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实验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的方法制备PVDF微孔膜,考察了聚偏氟乙烯(PVDF)/聚乙二醇(PEG-6000)/二甲基乙酰胺(DMAc)比例的变化,对铸膜液的粘度及膜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影响膜过程动力学因素,确定了该体系制膜的理想条件。结果表明,当PVDF质量分数为14%,PEG(6000)质量分数为5%时,制得的平板膜可达较佳性能。  相似文献   

2.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料液粘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料液粘度变化的原因,以及料液粘度对膜过滤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料液粘度的增加主要因反应器中累积的高浓度胞外聚合物(EPS)所致;污泥粘度随着EPS浓度的变化而变化,二者之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r=0.9958);污泥粘度与膜过滤阻力有较好的相关性(r=0.9006)。  相似文献   

3.
张萍 《净水技术》2006,25(1):24-27
通过考察平板膜生物反应器以不同初始启动通量恒流运行后的膜污染情况.研究系统适且运行通量与临界通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膜生物反应器的临界通量为40-43L(m2-h)。以不同通量恒流运行后膜污染状况可分为3种情况:初始启动通量不小于临界通量时,短时间内膜污染急剧发展:初始启动通量位于临界通量的2,5.4/5时。开始阶段膜污染缓慢发展,但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膜污染都进入迅速发展阶段;初始启动通量小于临界通量的2/5时,在近4个月的试验期间内系统维持稳定运行。结合膜面区域污染程度的不均匀性及实际运行过程中临界通量的变化.在冬季低温情况下,适宜的运行通量为2/5-1,2的初始临界通量值。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浸泡条件、污泥含量、曝气量和膜龄对平板膜污泥浓缩( MST)临界通量和膜渗透性的影响,并通过环境扫描电镜检测分析长期运行平板膜的表面损伤情况.结果显示,良好贮存条件及低污泥含量的操作条件有助于提升临界膜通量与起始膜渗透性;曝气量升高,膜渗透性提升且稳定性增强;随着膜龄增加,膜渗透性能变差;无机颗粒摩擦与清洗会增加平板膜表面粗糙度,降低膜渗透性能,NaClO清洗对膜面损伤甚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为了制备流动性和稳定性更好的浆液,曾提出过四种不同方案。本研究在泥浆流动性较好的方案基础上测定了恩氏粘度和绝对粘度。用极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各因素对恩氏粘度和绝对粘度的影响大小;用线性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出Na2CO3含量是影响恩氏粘度和绝对粘度的显著因素,并作出了恩氏粘度和绝对粘度的相关性线性模型。  相似文献   

6.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使反应药剂在水溶液中通过过硫酸钾-亚硫酸钠引发体系聚合,得到分子沉积膜驱油剂。经洗涤、烘干后得到其含量为42.7%;用滴定实验及计算得出所合成的产品的阳离子度为24.3%;并测量其在浓度为500,3000mg/L时,不同温度下的表观粘度值均为0.86mPa.s,证明了它不依靠粘度驱油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针对膜过滤过程中,因污染造成膜渗透通量下降等问题,提出了全新的将膜过滤与机械振动结合的膜振动过滤方式;用粘土悬浮液做正交实验,对比了在相同操作条件下,膜振动过滤及无振动膜过滤的膜过滤通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表明膜振动过滤通量比无振动膜过滤通量大,并验证膜振动过滤方式的可行性;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明确了振动频率适中、振动振幅较大时,膜过滤通量越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以无纺布平板膜生物反应器为试验装置,采用通量阶梯式递增法的临界通量进行了测定,研究了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对无纺布膜临界通量的影响,考察了膜通量对无纺布平板膜生物反应器长期运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无纺布膜的临界通量与MLSS浓度成反比,当MLSS的质量浓度从3 g/L增长到9 g/L时,无纺布膜临界通量从17 L/(m2·h)下降到13 L/(m2·h)。在MLSS的质量浓度控制为5 g/L,膜通量低于临界通量15 L/(m2·h)的条件下,无纺布平板膜生物反应器可连续稳定运行130 d,且反应器出水各项指标均可满足GB/T 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投加硅藻土对平板膜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研究了在不同污泥浓度情况下,投加硅藻土对平板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藻土的投加可改善平板膜的分离性能,提高膜的水通量;硅藻土存在最佳的投加量,在此投加量下,水通量最大提高率为:污泥浓度为6g/L时,提高约397%;9g/L时,提高约32%;12g/L时,提高约23%;硅藻土对膜通量的改善主要表现在:与污泥混合形成易沉淀且孔隙率高的污泥;迅速吸附污水中COD。  相似文献   

