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纤维素酶和中性蛋白酶为主要提取剂,研究花椒籽油提取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当纤维素酶和中性蛋白酶的比例为1∶10时,提取率较高。影响花椒籽油提取率的因素主次依次是: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 H>酶用量;最佳工艺条件为:混合酶用量8%,酶解时间4h,酶解p H7.0,酶解温度为45℃,在此参数下,花椒籽油的提取率最高,达到17.84%。  相似文献   

2.
以临安山核桃仁为原料,结合超声波辅助,研究水酶法提取山核桃油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复合酶酶解制取山核桃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中性蛋白酶4种酶配比为2∶5∶2∶4,料水比1∶5,加酶量1.6%,酶解温度45℃,酶解pH值为7.0,酶反应时间3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山核桃油得率为54.23%。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栀子的开发利用,以栀子成熟果实为原料,采用水酶法提取栀子油。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酶种类、加酶量、酶解pH、酶解温度、液料比、酶解时间对栀子油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均匀设计实验进行工艺条件优化,并对各种酶提取的栀子油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栀子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中性蛋白酶、加酶量0.7%、液料比3∶1、酶解pH 7、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7 h,在此条件下栀子油得率为7.27%,与空白组(3.34%)相比提高了117.66%;栀子油中亚油酸含量最高,超过56%,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0%左右。不同酶提取栀子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何林枫  王静  李利钦  肖迪  李尚泽  胡渝 《食品与机械》2023,39(3):188-193,216
目的:优化水酶法提取樱桃籽油工艺,提高樱桃籽利用率。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混料设计对混合酶的混合比例进行优化,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再对樱桃籽油的理化性质进行检测。结果:混合酶法提取樱桃籽油的最优酶解条件为:混合酶(m维素酶∶m果胶酶∶m酸性蛋白酶为0.67∶0.10∶0.23)添加量2.0%,液料比(V蒸馏水∶m樱桃籽粉)10∶1 (mL/g),酶解温度45℃,pH 4.0,酶解4.0 h,樱桃籽油回收率达到93.18%,实际提取率为28.66%。所得樱桃籽油符合食用油安全标准。结论:混料设计辅助水酶法提取樱桃籽油的工艺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以文冠果仁为原料,利用水酶法提取文冠果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了酶解时间、料液比、酶添加量及酶解温度对文冠果油提取率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选用碱性蛋白酶,酶解时间5 h,料液比1∶5,酶添加量0.75%,酶解温度50℃。在最佳条件下文冠果油提取率达81.6%。  相似文献   

6.
张郁松 《粮油加工》2008,(12):47-49
本文采用水酶法提取花椒籽油,影响花椒籽油出油率的因素依次为纤维素酶〉酶解pH值〉酶解时间〉中性蛋白酶。优化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为0.4%、蛋白酶添加量为9%、酶解pH值5.0、酶解时间6h。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酶法同时提取文冠果油及蛋白质,以油脂得率及蛋白质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对酶种类、酶解p H、酶解温度、料液比、酶解时间与加酶量6个因素进行研究,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工艺。实验得到的最佳酶解条件为:果胶酶与纤维素酶复合酶配比2∶1,酶解p H 5,酶解温度50℃,料液比1∶5,酶解时间4 h,加酶量1 500 U/g。在最佳条件下油脂得率为35.41%,蛋白质得率为14.43%。文冠果油脂肪酸测定结果表明,文冠果油中含棕榈酸4.60%,硬脂酸2.12%,油酸31.28%,亚油酸40.86%,芥酸8.88%。文冠果蛋白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文冠果蛋白氨基酸种类齐全,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占氨基酸总量的18.86%),其次为丝氨酸和甘氨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8.01%、7.16%),必需氨基酸总量达7.91 mg/100 mg,占氨基酸总量的24.10%。  相似文献   

