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长芦滩契从多方面记载了长芦盐业的历史发展,是不可多得的长芦历史见证,是研究长芦盐业史等诸多领域的重要资料。本文根据长芦档案滩契资料,对长芦滩契界说,长芦滩地获取、拥有的途径,灶户滩地所有权的转移,长芦滩契与内地地契的异同,最早与交易额最大的滩契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帝国主义势力侵入长芦盐务,是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在控制、霸占、掠夺长芦盐业资源方面,日本帝国主义充当了最凶恶的角色。 一 长芦盐区为我国北方四大海盐产区之一。据清末民初统计,当时的年产盐量约为650万担,占全国产盐量的12%左右。1914年,全国的盐税预算,占全国税收的24%,而长芦盐税就占全国盐税实收数额的24%。长芦盐区丰富  相似文献   

3.
长芦缉私营为长芦盐区专门负责查缉私盐、维护芦盐产销、保护长芦盐税收入的武装组织。它组建于晚清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得到扩编整编。规模逐渐扩大,各种营制逐步建立健全。其中,其领导指挥体制的发展更显示了其时代特征。该项体制分为上级领导体制和内部指挥系统两种。其上级领导体制在晚清时期实行长芦盐运使一元负责制。到北洋政府时期,随着“善后大借款”五国银行团令北洋当局组建的盐务稽核总所和长芦盐务稽核分所介入长芦盐政的管理,长芦缉私营的上级领导体制由一元领导走向盐务稽核所及长芦运使二元领导制。该营的内部指挥系统主要由缉私统领、管带、队官、队长构成。随着北洋军阀势力的消长,长芦缉私统领也频繁更迭,见证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相似文献   

4.
左树珍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盐务改革家,对中国历代盐务沿革和国外盐法思想深有研究,被誉为"中国精通盐法之第一人"。左树珍在清末即提倡盐务改革,主张以渐进的方式,在盐业的产运销、盐税、盐务管理制度三方面进行改革,最终过渡到实现盐业国家专卖制。左树珍的盐务改革思想,对中国盐务现代化改革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的成立,使河北古老的盐业焕发了生机,河北盐业有了长足发展,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现已成为全国第二大海盐产区。一、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由于历史原因和行政区划的变更,河北盐业管理体制几经更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北盐业的发展。新中国建立初期,河北盐业由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直接管理,1952年至1955年改由轻工业部长芦盐务管理局管理,1956年1月,长芦盐务管理局撤销,河北盐业由长芦汉沽盐务局管理。1958年,天津改为河北省省辖市,7月1日成立河北省盐务管理局,管理河北及原天津市盐业生产及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城市史和经济史的角度论述了长芦盐业对天津政治地位提升和经济发展的作用。从政治上,长芦盐在对天津的行政建制和行政管理上发挥了一定作用,如宁河县、香河县和宝坻县的设置与长芦盐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由于长芦盐管理机构与中央政府关系特殊,其移到天津后管理者也监管地方行政事务,进一步沟通了天津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清末成为构筑北洋军阀崛起和北洋政府的基础;另外,盐业管理者、盐商等参与修筑城墙、桥梁、街道、花园和寺庙,为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在经济上,盐业不仅是天津经济的主要支柱,更为重要的是盐业的产销促进了天津城市初期的发展,并从增强天津的吸辐能力和自身的经济实力等角度,说明长芦盐业对天津工商业城市与经济中心形成的促进作用。最后,简单概述了长芦盐业与天津城市性格的关系,认为盐业管理者、盐商与中央政府的这种相互利用和相互依赖的关系,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天津城市性格中来自代表国家的中央政权影响力和控制力等不可忽视的政治因素。这也许就是北方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进程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清初的长芦盐务管理,较之明季宽松,使“俱已星散”的长芦盐商得以重振旗鼓,但经过顺、康两朝,长芦盐务又处于弊窦丛生长之中,盐商欠课逐年增多。雍正初,莽鹄立受命覆任长芦巡盐御史后、苏商裕课,力挽颓势,络使雍正年间的长芦盐商,成为有清一代财势最为鼎盛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清初的长芦盐务管理,较之明季宽松,使“俱已星散”的长芦盐商得以重振旗鼓。但经过顺、康两朝,长芦盐务又处于弊窦丛生之中,盐商欠课逐年增多。雍正初,莽鸽上受命履任长芦巡盐御史后,苏商裕课,力挽颓势,终使雍正年间的长芦盐商,成为有清一代财势最为鼎盛的时期。  相似文献   

