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严峰 《陶瓷》2024,(4):114-115
在紫砂艺术的创作过程之中,青铜器是很好的题材之一,也是广大的紫砂艺人们不断去探寻和追求的历史厚重感的有力参考,所以许多的器型和纹饰都能够找到来源和出处,也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吉金壶”,创作者围绕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青铜器,在参考原型“敦”的基础之上,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特别是从紫砂黑料和金丝的搭配,使其具有一种非常高级的搭配感,尽管是反映了古代的器型特征,但是却符合现代的艺术审美,这样的设计和创意能够激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能够让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之中,体会到古人那种仪式感和庄重感。而且这样的器型无论是冲泡茶叶,还是陈列起来欣赏,都能够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紫砂艺术的深远影响,同时也凸显出广大壶友的艺术审美水准,也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青铜器和紫砂艺术的联动,更好地启迪着广大年轻一代的紫砂匠人们在传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2.
德钟壶作为传统的经典器形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德钟壶是紫砂大师邵大亨的代表作,亦表现出大师杰出艺术造诣,经过无数年的历练,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将德钟壶进行了全新的演绎和再创作。  相似文献   

3.
东坡先生对于紫砂壶的推广和宣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出土最早的紫砂壶是一把提梁壶,即明代南京司礼太监吴经墓出土的"吴经提梁壶",由此可以看出,紫砂提梁壶在煮茶到泡茶的过程之中也进行着不断的演变,从提梁转变到端把来适应茶文化的发展,才有了今天我们还能够欣赏到的包罗万象的紫砂艺术.从整体上来看紫砂作品"茶语提梁壶",制壶艺人从江南宜兴的绵绵茶园出发,灵感穿越历史上著名的提梁类紫砂壶器型,最终把紫砂方器的刚正不阿和提梁的刚柔相济呈现出来,其中所展现出来的传统紫砂技艺水准和对于紫砂艺术的审美理解都是无可挑剔的,细节的把控也是精益求精,使得此把提梁壶的精、气、神、韵非常引人注目,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张梦洁 《江苏陶瓷》2021,54(4):63-64
在宜兴,最为著名的当属传承千年的紫砂陶艺术,尤其是在今天非常重视饮茶环境和氛围的情况之下,紫砂作为"世间茶具称为首"的选择,凝聚着紫砂艺人的聪明才智和无尽的心血,也折射出江南文化对于艺术形式的影响和我们审美观念的改变.紫砂作品"掇球壶"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之上,融入了自己的设计风格和艺术理念,把"掇球"的特点充分地展示出来,同时还非常的大气实用.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和传统的"掇球壶"相比较,它采用了青灰色的色泽,整体的设计更加轻盈舒展,非常适合上手把玩,通过多年的临摹紫砂光素器的经验和对于器型特点的把控,在细节的处理方面更加游刃有余,让我们可以在摩挲之中充分地感受到紫砂器的光素之美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龙的造型通过紫砂的塑造更加形象逼真地传达出来,还有龙把手、龙流嘴、龙壶钮等造型都频繁地装饰在壶上,可见龙文化和紫砂艺术的结合可谓源远流长、相得益彰。这件紫砂作品"九龙至尊壶"就是一件以龙为题材的创新之作,在制作的过程中也是从整体上把握此壶的雄浑气势,从细节上来刻画出此壶的精致如发,把九条龙的造型都归纳于一把紫砂壶之上,把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关于龙的图腾和意象充分地表现出来,散发出大气磅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紫砂光素器是一种更纯粹、更抽象的紫砂器型,带给我们简约之美,把紫砂艺术的传统技艺和紫砂艺人的思想情感不加装饰地表现出来,让我们能够把聚焦的目光更集中于紫砂壶本身,更加能够体会到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从而感受到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紫砂作品"奋飞壶"就是在"简约而不简单"的指导思想的引导之下,壶嘴、壶身、壶把的设计特别的舒展大气,壶钮的设计抽象而又带有现代艺术的气息,宛如奋力飞行鸟类的脖颈一般,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在传统技艺和现代艺术审美完美结合的同时,我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更加能够感受到蕴含其中翱翔天下的愉悦之感.  相似文献   

