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100mL固定床加氢试验装置上加氢精制催化剂FH-5、FH-5A、FH-98、RN-10的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为炼厂1.2Mt/a柴油加氢装置选用催化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FH-98加氢精制和FDW-1临氢降凝催化剂,使临氢降凝反应器可直接与加氢精制反顺串联实现加氢精制-临氢降凝一段串联工艺流程,使劣质青海原油直留常三线馏分油生产出低凝(-35#)低硫(≤0.05%)合格柴油。  相似文献   

3.
汪敏 《安庆石化》1999,21(1):14-15,52
对RN-1,FH-5两种催化剂加氢精制性能进行了小型评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催化剂均能适应二次加工柴油加氢精制,利用现有的FH-5催化剂,扩能后的炼厂Ⅱ套加氢装置基本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可不必更换催化剂。  相似文献   

4.
CO2加氢制低碳烯烃的Fe/Silicalite—2催化剂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K-Fe-MnO/Si-2催化剂具有较佳的C2氢合成低碳烯烃性能,并随碱金属钾助剂的添加而明显改善,其C2氢反应具有(1)CO2+H2--C+H2O和(2)CO+m/2n+1)H2-1/nCnHm+H2O两小反应机理;应用该反应机理,解释了CO2/H2比、反应温度、板应压力、反应气空速等对K-Fe-MnO/SI-2催化剂CO2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催化剂中K2O助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RN-1、FH-5、CH-19三种加氢催化剂以焦化柴油、催化柴油为原料进行加氢脱硫、脱氮及其活性比较,为我厂加氢装置评选加氢精制催化剂。  相似文献   

6.
K-Fe-MnO/Si-2催化剂具有较佳的CO2加氢合成低碳烯烃性能,并随碱金属钾助剂的添加而明显改善;其CO2加氢反应具有(1)CO2+H2CO+H2O和(2)CO+(m/2n+1)H21/nCnHm+H2O两步反应机理;应用该反应机理,解释了CO2/H2比、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气空速等对K-Fe-MnO/Si-2催化剂CO2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催化剂中K2O助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戊烷低温异构化分子筛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温型Pt/HM正戊烷异化催化剂的基础上,用卤化烃氟化Pt/HM制成低温型Pt-F/HM型催化剂,在达到同样转化率的条件下,其反应温度比中温性Pt/HM催化剂降低60℃。同时,采用NH3-TPD、IR技术研究了卤化对催化剂表面酸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卤化后催化剂表面酸强度发生变化,催化剂表面L酸与B酸之比上升。  相似文献   

8.
研究开发了一种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高低碳烯烃选择性的K-Fe-MnO/Si-2担载型催化剂;考察了V(CO2)/V(H2)比、反应温度、反应气空速和反应压力对K-Fe-MnO/Si-2催化剂CO2加氢反应制低碳烯烃选择性及催化活性的影响;考察催化剂稳定性及再生性能,对催化剂进行差热-热重分析结果表明,K-Fe-MnO/Si-2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催化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ZrO2负载的由不同前体得到的Ru-Fe双金属及其单金属催化剂的CO加H2反应活性。结果表明,ZrO2负载的由Ru2Fe(CO)12或RuFe2(CO)12获得的Ru-Fe双金属催化剂较负载Ru3(CO)12、Fe2(CO)9及其混合簇催化剂以及由RuCl3、Fe(NO3)3制备的常规双金属催化剂具有高得多的CO加氢活性。用程序升温分解(TPDE)方法研究了ZrO2负载的Ru3(CO)12,Fe2(CO)9及其混合簇催化剂的脱羰基过程。结果表明,除脱附作用外,负载络合物的羰基在Ar中TPDE主要歧化生成CO2,在H2中TPDE主要加氢生成CH4。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Fe(2/3)xNi1-xSO4-助剂/γ-Al2O3催化剂对丙烯叠合反应的催化性能,考察了Fe与(Fe+Ni)的原子比和SO42-与(Fe+Ni)的摩尔比的影响及加入助剂的效果。结果表明,Fe与(Fe+Ni)的原子比为0.72和SO42-与(Fe+Ni)的摩尔比为1.4时,催化剂活性和C12=+选择性最高;助剂P2O5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催化剂最佳组成为23.1%Fe0.53Ni0.21SO4-5.75%P2O5/γ-Al2O3。采用该催化剂,在P=3.0MPa,T=60~70℃,LHSV=1~3h-1的条件下,丙烯转化率为97%~87%,C12=+选择性为66%~52%。通过NaOH对催化剂的中毒及对催化活性的关联,推测该催化剂上的丙烯叠合反应是以酸催化反应机理进行的。催化剂的NaOH中毒致死量为0.72mmol/g  相似文献   

