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水生花卉作为园林水景的重要造景素材,是水体绿化、美化、净化不可缺少的材料。本文介绍其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护水体、监测与控制大气污染的生态功能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许一洁 《华中建筑》2007,25(8):105-107
2002年开始实施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极大地改善了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植物景观和生态效益,大大提高了杭州西湖的声誉和美誉度.为此,深入探讨和总结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中植物景观营造的实践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显得非常重要.该文对西湖综合保护工程项目内容之一的西湖湖西航道绿化调整改造中的具体经验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西湖湖西综合保护工程”占地约48平方公里。其内涵不仅局限于景观空间的层次,而成为一项保持整个湖西地区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持生物多样性、确保西湖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工程。“西湖西进”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西湖风景区的发展,为杭  相似文献   

4.
杭州“西湖西进”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西湖西进”是杭州市政府提出的一项重大工程,通过在西湖西部恢复历史上西湖的部分水域,对这一地区进行综合整治。涉及西湖西部,甚至整个西湖风景区环境整治,生态恢复,风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和旅游空间的扩展。  相似文献   

5.
西湖湖西综合保护工程通过资源优化来恢复自然环境、重现历史遗存.三台梦迹景点作为湖西综合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自然、文化资源为基础并加以整合利用,恢复原有地形与植被,梳理水系,优化生态环境,丰富旅游资源.建筑采用浙江山地民居和江南水乡民居的风格与形式,以主街和团块的布局方式,再现杭州老民居的风采与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6.
沉水植物的研究现状及其园林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阐述沉水植物的概念及其在园林水景中的常用种类基础上,综述了沉水植物的生态功能研究进展,并结合杭州西湖西线景观水体建设实例,探讨了沉水植物的配置、建植和养护问题以及在园林水景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依据杭州市园林规划设计院的总体方案,进行西湖湖西区块保护规划的城市家具设计。在保护城市家具功能完善的客观前提下,形态上求“野”求“幽”,以自然材料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自然形态为形,人文内蕴为神”,创造充分融合于西湖湖西新景观环境之中,又表露自我个性的城市系列家具及部分建筑小品为本设计之宗旨。  相似文献   

8.
杭州西湖湖西景区的湿地景观设计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李红艳  周为 《中国园林》2004,20(10):37-39
经过综合治理,在杭州西湖湖西景区营建了一个较为成功的湿地景观系统,成为锦鳞可数、水草丰盈的湿地.新拓展的水域大致分为相互贯通,各具特色的四部分,现从水系组织、驳岸处理、植物栽种、野生动物引导以及净水系统等方面介绍湖西景区的湿地景观设计特色.  相似文献   

9.
以杭州申请世界遗产保护为目的北山街历史街区保护工程正在进行中,本文论述了如何从山地园林、山地建筑与西湖水系三个方面的协调来体现西湖特色,也可以对其它历史保护街区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湿地及水生、湿生植物由于其良好的净化水体的生态功能以及营建乡土风貌的景观功能,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目前在各类景观湿地的规划设计中,存在着简单化、模式化、公园化的趋势,缺乏湿地景观的特色。通过上海辰山植物园水生专类园规划设计的实践,研究了这一类小尺度人工景观湿地的设计原则与方法、水环境的创造、水生及湿生植物群落结构配置的重点、施工过程中的变化控制等相关问题,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范例。  相似文献   

11.
贾珺 《中国园林》2020,36(2):45-47
近期有学者著文提出避暑山庄整体山水格局及部分景点存在写仿杭州西湖的可能。针对这一说法,对相关文献重新进行考证和分析,认为相关证据并不充分,避暑山庄在造园过程可能受到西湖风景一定的影响,但二者的自然条件和景观面貌存在较大差异,没有直接的对应模拟关系,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写仿性质。清代帝王在诗文中经常以西湖为参照对象来品赏山庄风景,但从未明确说明有直接模仿的意图。避暑山庄湖泊的轮廓远比西湖复杂,水上堤径的走向、岛屿的形态也与西湖不同,永佑寺塔的兴建与杭州六和塔并无关联。  相似文献   

12.
自然景观与人文价值的完美结合——解读杭州西湖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参照凯文·林奇的"意象"理念来解读杭州西湖的文化景观,指出它是自然环境与人文价值的完美结合,真正实现了有品质的空间意象的理想,并成为景观与城市规划的典范案例。  相似文献   

13.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城湖空间格局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湖与杭州城市之间一直保持和延续着相依相存、唇齿相依的发展关系,城市作为西湖的东侧界面,与其北、西、南三面群山一起,构成了西湖文化景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城湖空间不断演进的历史空间关系、内在深厚的文化景观关联性和城湖交融的空间发展关系分析,从西湖文化景观真实性、完整性的角度,提出了与西湖尺度相宜的城湖空间控制要求,呼应于西湖山水美学的平远、深远的城市轮廓线控制方法,和以西湖整体保护为目标的湖东视线景观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4.
“西湖文化”是以西湖水利工程为核心,涵盖水利建设、风景营造、游赏组织及产业发展等“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因子的文化综合体,是中国水利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普遍性风景符号。结合《永乐大典》36个城市的西湖历史文献整理,围绕建设动因、选址、布局等关键因子统计,系统总结了在多元建设目标、城市水系组织、风景园林要素等方面的“西湖文化”生态智慧经验。并在分析相关典型城市西湖风景营建的基础上,提出西湖文化基于人与自然、社会共生互融的整体环境观和基于地域适应性的风景调和能力,对营造生态持续、人文健康的山水城市有着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鲍沁星 《中国园林》2012,28(8):89-92
灵隐飞来峰是西湖第一山林,具有峰石林立、洞壑万千的独特风景,对于南宋临安皇家园林叠山有重要影响,同时它也是世界遗产西湖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价值至今尚未引起充分重视。探讨了灵隐飞来峰的由来、独特平地石山风景及其对园林叠山的影响,指出其文化反映的是自唐代以来兴起的中隐文化和以石为主的山林欣赏趣味的逐步成熟,是启发中国园林叠石为山的造园思路的重要源头之一。不但其佛教造像艺术非常重要,而且独特的风景园林文化遗产价值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6.
西湖旅游胜地建设面临开发与保护的尖锐矛盾。西湖群山之下有着丰富的地下空间资源并具备良好的开发利用条件。本文针对西湖风景区的建设重点、交通和游乐提出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新思路,并介绍了一些具体方案,这些方案不仅可以较好地解决开发与保护的矛盾,而且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王鑫   《风景园林》2020,27(1):77-82
科学认识社会生态系统演进机制是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基础。以文化与政治生态学为理论基础,提出适合杭州-西湖社会生态系统的综合研究框架,识别了杭州-西湖社会生态系统的5个演进阶段,并分析出系统演进中的3种潜在状态。自然、政治、经济以及社会驱动力是影响杭州-西湖社会生态系统的主导因素,人类行为影响整个生态系统中扰动的频率、大小和形式并改变西湖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而影响西湖为城市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潜能。在不同历史时期,基于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层面的需求,西湖在不同系统状态下为城市供给不同类别和质量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体而言供给与调节服务比例逐渐下降,文化服务逐渐上升,并且后者逐步成为最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别。杭州与西湖在长期的互馈共生中建立了社会生态系统的自适应性调节机制,其背后的生态智慧可为现代风景园林规划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