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基于环状层次的多簇P2P网络模型。该方法是利用以中心节点为每个簇中心而簇内其他的节点以环状层次扩张的拓扑结构。并且文中结合DC-net的匿名网络和ECGP层次结构模型,设计了一种动态广播路由算法。并利用Java语言和网络仿真工具来模拟整个模型在实时中的运行状况。实验结果表明该环状层次的簇模型提高了资源定位的效率,减轻了系统开销,并且拥有较好的路由性能,在非结构化的P2P网络模型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结构化的P2P存储系统使用DHT技术将数据映射到相应的网络节点,从而进行数据的存放与查找[1][3].一些常数跳的路由算法可以取得理论上的两跳,甚至一跳的路由效率,但当网络节点达到一定规模后,庞大的路由表维护开销会极大地降低系统的存取效率和准确度,从而使得类似算法很难在实际中广泛应用.提出了基于路由和存储分开管理的常数跳P2P存储系统,与已有的一些系统相比,本系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数据维护的开销,并且做到了很好的负载均衡性.  相似文献   

3.
赵静  张振宇 《计算机应用》2010,30(10):2645-2647
针对现有P2P路由模型存在逻辑拓扑与物理拓扑失配和没有考虑节点异构性的不足,基于Chord提出了一种新的路由模型。该模型利用IPv6的地址聚类性,通过分段哈希节点IP,构建具有层次特性的节点标识符,实现逻辑拓扑与物理拓扑的有效结合;根据网络规模动态调整聚类级别,将节点映射到多层Chord环上,实现聚类内部自治;考虑节点的性能差异,让性能好的节点承担更多的路由任务。模拟实验表明,该模型能保持与Chord接近的平均跳数,但降低了存储开销和查询时延。  相似文献   

4.
基于网络延迟的P2P路由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P2P计算应用已经超过Web应用而成为占用互联网带宽最多的网络应用.针对目前P2P系统中采用的随机选择邻居节点的方法会降低路由效率以及增大网络开销方面的问题,在分析Chord方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Chord构建算法DeChord.从逻辑上相邻的点在物理上也相邻这一原则出发,DeChord采用Chord数据定位算法;利用全局网络定位系统计算节点坐标并以此为依据计算节点间的物理距离,节点加入时充分考虑节点之间的逻辑距离与物理距离的一致性,系统节点总是选择距离自己物理距离较近的节点作为邻居节点;DeChord算法使得节点的路由表的信息能得到及时的更新.DeChord中的邻居节点选择方式可以降低消息路由过程中每一跳的网络延时,从而降低整个消息路由的开销.模拟实验表明,利用该算法建立的P2P系统能大幅度降低数据定位的延时.  相似文献   

5.
基于Kleinberg小世界模型设计一个结构化P2P网络文本检索协议。P2P网络由一些相互连接节点类构成,根据节点文本相似程度实现复杂查询。通过预先设定节点类参数,可以动态地调整节点类大小来平衡网络负载。节点类之间存在一些长程连接,缩短了查询路由步数。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搜索开销呈对数平方曲线增长,维护开销呈线性增长,选择合适的节点类内部节点的数量,可以使得总开销最小。  相似文献   

6.
基于Kademlia的P2P网络资源定位模型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关成 《计算机工程》2008,34(18):111-112
根据基于分布式散列表(DHT)的P2P网络资源定位方法,将虚拟节点引入结构化P2P系统,在拓扑形成时充分利用网络访问的区域性和物理网络中节点的邻近性来降低访问延迟并优化路由选择。构建一种改进的基于Kademlia的P2P网络资源定位模型,提高了网络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及网络运行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继承了DHT和Kademlia的优点,在路由选择、查找成功率和平均逻辑路径长度等方面的性能均优于原Kademlia模型。  相似文献   

7.
现有P2P网络规模大、动态性高、异构性强.有效的搜索技术一直是P2P系统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本文针对无结构P2P网络泛洪搜索机制的盲目性所导致的查询开销大、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P2P网络搜索方法OA.该方法给出了一个基于本体的P2P网络搜索模型,并设计了一个全局共享的节点本体来表示和组织节点知识,以提高检索质量.同时,设计了一个节点聚类算法PCA来改善消息路由.实验结果表明,OA算法比Gnutella算法实现了更高的查准率和查全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位置的层次式Chord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宏亮  李杰  王桃 《计算机工程》2009,35(21):114-116
P2P网络中逻辑网络与底层物理网络拓扑不匹配以及路由表冗余问题导致路由效率低下,节点的异构性产生节点瓶颈。针对上述问题,在Chord的基础上利用节点的位置信息提出一种基于位置的层次式模型ALHChord。模拟实验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提高路由效率,解决节点异构性问题,减少整个系统的维护开销。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P2P网络中数据检索的路由跳数,提高路由效率,提出一种多兴趣聚类的P2P网络模型MIKAD(multi-interest clustering KAD)。该模型通过文档聚类算法维护节点兴趣,将结构化网络Kademlia与兴趣聚类相结合,使兴趣相似节点在逻辑上位于邻居位置,提高了P2P网络中路由的效率。同时利用关键词的同义词特性,降低了网络的复杂度,提高了检索的精度。最后使用PeerSim模拟器对模型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节点及数据增多,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查询效率。  相似文献   

