡因10~15mg,记录2组产妇的ECG、BP、SPO2等生命体征,记录给药至胎儿娩出的时间以及出生后即刻、5~10分、10分的Apgar评分。结果给药至胎儿娩出的时间2组均在5~10min。2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七氟醚组有4例新生儿Apgar评分≤7分;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组有5例,经吸氧简单处理10分Apgar评分2组均为10分。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与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均可安全用于剖宫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麻醉方法。方法将10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比较2组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麻醉效果均满意,在减轻应激反应、麻醉苏醒时间、苏醒质量及术后舒适度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能有效减轻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患者术后苏醒质量和舒适度高,手术安全可行,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突破小儿上肢手术传统上常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1],探讨曲马多丙泊酚复合罗哌卡因臂丛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对28例小儿上肢手术中采用曲马多丙泊酚复合罗哌卡因臂丛阻滞麻醉,术中对一系列经常性指标进行观测。结果术后各例均表现正常,无一例患儿出现情绪焦躁,深度睡眠等情况。结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曲马多丙泊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婴幼儿上肢手术具有镇静、镇痛效果好,呼吸、循环平稳,全麻苏醒迅速,麻醉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性高、可行性强的婴幼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瑞分太尼用于老年患者开胸手术的安全性与可控性。方法本组用于老年麻醉46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分别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诱导,观察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手术中、拔管时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及停止麻药后清醒时间、拔管后有无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结果瑞芬太尼在循环稳定地方大于芬太尼,在苏醒时间、呼吸抑制、烦躁的发生等方面,瑞芬太尼明显优于芬太尼。结论瑞芬太尼用于老年人麻醉循环平稳,术后苏醒更快,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为老年病人开胸手术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门诊400例ASAI~Ⅱ级实施无痛人流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n=200),A组为观察组,使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B组为对照组,单独使用丙泊酚麻醉。观察2组的镇痛效果、人流综合征、宫口松弛情况、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丙泊酚总量,并记录SBP、DBP、SPO2、HR变化,停药至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无人流综合征,其余无显著差别。结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安全可靠,可有效用于无痛人流术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在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90例早孕妇女依次静推芬太尼、异丙酚,观察麻醉效果、宫口松弛、人工流产综合征(RAAS)发生率及出血量,用药后呼吸和心率变化,有无过敏、躁动,苏醒后有无头晕、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询问孕妇满意度和术中知晓等情况,记录手术时间、术毕清醒时间,离院时间。结果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起效快,镇痛效果好,苏醒快,可明显减少腹痛及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结论异丙酚配伍芬太尼用于人流术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沙普仑在提高悬雍垂腭咽成形手术(UPPP)患者全麻苏醒期安全性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36例ASAn~Ⅲ级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择期实施UPPP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多沙普仑组(I)组),每组18例.所有病人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手术结束时停用全部麻醉药物,D组在手术结束时先静推多沙普仑1mg·kg-1,继之静脉滴注0.1%多沙普仑 5%葡萄糖混合液;C组只在相应时间给予等量的5%葡萄糖液.记录手术结束至病人清醒和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后6h内MAP、HR变化和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D组病人清醒时间与拔管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拔管后6h内病人MAP,HR较早恢复稳定,舌后坠、呼吸抑制、误吸、喉痉挛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UPPP患者术后应用多沙普仑能降低全麻苏醒期的风险,具有安全、可靠、实施简便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儿无肌松药气管插管过程中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气管插管条件,术后完全清醒时间,探讨该方法在临床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32例择期行短小手术的患儿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A)进行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和芬太尼复合异氟醚(B)维库溴铵进行气管插管,记录2组术中不同时点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气管插管条件,术后清醒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T0比较,T1各组HR和MAP均降低,T5各组HR和MAP均升高(P<0.05)。与B组相比T2,3,4HR和MAP均降低(P<0.05)。术后A组清醒时间短,苏醒完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小儿短小手术采用无肌松药气管插管麻醉方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在儿童纤维结肠镜肠检查中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50例1~10岁患结肠息肉儿童,ASAI~Ⅱ级。术前30min予东蓑若碱0.0lmg/kg肌肉注射先给予2%利多卡因lmg/kg静脉推注缓解丙泊酚的注射痛,给予丙泊酚3mg/kg静脉推注诱导,8mg/kg·h。术中监测BP、HR、RR、sPO2,观察麻醉效果、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本组均顺利检查,麻醉效果满意,手术时间(20.8±6.2)min,术后苏醒时(0.2±4.6)min,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在充分给氧的条件下,丙泊酚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应用于小儿纤维结肠镜肠下治疗结肠息肉麻醉效果可靠,患儿苏醒快、安全、经济,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种方法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选择最佳麻醉组合。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6月我院68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病人,ASAⅠ级和Ⅱ级,随机分为2组:丙泊酚-芬太尼组(A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组(B组)。分别对其镇痛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2种麻醉方法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的手术,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进行静脉麻醉,起效时间快、作用时间短、快速苏醒,是理想的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麻醉下开胸手术患者围麻醉期体温度的变化。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67例,ASAI~Ⅱ级,采用七氟醚麻醉。以鼻咽温度代表中心温度,臂-指温度差表示血管收缩程度,体表温度通过Ramanatyan公式计算。观察诱导前、诱导后即刻、15、30、45、60、90、120、150、180min,停药时、停药后5、10、15、20min的温度、全身耗氧量和产热量的变化。结果与诱导前比较,患者耗氧量和产热量在诱导后15min到停药后10min时均降低,耗氧量和产热量在停药20min时升高,诱导后30~180min时体表温度升高(P<0.05);与停药时比较,停药后15、20min时耗氧量、停药后20min产热量增加(P<0.05);与诱导后即刻比较,中心温度在诱导后90min到停药后20min时降低(P<0.05);平均臂-指温度差在诱导后即刻由>0℃降低到<0℃,停药时又升为>0℃。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开胸手术患者围麻醉期中心温度降低,与体表温度升高、耗氧量和产热量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异丙酚静脉麻醉加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与单用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我院住院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异丙酚静脉麻醉加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组(A组)和单用异丙酚静脉麻醉组(B组);纪录患者术中剧烈呛咳次数,一般咳嗽次数,短暂呼吸抑制次数,纪录每例患者的异丙酚用量,用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SaO2、血压、脉膊、呼吸频率的变化情况,并计算各项指标的波动值,询问患者苏醒后的感觉。结果给药后纤支镜检查中患者剧烈呛咳B组明显多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短暂呼吸抑制次数B组明显多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咳嗽次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用量A组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A组血氧饱和度的波动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30min后咽喉部不适、胸部不适、胸痛发生率A组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乏力及头晕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麻醉加局部麻醉效果及安全性优于单用异丙酚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