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民间手工艺术历来都有着十分强烈的民族色彩,自古以来人们对于贴近自然的需求,催生了众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在紫砂陶艺创作中就涌现了相当出色的仿生类陶艺作品,随着这些作品的诞生,与这些创作一同发展的还有紫砂的装饰,紫砂陶刻作为紫砂装饰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都伴随着紫砂艺术的发展,但陶刻装饰一般都服务于紫砂光素器,本文从紫砂花货的角度来考虑紫砂陶刻创作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紫砂壶上的陶刻装饰同中国的书画艺术系出同源,历经千年两者依然紧密联系,紫砂陶艺创作也在文化的传承中得到升华.当代的紫砂陶刻不单要包含传统文化中的内容形式、手法技巧,还需要创作者具备文化修养、书画功底.紫砂陶刻也早已经不再是陶艺创作中的单纯装饰,而是与紫砂陶艺一道成为了整体艺术性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季益顺 《江苏陶瓷》2003,36(1):41-42
现代紫砂陶艺的文化修饰,起源于文化人参与紫砂陶艺的创作实践。由于文化人参与了紫砂陶艺的创作,亦由于文化人的影响与推广,紫砂陶艺创作者的文化素质、文化修养有了提高。由于同样的原因,一部份紫砂陶艺创作者在自己的创作实践探索中,鉴于自己对于紫砂文化的理解、热爱、认识,融进自己的思想、思维和追求,并在表现形式上注重于诗情画意文化内涵的加深、文化意向的表达。诗情画意的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促进了现代紫砂陶艺文化修饰,对紫砂陶艺作品的创作、运用、演进、发展,亦促进了紫砂文化的发展。下面就现代紫砂陶艺文化修饰创作应该注意…  相似文献   

4.
徐南 《陶瓷研究》2005,20(3):25-28
宜兴紫砂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人的参与和推崇,紫砂特有的品质与文人淡泊,无为的审美追求相契合。紫砂文化中所蕴含的中国文人精神源于懦道相兼的传统哲学思想,“壶以载道”,“道艺合一”成为后世丰暴,本文从紫砂陶艺的品质,造型,装饰几方面论述文人,文人的审美追求与紫砂陶艺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李群 《江苏陶瓷》2012,45(6):56
紫砂陶艺属于我国传统的陶艺范畴,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都是独树一帜,以其古朴典雅的风格称著于世。紫砂陶艺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传统的、独特的、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艺术,是因为这门艺术是由诸多方面的文化构成的,集壶艺、诗词、书画、篆刻、文化等艺术于一体,这些不同门类的艺术水乳交融般地结合在一起,自然天成、意味隽永。其中,中国传统文化对紫砂陶艺的影响尤为重要。紫砂陶艺深蕴的传统文化内涵,把传统文化的精神和气魄融汇在造型与装饰之中,形成了紫砂陶艺内在的生命力。可以说,紫砂陶艺是在特定的传统文化环境中产生的,并形成自身特点。今天我们探究紫砂陶艺,仍然要把它置于当时的文化环境中去分析和认识,不能脱离当时的文化特征来剖析其创作思维。  相似文献   

6.
陈红梅 《江苏陶瓷》2014,(1):30-30,34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游山玩水的文化意识,被紫砂陶艺人渗入紫砂陶的创作之中。从以山水画为装饰的紫砂陶中,我们可以体味出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紫砂陶中的山水画包含了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陶艺人的的情思以及文化创意,再没有哪一种艺术能像紫砂文化那样包容中国人的所有情感。  相似文献   

7.
紫砂陶艺的发展催生了艺术领域的跨界融合,不同的传统手工艺相互配合在展现传统艺术文化瑰丽的同时,也在演绎着当代创作者全新的创作意识。作品“流光溢彩”让紫砂陶艺与漆艺相互结合,为当代紫砂陶艺创作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秦志全 《陶瓷》2023,(11):78-80
当代的紫砂陶艺创作在思想上已经解放,融入了更多现代的美术理念。当新的创作思维与紫砂工艺的传统融合后就会发现,中国历史上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元素可以完美地运用到新的创作中来,即中国古代青铜纹样以及金石刻绘。利用紫砂独特的材质,可以将这两者完美地复刻到新的作品之上,复兴古老的纹样装饰的同时亦为紫砂文化艺术创作带来全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紫砂壶历史悠久,其质地古朴醇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接近,于是便成了文人雅士把玩创作的对象,参与茶壶的设计一时盛行,更成为风雅之举。紫砂壶艺术集造型艺术与装饰艺术与一身,尤其是在装饰艺术上,唐诗宋词、鱼虫花鸟、山水人物等多种艺术元素皆可入壶,更融文学、篆刻、书法、绘画与紫砂陶艺为一体,升华了紫砂陶艺的文化品味,增添了人文气息,而紫砂陶艺泥绘艺术在众多艺术表现形式中独具魅力。  相似文献   

