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总结岩石地区基坑工程典型支护方式的基础上,介绍了青岛地区土岩组合的一个典型超深基坑工程案例。鉴于特殊的地层,本工程采用吊脚桩+锚索支护体系,局部放坡结合钢管桩预支护。通过有限元数值分析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表明:在上覆土层较薄的岩石地区,围护结构的变形主要集中在土层部分。采用上述支护体系可以有效控制基坑及周围环境变形,同时大幅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2.
以上海某基坑工程为背景,应用Plaxis 2D有限元软件、采用土体硬化本构模型(HS)对新型桩–土–撑组合支护体系进行计算分析,得到了该组合支护体系在基坑开挖时的变形规律。计算值通过与现场实测值对比分析发现:Plaxis2D能够较好地预测新型桩–土–撑组合支护体系实际基坑开挖的围护结构变形;钢管斜撑的存在改变了传统双排桩的变形规律,能够有效减小围护桩顶位移;基坑变形满足基坑安全和变形要求;该基坑支护体系无内支撑,不仅方便基坑开挖,而且不会因为临时支撑的施工和拆除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安全经济、绿色环保,可以为软土地区的深大基坑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建筑》2016,(14)
本文通过分析岩石基坑变形特征,结合工程实例的基坑监测数据,探讨了微型钢管桩+锚喷复合支护体系的作用机理及变形特征,验证其在实际工程建设当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上海软土地区深大基坑支护应综合考虑基坑挖深、土层条件、地下水、周边环境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本文以某挖深9.55m的基坑为例,支护型式采用钻孔灌注桩加两道钢筋混凝土支撑,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对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及周边建筑的变形进行有限元分析,与监测结果进行对比,表明基坑变形及周边建筑物沉降量较小,本工程采用的支护设计措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深基坑支护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如俊 《市政技术》2006,24(1):50-51
某五层地下室工程基坑深度大。周围环境复杂,在基坑边坡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对土层与岩层区别对待,分别采用了人工挖孔桩加锚杆挡土支护和桩下岩石边坡喷锚支护的方法,经过精心设计与严格施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土岩复合地层注浆微型钢管桩-锚杆联合支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注浆微型钢管桩以其施工作业面小、土层适应性强、布置形式灵活、具有超前支护作用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工程技术人员的青睐。通过现场测试获得了青岛地区某大型建筑物用于基坑支护的注浆微型钢管桩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受力变形特征,总结分析了其沿深度的变化规律,认为微型钢管桩的计算模式采用桩锚计算理论较为合理。并将其成果运用于青岛地铁站基坑支护设计,通过数值模拟取得了地铁站开挖过程中基坑水平位移以及竖向位移的变化情况,分析表明该新型支护模式用于以岩石为主的土岩复合地层基坑支护有着独特的优势,产生的水平位移以及竖向位移较小,能够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绍兴软土地区某深基坑在特殊复杂情况下基坑围护工程,通过采用双排桩支护形式对该基坑进行加固,使得该基坑围护工程顺利完成;基坑监测数据表明其变形较小,从而验证了该基坑采用双排桩支护形式进行加固是成功的,可作为今后该地区类似深基坑围护工程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工业建筑》2017,(7):180-184
带筋高压旋喷桩支护是一种强有效的土体支护新技术,适用于多种土层中的基坑支护。与传统支护方式相比,在保证施工安全、降低施工成本、增加支护体系的可靠程度、加快工程进度上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便于土方开挖及地下室结构施工。通过主要对带筋高压旋喷桩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并利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排桩、排桩排数等因素对控制基坑变形的作用。工程实践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带筋旋喷桩既有止水帷幕的效果,起到止水作用,也能控制基坑变形、稳固坡脚,有益于基坑整体稳定。  相似文献   

9.
土层锚杆在桩锚支护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基坑支护工程中锚杆轴力监测实例,浅谈桩锚支护体系中锚杆与土相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0.
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式支护墙由于施工便利、造价低廉、便于基坑开挖、同时可兼做围护结构和止水帷幕等,被广泛应用于软土地区基坑工程中。结合上海某基坑工程实例,介绍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式支护墙在软土地区基坑工程中的应用。重点分析重力式支护墙局部变形过大、甚至断桩的原因;以及支护墙出现较大变形后,对支护结构采取的一系列处理控制措施。该工程对软土地区同类基坑工程的险情预防及处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周应平 《福建建筑》2012,(10):96-97,102
冲洪积-海积阶地的基坑属于淤泥质基坑。结合一个住宅工程淤泥质基坑支护案例,介绍了排桩支护方案和放坡喷锚支护方案。排桩支护方案安全可靠,但造价较高;放坡喷锚方案要求周边场地较开阔、基坑开挖深度较浅,同时场地岩土特性和水文条件较有利。根据该基坑工程的开挖深度、周边环境以及特定的淤泥质场地的岩土特征和水文条件选择了放坡喷锚方案。介绍了放坡喷锚施工过程的注意事项如分段开挖、及时硬化和排水、水位和位移观测等。该放坡喷锚方案确保了该工程基坑开挖的顺利进行,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圣彼得堡斯托克曼商业中心采用逆作法施工.基坑围护结构采用三面钢板桩、一面地下连续墙,深24m.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对钢板桩倾斜、周边建筑沉降及地下水位变化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证明:钢板桩倾斜程度随土方开挖逐步增加,且与挖土时间和楼板实施时间成正比,钢板桩处监测点水平位移约为地下连续墙处的2倍;在基础拆除和钢板桩实施阶段采取分段实施、提高设备频率、基础桩间隔跳打等措施,将周边建筑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随基坑开挖,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但总体趋势趋于平缓,基本符合设计下降曲线.  相似文献   

