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孤岛油田馆1+2低能低渗储层的开发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孤岛馆1 2砂层组是孤岛油田岩性构造复合油藏的产层,为了获得该砂层组较高的采收率,开辟了中30-8先导性注水开发试验区,优选了馆1 2油藏注水高效开发配套技术。经推广应用,使馆1 2油层的采收率油注水开发前的4.2%增加到目前的16.3%,实现坠毁布零散、薄层、出砂严重低品位油藏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2.
孤岛油田馆1+2井区属于粉细砂岩油藏,油层胶结疏松,出砂严重,产能低,停产井多,开发难度大,属于“双低单元”。为了提高馆1+2油层的动用程度,通过采取降水降压改变压力场分布及优化防砂工艺,养活油井出砂的措施,对停产井进行综合治理,预测可采储量增加50×104t,采收率可提高10%。  相似文献   

3.
<正>5月7日记者获悉,针对天然能量开发单元底水锥进严重的难题,大港采油六厂创新实施注底水开发模式,水驱采收率提高2.4%,开创大港油田非常规油藏注水先河。采油六厂羊三木油田开采已有40余年,主力开发单元羊三断块馆一油组属于典型的依靠边底水能量开发的普通稠油油藏,底水厚度是油层厚度的7至10倍,增油潜力大,但存在底水锥进严重、含水上升快、递  相似文献   

4.
在阐述龙虎泡油田初期天然能量开采、转注后实施“三分、五清”精细油藏管理和提压注水效果的基础上,针对油田高含水期注水开发中存在的井网对砂体控制程度低、剩余油分布相对零散、注采系统不完善等问题,依据油藏数值模拟、油藏工程方法及高含水期开发调整矿场试验结果,研究形成了反九点转五点注采系统调整、以挖潜零散剩余油为主的局部井网加密调整、中渗透油层高含水期提液增产调整和多油层高含水期聚合物深度调剖技术.高含水期注水开发调整技术控制含水率、递减率和提高采收率效果显著,对类似油田的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常规砂岩油田注水开发最终采收率多为35%~50%。基于大量室内实验、应用实例和中外油田案例类比,分析了特高含水开发阶段进一步提高水驱油藏驱油效率的可行性。讨论了水驱油藏在周期注水、关停老井侧钻、多油层逐层上返或沿断层面钻加密井等扩大注水波及体积基础上,长期高孔隙体积倍数注水、低矿化度水驱等经济可行的提高驱油效率思路和方法。室内研究和矿场实践结果表明,长期注水开发砂岩油藏润湿性由偏亲油性向偏亲水性转化,残余油饱和度降低,有利于提高驱油效率。依据成熟开发油田大量类比实例,在油层和流体性质较为有利的条件下,强天然水驱油藏依靠天然能量开采,或弱天然能量油藏通过注水开发最终采收率可达70%。采用自流水注水、低矿化度水驱、同井注采工艺等技术已证实是经济可行的。特高含水开发阶段老油田已有的大量开发井和配套设施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基础。应用经济可行的长期高孔隙体积倍数注水思路有望将水驱开发油田采收率进一步提高至50%~70%。  相似文献   

6.
馆1+2属油层薄,分布零散,连通性差,出砂严重的低品位油藏,为了有效开发和提高采收率,必须加强综合治理和应用多种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7.
东海平湖BJT油田由于受平台条件、水处理能力以及储量规模等条件的限制,无法像陆地油田一样通过注水来实现二次开发。为提高仅依靠弹性驱动进行开采的薄油层H4B的油藏采收率,通过邻井侧钻一分支井眼,将上部水层与该油层连通,利用能量充足的上部水体来补给油藏能量,实现层间引流注水。通过生产观察,油藏压力得到补充,油井产量得以有效稳定,且通过低速开采、周期性开关井的生产制度,使得油水层间压力得以平衡,薄油层的采收率得以提高。该开发实例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陆相储集层微型构造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埕岛油田馆上段储集层属河流相沉积砂岩 ,砂体分布零散 ,连续性差 ,不存在大面积连通的活跃边底水。投入开发 3年来 ,已暴露出天然能量明显不足 ,饱和压力高 ,地饱压差小的矛盾 ,依靠注水补充能量开发势在必行。从埕岛油田整体构造入手 ,开展了陆相储层微型构造精细分类、微型构造与油气分布关系、油层顶面构造幅度与累油和含水关系研究 ,得出了规律性认识。为其它油田精细油藏描述、开发方案调整、剩余油分布研究提供了借鉴依据。图 2表 1参 4(王世艳摘 )  相似文献   

