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高颖莉 《西部皮革》2022,(3):134-136,143
敦煌藏经洞中出土了大量图案精美的唐代丝绸,唐代是团窠图案发展的成熟阶段,也是团窠图案从模仿到吸收创造的一个过程.从联珠团窠到动物团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唐人对待外来文化兼容并蓄的态度,以及自身无穷无尽的创造力.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强盛,人们对带有"中国风"、"国潮"等字眼的服装需求量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出土的敦煌...  相似文献   

2.
刘春晓  单筱秋  张毅 《丝绸》2020,57(4):112-118
唐代团窠动物纹样在中国古代装饰纹样演变历史中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文章从唐代团窠动物图形元素的色彩、纹样及工艺角度出发,分别对其色彩运用方式、图形造型特征与工艺技术呈现三部分进行剖析,总结唐代团窠动物纹样元素的艺术特征。同时,以丝巾造型发展和图案创新两部分为探索方向,结合形状文法以联珠对鹿纹为装饰元素主题,总结出唐代团窠动物图形元素在丝巾产品中的创新方式。力求唐代团窠动物创新图形能与丝巾产品完美结合,也为其他传统纹样在丝巾产品中的运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刘春晓  单筱秋  张毅 《丝绸》2020,57(2):72-77
唐代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织锦纹样陵阳公样的窠环形式变迁,不仅是纹样主题演变的结果,也是受众生活状态与思想认知的反映。通过图像倒序分析法,对新疆吐鲁番、青海都兰和甘肃敦煌等地出土的陵阳公样织锦进行图像考证,并结合唐史,以民族文化、中外文化、南北文化三种文化融合方式为背景,按照年代顺序,对其进行窠环骨架的发展与窠环图案特点的图像信息总结,明确窠环图案的深层文化内涵与大众审美方向,分析唐代受众心理状态与思维方式两方面与陵阳公样窠环纹样流变的映射关系。  相似文献   

4.
针对用两块雕刻成凹凸对称的花板夹持织物进行防染印花的夹缬工艺.结合从敦煌出土的夹缬织物,发现夹缬图案主题一类是采用盛唐及中唐时期的花卉题材,可以将其分为:连叶朵花纹、宝花纹、缠枝花纹三大类;另一类图案主题是动物题材,有马、鹿、格力芬、鸟禽等.马、鹿和格力芬都是丝绸之路上十分流行的题材,而雁、鸟等禽鸟类在唐代中期之后官服上比较常见,到晚唐期更加流行.团窠花卉和动物题材图案在敦煌夹缬上的出现反映了当时唐代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丝绸》2015,(8)
徐显秀墓发现于公元2000年,墓室壁画资料丰富,众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但是对其服饰图案缺乏系统的研究。文章对徐显秀墓壁画中的服饰图案进行了分类整理及复原,就联珠团窠纹的联珠环、主题纹样和辅花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析,然后将其与同时期的联珠团窠纹进行比较,总结出了联珠团窠纹中的联珠环均为圆珠构成,每个团窠之间没有连接的交点,图案具有极高的封闭性和完整性等特点。另外壁画中的服饰图案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因素,是当时社会生活的映射,为研究者了解及探究北朝至唐的服饰图案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孙弋  张毅 《丝绸》2020,57(9)
通过丝路贸易,西方禽鸟纹样在中国的传播与本土化演变可谓是东西方装饰艺术融合的标志。文章对其源流的探析,梳理出东方禽鸟纹样经历了由装饰纹样到特定氏族象征的演化,西方禽鸟纹则呈相反态势。丝路通商后,西方团窠立鸟造型通过丝绸和洞窟装饰融入了中国纹样体系:最初的带状联珠团窠环,受唐代装饰影响,演化出了卷草花卉窠环;而禽鸟造型也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产生了新的装饰纹样。这一发展过程展现了传统纹样对异域文化的承接与吸收,对探寻丝绸之路上文化的传播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草纹是敦煌壁画艺术中的一种极其重要的纹饰,同样作为一种装饰题材在敦煌装饰图案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唐草纹在敦煌壁画中的应用问题展开研究。首先,辨析唐草纹的起源,深入了解唐草纹的演变与发展。其次,通过搜集并学习敦煌石窟中的唐草纹,了解唐草纹在壁画中装饰的特点,总结唐草纹在其中的形式美。唐草纹作为宗教文化传播的一种载体,不仅表现出来旺盛的生命力,在与不同花草纹样结合起来又有着不同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唐朝团窠联珠对狮纹锦残片,从技术、纹样形式、纹样背景等方面展开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此件纹锦绣片为斜纹纬锦、西域风格的织物,并对残片上的纹样进行了复原。  相似文献   

9.
正本藏品为三色斜纹锦残片,文理细密,手感柔软。织片以浅棕色为地,以绿色、浅米色显花,配色柔和素雅。主题纹饰为瓣窠对衔绶鸟纹,两只衔绶鸟相对立于花台之上,造型生动优美,栩栩如生。周围采用花瓣做团窠环,美丽而富有生机,窠外则是较为稚拙的十样花,  相似文献   

10.
菱形纹是楚国丝绸流行的纹样,数量及种类较多,但学术界中一直缺乏让人信服的解读。应用考古类型学对楚国丝绸中的菱形纹进行分类,解析三种菱形纹之间的关系,以楚国装饰艺术为背景,追溯商、西周时期器物中的同类纹样,以《周易》《楚辞》等文献为基础,从古天文学的角度对菱形纹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表明:楚国丝绸装饰中应用了"观象制器"的造物思想,反复出现的菱形纹均是在表现楚人崇拜的北极星,即《楚辞》中记载的至上神——东皇太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