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短波自适应跳频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短波电台的抗干扰能力是短波通信所要解决的主要难题。研究了短波通信中的自适应选频技术、信道质量评估技术和自适应跳频技术,提出了一种自适应跳频方案应用于短波电台,最后给出了短波自适应跳频电台的线路结果。试验结果表明,传输性能和可通率比传统电台有大幅度的提升,自适应跳频技术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短波自适应跳频电台可以满足现代战场环境对短波高速数据可靠传输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未来实战对短波数据传输的要求,在美军第三代短波网络标准低速数据链路协议(LDL)基础上,提出了将数据分包传输、包长自适应及递增冗余校验等技术应用于短波通信,实现在复杂的短波信道条件下数据高效、可靠传输的新思路。阐述了关键技术的具体实现方式,给出了数据分包传输、包长自适应及递增冗余等技术的计算机仿真结论。  相似文献   

3.
产品之窗     
短波自适应通信系统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自适应通信技术在无线电短波中的应用,短波通信进入了自动化、智能化的自适应新时代。近几年来微处理器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不断发展,利用微处理机控制技术,使短波通信系统实现自动选择频率、自动信道存贮和自动天线调谐;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完成对音频信号的编解码,对短波信道上的信噪比和伪误码率等短波信道质量进行高速探测。因而短波自适应能实时选择出最佳的短波通信信道,减少短波信道的时变性、多径时延和噪声干扰等对通信的影响,而实现高质量的短波信道通信。MICOM-…  相似文献   

4.
因具有以较低功率实现远距离无线电信号传输的特点,短波通信技术已成为通信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技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数字信号处理、扩频通信、自适应通信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短波通信领域的广泛应用,短波自适应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可在短波通信中自动选频、自动设置信道的短波快速建链技术也由此兴起。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短波快速建链技术的设备设计及实现方法,可作为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设备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短波通信的路径损耗、时延散布、噪声和干扰等有很显著的特点,随频率、地点、季节、昼夜的变化而变化,主要依靠天波进行,具有很强的物理环境相关性,很容易导致短波通信质量迅速下降。因此,为了能够寻找良好的传播条件,短波通信通常采用无噪声信道,并且基于自适应技术进行调节,实现高质量通信传输。  相似文献   

6.
卫星通信和短波通信是远距离移动通信的两种主要手段。对军事战术电台而言,卫星在战争期间易于被干扰和阻塞甚至把毁而失去通信能力,因此就通信的顽存性、机动性、灵活性而言,短波通信有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短波通信以电离层为媒介,而电离层基本具备不可摧毁性,传输距离达数千公里而不需转发,采用自适应技术和功率控制技术能有效地匹配短波信道的动态特性,对抗各种人为干扰。跳频作为一种扩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短波通信系统,其主要原因是:(1)跳频技术能很好地与自适应实时信道估值技术(RTCE)相结合,且具有时频分集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主要对短波通信系统以及自适应信道均衡技术进行概述以及分析,分析其特点以及原理。然后就自适应信道均衡技术在短波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进行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8.
针对短波信道质量变化大的实际,提出了将动态频率预选、自适应变帧长及基于动态信道接入的数传技术应用于短波数据通信,实现在复杂的短波信道条件下数据高效、可靠传输的新思路。设计了可根据信道质量的变化自适应调整参数的数据传输协议,阐述了协议的具体实现方式,给出了动态频率预选、自适应变帧长及基于动态信道接入的数据传输等技术的软件实现流程和计算机仿真结论。  相似文献   

9.
基于概率映射的短波自适应跳频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短波通信以其通信距离远,设备简单等诸多优点近几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但是短波信道环境复杂,天波传输时受电离层电磁环境影响大,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产生瑞利衰落现象,加之各种干扰的影响,信息传输可靠性不高。自适应跳频作为抗干扰的一种有效措施,能够提高通信系统的吞吐量。自适应跳频技术应用于短波通信中以提高其抗干扰能力及通信质量。利用信噪比检测的方式,由各个信道的检测出的信噪比产生一个概率分布函数,该函数由接收方反馈到发送方。双方握手成功后,发送方按照质量好的频点选择概率大、质量差的频点选择概率小的原则选取频率集中某频点传输信息。  相似文献   

