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书籍是信息文化传播的媒介,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记录载体。书籍形态的每次变化都与新艺术、新技术的发展和读者的精神需求的不断变化息息相关。在21世纪这个信息时代,强调信息的传递与交流是设计的本质所在。文章提出的运用交互式理念引导书籍设计的思路为书籍设计提供了新方法、新视角,交互式书籍设计以读者为中心,以关注读者的交互体验为设计思考切入点,结合设计相关理论,探讨书籍设计的新型设计方法与规律。  相似文献   

2.
版式设计是书籍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封面设计相比,它和读者阅读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疏密是一种设计方式,在版式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版式中各元素的一种关系。合理安排和运用疏密关系将使读者产生不同的视觉与心理效果,为读者带来意想不到的阅读体验。然而,在书籍设计实践中,版式设计中各种元素的疏密关系往往易被忽略。当设计师重视运用疏密关系引导读者的阅读视觉时,他们将会设计出更好的书籍版式。  相似文献   

3.
出版业是平面设计很大的一个应用领域,书籍设计又是出版业中一个比较大的需求。书籍设计主要分两大部分:封面设计和内文排版。前几期中已经介绍了一些杂志内文版式设计方法,今天我们主要聊聊封面设计。  相似文献   

4.
书籍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封面设计应体现其独特的文化特征。文中以书籍封面设计的设计要求、设计要素和设计过程为出发点,对书籍的封面设计的一些特点作了简要的归纳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封面设计是书籍出版的一个重要环节,成功的书籍封面设计,它以快捷的途径、最有效的感知方式给读者先入为主的视觉感受,由此带来美好的第一印象,其外在的感染力是不容忽视的。在封面设计过程中应用点、线、面设计元素是一种积极的再创造。点、线、面构成元素在封面设计中的合理运用,对封面设计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书籍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封面设计应体现其独特的文化特征。文中以书籍封面设计的设计要求、设计要素和设计过程为出发点,对书籍的封面设计的一些特点作了简要的归纳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全媒体时代,各式各样的媒体融合、媒介创新,信息传播媒介在不断创新与发展。为满足国内外读者的需求,动态封面设计日渐进入数字信息媒体传播领域,引起广大读者关注。文章主要讨论在全媒体时代下动态图形应用于书籍封面设计的背景、应用过程中的特性,以及动态封面在对外图书出版中的文化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大众》画报1934年3月更换封面设计师事件为切片,通过分析有关的文献记录及其影响,对20世纪30年代期刊封面设计发展的推动机制进行深入的讨论。本文认为,设计师一方面通过期刊封面设计获取经济报酬,另一方面又通过封面署名的方式实现进一步传播。期刊作为一种传播媒体,在封面设计上形成了一种设计师与出版方的利益共存机制,并且,这种机制是推动20世纪30年代中国期刊封面设计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我国的书籍设计只注重封面设计而忽视目录页的编排设计,在目录页的编排设计中,仅局限于它的检索功能,而忽视审美功能和设计内涵。其实,目录页版式设计非常重要,读者会通过浏览目录页来了解这本书的内容概要,感受杂志的特色和风格。因此,目录页设计应该从单纯的提供信息转化为调动读者的视觉感受上来。文章尝试从目录页的发展历史中,归纳出杂志目录页的版式设计规律,重新审视目录页版式设计对于平面设计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书籍形态设计作为人类造物艺术,体现着一般造物活动的功能需求,本文就是从书籍形态的功能角度出发,以读者需求的不同层面依次对书籍设计进行分析概括,探讨如何从功能的多样性,即阅读功能、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三个方面来完成理想的书籍形态设计,并倡导设计者形成新的设计观念。  相似文献   

11.
"世界最美的书"拉近了中国书籍与世界顶尖书籍设计水平的距离。中国的书籍设计发展和进步需要参与国际交流与学习,但我们却不能淹没了本土的传统文化。设计师们越来越注重本土文化的审美取向,追求书卷美与现代书籍设计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Game-based learning and 21st century skills have been gaining an enormous amount of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Given numerous studies support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games on learning, a growing number of researchers are committed to developing educational games to promote students’ 21st century skill development in school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regarding how games may influence student acquisition of 21st century skill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most recent literature in regard to game-based learning and identified 29 studies which targeted 21st century skills as outcomes. The range of game genres and game design elements as well as learning theories used in these studies are discussed, together with the range of indicators, measures and outcomes for impacts on 21st century skill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 game-based learning approach might be effective in facilitating students’ 21st century skill development. The paper also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for researchers, game designers, and educators in issues related to educational gam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in general.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书画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美学内涵。中国书画的美学精神在现代书籍装帧中得到了创造性运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注重整体,美在和谐;计白当黑,追求简约;形意兼备,气韵天成。中国书画中的美学精神,在现代书籍装帧中得到了巧妙的贯彻,在装饰书籍、提高读者阅读兴趣的同时,融民族特色与现代精神于一炉,将中国传统的美学精神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书籍装帧设计随书刊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形式语言不断更新。本文从书籍的装帧发展引入市场化现状,从书装开本、材料、封面设计、版式设计四个方面阐述关于书装设计的市场语言,并对现在书装设计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封面设计是一本书的脸,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读者的购买欲和该书的销售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完全依赖电脑技术来完成对书籍封面的设计,而最能体现美妙的艺术境界和艺术生命力的笔墨形式却被许多设计者所忽视。把笔墨的肌理效果和气韵等一些抽象的东西运用到封面设计中,能给人提供一个更大的心理补偿空间和更多的思维空间,去自由发展个人的艺术想象。善于利用笔墨的抽象美,封面设计才会充满生气,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现代设计的趋势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感受和情感。交互的概念和交互设计学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利用多种手段、媒介实现了人和产品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其理念和技术也渗入到相关的多个学科。作为传统的书籍需要交互吗?需要交互体验吗?回答是肯定的。书籍的基本功能是阅读,书籍设计最终目的是沟通和交流。现代的书籍设计更加注重人作为阅读者的感受和体验,充分调动人的五感,在触觉、视觉、味觉、嗅觉、听觉上,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做到与人更好地互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7.
现代意义上的好书,是既可以远观,又可以近看,还可以像艺术品一样可以让读者拿在手里细细地品味,让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甚至味觉都能得到满足。现代纸材在书籍艺术个性的展现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使读者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丰富书籍表情,深化书的内涵。本文通过对纸材的外部特征及内涵个性的分析,和纸材设计语言价值的深层挖掘,总结出如何使其审美属性转化为内容与读者、设计者与读者心与心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书籍的形态是设计者在对书籍进行装帧设计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依据情感化的设计理念,针对儿童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天性对儿童书籍的形态进行设计,增强儿童书籍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寓教于乐,更好地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对他们进行早期智力开发。  相似文献   

19.
艺术设计是大众文化的载体,大众文化对于艺术设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章在分析大众文化和大众文化特点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现代艺术设计所呈现出的三个特点:商业化倾向,"吸引眼球"的浅层次目标和拼贴、复制的倾向。指出当我们在享受大众文化给我们带来的更广阔的创作环境的同时,也不能忘记作为艺术家、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即不断创造新的时尚,引领大众的审美趣味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