10.
膜生物反应器中膜的污染与清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不同清洗方法对膜通量恢复效果的评价以及对污染膜和各步清洗后对膜表面和断面形貌的观察,对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中的膜污染特征和膜污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清水冲洗能消除纤维膜之间淤积的污泥和膜表面松散的污染层,次氯酸钠可以清除膜表面的微生物和有机污染物,而硫酸和柠檬酸能清除膜上的无机物垢。在膜外表面的污染物主要为生物膜和凝胶层污染,而膜内表面的污染物主要为滋生的微生物和无机污染物。对应各步清洗后膜通量的恢复,可以推出,在试验的工艺条件下,无机物污染对膜过滤阻力的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为延缓膜污染对膜生物反应器提出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Teju-Rice液体混合物模型的基础上,对常用的液体混合物粘度关联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导出了适用于二元和多元水溶液的粘度模型。用该模型计算了6个体系388个不同温度和组成的三元水溶液的粘度,计算值对文献实验数据的总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6.09%和5.54%,计算值准确性优于Teju-Rice模型。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无机陶瓷膜精制甘草水提液膜分离过程的影响。以甘草水提液为实验体系,采取调节pH值、絮凝、离心和粗滤作为预处理方法,考察0.2μm Al2O3无机陶瓷膜微滤经预处理后的甘草水提液时的膜通量、膜污染度、膜阻力分布、指标性成分甘草酸的保留率。表明pH7时膜稳定通量较大;粗滤、离心和调节pH7时甘草酸的保留率较高,壳聚糖絮凝时甘草酸的保留率最低。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甘草的膜精制过程具有不同的影响,高速离心和调节pH值是甘草水提液膜分离工艺中较好的两种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原水颗粒物对超滤膜通量的影响及其污染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原水水质的日益恶化和水厂出水指标逐渐严苛,自来水厂常规处理工艺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挑战。超滤膜技术在现有水厂技术改造及深度处理扩建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和价值。不同类型、浓度的原水颗粒物对超滤膜通量及污染机理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该文针对原水颗粒物的类型和浓度,开展系统的试验研究与分析,以便为超滤膜在自来水厂提标改造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使用自制的稳定分散剂(SDA)替代现有大分子单体分散剂D合成目标固体质量分数为45%的聚合物多元醇(POP)产品。考察了SDA含量对POP性能的影响,并将其与分散剂D合成POP产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使用自制稳定分散剂SDA合成固体质量分数45%的POP时,可使POP粘度较原来降低约2300 mPa·s(25℃),并且由SDA合成POP所发的泡沫力学性能与大分子单体分散剂D合成的泡沫力学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15.
王丽姝 《河北化工》2011,34(4):66-67
中药化学成分复杂,其成分分析一直存在着分离难度大、分析时间长等问题,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中药质量分析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综述了HPLC在中药化学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以自来水为原水的连续试验,记录有效压差和对应出口流量的数据,推导出全通量即一次过水率达98%以上陶瓷膜的过膜压力(TMP);在不同流量条件下,全通量陶瓷膜对Fe、Zn2 金属离子去除率基本保持稳定,说明全通量陶瓷膜对运行负荷变化有一定的适应性;在不同有效压差情况下,全通量陶瓷膜对Fe、Zn2 金属离子去除率有较大变化,说明有效压差和Fe、Zn2 金属离子去除率之间存在较好的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17.
针对富营养化水中藻细胞的去除,研制了通量大、强度符合使用要求的无机陶瓷膜。所研制的陶瓷膜具有通量大、过滤精度高、易反冲再生等优点。过滤压差为0.08MPa时,清水通量为15.79m^3/(m^2·h),对水中微型颗粒物的分离精度为0.06μm,且可反冲再生。对富营养化湖水深度处理实验表明,该陶瓷膜可有效去除“混凝-沉淀-砂滤”工艺出水中残存的藻细胞;对水中CODMn、TP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为富营养化源水中藻细胞的去除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8.
郭丽 《广东化工》2009,36(12):89-90
中药活性组分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相互作用的研究可为探讨人类疾病机制,诊断、预防疾病,制药和新药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是毒理学、生命科学、化学及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基于研究中药活性组分与HSA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综合各种实验技术及化学信息学,从HSA的功能和作用,研究方法,基本公式等几个方面来阐述HSA与中药活性组分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离子交换膜间水的电离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纯水的电离,讨论了普通电渗析(ED)和填充床电渗析(EDI)中水的电离现象及其相关 机理。EDI过程中水电离产生的H+和OH-离子可以自再生离子交换树脂。文中简单介绍了已得到产业化的EDI 技术和正在推广中的离子交换树脂的电再生技术。  相似文献   

20.
《分离科学与技术》2012,47(7):1813-1825
Abstract

The objective was to quantify the importance of operational conditions, aera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conditioning on membrane fouling intensity. The suspension filterability was also analysed by using frontal filtration and a cake filtration model. Results pointed out the moderated role of aeration to reduce compound accumulation on the membrane surface. It did not appear as a determining criterion to prevent membrane fouling. In contrast, the physico‐chemical conditioning appeared as a determining criterion to increase critical flux.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200 l/m2/h/bar membrane permeability could be maintained transmembrane pressure (TMP) when filtering stored rainwater. This permeability value was 2–3 times higher than the values obtained without conditioning. Moreover, according to the low turbidity of such stored rainwater and because of the high selectivity of the membrane, the coagulation step, a very low amount of 10 mg/l FeCl3, was sufficient to intensify the filtration step. This conditioning interest appeared less significant when filtering salted water in immersed membrane systems, but a 20 mg/l FeCl3 addition appeared sufficient to double the value of critical flux. Nevertheless filtration in frontal mode pointed out the significant impact of physico‐chemical conditioning in reducing the cake deposit hydraulic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