9.
自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长芦盐业的管理机构陆续移驻天津,天津俨然成为长芦盐区的管理中心,从而极大地促进了长芦盐业的发展,也给官府带来大量财政收入,提高了中央政府对天津地方的重视和关注。随着天津的兴旺发达,巨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活跃了天津,促进了天津城市的繁荣发展,给天津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自明万历以来,由盐官奏请或倡捐修葺,芦商出资或捐地兴建的运学、府学、县学、书院、义塾及新式家塾、学堂、学校星罗棋布、举不胜举,长芦盐商对天津教育之贡献值得大书特书。  相似文献   

10.
明清长芦巡盐御史制度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巡盐御史制度是明清时期盐业管理中的重要制度之一。本文选择以始派时间较早、持续时间较长、对该地盐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长芦巡盐御史制度为研究对象,对明清两代长芦巡盐御史的职官设置、驻地、职掌等依次进行叙述,并揭示其发展演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长芦盐区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芦盐区古为幽燕之地,西周初期海盐生产已有相当规模,至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长芦盐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生产方式不同。从早期的"煮海为盐"到滩晒、民国的晒盐制直至解放后的集中式盐田生产,彻底解放了劳动生产力,取得了高产、稳产、高效率。  相似文献   

12.
从1913年到1946年,长芦盐区经历了民国政府自上而下发起的四次废除专商引岸制风潮。前三次都以失败而告终,其原因在于长芦盐商及专商引岸制日久根深,渗透到长芦尤其是天津的政治经济肌体内部,且与政府中的保守势力联系密切。作为改革推行者的中央政府动摇反复,亦是改革不能成功的原因之一。到1946年,废除专商引岸制已经成为全国大势,专商引岸制存在的客观条件已不具备,改革最终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3.
清顺治朝的长芦盐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长芦运司盐政成为清廷首要的控制目标。顺治元年八月,王国佐条奏长芦盐法十四事,意在长芦盐政的恢复中限制官吏、保护盐商、严厉打击私盐,保证朝廷的盐税收入。清朝令运司招商纳银,依额解部,形成了"引从部发、盐不边中"的特色。顺治初年私盐泛滥,满洲人嗜利、贩私者投充仗势贩盐是重要原因。兵饷之需使得清廷格外重视盐税征收,清廷很快将恤商让位于裕课,不仅停止了"见盐征课",而且按照万历时期的旧额征收,带征免去的盐税项目,加强官员征税的考核,强力征收盐课。顺治元年清朝得到的税收盐课银都是长芦盐政提供的。  相似文献   

14.
盐业是政府控制下的经济活动。政府动员社会资源对盐路的开拓,也为民间开展商业活动准备了交通条件。长芦盐路形成于明清时代,《长芦盐法志》的记载较系统,说明那时的盐路运输网十分完备。长芦盐路整合了一个覆盖整个直隶和部分河南地区的水路运输网,这个运输网在天津开埠以后大放光彩,即使在铁路网形成后,依然承担着很大的运输量,成为近代天津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交通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将遥感(RS)与GIS技术相结合,利用天津滨海地区的遥感卫星图像,通过专业软件将遥感图像进行处理,并利用数字化,信息化等手段,对长芦盐场的生产流程进行分析,建立了基于生产流程的长芦盐场遥感信息系统.该系统可以对不同流程,不同阶段的盐田生产进行数字化监控、查询.  相似文献   

16.
1914年,近代中国著名爱国实业家、重化工业的奠基人范旭东以长芦盐为原料,在塘沽设立中国第一家精盐工厂,从而走出了探索盐碱工业的第一步。经过范旭东、景本白等人的努力,中国百姓食用劣质盐的状况开始改变。久大成功后,范旭东又开始尝试用盐制碱,打通盐碱工业的产业链。永利大规模用碱工业的创办,使盐务署开始认真对待工业用盐问题,工盐免税也成为永利运营过程中始终关注的焦点。中国精盐和纯碱工业都始创于长芦盐区,而这一切都与袁世凯主政时期的善后大借款有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严镇场,明清时期长芦盐区诸场之一,场署位于今河北省黄骅市同居村。其始建于元朝,明代初具规模,有清一代已成为长芦盐区的第二大盐场。通过对严镇场的生产、管理、灶课、运销等几个方面的考证,进一步探究明清时期长芦盐区盐业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