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服装袖型结构是依托人体上肢为原型而展开的物态空间体,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解决衣袖结构与上肢功能适应性问题。基于上肢形态、关节驱动等特点,将其划分为"臂根、肩部上凸面"、"臂根、胸侧下凹面"、"肘关节隐形前凹面"和"腕关节隐形前凹面"等4个结构部位点,并采用立体裁剪的方法,对4个部位点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服装袖型不仅是单一的上肢包装物,也是一个能容纳和包容多个复杂多变"曲面凹凸体"的椭圆桶状物。合理把握人身体与上肢结构功能关系,设计袖子结构中袖窿、袖山、袖肘、袖腕的"量",确保袖子内部结构能满足身体功能。  相似文献   

2.
上肢运动与服装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体表画线法测量上肢运动时几个主要部位体表皮肤的变化值,经过均值分析得出各个部位的一些变化规律以及与服装结构的关系;由于分析结果显示背宽部位尺寸变化显著而且呈扩张趋势,因而对背宽部位的变化进行进一步的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得出了背宽变化的3个主要因子:双臂向前运动因子、外侧举因子和后伸因子,而向前运动因子是使背宽变大的因子,因此成为研究服装运动舒适性和放松量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在跑步时人体手臂皮肤的变化特征,进而指导紧身跑步服衣袖面料弹性参数和样板设计,将跑步时的手臂循环动作分解成后摆、缓冲和前抬,利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采集运动员跑步时摆臂稳定后3个实验动作对应标记点的三维坐标,并计算各动作的手臂角度;再用体表描线法,分别测量7名女子按角度摆放不同动作时手臂皮肤网格线的伸缩量,分析各动...  相似文献   

4.
周铭鑫  何佳琦 《辽宁丝绸》2023,(1):19-20+48
为了研究腰关节及其相关部位在不同动作下的皮肤形变,以提高服装动态舒适性和自由度,基于腰关节的运动状态,分别选择日常生活中的几个经常性动作进行腰关节皮肤变化特点及形变率的测试与分析,研究在不同活动状态下的腰关节运动时的皮肤形变差异,根据研究结果结合人体皮肤及关节运动原理解释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腰脊关节前屈、后仰、侧屈、水平扭转四个方向的运动,通过体表描线的方法,测量人体前身、后身、侧身的纵向皮肤形变率,并对全身各部位的皮肤形变率和腰脊关节运动角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腰脊关节运动与人体各个部位纵向体表尺寸变化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运动紧身装备有减少运动损伤、提高运动能力作用,令其成为21世纪功能性运动服装的研究热点。本文以跑步状态下皮肤拉伸为研究方向,提出了研究人体动态皮肤拉伸的一种新方法。通过分析跑步循环动作及下肢角度,将跑步循环分解成三个静态动作-前迈、落地、后摆。重点研究了人体在跑步的三种姿势下下肢体表在横向和纵向方面皮肤形变量,通过利用SCAN SMART三维扫描系统,从而得到了不同姿势下下肢不同部位皮肤拉伸数据,初步尝试获得了在跑步运动中皮肤变化的规律,为跑步运动紧身裤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8.
在和谐的社会发展氛围下,人们开始注意到残障人士这一特殊群体,残障人士对社会服务有着更为特殊的需求.文章利用文献研究、网络查询等方法总结并分析了上肢残障人士对服装的日常需求,在服装的安全、舒适、功能、美观、穿脱便利和经济适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设计,为上肢残障人士制作了相应的功能服装,对服装功能性提出了新设计建议,供以后类似...  相似文献   

9.
研究基于女子人体下肢带结构特点、腿部皮肤形变规律,提出了女子跑步紧身裤结构样板的优化方案。通过样板设计、面料应用,得到适体性和舒适度均良好的跑步紧身裤。通过测量体表标识点间距离并计算得到腿部各区域皮肤的形变拉伸率,分别从纵向、横向统计分析,将拉伸率相近区域做合并处理,为跑步紧身裤结构的分割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根据合并区域不同的拉伸率值,选择拉伸回复性能与之相近的弹性面料,制作优化的跑步紧身裤,并通过人体穿着和主观评价对比结构优化的紧身裤与未优化的紧身裤的外观合体度、穿着舒适度以及运动舒适度等。通过以上对人体皮肤形变规律的观察,提出紧身裤装结构优化方案,结合适当的弹性面料,制作合体塑形的紧身裤,同时使之具备良好的运动性能,为运动功能性裤装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亚琦  李小辉 《纺织学报》2022,43(6):140-144
针对皮肤形变量测量方法存在的工作量大、操作复杂等普遍问题,通过人体体型与关节部位运动时皮肤形变量的关系,并结合数学原理构建人体主要关节的几何模型,分别得到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和膝关节皮肤形变量的计算公式,然后与现有的测量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皮肤形变量主要取决于关节的围度、活动角度以及身体质量指数;各个关节皮肤形变量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的平均误差为0.51 cm,在0.05显著水平上无明显差异,从而说明该方法可以用于皮肤形变量的预测,能够为服装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女上装胸部设计的合体性,通过对180名女大学生进行人体测量,获得乳房有关数据,用模糊C均值算法进行聚类,得到胸部最高点(即BP点)的纵向及横向相对位置。采用Opti Tex技术的3-D模块进行模型构建及立裁实验,获得不同上衣原型样板并进行叠加,分析重要工艺点的位移变化。结果显示:BP点纵向位置指标比值主要为1.00、1.12和1.24,省尖下移,肩省平均横向增加0.6 cm,而腰省平均横向减小0.6 cm;BP点横向位置指标比值主要为0.9、1.0、1.1,省尖左右移动,省的大小基本不变。研究结果对特殊体型样板结构设计与修正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严密  张皋鹏 《纺织学报》2013,34(11):158-0
针对服装CAD中手工制图和参数化制图两种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智能化服装结构制图思路,对智能化服装制图的功能和实现途径进行了技术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AutoCAD的VisualLISP二次开发工具的技术条件,形成智能化服装结构制图程序的开发原理和技术路径,通过具体的技术研究开发出能够进行记忆式手工绘图、自动化信息处理和参数化制图和修改的服装智能化制图程序,该程序在服装原型绘制和修改的具体应用中得到验证,实现了服装智能化制图的功能目标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工艺和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除实用性与美观性以外,人们对时尚和潮流的不懈追求,使服装市场出现了大量的"快时尚服装".这种"快时尚服装"在很短的时间内设计出来,并且在市场上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在这种快时尚面前,服装的工艺自然经不起推敲.服装工艺的好坏决定着服装设计是否能得到完美展现,把握好服装...  相似文献   