9.
薄散弱油藏由于其油层薄、砂体小、分布零散、天然能量弱,采用定向井难以经济有效开发;采用水平井开发虽可提高单井初期产量,但由于地层能量不足,产量递减快,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采收率低的问题;注水开发虽能解决地层能量不足问题,但海上注水要增加设备、平台空间及平台重量,相应地增加开发成本,加上其储量规模小,经济效益难以保证。以X油田H4油藏为例,在储层精细描述的基础上,提出并实践了多底多分支水平井技术与地层自流注水技术,实现了"薄散弱"油藏的经济有效开发,并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其实践成果对类似难动用储量的经济有效开发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埕岛油田馆陶组上段油藏地质模型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埕岛油田馆陶组上段属河流相砂岩 ,油气富集程度高 ,该层系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占埕岛油田总储量的 89.6% ,产能高 ,原油性质相对较好 ,该油田目前仍处于天然能量开采阶段。通过对馆上段油藏的综合分析 ,建立了高度概括的油藏概念地质模型 ,认为馆上段河道砂油藏为曲流河相正韵律细粒沉积为主 ,具有高孔隙度、高渗透率、高黏度、高饱和度、高非均质程度等特点 ,砂体变化快 ,油层疏松易出砂。采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与井资料密切结合 ,建立了描述储集砂体分布和油藏属性参数特征的静态地质模型 ,采用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馆上段 1 2砂组至 6砂组的三维定量地质模型。图 1参 3(徐英霞摘 )  相似文献   

11.
从近一个时期国际石油价格变动的趋势,特别是刺激石油价格上涨的各种因素依然存在等方面的信息看,近期内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走势不容乐观。造成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继续上涨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市场基本面因素的推动,也有投机交易猖镢、某些国家因自身战略利益而人为纵容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但总的来看,全球石油总需求快速增长是造成石油供需偏紧,进而推动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的最基本因素。国际石油市场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发展必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从总体上看,这种影响相对有限,且在可控范围之内。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中长期战略与近期措施相结合的对策,以化解石油价格上涨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实行的“与国际油价接轨”的石油定价机制,其最大的好处是有利于鼓励国内石油企业“走出去”,但无助于规避石油价格风险,也不能反应我国石油的供需关系,因此改革与完善现行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已势在必行:第一,打破国有企业的市场垄断,鼓励非国有经济进入石油生产领域;取消上下游领域和南北海陆地域的限制;全面开放上游和管道领域;鼓励社会资金进入石油流通领域。第二,建立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国家由价格制订者转变为价格监管者。第三,协调各能源行业的发展,统一考虑其市场化改革进程。第四,用三大石油公司的部分国有股分红设立石油价格风险基金。第五,建立石油期货市场。  相似文献   

13.
油价上涨的最大获益者不是石油生产商而是交易商和投机基金,投机基金在能源领域的总体回报率达15%左右。全球有420家专业从事能源投机的对冲基金,每天用于交易的投机资金有1000亿美元,油市成为投机基金炒作的天堂。投机基金的行为具有“头羊效应”,这也加强了投机基金对油市的冲击力。但油价从根本上受供求关系制约,不会无限制地涨下去。靠炒作出来的高油价是当前世界经济中最大的泡沫,随时可能会破灭,对此应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阐述我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演变过程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石油定价机制所导致的诸如石油价格变动滞后以及由此带来的市场信号失灵等问题思考了相应的改革对策,提出了调整政府价格管理职能、建立平等竞争的市场规则、完善稳定油价的调控体系以及加快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等7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轻油泵房产生油蒸气的原因,介绍了有关降低轻油泵房油蒸气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鄯善油田三间房组油层微观水驱油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研究了鄯善油田三间房组油层微观水驱油特征。实验表明,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的分流河道沉积驱油效率无多大差异,并且在一定范围内,驱油效率随压力的升高而上升。三间房组的油层裂缝80%为充填缝,对水驱油过程无多大影响。由于三间房组油层强亲水,自吸对提高油层驱油效率是有利的。三间房组油层微观水驱油效率总体上高于安塞油田王窑区、科尔康油田白2块、五号桩油田桩23块三个低渗透油田(区块)。  相似文献   

17.
油气藏形成过程中油气的再次运移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11  
由烃源岩中排出的油气,经过初次运移、聚集和二次运移、聚集而形成的油气藏,当区域构造格局因受构造运动而发生改变或由于断裂的活动而使构造面貌发生变化时,已形成的油气聚集的相对平衡就被打破,油气沿区域不整合面或断裂向低势能方向发生再次运移,并在适宜的圈闭中再次聚集成藏。由于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演化的多旋回性,因此油气的再次运移和再次聚集现象十分明显,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在研究这一问题时,要结合烃源岩热演化史、构造发展史和沉积史,确定烃源岩的分布、生储盖组合类型,恢复各期的构造格局和构造面貌,以确定油气再次运移的方向和再次聚集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详细阐述了油品储存收发过程中密度与计量的关系,并提出了向客户宣传计量知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原油消泡剂HBX—1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秋忙 《油田化学》1997,14(3):233-236
原油消泡剂HBX1由消泡主剂、溶剂及少量润湿分散剂复配而成。本文介绍了消泡主剂和溶剂的选择、配方确定、HBX1的技术指标及在华北油田采油三厂高一联合站现场试验的情况。在原油中加入HBX1使油气易于分离,电脱水器工作平稳,脱水原油含水率降低。本文还扼要地介绍了测定原油消泡剂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石油安全和石油流通体制改革两个命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维护我国石油安全,其关键在于油源的多元化,根本在于市场主体的多元化;推进我国石油流通体制的改革,应从改革目标、原则、市场准入、政府监管以及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着手,为各类主体的平等竞争创建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