8.
水酶法同时提取油茶籽油及蛋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与油脂》2015,(9):58-61
采用水酶法从油茶籽仁中同时提取油与蛋白。经筛选,使用碱性蛋白酶水解油茶籽仁水液,并对酶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确定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和蛋白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5、蛋白酶用量1.5%、酶解p H 8,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4 h。在此最佳条件下进行实验验证,油茶籽油得率为74.61%,油茶籽蛋白得率为82.28%。  相似文献   

9.
王恺  田振华 《中国油脂》2022,47(8):31-33
为提高亚麻籽油提取率,以亚麻籽为原料,采用果胶酶酶法提取亚麻籽油。采用单因素实验探讨了料液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亚麻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果胶酶酶法提取亚麻籽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果胶酶酶法提取亚麻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果胶酶添加量3%、酶解温度56℃、酶解时间6 h,在此条件下亚麻籽油提取率为85.64%。采用果胶酶可以有效提取亚麻籽油。  相似文献   

10.
以番木瓜汁作为酶源对鳄梨油进行水酶法提取,利用单因素实验研究番木瓜汁固形物含量、料液比、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鳄梨提油率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对番木瓜汁提取鳄梨油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鳄梨油提取工艺条件为番木瓜汁固形物含量3%、料液比1∶3、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4 h,在此条件下鳄梨提油率可达75.32%。所得的鳄梨油色泽翠绿,有鳄梨独特香气,稍带番木瓜清香。  相似文献   

11.
溶剂法提取茶叶籽毛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茶叶籽资源,探索最佳茶叶籽油的提取方法,本试验以茶叶籽出油率为指标,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茶叶籽油索氏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茶叶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索氏提取法,脱脂溶剂为正己烷、提取温度75℃、料液比l:12(g/mL)的条件下出油率为31.23%,出油率高,油质清亮;测定其酸价和过氧化值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表明索氏提取法提取茶叶籽油工艺可行,茶叶籽油提取率高,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超声波法提取西瓜籽油的最佳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超声波辅助提取西瓜籽油的最佳工艺进行了研究,利用正交试验探讨了影响提取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影响西瓜籽油提取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最佳提取条件为:石油醚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12(g∶mL),超声温度60℃,超声时间30 min,超声功率150 W,西瓜籽油提取率为50.8%,西瓜籽油的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占93.1%,特别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74.8%,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13.
响应面法优化水酶法提取松子油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用Alcalase碱性蛋白酶对松子仁进行水解,提取松子油,试验以总油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酶解温度,加酶量,料液比,酶解pH和酶解时间5个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用响应面法进行了优化。上述影响因素中,酶解温度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他依次为加酶量,料液比,酶解pH,酶解时间。本试验优化后得到的最佳酶解条件为:加酶量1.97%,温度51℃,时间3.0 h,料水比1∶5,pH 8.4,松子总油提取率可达89.12%。测定松子油的5种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棕榈酸3.89%,硬脂酸1.53%,油酸19.44%,亚油酸50.09%,亚麻酸0.58%。  相似文献   