7.
万姣 《江苏陶瓷》2021,54(3):78-79
紫砂壶的滥觞之际,正是古人的饮茶方式从煮茶到泡茶的转变时期,在文人雅士们的大力宣传和推波助澜之下,紫砂壶逐渐地流行开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之中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和规范,为之后紫砂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紫砂作品"竹韵壶"是一把比较简约的花器形态,以竹入壶,线条流畅、格调清新,作者在不显山、不露水的创作之中,巧妙地把紫砂花器的技法和实用性完美地融合起来,展示了高超的紫砂制作技艺水准和在传承之中不忘创新的艺术态度,从而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效果,同时也让我们在使用此壶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可以感受到江南竹韵的风情万种.  相似文献   

8.
蒋峰 《陶瓷》2024,(3):129-130
紫砂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滋养,更离不开紫砂艺人们世世代代的坚守和匠心守正的传承。从整体上来看紫砂艺术作品“长乐壶”,创作者通过方器的设计、陶刻装饰以及纹饰点缀等不同的手法,营造出了人们非常喜欢的视觉效果,同时也展示出了精湛的技艺水准以及装饰手法的多元化,非常符合现代紫砂艺术的审美。特别是在四方抟制的过程中,许多转角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弧度,起到了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而“三生兔”的概念诠释和画面的运用,更加具有中国哲学文化中的思辨思想,再加上铭文的诠释后,令人心生神往,非常期待能拥有这样一把既有超高的颜值。同时使用也非常称手的作品,在茶座之上定然能够演绎出和谐的乐章,提高广大壶友的艺术审美,也让更多形式的文化艺术和紫砂完美地结合起来,推动了紫砂文化的普及和推广,也启迪更多的紫砂匠人能够在传承紫砂艺术的过程中不断汲取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领悟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9.
紫砂和玉石在一起可以碰撞出多彩多姿的火花,而且紫砂在后期的养护过程之中,经过茶汁的浇淋和我们的把玩之后会形成一定的包浆,产生出和玉石一样的温润质感和幽幽的光泽,更加令人爱不释手.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龙珠壶",采用了非常新颖的创意设计,区别于传统的壶身,有点酒器的味道在其中,壶身用紫泥来制作,沉稳大气,细节的处理精益求精、恰到好处,中间托举的龙珠又蕴含着鸿运当头的美好寓意,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可以感受到紫砂艺术的无穷创意和巧夺天工的技艺水准,同时又能够在长期的把玩之中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0.
紫砂方器之美,美在筋骨、美在态度。横平竖直的线条和全手工镶接而成的面块搭建出四平八稳的基调,同时把紫砂艺人的理念、想法和态度完全地彰显出来,而且做方器的紫砂匠人特别的具有自己的审美和个性,让我们发现紫砂艺术的另一种美。从整体上来看此壶"四方亚明",方正的造型又富有张力,细节的处理颇见功力的老道,比例的设计工整和谐,陶刻的装饰锦上添花,让人在上手把玩此壶的过程之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其中刚正不阿的态度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同时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之上,把自己在紫砂艺术道路上的感悟和创作的技巧毫无保留地展示出来,让我们欣赏到高超的紫砂技艺和端正的生活态度的同时,更加能够体会到君子四方、舍得之间的气度与对于人生、心灵的无限启迪。  相似文献   

11.
相较于其它陶瓷和玻璃的茶具,紫砂艺术的材质更加的古朴,质感更加的丰富,同时又可以集合许多的艺术形式为一体,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无穷魅力和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桃李春风壶",充分地展示了作者的匠心独运和精湛的技艺水准,更令人叫绝的是细节的捏塑并没有喧宾夺主,而是很好地衬托了主题的发挥,古人有"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吟诵,而今通过这件紫砂作品我们可以在漫长的把玩欣赏过程之中,感悟到"桃李春风一壶茶"的艺术特征和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2.
在世世代代的传承之中,宜兴的紫砂艺人把紫砂演绎成为了今天最受欢迎的茶具,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好评,成为茶座之上最为靓丽的一道风景。"致和壶"从壶身的方器造型结合其他形式的组合,呈现出紫砂艺术的变化无穷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人们在使用此壶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其中流露出来的浓浓祝福之情。  相似文献   

13.
德钟,壶型为钟,德,是修辞,最具代表的作品便是邵大亨的德钟壶,大亨所创光素造型代表作中的又一佳器。器形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泥色紫润,技艺手法的表现已达紫砂传统基础技艺的巅峰。壶身手感极佳,触摸舒服,造型简洁质朴,一洗清宫廷之繁缛习气。  相似文献   

