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给出了高密实含能颗粒床燃烧转爆轰现象的实验研究结果。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建立了描述燃烧转爆轰的两相流数学物理模型,并对模型中的某些本构关系作了改进。用MacCormack差分格式和自适应网格技术,对伴有强冲击波形成的物理过程进行了数值求解。数值预测的火焰传播、诱导爆轰长度和稳态爆轰速度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其结果与作者已发表的燃烧转爆轰的机理分析相一致[1]。  相似文献   

2.
PBX-2炸药加热条件下燃烧转爆轰特性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了研究炸药在加热前后的燃烧转爆轰特性变化,设计了加热条件下燃烧转爆轰试验加载系统,对Φ30 mm ×400 mm的PBX-2炸药进行了试验。试验中采用热电偶测试装置壳体和炸药表面温度变化过程,采用离子探针测量了燃烧转爆轰过程的传播时间和距离,探讨了加热与未加热PBX-2炸药的燃烧转爆轰特性。结果表明,与未加热相比,加热至85℃时PBX-2炸药更难以发生燃烧转爆轰现象。  相似文献   

3.
无阀式汽油/空气两相脉冲爆轰发动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鹏高  李宁  翁春生  栗保明 《弹道学报》2010,22(4):54-57,66
设计加工了直径为80 mm的无阀式汽油/空气两相脉冲爆轰发动机,在试车台内开展了10~20 Hz工作频率及0.14~0.16 MPa进气压力工况条件下的试验,研究了脉冲爆轰发动机内燃烧转爆轰过程.通过分析动态压力传感器上采集得到的信号,给出了点火开始至爆轰波形成时间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脉冲爆轰发动机可以在10~20 Hz工作频率下稳定工作;增大进气压力与提高爆轰发动机工作频率,有助于燃烧转爆轰的形成.研究结果为脉冲爆轰发动机燃烧转爆轰机理以及设计运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火炸药燃烧转爆轰的机理假说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呈现了火炸药燃烧转爆轰(DDT)的各种机理假说,分析了这些假说在爆轰形成机理上的区别,提出了不同物质、不同条件下,燃烧转爆轰的可能性机理。  相似文献   

5.
基于CE/SE方法的铝粉尘爆轰二维两相数值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铝粉-空气管内爆轰的二维两相模型.根据守恒元-求解元的思想,构造了铝粉燃烧转爆轰过程的数值计算格式.采用此格式研究了铝粉尘爆轰管内流场,分析了爆轰管内径向与轴向的压力效应、温度以及颗粒相粒径和气相组份的变化.讨论了铝粉/空气燃烧波在爆轰管内碰撞、反射对转爆轰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爆轰管内火焰阵面和压力阵面能很好地耦合,爆轰管内铝粉和空气能够形成自持传播的爆轰波.本文的数值计算结果对铝粉尘爆轰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航天运载火箭不同型号的主捆绑切割解锁装置存在起爆形式不统一、燃烧转爆轰过程不时出现传爆失效问题,工作后壳体易碎裂等薄弱环节,开展了解锁装置统型优化与验证工作.采用爆轰传爆序列,代替燃烧转爆轰传爆序列,简化了传爆序列种类和数量,实现了传爆序列统一.采用0Cr13Ni8Mo2Al沉淀硬化不锈钢,研究了两种不同热处理制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配方组分对二硝基呋咱基氧化呋咱(DNTF)基复合炸药燃烧转爆轰性能的影响,设计了AP和Al粉摩尔比分别为0.306、0.414、0.574的三种配方。采用同轴电离探针测试技术,对这三种DNTF基复合炸药配方进行了燃烧转爆轰性能试验。从燃烧转爆轰过程中波阵面传播速度及诱导爆轰距离的变化分析了AP和Al粉摩尔比对炸药燃烧转爆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炸药配方中AP和Al摩尔比从0.306增大到0.574,炸药初始燃烧持续时间从1065μs增大1395μs,燃烧速度从141 m·s~(-1)减小到108 m·s~(-1),但对流燃烧段和爆燃段持续时间快速减小,对流燃烧速度从500 m·s~(-1)增加到1668 m·s~(-1),爆燃速度从3000 m·s~(-1)增加到4800 m·s~(-1),发生燃烧转爆轰的诱导爆轰距离从675 mm左右减小到425 mm左右。  相似文献   