10.
鲁强  陈明 《计算机应用》2008,28(1):29-32
对于P2P语义覆盖网络,语义信息的维护和智能路径的选择是实现的难点。根据小世界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节点分类划分的P2P语义路由模型。通过建立节点本体来描述节点的网络结构和节点下的内容项,在此基础上创建了路由消息格式和节点分类划分的方法,然后创建了支持内容语义查询的节点内相关性内容查询算法和节点间消息路由算法。通过实验对比,该语义路由模型能够提高P2P系统下的内容查找速度并且能够显著降低占用的网络带宽。  相似文献   

11.
利用群论理论中Cayley图方法,构建一种P2P动态覆盖网络模型CPN,并定义其DHT协议。CPN符合小世界网络的定义,具有较高聚集系数,稳定性好并支持显式分组。由于该覆盖网络是对称图,其上的路由算法相比经典的P2P覆盖网络更容易实现。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相比常见覆盖网络具有更优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针对各种基于流言机制的通信协议在构造非结构化P2P覆盖网络中,其适用范围缺乏广泛的实证问题,提出了一个通用的协议框架——基于流言机制的节点采样服务,以执行高效和可靠的节点采样服务。在这种协议框架下通过实验分析了8种通信协议的差异。实验表明,采用不同的通信协议,所构造的非结构化P2P覆盖网络就表现出多种不同的行为特性,为构造非结构化P2P覆盖网络中选取通信协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无结构P2P(Peer-to-Peer)系统的自身结构特征表现着良好的自治性和扩展性。然而,由于自身松散的重叠网拓扑结构以及对等节点可以自由地加入和离开的特点,系统十分容易产生重叠层与底层物理网络的拓扑结构不匹配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无结构P2P系统大多数采用泛洪式转发,大量的消息会通过低效地重叠网连接占用带宽,产生不必要的数据冗余,从而影响网络的性能,降低整个网络的利用率。提出一种动态拓扑优化模型机制,该机制通过节点在消息转发过程中获取实时的网络拓扑信息,进而通过一系列优化策略对低效的拓扑结构实施优化。  相似文献   

14.
由于对等网络上的资源不是在一个单一的服务器上,而是分散在各个对等体上,理想状态下各个对等体是平等的,但它们在提供资源能力上又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进行查询搜索时,需要对这些对等体给予不同的优先级和处理方法。本文在分析对等网络中现有的搜索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节点的分组和层次化来提高搜索的效率,增强系统的扩展性的搜索模型。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逻辑的资源感知P2P重叠网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2P重叠网以其系统高效性和有效性被广泛应用于分布式网络管理系统中。但是,传统P2P重叠网络的设计往往只关注其P2P特性,忽略了重叠网自身的管理问题;另外,P2P网络强调的是参与者的平等性,忽略了各参与节点自身性能的差异,从而极大影响了系统的整体性能。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资源感知P2P重叠网,系统中的每个参与节点负责管理一部分网元设备,并充分考虑各节点所管理资源的可用性及其所处环境的时变特性,同时利用基于策略的网络管理方式,构建了一种动态和自主的P2P重叠网网络管理系统。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案在网络管理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在与结构化覆盖网络Chord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快速部署的P2P网络模型Fastchord。该网络充分利用了节点自身的管理能力,有效分解各节点间协同处理的工作量,能够以较小的代价迅速创建、部署。实验表明,该网络具有良好的自激励机制和优良的查询效率,在要求快速组网的应用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P2P网络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针对网络中各个终端主机网络接口带宽各异的实际情况,目前的覆盖多播模型没有综合考虑节点的延迟和实际可用带宽的限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2P网络的层次化覆盖多播模型(HOMM),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延迟和带宽两种因素,采用优先度作为构建ALM树的标准,在簇内构建局部ALM树,同时节点的加入、失效等操作的影响只局限于较小的局部范围内,使整个P2P网络的数据转发负载更为均衡。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具有高效性、健壮性,能够很好地适应终端主机网络接口带宽各异的大规模组播环境。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一簇多超级节点的混合P2P网络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超级节点为其他节点提供各种服务,包括信息的收集与检索、数据传送及穿越NAT等,但P2P系统的高动态性为设计一个有超级节点的混合P2P网络带来困难。该文设计一种均衡、健壮、具有自适应能力的混合P2P网络模型,研究超级节点的负载均衡、健壮性及自我调整策略,提出新策略以解决超级节点失效时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震  邓苏  黄宏斌 《计算机科学》2009,36(12):60-64
在语义理解的基础上检索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是P2P走向更广泛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提出了一种支持语义的混合P2P网络模型M-Chord,采用基于元数据规范模板(MST)的语义描述模型,结合Chord和语义覆盖网的技术特点,对基于MST的语义覆盖网动态生成方法进行了设计,提出了语义扩展路由的概念,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语义检索方法.通过实验分析表明,M-Chord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和语义检索性能.  相似文献   

20.
针对P2P应用系统中存在的负载不均衡,拓扑不匹配等问题,提出在无标度网络中的节点上分别实现路由和服务索引维护这两种功能的覆盖网设计思想,以Chord为例设计节点成簇和成环算法,实现三层覆盖网体系和二维地址空间结构,并提出节点负载分析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以往2层的以Chord为中心的覆盖网,新提出的覆盖网在查询路径长度、负载、查询成功率等多个性能指标上都有很大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