10.
<正>宜兴紫砂陶艺是一门集实用与艺术、造型与装饰、思想与人文于一体的综合性手工技艺,纵观其漫长的发展经历,以紫砂壶为突出载体的紫砂陶艺,充分继承和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丰富的造型、多彩的装饰来诠释壶艺精髓,可以说,造型和装饰是紫砂壶最为重要的两个元素,当我们开始创作或鉴赏一把紫砂壶的时候,通常便是从造型和装饰两方面来具体进入的,造型是实际存在的必然实体,而装饰更是讲究运用发散思维,对整把壶进行艺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这对于创作壶艺的紫砂艺人们来讲,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陶艺人反而越来越倾向于传统吉祥文化题材的创作。诸多的宜兴紫砂壶,无论是在壶型或者是在装饰上,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壶器的造型、装饰设计里融入吉祥蕴意的民族文化,这也是紫砂"一帆风顺壶"的灵感源泉。  相似文献   

12.
<正>紫砂陶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传世的经典紫砂器凝聚了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工艺成就,是世界陶瓷文化的宝贵遗产。笔者从事紫砂陶艺创作的这些年中,以求索的态度不断学习先辈们流传下来的传统制壶工艺,刻苦总结各种陶瓷艺术理论,追求自身创作的"新"和"美",一件优秀作品的造型、装饰、色彩是协调和统一的,这种协调既  相似文献   

13.
正伴随着江南特有的文墨之风,紫砂陶艺在中国陶艺历史上占据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代紫砂成功的市场化,使得当代紫砂陶艺的发展也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紫砂陶手在思索紫砂创作的意义,以及自身创作的内涵。所谓博采众长,吸收了众多文化门类的特点的当代紫砂已经成功的进行了一次蜕变,既能满足雅俗共赏的平民化大众化的物质需求,也能满足文雅高端的订制化创意服务,紫砂陶艺作品已经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开拓时期,紫砂的艺术空间越来越广阔,紫砂造型的门类  相似文献   

14.
宜兴紫砂陶艺历史悠久、精美绝伦,在我国乃至世界陶瓷中独树一帜,是一项极具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格的工艺美术陶瓷。紫砂陶种类较多,紫砂茗壶、紫砂花瓶、紫砂笔筒、各类紫砂摆件等,无不巧夺天工,让人无比钟爱。自从紫砂陶艺诞生以来,装饰与造型对于艺术形象的呈现就始终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作为艺术形象的本质,紫砂装饰技艺丰富、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5.
古典的文艺创作有着自身独特的源流,深厚而悠久的文化提供了现代陶艺无边的创作主题。在引入古典文化进行陶艺创作时,创意本身就遵循着从古至今的艺术创作脉络,其解读和诠释几乎等价于造型本身,本文从紫砂作品"鸿运当头"的创作中来谈古典文化中的陶艺转化。  相似文献   

16.
紫砂陈设陶艺的创新始于明清,十七世纪中叶,其杰出代表当推著名艺人陈鸣远,他设计的瓶、盆、蔬果、文房等雅玩构思之脱俗、构思之巧妙、制作技巧之娴熟,在紫砂史上是少见的。先辈们的创作精神为紫砂陈设陶艺的发展,树立了光辉的典范。紫砂瓶盆等器型陈设陶艺,既含紫砂壶艺的精髓又具有陈设性强、欣赏价值高的特色,具有强烈的感人的艺术魅力。开拓具有时代精神,反映时代气息的紫砂陈设陶艺是继承传统工艺,全面发展紫砂陶艺艺术的一种新形式、新课题。从这一观点出发,结合近时期对紫砂陈设陶艺创作实  相似文献   

17.
邓举青 《江苏陶瓷》2009,42(5):11-12
紫砂陶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社会背景、文化特点和价值取向。由于每个时代的大环境各异,因此,每个时代的紫砂陶艺作品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折射出每个时代不同的文化元素,所以探究现代紫砂陶艺中的文化元素。必定要与当代的文化特点相联系。  相似文献   

18.
现代陶艺中的紫砂艺术研究一直是陶艺界中艺术理论与艺术创作的一朵奇葩,紫砂艺术中的工艺与造型是其中的研究主题,造型与装饰的设计与创作,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紫砂艺术工作者理论的研究成果以及创作作品的精神表达。本文以紫砂艺术的现代语言为研究主题,结合造型理论与紫砂艺术工作者的作品创作,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进行简要的论述,目的是希望通过这样的论述分析为紫砂艺术工作者在未来的造型的理论研究和艺术创作中可以提供一点理论基础和实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应龙琴 《江苏陶瓷》2011,44(2):20-20,22
如今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世界,陶艺创作特别是在多元化框架下的宜兴紫砂也是百花齐放的。所以,紫砂传统是文化形态的延续发展,在这基础上可以做多种多样的尝试,陶艺工作者完全可以用化情为壶,创作出更多现代理念的紫砂作品。多年的创作实践也深深体会到:紫砂艺人的创作情感分为激情、怡情、掘情三种。下面以三把壶的创作浅谈一下这三种情感:  相似文献   

20.
张志清  张烨 《江苏陶瓷》2012,45(1):54-54
宜兴紫砂陶瓷艺术起源于宋代,历经明、清两代而成熟,发展到今天,壶的用料更加讲究,壶的造型艺术日臻完美,壶的装饰艺术种类更加丰盛。紫砂陶土乃是天下独一的自然资源,作为一名陶艺工作者,更要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厚爱。奋发创新出多款具有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精品。紫砂创作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大自然。来源于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