13.
结合某商业住宅楼基坑支护工程实例,将抗滑桩技术、土钉与钢管桩联合支护技术相结合应用于基坑发生局部流砂部位的处理.在基坑发生流砂且周边建筑物距基坑比较近的情况下,该方法具有支护和处理流砂的双重作用,是一种很实用的方法,可有效缩短工期,成本低、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4.
深基坑围护墙与支撑体系相互作用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个分析深基坑围护墙与支撑体系相互作用的新的计算模型,即把整个深基坑周边围护桩结构简化为空间杆系有限元体系,将支撑体系视为子结构,通过子结构凝缩与拼装方法分析围护桩与支撑体系的共同工作.该方法能够分析支撑体系的空间效应以及由支撑平面框架连接而产生的桩与桩之间的空间作用,能够分析实际工程中存在的不均匀开挖所带来的对支护结构变形和内力的影响,以及深基坑切向平面内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内力等.最后,文章给出了一个均匀开挖的算例.  相似文献   

15.
由于支护空间受到限制等原因,工程中出现了只有后排桩挡土的特殊双排桩支护结构,和前后排间有土体的一般双排桩支护结构明显不同。为了探讨特殊双排桩的支护效应,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其进行模拟分析,详细说明了使用ABAQUS模拟双排桩支护基坑开挖的关键步骤,并给出地应力平衡的相关原理。通过对实际工程的模拟,得知一般双排桩与特殊双排桩的内力分布及变形特征基本呈相反形式,相同条件下,一般双排桩的支护效果要优于特殊双排桩。笔者分析了特殊双排桩支护结构内力分布及变形的空间效应,并提出优化靠近坑角处支护结构设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基坑的整个开挖过程中,锚拉桩上作用的外荷载是不断变化的,研究支护桩所受土压力和锚索拉力的变化规律及其内力变形开挖响应,对优化桩锚支护结构的设计、保证开挖过程中基坑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重庆市某深基坑工程,通过FLAC3D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的方法,分析了在基坑分步开挖过程中锚拉桩所受的土压力和锚拉力的变化规律,以及桩身变形和弯矩随基坑开挖的变化。结果表明:数值分析与现场监测所得规律较为符合;在开挖过程中,支护桩所受的土压力值逐渐由静止土压力向主动土压力转变,开挖完成后呈现“上下小,中间大”的分布特征,最终作用的土压力小于经典理论计算值;锚索预拉力在初始张拉锁定后较短时间内即发生25%~35%的损失,在开挖期间呈现波动增大的趋势,最后稳定值大致为初始预拉力的80%;桩身弯矩和变形的分布形状协调一致,均为朝向基坑开挖侧的外凸型,最大值出现位置经历“从上往下再往上”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17.
对10个疏排桩-土钉墙组合支护结构进行离心机模型试验。基于试验结果,提出排桩荷载分担比的计算模型,探讨排桩荷载分担比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简化计算式。研究结果表明:当基坑挖深较小时,支护结构的荷载主要由土钉墙承担,排桩承担的荷载较小,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土拱效应将支护结构范围内的土压力不断传递给桩身,排桩承担的荷载越来越多,最多可达到总荷载的90%以上;增加土钉长度、减小土钉间距既可有效减少排桩分担的荷载,同时还能明显提高整个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当桩间距在一定范围内时,增加桩间距能减小排桩荷载分担比,但是桩间距过大会明显降低整个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土钉竖向间距对排桩荷载分担比的影响比土钉水平间距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郭雅莉 《山西建筑》2010,36(3):114-115
结合深基坑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介绍了某铸造机深基坑支护工程重点从方案选择、方案优化、钻孔灌注桩和高压旋喷桩施工、降水井及支撑梁施工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积累了深基坑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9.
根据支护桩侧向位移,反演了非极限状态下桩身所受土压力从而进行了支护桩设计,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验算,结果表明:利用非极限状态下土压力与桩身位移的关系式,反演出桩身的受力状态处于静止土压力与主动土压力之间,符合非极限状态下土压力处于静止土压力与极限土压力之间的基本假设;并根据对反演土压力进行的验算,得出了其在基坑不同深度情况下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超前斜撑排桩支护是一种新型基坑围护结构,主要应用于深度不大的大面积地下开挖,可起到控制支护结构和周边土体变形而又不借助于内支撑或分片开挖的快速开挖支护方法。该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或型钢水泥土搅拌桩作为挡墙,钢管桩结合注浆囊袋作为超前斜撑体。本文基于数值分析研究超前斜撑的力学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弹性支点法的超前斜撑排桩支护的设计计算方法,编入同济启明星深基坑支挡结构分析计算软件FRWS 9.0,为该支护结构在工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应用平台。通过实例分析,并与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弹性支点法可合理地应用于超前斜撑排桩支护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