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Planning》2019,(22)
司法三段论是逻辑三段论在司法实践活动中的运用,是法官在审查案件事实和做出司法裁判的主要推理方法,与逻辑三段论相比,司法三段论有其独特的结构。在形式主义时期和成文法完美主义时期,司法三段论一直备受尊崇,一直被法官运用于司法实践活动中,甚至成为当时法官审判案件过程中的唯一推理方法。但是到了近代,大前提法律规范的不确定,小前提中复杂案件的法律事实认定困难以及操作机械化,使得司法三段论受到现实主义法学派以及自由法学派批判,他们认为司法三段论只能保证最终判决结果形式正义,不能保证实质正义,甚至提出法官在司法实践活动中不应该再用司法三段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1,(3)
2020年11月30日,由于美国连续阻挠法官的遴选和连任程序,WTO上诉机构因所有法官任期均届满而终至"停摆",争端解决机制改革迫在眉睫。DSU规定,上诉范围仅为专家组报告中的法律问题和专家组作出的法律解释。在争端解决实践中,由于专家组对司法经济原则的广泛适用,某些法律和事实问题悬而未决。到了上诉阶段,如上诉机构推翻了专家组的认定,转而需要审查这些问题时,就会因"完成专家组分析"引发越权质疑,或因案件事实不足而无法解决争端。应当建立发回重审制度,由原专家组审理其本应审理的未决事项,消解上诉机构面临的司法困境。增加发回重审制度,可以避免上诉机构越权行使专家组的职能,同时维护当事方的审级利益,从而最大程度确保世贸争端得到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0)
最近几年,网络游戏蓬勃发展,与之同时,网络直播画面越发繁荣,相关侵权案件也越来越多,针对这种情况,主要处理方式是我国著作权中规定的法定赔偿方式,问题是实际的司法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例如,各地法院法律环境差异,法官对法律的理解,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等,类似案件的判决结果有比较大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对相关案件设定统一的判决标准,减少法官自由裁量权,明确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13):206-207
次级证明是英国学者尼尔·麦考密克的法律推理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指法律规则不确定的情况下,通过一般性规定、类比、或法律原则等方式推理明确或确认法律规则的过程,包括后果主义论辩、协调性论辩和一致性论辩。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着法官寻找和确立法律规则的事实。在L浏览器不正当竞争案的分析过程中,说明中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次级证明是什么样的,进而结合麦考密克的法律推理理论说明法官进行次级证明应遵循怎样的规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0)
民间借贷是民事主体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主要方式,主要是由民法进行调整,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大量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往往都与非法集资或集资诈骗犯罪等存在交叉。通过对民间借贷中法律行为是否构成刑事犯罪以及该类纠纷民刑处理顺序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该类案件的审理及法律适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36)
知悉事实在司法认知的过程中存在被法官所确定,从而免除当事人证明该项事实的义务。但在我国的实践中,司法认知的事项较为不堪明了,因此本文主要通过我国的立法现状来明晰我国民事诉讼中对司法认知事项的运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9)
一个法律案例有且仅有三部分组成:规范性要素,事实性要素和方法论要素。在一些案件,尤其是疑难案件中,不同的法官可能会作出不同的判决,不同的学者也会有不同的见解,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观点。而案件事实和法律规范都是确定的,因此,导致结论不同的原因就是变动的法律学方法。本文通过对法律学方法的相关理论进行论述,并结合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由此来论证"案件事实已定则法律学方法决定法律结论"。  相似文献   

8.
