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L型钻孔地面预注浆技术将传统的地面预注浆技术与先进的定向钻进技术相结合利用地面预注浆压力大的优点,在井下水平巷道开挖前,从地面对其进行超前加固,从而提高围岩稳定性,降低开挖支护难度,节省开挖支护工期。在介绍L型钻孔地面预注浆技术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该技术在信湖煤矿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关键施工装备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L型钻孔地面预注浆技术将地面预注浆技术与定向钻进技术进行结合,充分体现出定向钻进技术的先进性,放大地面预注浆压力大的优点,提高煤矿产业的挖掘速度。L型钻孔地面预注浆技术采用超前加固的措施,提高了围岩的稳定性,降低了开挖支护难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大硐室围岩的整体强度,利用地面L型钻孔预注浆压力,在井下大硐室开挖前,对其进行超前加固;通过对L型孔钻方案、重点注浆技术特点、工程参数选择、工程施工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地面L型钻孔预注浆,能提高巷道围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明显改善施工安全环境,减少了顶板事故,支护结构变简单,巷道掘进断面减小,杜绝了修复排矸,较好地保护了环境。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深井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和支护体系的安全性,提出采用定向钻进L型钻孔地面预注浆加固技术,其关键技术包括L型钻孔技术、水平孔止浆技术、新型加固浆液研制等,重点介绍了L型钻孔技术中的钻孔装备、测斜定向装备和钻井泥浆质量控制技术。应用此技术对信湖煤矿井底车场的中央泵房、变电所进行了注浆加固,实现了垂深999 m水平段注浆加固距离200 m。结果表明该技术可在明显减少地面预注浆孔数的基础上,大幅提高单孔注浆范围和注浆效果,单孔造斜段注浆量可达1 459 m3,水平加固段注浆量可达955.5 m3,确保了深井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L型钻孔地面预注浆工艺对注浆材料的特殊要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膨润土-硅微粉稳定剂的配比方案。通过对比研究2种缓凝剂对稳定水泥浆基的作用效果,提出了单液水泥基复合注浆材料的最优配比。利用对比试验、微观结构、元素组成分析等手段,证明了单液水泥基复合注浆材料即可保证较强的可泵性又可提高结石体抗压强度。将其应用于L型钻孔地面预注浆施工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深井软岩巷道围岩掘进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采用定向钻进L型钻孔地面预注浆加固技术对城郊煤矿二水平南翼回风大巷进行了超前探查和注浆治理.工程通过施工地面定向钻孔,有效探查了治理区内地层、构造特征,同时在水平孔段注浆总量为1373.78 t,单位注浆量为1.99 t/m,注浆孔口压力达到15.0~15.8 MPa,...  相似文献   

7.
地面预注浆技术的应用范围已由立井井筒,扩展到了巷道、硐室、煤矿工作面等,钻孔结构的设计也需要打破传统的立井井筒地面预注浆钻孔结构的设计思路,在保证孔内安全和技术可行的基础上降低施工成本。针对大贾庄铁矿溜破系统地面预注浆工程的钻孔结构,根据拟建区域地质条件的特点,通过甩管工艺和非注浆层位裸孔段的特殊结构,进行了多方案设计;并通过多项技术经济指标对钻孔结构的4个设计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分别确定了在工程前后2个施工阶段适宜选择的最优钻孔结构设计方案,即一序孔的方案是190 m深度以上采用套管支护,下部为裸孔段设计;二序孔的方案是190 m深度以上采用套管支护,在注浆起始深度的上部甩下约20 m套管,2种套管之间设计为裸孔段。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钻杆、螺杆钻具、加重钻杆、钻头等钻具的组合配置研究,结合L型注浆钻孔的技术要求,选取科学合理的钻压、钻速、泵量等钻进参数,总结出了L型注浆钻孔施工时的最佳钻具组合配置方案,而且,对L型孔进行分段组合配置,经过信湖煤矿L型孔井下水平巷道地面预注浆加固工程的施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煤矿立井地面预注浆钻孔施工中采用定向钻进技术,钻孔轨迹呈"S"型,钻孔孔口避开立井井口位置,可实现地面预注浆与凿井平行作业,从而加快凿井速度,缩短建井工期.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巷道掘进过断层破碎带存在应力集中和围岩大量变形的情况,避免发生安全事故,以淮北矿区为例,提出了地面定向钻孔预注浆掩护巷道穿断层技术体系,完善了定向钻孔施工及地面高压注浆的关键技术,成功实施了四开成孔结构,有效避免了非治理段干扰。采用分段注浆法完成了破碎带的精准治理。通过压水试验、岩性探测、注浆量、浆液扩散距离、物探巷探验证、巷道支护效果等多方面对注浆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地面定向钻孔在巷道层位岩性的超前探查、高压预注浆等方面优势明显,有效提高了围岩的力学性质,减少了围岩的变形量,其中最大底鼓下降61.6%,保证巷道支护安全,可提高掘进效率,减少后期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