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一种功能梯度材料杆和轴的弹性模量E和剪切模量G的测定方法,考虑弹性模量E和剪切模量G为杆和轴长度方向的函数,将杆和轴离散化。在保证离散化后的单元满足平衡方程的条件下,分别建立单元节点处的弹性摸量E和位移、剪切模量G和转角的关系。此关系表明,当单元节点处的位移和转角被分别测定后,可得到离散分布的弹性摸量E和剪切模量G。数字仿真时假设弹性模量E和剪切模量G为沿长度方向的指数函数,用有限元软件计算了单元节点处的位移和转角。用这些位移和转角反过来计算得出的离散弹性摸量和剪切模量和假设的指数函数值的误差是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的。  相似文献   

2.
一、测量方法和样品用CheveNard型膨胀仪模拟回火处理,其方法同文献。将回火前膨胀曲线的原点和回火处理冷却后的膨胀曲线的终点(均处于同一室温)连线,这个平行于y轴的线段表示样品经回火处理引起的长度收缩(△L)。取△L和样品长度(L_0)的比率,作为样品经过回火处理长度的收缩率(1),即:L=△L L_0。样品原始状态为冷拉态和淬火态。冷拉形变率,除4号  相似文献   

3.
利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分析了矿用圆环链23MnNiMoCr54钢低温回火组织特征相,并计算了特征相及相面电子结构参数n′A、Δρ′,最后利用电子结构参数计算了23MnNiMoCr54钢低温回火后的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4.
本工作设计了一种低层错能并具有稳定奥氏体组织的轻质Fe-Mn-Al-Nb系低温钢,经680℃回火2.5 h,其屈服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了442 MPa和658 MPa,且低温韧性达到了148 J,相比传统Ni系低温钢的低温韧性提高了80~120 J.对低温冲击后的组织进行表征发现,这主要是由于产生了大量纳米孪晶协调变形,极大地提高了实验钢的低温韧性.另外,通过对实验钢回火前后的组织进行表征,发现回火后析出了大量纳米级的NbC,明显提高了Fe-Mn-Al系钢板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同时对延伸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正>英国列兹大学(University of Leeds)化学工程系G.G.哈塞尔登(Haselden)教授,是世界上低温方面的知名学者。现任国际制冷学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制冷杂志总编辑。1943年伦敦皇家学院化学工程系毕业。他一开始在该学院从事甲醇液化及应用于动力燃料的研究工作。战后继续从事他感兴趣的低温研究(液空蒸馏、氧和氮的沸腾和冷凝同时传热  相似文献   

6.
热处理能提高铝合金的耐蚀性,但高温固溶会降低其电化学活性,低温回火会影响其耐蚀性,目前结合二者优势的报道较少.熔炼制备了Al-Sn-Bi-Pb-In合金,采用电化学方法和化学浸泡失重法研究了高温固溶、低温回火热处理对其电化学性能及耐蚀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热处理状态铝合金腐蚀后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铝合金阳极高温固溶处理后电化学活性降低,耐蚀性提高;再作低温回火后铝合金阳极电化学性能提高,耐蚀性稍有降低;最佳热处理为500℃固溶6h之后再在150℃下回火8h.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回火温度对薄钢板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对6mm厚的钢板进行了淬火和回火的热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淬火后薄钢板抗拉强度达到600 MPa以上,显微组织为马氏体和贝氏体,中部与边部无明显差异。回火温度对钢板表面硬度影响甚微,延长回火后保温时间有利于提升钢板韧性。淬火加低温回火后的拉伸断口呈现韧性断裂特征。采用实验所用的淬火及热处理工艺,可以提升钢板的力学性能和表面硬度,以及改善钢板组织和性能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8.
新型贝氏体钢的组织和冲击疲劳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和冲击疲劳实验,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新型贝氏体钢的组织和冲击疲劳性能.结果表明:新型贝氏体钢正火低温回火的组织由贝氏体铁素体和奥氏体组成,淬火低温回火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正火低温回火热处理的冲击疲劳寿命高于淬火低温回火热处理的冲击疲劳寿命.分析了多冲疲劳裂纹扩展的行为,讨论了正火低温回火提高冲击疲劳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电接触快速加热、铅浴等温、拉拔形变、油淬及回火方法对八种碳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低温形变热处理的研究。其中,对70钢探讨了奥氏体化温度、塑性变形、冷却条件及回火等对处理后机械性能的影响。作者根据大量试验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钢中含碳量、形变温度(过冷度)、形变量等参数在低温形变热处理强化中的作用进行了计算,阐明了形变热处理工艺的主要参数对处理后钢的机械性能影响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0.
用XRD,SEM及TEM等手段表征5.5Ni钢在不同回火温度下逆转变奥氏体的含量、形貌和尺寸等的变化,研究了回火温度对5.5Ni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580-600℃回火后5.5Ni钢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变化不明显;在620℃回火后抗拉强度小幅度提高,屈服强度却大幅度降低,延伸率持续升高;在580-620℃回火,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5.5Ni钢中的逆转变奥氏体体积分数虽逐渐增加,冲击功却不断降低。稳定程度高且细小均匀弥散分布的片层状逆转变奥氏体,是在580℃回火后冲击功高达148 J的主要原因。钢中有两类逆转变奥氏体,一类是片层状的,宽度为20 nm,长度不一,有利于提高钢的低温韧性;另一类是块状的,呈团簇状分布,尺寸约为200 nm,对钢的低温韧性有害。  相似文献   

