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河南省新县小潢河滨水景观规划为例,探讨了在城市滨河景观规划的过程中,充分遵从自然,创造出生态的、地域性强的城市滨水景观的理念及方法。  相似文献   

2.
滨水地区是人类文化的发源地,城市因水而生。滨水地区是城市中富有活力的生态与景观要素。北京南护城河是历史遗留下的北京水系的一部分,由于北京古代城墙已被拆除,该河段已成为老北京凸字形城市格局的地面标志,具有重要的城市景观和历史方脉价值,本文分析了该河道滨水地区现状的特征,并提出了改善景观的设计构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长春市伊通河滨水景观环境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出伊通河滨水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从而提出伊通河滨水区构成要素的特色设计途径,以期对伊通河滨水区景观质量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影响城市滨水景观意象设计的因素和城市滨水景观整体意象设计的原则,使城市滨水景观的意象设计更加和谐,在城市居民的心中留下更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以城市滨水空间和滨水地段的景观环境为研究对象,明晰了城市滨水景观的概念,同时分析了南宁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如何构建南宁水城的滨水环境景观,进行有针对性的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6.
介绍国内外城市滨水地段开发案例,指出滨水地段的合理规划整治可有效开发利用资源,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生态环境,激发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城市复兴与可持续发展.通过广东增江两岸景观整治工程实践,实现了城市空间、土地和文化的有机结合,检验了生态导向的城市滨水地段开发和规划理论,为我国临水城市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城市滨水区景观是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地域文化的传承已经成为滨水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任务。文章基于苏州深厚的人文底蕴及历史文化遗存,以苏州运河与胥江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为例,依据空间塑造与文脉传承相结合的设计理念,以"一心两轴"为规划结构,规划形成了"运河五律"、"胥江五韵"等十大主题景观组团,旨在强调滨水景观设计中需要挖掘场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做到设计空间与地域文化的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8.
滨水型景观道路可以将道路的交通、景观及防洪功能融合在一起。根据城市滨水区景观理论,道路景观理论和滨水型景观道路的设计原则,以四川省仪陇县滨江大道工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城市滨水型景观道路的横断面、边坡绿化和亲水景观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9.
滨水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善于发现并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形式,恢复或促进自然过程的生态稳定。本文从滨水城市设计的生态理念入手,强调自然要素在城市景观形态中的主导作用,就如何保护作为城市景观核心的自然要素、发挥滨水地带的景观效应、城市的线性轮廓设计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已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芜湖保兴焊滨水景观设计以现代的景观诠释着抽象的传统文化,将水生态保护和绿色廊道构建与人类的精神欢愉相融,激发健康而积极的生活方式,为现代设计的价值实现搭建一个结构和框架.通过对芜湖保兴焊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分析,力求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及滨水生态治理和恢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城市空间的发展与活力,与其滨水景观带上的生态环境、人性化设计及艺术品位是分不开的,清雅园作为张家口市清水河北部滨水景观带上重要的一段,对其环境的改造是必要且重要的.试从功能、生态、美学等角度论述清雅园滨水特点的设计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生态公园是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环境优美、生态安全的前提和保障,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老龙湾生态公园的建设对修复城市受损生态环境,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提高城市品位,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现代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遵循生态优先,节约为重,生物多样性与地方特色的设计原则;以"一心、二轴、四区"为空间布局结构,对临朐老龙湾公园进行生态规划设计,规划形成了休闲娱乐、历史文化、湿地生态、滨水景观四大功能分区,提出了乔灌草复层植物群落结构的植物景观规划,力求创造一个环境优美、天人合一的现代生态公园。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原则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针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意义,从生态学的角态来探讨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以及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对目前城市滨水区的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内外民居景观资源开发模式的对比研究,解析了民居景观拓展对传统建筑文化、生态环境质量和旅游的影响,对民居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从景观规划的角度,提出在发展西部乃至全国的民居景观旅游经济的同时应该延续民族传统文化并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城市的快速发展不应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如何创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是当前城市绿地建设中的首要问题。文章以苏州官渎里立交景观工程为例,通过在城市绿地中运用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设计手法,构筑自然山水、营造生态山林,在创造既有城市气息又有生态环境效益的城市生态景观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综合体建筑与城市环境、自然生态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越发重要。杭州五常飞碟地块城市综合体设计中,对处于湿地环境的城市综合体景观塑造进行了多方面探讨。在保证建筑功能需求和城市发展要求的前提下,引入周边湿地环境景观元素,利用湿地宝贵资源进行自身景观塑造:贴近湿地纹理塑造建筑形态、利用立体空间进行景观布局、人在其中的活动符合当地生活方式。运用各种造型手法和景观元素,将原本冰冷的建筑群体空间塑造成与相邻西溪湿地相协调的、具有自然神韵和人文特色的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