14.
宜兴的紫砂艺人把几千年的陶瓷历史之中传承下来的技艺和紫砂良好的透气性和可塑性结合起来,捏塑出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紫砂艺术精品。当我们在人间四月禅茶季来宜兴旅游的时候,可以惊喜地发现在大片竹林的掩映之下,茶香徐徐,从紫玉金砂之中倾注而出的不仅是香醇可口的琼浆玉液,更是江南文化的彰显和中国历史的传承。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石瓢壶》,在延续了传统石瓢造型的基础之上,细节的处理和氛围的营造都是颇具功力,是一把非常实用、气韵不凡的紫砂艺术精品,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可以感受到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和紫砂文化的匠心传承。  相似文献   

15.
宜兴的紫砂艺人充分的利用了紫砂全手工成型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对于艺术的理解和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都蕴含其中。我的这件紫砂作品《奇石壶》就是一把通过自己的创意而精心制作的一把紫砂壶,采用了紫砂的材质而利用了现代艺术的审美。在我设计和制作此壶的过程之中,我把大自然的趣味注入紫砂之中,并没有束缚于紫砂固有的壶形来进行创作,而是天马行空的发挥了艺术自由的程度,达到了一种随心所欲的无我境界,也是紫砂艺术一直追求的情境,此壶放置在茶座之上,定能够吸引许多壶友关注的目光,就算是陈列起来欣赏把玩,也是一件令人啧啧称奇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16.
宜兴的紫砂艺人特别善于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汲取知识和灵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注入紫砂壶之中,使其看起来灰头土脸的一团泥巴,在巧夺天工的演绎之下,成为了一件件焕发生命活力的紫砂艺术品,同时辅以陶刻等装饰,充满了人文气息,带给我们更多的艺术体验。我的这件紫砂作品《满瓢壶》就是在景舟石瓢的基础之上,看起来更加的挺括,壶嘴和壶把都相应地做出了调整,同时在工艺细节的处理方面也是颇为细腻,从气韵方面来看已经有"师古而不泥古"的创新意识。同时,壶身的陶刻装饰铭文充满了金石味道、书卷气息和人文韵味,喝茶品茗之间更加地令人心旷神怡,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17.
高洁 《江苏陶瓷》2021,54(5):68-69
经典永远不会过时,在紫砂艺术的造型之中,"西施壶"、"石瓢壶"、"仿古壶"是最能够代表"简约而不简单"的论断,相较于圆鼓鼓的"西施壶"和架子笔挺的"石瓢壶","仿古壶"好像给人的感觉没有那么突出,但是若要说最为实用、耐看的器型,那么"仿古壶"就值得大书特书了.这件紫砂作品"仿古壶"正是原汁原味地把经典延续下来,希望能够通过紫砂技艺本来的质朴之美和光素之美打动壶友,让紫砂艺术回归到原原本本的艺术审美,希望传统器型能够在广大的壶友之中更加普及开来,以实用性为基础,以传统技艺为根本,让我们在清新淡雅的喝茶品茗之中,能够感受到简单的快乐和浓郁的人文气息.  相似文献   

18.
笔者的《新德钟》壶以紫砂光器的制作方法及规则打造出来,不仅保持了德钟的韵味,更增添新意,提升了品位。壶身饱满丰润,形制较高,但鼓腹浑圆,浅口圈足上下对称,无论在哪个角度都深刻融入严谨的艺术作风。  相似文献   

19.
在紫砂艺人一招一式的演绎之中,从圆融饱满的圆器,到横平竖直的方器,再到栩栩如生的仿生器,都带给我们丰富多彩的艺术视觉享受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玩壶赏壶的过程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水准.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卧虎藏龙壶》,作者把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卧虎藏龙"这一元素,采用了紫砂的载体,恰如其分地呈...  相似文献   

20.
宜兴紫砂就是在这样的氛围和环境之中笃守着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把紫砂艺术的造型捏塑得精益求精,把自己酝酿许久的情绪融入其中。紫砂技艺和其他的陶瓷工艺最为根本的区别就是紫砂壶的成型依靠的是紫砂艺人手工拍打和镶接泥片成型,而不是拉胚或者其他的工艺,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上发挥紫砂艺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把我们丰富的情感和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整体上来看此壶《寸草心》,就是把紫砂良好的可塑性充分地展示出来,在实用大气的壶身上面加入提梁的元素,让整体的感觉更加的和谐完美,流畅的弧度,细节的处理都是凸显了创作者丰富的灵感创意和高超的制作技艺,让我们在新颖别致的紫砂造型之中,体会到了浓浓的深情厚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