8.
硼/硝酸钾点火药燃烧转爆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由一级爆轰信号转换为燃烧(延时),再由燃烧转爆轰的作用过程,设计了由硼/硝酸钾为装填材料的串联战斗部用延时起爆装置,研究了燃烧转爆轰的影响因素,并通过试验对延时起爆装置的起爆威力的判定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在同样约束和装填条件下,硼/硝酸钾的装填密度是影响燃烧转爆轰的重要因素;同时,应在铅板试验的基础上,结合随进弹的战斗部破片回收试验结果来对延时起爆装置的起爆威力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9.
高能推进剂燃烧转爆轰的实验和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高能固体推进剂的安全性能,进行了燃烧转爆轰的实验。同时,用两相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明显,数值模拟和实验测得的火焰阵面传播曲线有较好的一致性。这种实验和数值的配合研究加深了对其燃烧转爆轰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建立燃烧转爆轰(DDT)实验系统,对高能推进剂多孔床DDT过程的宏观参数进行了测量,得到了其速度增长规律,诱导爆轰距离,爆轰速度和爆轰压力,实验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装填密度与诱导爆轰距离呈“U”型曲线关系,装填密度与爆速呈线性增长关系,从理论上对实验结果作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用DDV-VIII-EA动态粘弹谱仪对单基,双基,硝胺和硝基胍四种发射药的β次级转变进行了研究,发现四种发射药都存在明显的β次级转变峰。与单基火药相比,双基火药在β次级转变时的tanδ峰值明显增加,而硝胺和硝基胍发射药在β次级转变时的tanδ峰值减小,实验频率对β次转变时tanδ峰值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导弹武器系统的发展趋势是由单一制导模式向复合制导过渡,而中末制导的可靠交接班是复合制导的关键步骤。针对复合制导中的中末制导弹道交接班问题,在分析中末制导弹道平滑过渡约束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线性中末制导交接班算子,详细计算了平滑算子的加权系数。通过直升机载空地导弹的中末制导弹道交接班的仿真试验,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较小中末制导律差异条件下,所提算子可实现弹道的平滑过渡和良好衔接。  相似文献   

13.
对于具有内外双涵道某型涡扇发动机,其过渡段通道的损失主要来源于沿程损失和附面层分离损失,而影响附面层分离的主要是过渡段通道的扩张规律,落差越大,过渡段的负荷则越高。针对该问题,采用均匀设计的方法设计试验方案,通过CFD数值计算模拟方法对涡扇发动机风扇与压气机之间的过渡段流道进行了气动性能计算。该方法与结果为此类过渡段流道的设计优化提供了参考,并为以后的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重型装备车辆汽-10桥通过性评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重型装备车辆的汽-10公路桥梁通过性的评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在试验测量车辆轴距、轴荷的基础上,采用三角形等代荷载方法计算其汽-10桥通过性,给出了可信的评定结果,取得了较好效果,对重型装备车辆的公路桥梁通过性评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鱼雷头部自噪声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根据物面分布源汇法和边界层动量积分法计算了不稳定点、转捩点位置和鱼雷头部转捩区长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鱼雷头部自噪声计算。  相似文献   

16.
针对整体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转级试验需求,设计了一套点火控制系统,用以模拟弹载控制系统功能。根据固冲发动机转级技术特点,明确了系统的功能和设计要求,对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等内容做了详细描述。该系统充分考虑了不同转级方式和异常应急等情况,具备地面转级试验能力,为产品转级性能评定和可靠性验证提供了有效的试验平台。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飞机在多发动能弹丸作用下的毁伤过程,根据其过程特点把此过程模拟为马尔科夫过程.首先把飞机分成不同的存在状态,然后根据部件的抗毁伤能力及呈现面积,得出飞机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移的概率,进而得出此过程的转移矩阵,最后,由此转移矩阵及飞机的初始状态,计算出飞机在不同数目弹丸命中条件下的毁伤概率.  相似文献   

18.
欧朝  龙垚松  杨庆涛  肖涵山  周宇  杨凯 《兵工学报》2022,43(10):2657-2667
针对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飞行试验研究的需要,通过一体化的变厚度薄壁测温和热流辨识方法,利用测量薄壁内壁温度辨识表面热流可实现飞行器表面转捩位置的测量。考虑到飞行器高速飞行过程中表面气动加热和振动环境要求,对测量结构和机体结构开展了一体化模块设计,提高了测量结构的整体承载抗热振能力;利用热振联合地面试验系统,在飞行状态地面模拟条件下,对测热部件进行了热振联合试验考核,验证了测量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地面热振联合试验和飞行试验结果表明,该型转捩测量结构可承受飞行条件气动加热和振动环境,能迅速地响应和准确地反映气动加热环境热流的变化,可准确捕捉飞行条件下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现象。获取的热流转捩测量数据,可为高超声速转捩预测计算模型提供校准数据。  相似文献   

19.
王军波  杨帆 《火工品》1998,(4):18-21
将马尔可夫过程应用于引信安全系统爆炸逻辑网络的过程识别,通过状态转移过程分析和转移概率计算,得出爆炸逻辑网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晓欣  刘瑞堂 《兵工学报》2004,25(1):110-112
在高加载速率条件下,利用Hopkinson杆型动态断裂韧度测试装置测定了某船用钢在不同温度下的动态断裂韧度,首次获得了该钢动态断裂韧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即随着温度降低,动态断裂韧度呈现明显的上下平台及韧脆转变特征.断口形貌则由上平台的微孔型延性断口、韧脆转变区的混合断口过渡到下平台的解理断口.同时,测定的动态断裂韧度值也为该钢在高加载速率条件下的韧脆转变行为及安全性评定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