14.
乐意  刘力 《中国酿造》2015,34(6):84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超声波辅助提取绞股蓝籽油脂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所得油脂进行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提取采用石油醚为提取溶剂时,最佳油脂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8(g∶mL),超声时间30 min,超声功率400 W,超声温度50 ℃。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绞股蓝籽油脂提取率可达35.37%。所得绞股蓝籽油脂密度0.915 1 g/mL,酸值0.739 8 mg KOH/g,皂化值185.919 7 mg KOH/g,平均分子质量908.845 9 u,水分和挥发物含量0.281 9%。油脂中含有9种脂肪酸,其中6种为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5%,含量最多的是α-桐酸(56.24%)。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开发萝卜籽这一新的油料资源,本文研究了水剂法提取萝卜籽油的工艺条件并利用响应面法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以干燥粉碎的油用萝卜籽为原料,以pH 4.5的柠檬酸缓冲溶液为溶剂,对油用萝卜籽中的粗脂肪进行提取,探究萝卜籽油提取率与料液比、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温度这3个实验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萝卜籽油提取率受料液比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提取温度,最后是提取时间。当料液比为10∶1(mL/g)、提取温度为95℃、提取时间为2.7 h时,提取率最高,此时萝卜籽油的提取率为11.28%。萝卜籽作为一种新的油料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实验可为萝卜籽油的生产加工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以酿酒后的酒渣黑莓籽及新鲜黑莓籽为原料提取黑莓籽油,选取影响黑莓籽油提取率的6个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法选出3个主要单因素进行响应面试验,优化微波辅助黑莓籽油提取工艺,运用气质联用法(GC-MS)对提取的酒渣黑莓籽油和新鲜黑莓籽油的脂肪酸种类和含量进行测定。响应面试验结果显示,最佳提油条件为黑莓籽与提取液的料液比1∶11(g∶mL)、提取温度65 ℃、提取时间5 min。此优化条件下,黑莓籽油提取率为17.32%。GC-MS法检测结果显示,酒渣黑莓籽油中总脂肪酸含量及种类(7种,83.47%)均低于新鲜黑莓籽油(11种,92.91%),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85.36%)高于新鲜黑莓籽油(73.13%),其中亚油酸乙酯(14.95%)和油酸乙酯(9.44%)的含量远大于其在新鲜黑莓籽油中的含量(1.99%和1.12%)。  相似文献   

17.
以丙酮做提取剂,用索氏抽提法提取柠檬籽油,并对其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水浴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3个因素分别进行研究,确定了各因素对柠檬籽油得率的影响趋势.在此基础上,用正交试验优化得出最佳提取条件是:温度为85℃,时间为3.5h,物料比是1∶10,得到柠檬籽的出油率为36.03%;对出油率影响的主次关系为:料液比>提取时间>水浴温度.柠檬籽油为淡黄色液体,具有较好的香味.此提取方法稳定可靠,能为柠檬籽油的提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有机溶剂体系中,以油茶籽油和异丙醇为底物,通过脂肪酶催化醇解反应进行油茶籽油改性合成富含油酸的甘油二酯、甘油单酯、异丙酯.考察了溶剂种类、酶种类、底物摩尔比、反应温度和酶加量5个因素对醇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反应条件为:以叔丁醇为溶剂,脂肪酶Novozyme 435为催化剂,底物异丙醇与油茶籽油摩尔比6∶1,酶加量为底物质量的1%,反应温度55℃.在此条件下反应36 h后甘油三酯转化率达到95.24%,甘油二酯、甘油单酯、异丙酯的含量可分别达到11.58%、8.25%、75.41%.  相似文献   

19.
利用微波萃取丝瓜籽油,考察最佳工艺条件。采用正交设计研究温度、时间、料液比和无水乙醇与石油醚体积比对丝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丝瓜籽油提取率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溶剂体积比料液比温度时间;最佳工艺参数:无水乙醇∶石油醚为1∶2(V/V)、温度55℃、时间14 min、料液比1∶11(m/V),丝瓜籽油最大提取率为10.90%。  相似文献   

20.
以三叶木通籽为原料,对索氏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水酶法、三相分配法、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籽油工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水酶法所得籽油乳化严重,得率最低仅为11.00%;三相分配法和超声辅助法所提籽油有异味,品质不佳,得率较水酶法高,分别为17.42%、29.40%;索氏提取法得率可达32.32%,但用时长;相比之下超临界CO2萃取法具有提取时间短、得率高、操作简便、无有机溶剂引入等优点。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得超临界CO2萃取三叶木通籽油最佳工艺:提取时间100 min,萃取釜压力28 MPa,萃取釜温度34 ℃,籽油得率37.01%。以最佳条件重复实验三次,三叶木通籽油最终得率为36.87%±0.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