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通过分析"本位文化"论形成的社会心理基础和思想渊源及其对待东西方文化之关系、传统与现代之关系的立场和态度,认为"本位文化"派关于中国本位文化建设的主张,虽有明显的保守倾向,但是出于反对当时的"西化"论调,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时期中国知识精英阶层强烈的民族本位意识和忧患意识。他们强调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反对盲目模仿外国,在固守民族本位的前提下审慎地承续和变革传统、建设中国的新文化,这在今天仍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哲学创新是近些年来国内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国哲学在西学东渐中返本开新,迄今经过了若干发展时期,涌现了诸多大家流派。以今日全球化的视角观察,我们认为,传统"以物观物"的视阈形成了诸多局限,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当今中国哲学的研究者如能突破"以物观物"的哲学视阈,转化到"以道观物",方能站在哲学原初的立场,即重返哲学的本位,方能全面、深入地审视自身与他者的关系,实现"道通为一"的哲学形态。这将对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本位文化”论形成的社会心理基础和思想渊源及其对待东西方文化之关系、传统与现代之关系的立场和态度,认为“本位文化”派关于中国本位文化建设的主张,虽有明显的保守倾向,但是出于反对当时的“西化”论调,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时期中国知识精英阶层强烈的民族本位意识和忧患意识。他们强调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反对盲目模仿外国,在固守民族本位的前提下审慎地承续和变革传统、建设中国的新文化,这在今天仍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物得其宜—黄花梨文化展前言黄花梨,现代植物学定名为"降香黄檀",主要产自海南岛"黎峒"。黄花梨制品以明式家具为代表,造型方中有圆,圆中有方,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内圆外方"的伦理思想,彰显出自然与人  相似文献   

5.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关注社会政治与现实,注重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主张通过人自身的道德修养去实现某种政治理想.反对追求外在的天国或彼岸世界.是以人为核心、以人的道德为本位的积极用世的人文主义学说.然而,在儒学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却又显示出它有某种宗教色彩.本文对儒学的人文精神及其兼具的宗教色彩作了概括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关注社会政治与实现,注重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主要通过人自身的道德修去实现某种政治理想,反对追求外在天国或彼岸世界,是以人为核心,人以的道德为本位的积极用世的人文主义学说,然后,在儒学自身的发展过程,即又显示出它有某种宗教色彩,本文对儒学的人文精神及其兼具有宗教色彩作了概括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以经济全球化背景出发,从世界文化发展形势、文化特性和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心同理同"的特性,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有优势等方面分析,提出以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需要进行普世化,中国传统文化成为构建普世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前提下,提出实现中国传统文化普适性价值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从文化发展方向和文化发展规律两个维度对文化发展进行了重要阐释。主要包括:提出文化发展的方向,阐释文化发展的特点,表明文化发展的态度,分析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等。周恩来文化发展思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即文化要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文化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要有正确的文化发展态度,重视和培养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历史悠久、享誉世界的诗歌大国,"诗酒文化"是中国诗歌特异的存在形式,也是中国诗歌源流之一,"诗酒文化"以其特有的审美方式和文化意蕴,成为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的一大奇观。文章以"物质的酒"与"精神的诗"在数千年的遇合与结合中演绎的"文化现象"为聚焦,从诗歌学、美学、文化学角度作出学理阐释与新的论说,揭示"酒"作为中国文化重要元素的历史渊源、内在机理与精神特性,解读其双重的"物质属性"与"精神属性",辨析其与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天然的精神联系与美学关系。  相似文献   

10.
承载了民族精神的文化成为提升民族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语境下,"软实力"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我国以文化为核心体现的国家"软实力",表现出了与国家"硬实力"明显的不相称,文化和传统资源优势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能量和影响。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决定了中国特色的和平发展模式。通过发展文化产业,硬化"软实力",以文化复兴主导经济复兴,实现中华文化的融合和创新,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相似文献   

11.
文明是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 ,与广义文化相对应的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与狭义文化相对应的是精神文明。在当代中国 ,发展先进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都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民族精神的培育、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学以及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作为其根本任务 ,都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着眼于当代世界发展趋势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 ,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2.
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并为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构筑了平台。被人们称为“新生代”的当代大学生,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取向,不仅对传统文化在21世纪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且是关系到国家强弱、民族存亡的大事。大学,作为一种功能独特的教育机构,理应承载起传承神圣的中华文化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文化生成是关键。创新文化为创新活动提供思想基础、动力支持和制度保障。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清算传统文化的中庸思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务主义态度和对待西方文化的崇洋媚外的心态,从而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文化创新的基础上促进创新文化的生成,为决胜创新时代大力营造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联系和发展的角度出发,论述中国丝绸文化的发生、发展以及中国丝绸的文化价值和世界性意义。认为中国丝绸文化是浩瀚的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持续的、恒久的和丰富多彩的,在民族文化的系统中,蚕缫丝织技艺又起着推动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并直接体现了文化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中国的丝绸文化,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但同时也是特定文化内容所呈现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人与国外交往的日益增多,将中国的各种资讯、国情、文化、传统等介绍给世界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如何将反映中国文化特色词语恰当英译,是当下研究的新课题。基于跨文化四大因素——词语的文化身份、审美干涉、政治干扰与伦理干预,分析了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英译,有利于准确把握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翻译,实现有效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6.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态度。尽管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学者对于"天人合一"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却有着一个共同点,即都体现了中国人热爱于探索自然规律,强调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共同点。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天人合一"思想仍然对于中国当代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文化之源,孕育着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深厚的文化滋养,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第二课堂,需要从顶层设计、校园文化、社团发展等方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18.
和平崛起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的战略抉择。它符合中国的价值取向和文化传统,符合中国的核心利益,符合世界的发展潮流,也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必将取得巨大成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酱文化博物馆的创建与期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酱文化博物馆坐落于以“酱缸文化”著称的绍兴。它设计了“酱文化信息中心”、“中国酱文化”、“中国酱油文化”、“中国醋文化”、“酱文化在世界”、“酱文化的明天”、“绍兴酱缸文化”、“操作与品尝”、“产品与购物”九大基本分区,贯串着酱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努力说明历代中国人对酱的认识、知识、技术、生活历程与风貌。中国酱文化博物馆不仅展示中国的酱文化,还将引领中国消费者和中国酱美企业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传统节日以及古代礼仪、中国现代节日中,烟花鞭炮与中国民俗有着密切的关系。烟花鞭炮,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寄托了人们的世代情感,是全人类和平和发展的象征,蕴含着繁复而深邃的文化寄寓,也是现代社会人们的文化生活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