14.
骆顺华  张健 《纺织学报》2015,36(12):120-124
为探究骑行运动时大腿部骨骼肌活动与皮肤形变规律,通过人体建模仿真系统对周期骑行运动中女下肢关节、骨骼、肌肉运动进行分析,选择周期骑行运动中5个关节、骨骼、肌肉变化临界点作为关键帧,并对关键帧形变后的大腿皮肤采用凝胶法拓印和图形软件方法计算面积,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研究女性大腿各部位在骑行周期中大腿部皮肤形变规律。试验发现臀部区域的皮肤整体是拉伸变形,臀褶区域拉伸率达到58%;靠近腹股沟与腹股沟方向一致的斜向区域皮肤收缩逐渐增大,收缩率达到50%;大腿前部皮肤形变比大腿后部皮肤形变量小。研究结果可为骑行裤各分割区域具体守卫松量设计及面料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前服装生产的特点是批量小、品种多和周期短,而许多服装生产管理系统(如ERP、GSD等)都属于静态优化管理,不能快速反应,随时解决生产上出现的问题。通过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电脑、手机APP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了动态管理系统,以实现服装生产的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16.
基于臂部形态的西服袖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谦  庹武  张冬 《纺织学报》2009,30(7):99-102
 正确的服装结构设计要基于 “人体–服装”体系,服装结构中最复杂的部位是“袖窿-袖”,这一结构部位直接影响上衣的肩袖造型和着装舒适性,牵涉到有动态要求的人体上肢和手臂。分析影响传统男西服“袖窿-袖”部位的主要结构因素,研究人体臂部形态和该结构部位实现相互结合的条件。传统的人体测量项目无法准确描述上肢空间位置关系,对人体臂部测量项目进行了补充,提出人体臂部测量的新部位和新方法,并对男人体臂部外形进行了概括分类。确定了由于人体臂部与男西服袖身结构形态不吻合而发生袖疵病的条件。应用新型结构参数,结合人体形态学,制定合理有效的结构配置方案,从而实现人体臂部形态与男西服成品袖之间的静态平衡,减少袖疵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刘锋  徐杰  柯文博 《纺织学报》2022,43(9):41-48
服装缝制生产过程易受动态事件干扰,针对订单实时到达的动态事件,以最小化最大完工周期为目标,提出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服装缝制过程实时动态调度方法。首先,建立服装缝制过程的调度优化模型,并将该问题转化为基于马尔科夫决策过程的顺序决策问题。然后,通过定义状态特征、候选动作集、奖励函数、探索与利用策略等方面,并结合DDQN算法训练深度神经网络用以描述状态-动作值,据此在决策节点选择最合适的调度规则。实验结果表明:针对牛仔裤前片缝制过程,所提出的方法相较于遗传算法,在调度目标的达成度方面略逊2.3%,但决策时间大幅减少91.4%,表明针对订单动态到达的调度问题,该方法能够实现有效地实时响应,确保了缝制生产的高效性与连续性。  相似文献   

18.
Skin deform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defining appropriate ease distribution at different parts of the body for compression clothing.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troduce a novel method to determine skin deformation of lower limb in cycling. Ten male volunteers (height 175 ± 2.4 cm and BMI 22.7 ± 1.7 kg/m2)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in this study. The skin areas from waist to knee of this subject’s lower limb in 12 cycling postures were obtained with a gel rubbing method. Then image pixels were transplanted to calculate the deformation of these skin areas in different postures and the skin deformation in cycling was plotted with the interpolation function in MATLAB.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kin deformations on the areas of abdomen, groin, haunch bone, gluteal fold, knee, and peoples changed obviously in cycling. The skin deformation on the area of abdomen and peoples was about ?30% and ?50% separately. Whereas, the skin had an about 40% stretch deformation on the areas of haunch bone, gluteal fold and knee and at the position of inner thigh, buttock bumps, and the middle of front and posterior thigh, the skin deformation was about 15%.The study presents a reliable and convenient method to procure skin deformation for active body postures.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primary data for pattern designer to determine suitable ease distribution, reasonable divisions of clothing pattern and matching elastic fabric for each division of cycling shor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