11.
对9Ni低温钢进行淬火+回火(QT)、淬火+淬火+回火(QQT)不同工艺路径的热处理试验,分析了不同热处理工艺路径下9Ni低温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路径直接影响9Ni低温铜最终的性能。相较于淬火+回火(QT)工艺路径,采用含有两相区淬火的QQT工艺能明显提高9Ni低温铜的低温韧性,但降低强度。在淬火+回火(QT)工艺路径下,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9Ni钢回火析出组织更加充分均匀,其低温韧性呈上升趋势。在淬火+淬火+回火(QQT)工艺路径下,9Ni钢的低温韧性随两相区淬火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x射线分析法和大截面试样的逐次剥层法研究了冷轧辊在低温回火中残余应力与硬度的变化规律,以及淬硬层与试样尺寸对回火应力松弛的影响。找到了冷轧辊淬火后的合理回火工艺制度。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高强度铸钢ZG27CrNiMoRe的常规力学性能和断裂力学性能,研究了力学性能回火温度的关系及常规力学性能与断裂韧度的关系;指出了该钢种应力-应变关系符合Ramberg-Osgood公式,验证了断裂判据Jc符合关系式,得出断裂韧度K_(IC)与冲击功、回火温度的关系及△K与dα/dN的关系曲线和该钢种的△K_(th)。为疲劳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Cr2Ni4A钢低温回火脆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学金相及扫描电镜分析方法研究了20Cr2nI4A钢的低温回火脆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钢在250-350℃区间回火时出现低温回火脆性,其原因与碳化物沿奥氏体-马氏体相界面板出及杂质元素偏聚于原奥氏体晶界有关,得易导致沿晶断裂。  相似文献   

15.
根据深季节冻土区高速铁路周边土体实际工程状态,开展现场地震波扁铲侧胀试验和室内共振柱试验,结合现场土体刚度和室内刚度衰减规律,综合评价了冻融环境下粉质黏土原位刚度性状及衰减特征。结果表明:受冻融循环作用的影响,小应变条件下粉质黏土最大动剪切模量G_(max)由未经冻融时97.9 MPa降至53.6 MPa,最大衰减出现在冻融循环初期;经历循环后,土体归一化G/G_(max)-γ曲线出现上移,同等应变条件下,冻融循环后土体的G/G_(max)值较高;粉质黏土原位最大动剪切模量G_0显著高于室内最大动剪切模量G_(max)。说明取样、运输及制样等过程存在对土样的扰动作用,仅借助室内试验难于还原土体原位刚度特性;原位剪切模量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冻融作用的影响随着应变的增大逐渐减弱,当应变超过工作应变γ_(DMT)时,可忽略冻融循环对土体动剪切模量的影响,根据工程实际应变范围和冻融作用合理选用土体刚度值是深季节冻土区工程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渗碳后淬火+低温回火方法处理20CrMo齿轮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应力和变形,将对齿轮的质量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采用脉冲激光束对渗碳后的20CrMo合金进行表面强化,并与传统的渗碳后淬火+低温回火的处理方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20CrMo合金钢在激光熔凝作用下表层产生了致密的硬化层,且激光照射能量越大,硬化层越厚,硬化深度最大可达到0.35 mm;与渗碳后淬火+回火处理的试样相比,激光束照射虽然使表面粗糙度上升,但是表面硬度可提高75%,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均较低,有效改善了其表面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690℃高温回火后对15SiMn2Mo低碳贝氏体钢进行10%拉伸变形或不同变形量压缩变形,再进行不同温度回火,研究了冷变形(拉伸和压缩)和变形后不同温度回火对试验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回火温度增加,试验柯料的抗拉强度增加,300℃回火强度达到最大值,与热轧低温回火强度相当。超过300℃回火材料的强度下降,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增加。随着压缩变形量的提高,材料的硬度值升高,加工硬化效果显著,组织中出现铁素体形变带。压缩变形后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材料组织发生回复与再结晶,形成细小等轴晶粒,组织细化,压缩变形量增加,细化效果增加。  相似文献   

18.
对添加硅含量对铁铬钴合金磁性能的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磁性能依赖于合金的成份,而最好的性能用Fe—28%Cr—23%Co—1%Si的合金可以获得。在低温下进行阶梯回火,这种合金的磁能积可达5.3MGOe。  相似文献   

19.
粘弹性耗能器的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土木工程的特点和要求,选用三种国产粘弹性材料制作相应的耗能器,分别进行了变频、变温、变应变、常温与低温疲劳及极限变形等大量试验,研究了这些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剪切模量、耗能因子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频率、温度、应变和疲劳效应等因素对粘弹性材料性能参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粘弹性耗能器设计和制作的一些要求以及国产粘弹性材料用于土木结构减振时进一步改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就3G无线网络规划的核心问题以及规划方法进行讨论,对3G网络中应重点考虑的传播模型修正、容量与干扰、远近效应、导频污染等问题进行讨论.同时给出3G无线网络规划的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实施建议,进而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