戴亦蕾  朱永茅 《建筑》2011,(5):46-47
由于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争议内容和案件事实错综复杂,涉及法律适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较多,各地为统一本辖区办案所作的纪要、规定和指导性意见不一,法官在办案中具体适用法律时认识的差异等,以至在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的审判实践中,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5)
我国目前尚未出台有关法官员额制的法律规范,通过对司法实践中现存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实质上也是在为后续法官员额制法律规范的出台提供参考性意见。总之,在司法改革进入深水区这一关键时刻,以法官员额制为"牛鼻子",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经验和问题进行总结,有利于确保平稳度过司法改革转型期,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9)
近年来上诉案件以及再审案件的数量逐年上升,并且这其中绝大多数案件都存在事实认定不清的问题。然而在司法实践过程中事实认定的首要地位并未得到应有的广泛的承认,因此本文结合司法现状,分析事实调查的重要性,以提高司法实践中对事实调查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3):228-235
司法审判作为解决社会纠纷的最后途径,一定要确保社会正义的实现。法官作为作出司法裁判的主体,是"法"或"正义"的化身,应当通过证据尽可能还原案件事实真相,然而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受自身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这种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司法的公正性。本文从1933年美国最高法院受理的Quercia诉美国政府案为契机,浅窥法官在英美法系审判中的职责及中立地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33)
为了实现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实现司法责任制关于审判权的改革,增加法官的亲历性和独立性,统一裁判尺度,作为"法官裁判智库"的专业法官会议制度,成为全国大多数法院探索建立并不断完善的配套机制之一,为法官独立办案提供参考的法律意见,以实现审判权与裁判权的统一。本文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对专业法官会议制度的性质功能定位、运行模式、现实困境作出分析,发现虽然我国专业法官会议制度有可供发展的土壤和可参考的经验,但其实际运行模式和效果与制度理想设计存在一定反差,理念和实践层面出现制度漏洞,为此从制度层面构建专业法官会议制度,规范制度运行程序,以发挥其"锦囊"作用。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15)
基于我国国情的法官解释是指:承办案件的法官在司法适用的过程中对于个案作出的解释,这一解释没有普遍约束力,但具有个案效力。我国法律并未对法官解释做出明文规定,但法官解释在事实上必然存在。由于对罪刑法定原则的形式侧面与实质侧面存在片面理解,我国司法实践中产生了裁判结果的两级化问题。机械适用法条和单纯以社会危害性入罪的情况同时存在。因此,应正确理解罪刑法定原则,坚持实质解释和形式解释的统一,考虑公众的基本正义观念,同时建立并完善裁判文书说理制度。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8)
司法裁判是一个能动地考虑社会现实,平衡社会利益,通过解释法律和加工法律,最终作出合法、合理、合情、有高度社会认同度的决策的过程。①涉案刑事案件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影响重大,案件历时20余年没有侦破,原告历时24年申烈无果。承办法官立足立法目的和立法本意,正确适用法律法规,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案件的处理达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4)
当今社会的法律之所以是最佳的社会关系调整器,主要原因在于法律具有其他社会控制手段所无法比拟的独特性和权威性。不过,法律也并不是万能的,它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要想时刻保障法律的良性运作,法官应对法律有深入了解和丰富实践,针对不同案件,理性分析法律事实,合理适用法律条款,以较高的司法审判力弥补法律自身缺陷,以此来保障法律能够充分地发挥其内在功能。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25)
为有效应对"案多人少"的问题,法官员额制作为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就应运而生了。该制度通过人员分类管理、提升法官薪酬待遇及相应福利等措施,针对"人少"问题,为突破"案多人少"这一法制改革瓶颈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结合现实,我国目前尚未出台有关法官员额制的法律规范,通过对司法实践中现存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实质上也是在为后续法官员额制法律规范的出台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29):79-80
司法实践中违反不为证明妨碍义务的行为数不胜数,如当事人隐匿、拒绝提供证据等行为不但影响了法官查明案件事实,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浪费了司法资源。如果不对此种行为进行有效的制裁,最终可能动摇公民对司法的信心,因此有必要对司法实践中当事人证明妨碍义务行为的原因进行探究,从而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17)
预约合同作为合同的一种形式,"将来某时期订立本约合同"是其主要目的。由于我国现有法律未对预约合同作出明确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预约合同纠纷出现了不同的处理结果,给当事人和法律工作者带来了巨大困扰。本文结合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和笔者对预约合同的认识,从预约合同的概念、认定、履行和违约责任等方面,对预约合同进行系统梳理,为我国法律工作者今后办理预约合同纠纷案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36)
司法责任制改革突出了检察官的主体地位,赋予检察官在职权范围内相对独立地承办和决定案件,突出了检察官在司法办案中的主体地位。"要紧紧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凡是进入法官、检察官员额的,要在司法一线办案,对案件质量终身负责",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具体要求。作为国家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大环境下,检察机关应当统一认识、统一思想、振奋精神,以全新的理念,超强的能力,过硬的素质,全面提升案件质量,有效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8)
"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习总书记多次引用培根的这句名谚来强调司法不公对社会的危害。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全面依法治国中对司法的基本要求,然而在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21世纪以来,虚假诉讼案件逐渐增多,虚假诉讼让公正受伤,让司法失信,这种行为的泛滥不仅导致审判不公,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公信力,更恶劣的是体现了社会道德的滑坡。近些年来,我国司法机关加强了对虚假诉讼的打击,各地法院都相继出台了规制虚假诉讼的办法规则。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的出台宣告了"虚假诉讼罪"正式入刑,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目前各地法院对虚假诉讼的处理经验仍然不足,本文将对虚假诉讼罪中"提起民事诉讼"这一构成要件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