10.
刘满堂 《电讯技术》2012,52(9):1508-1512
短波天波信道(时变信道)的衰落特性是影响远距离短波通信质量的主要因素,准确分析预测短波信道传输特性是通信成功的基础.结合工程试验分析了影响短波通信质量的诸多因素,选择最佳的通信信道,成功实现了远距离短波地空通信.分析预测-选择信道频率-静态测试-短波通信的方法,对短波通信系统远距离通信能力考核试验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短波通信作为一种重要的通信方式一直受到信道带宽的限制,加之传输信道的不稳定性致使其传输效果不佳,如何有效的提高频带利用率、改善传输性能是短波通信的重要研究内容。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一种多载波数字调制技术,在提高频谱利用率、克服多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Simulink为平台构建短波OFDM通信系统仿真模型,并在频偏和多径条件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可以看到,频偏和多径对系统的传输效果都有影响,其中频偏对通信系统的影响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2.
数字信号可以通过调制解调器在无线信道中传输,但由于数字通信的大容量和高可靠性.对无线信道有特殊的要求。随着通信数字化的发展,如何在极不稳定的短波信道上实现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拓展短波通信业务,成为军事通信领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戚宗锋  李保国  雷菁 《通信技术》2015,48(5):519-523
短波通信具有抗毁性好,传输距离远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信道变化大,可用频率难以预测的缺点。短波信道的时变性、多普勒频移以及多径衰落导致其传输性能不稳定,信道编码是对抗信道衰落的一种重要技术,将编码增益极高的Turbo码引入到短波数字通信中,可大大提高短波通信的可靠性。基于Watterson短波信道模型,仿真了典型短波信道下Turbo码的性能,得出了一系列量化性能指标,对实际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1 概述 由于在军事通信上的不可替代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短波通信又开始受到重视。随着诸如信道自适应、差分跳频、宽带直接序列扩频、信道编码、信道均衡、短波组网等技术的发展,短波通信遇到的许多问题得以解决:且随着微型计算机、移动通信和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利用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短波通信主要针对频谱管理、信道选择以及波形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用以支持比传统3kHz带宽更宽的短波通信信道。在同步技术越来越成熟的阶段,未来短波通信的主要研究方向将由窄带向宽带发展。该文主要针对短波通信的性质,分析短波通信在同步条件下宽带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短波通信主要传输介质电离层的不稳定特性,空间传输信道的开放广域性,使得短波通信出现用频自扰和外部干扰因素异常复杂,综合运用短波抗干扰技术,对提高短波通信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数字信号可以通过调制解调器在无线信道中传输,但由于数字通信的大容量和高可靠性,对无线信道有特殊要求。随着通信数字化的发展.如何在极不稳定的短波信道上实现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拓展短波通信业务,成为军事通信领域的重要课题。由于短波信道是变参信道,对数字信号传输存在影响,文章对其影响进行了阐述,主要分析了多径效应、多普勒效应、电台及调制解调器的性能对数字传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短波通信是一种能进行远距离传输,而对电台的要求相对较低的通信系统。短波具有的远距离通信能力和电台具有的较高机动性等特点,使其在军事通信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短波信道频带窄,传播特性不稳定,干扰严重,信号易被对方截获、测向和干扰。一种有效的抗干扰措施就是将扩展频谱通信技术及猝发通信技术应用于短波通信中,进行短波超快速扩频猝发通信。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扩频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9.
短波全数字自适应跳频通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适应跳频方式和短波通信的结合是现代短波通信系统的特点。由于采用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自适应跳频技术和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技术,所以短波自适应跳频通信系统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中。 一、短波全数字自适应跳频通信系统 在短波单边带通信系统数字化的基础上,增加自适应跳频控制器和跳频调制解调器的数字化电路部分,就形成了短波全数字自适应跳频通信系统。 短波全数字自适应跳频通信系统主要由声码器、编码/解码器、自适应跳频控制器、调制解调器和单边带收/发信机等组成。其中,自适应跳频控制器确定系统…  相似文献   

20.
张中伟 《无线电工程》2009,39(9):4-6,15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仿真技术已成为对无线通信网络进行研究和论证的有效手段。针对某基于短波传输的通信网络的性能研究,分析了短波信道和通信网络的仿真模型及其实现思路,提出了一种短波传输通信网络的信道级和网络级相结合的仿真实现方法。为短波传输的网络性能研究提供了一种符合无线传输特性的实现方式,可以推广作为进行无线通信的网络性能分析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