11.
CO2加氢制低碳烯烃Fe/Silicalite—2催化剂研究:Ⅲ,K—F…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开发了一种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高低碳烃烃选择性的K-Fe-MnO/Si-2担载型催化剂:考察了V(CO2)/V(H2)比、反应温度,反应气空速和反应压力对K-Fe-MnO/Si-2催化剂CO2加氢反应制低碳烯烃选择性及催化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Silicalite-2分子筛担载的K-Fe/Si-2催化剂体系中添加MnO助剂,可明显提高CO/H2转化为低碳烯烃的选择性及催化活性。MnO助剂能促进K-Fe/Si-2催化剂中铁的还原,增加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位,从而提高催化剂对CO的吸附容量,提高催化剂活性;MnO助剂能抑制催化剂表面乙烯、丙烯加氢反应,从而有利于提高低碳烯烃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煤制合成油工业单管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单管上对改进的F-T合成一段催化剂(Fe/Cu/K型)进行预处理,考察了反应温度、原料气V(H2)/V(CO)的影响,试验数据表明,催化剂的性能发挥与工艺条件密切相关,所开发的一段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水汽变换性能。另外,由改进的F-T合成产物分布规律还说明两段分子筛催化剂改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在K—Fe—MnO/Silicalite—2催化剂上合成气转化为低碳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Silicalite-2分子筛担载的K-Fe/Si-2催化剂体系中添加MnO助剂,可明显提高CO/H2转化为低碳烯烃的选择性及催化活性,MnO助剂能促进K-Fe/Si-2催化剂中铁的还原,增加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位,从而提高催化剂对CO的吸附容量,提高催化剂活性;MnO助剂能抑制化剂表面乙烯,丙烯加氢反应,从而有利于提高低碳烯烃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加氢裂化防垢剂的开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加氢裂化装置进料换热器结垢比较突出的情况,在对结垢机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防垢剂SFH-1和SFH-B。在375℃和390℃下实验室评价的防垢率,前者分别为89.4%和68.1%,后者为92.7%和70.4%。工业应用表明,当SFH-B加入量在100μg/g时,原料换热器出口温度可维持开工初期水平,防垢剂的防垢效果良好,且对加氢催化剂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海峰 《南炼科技》1999,6(10):9-13
通过对FH-5催化剂的总结分析,从原料的脱硫,脱氮,脱胶质,烃必然性 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说明该催化剂较适合于加工二次柴油,并对劣质柴油也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Mg调变Ni基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固定床流动反应装置上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Mg调变Ni基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当催化剂床层径高比约为2,空速20×105h-1,床层最高温度940℃,V(CH4)/V(O2)=20时,甲烷转化率97%,CO选择性98%,H2选择性接近100%。500h的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甲烷转化率大于90%,CO及H2选择性均大于95%。反应后的催化剂经SEM分析没观察到积炭。  相似文献   

18.
SO_4~(2-)-Fe_2O_3/Hβ增强酸催化剂上合成乙酸丁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超强酸中心引入Hβ沸石表面,制备出具有增强酸性的SO2-4-Fe2O3/Hβ催化剂,并用于乙酸与正丁醇的酯化反应。采用数学模拟方法定量表征该催化剂的酸强度分布。建立了合成乙酸丁酯反应动力学模型。讨论不同类型沸石、氧化物改性对酯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及表面酸性与酯化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CO_2/H_2合成低碳烯烃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反应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Fe3(CO)12/ZSM-5的制备方法及反应条件对CO2/H2合成低碳烯烃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该实验室发展的分步回流浸渍法能有效地将Fe3(CO)12负载在ZSM-5分子筛上。该催化剂在常压下对CO2/H2合成低碳烯烃反应有良好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20.
VRDS—FCC组合工艺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介绍了VRDS-FCC组合工艺的开发过程及工艺特点。通过对孤岛减压渣油加氢脱硫产品(HVR-低硫重质燃料油)理论性质的研究,对全厂催化裂化原料的总体优化调配,对催化剂的评选和操作条件的确认,并在工业装置和实验室小型FCC装置进行了掺炼HVR的探索性试验,确立了VRDS-FCC组合工艺,纳入了大型工业装置的正式运行行列。为拓宽催化裂化原料,提高原油加工深度,提高企业业经济效益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