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9 毫秒
1.
《城市环境设计》2014,(2):112-123
德国柏林犹太博物馆于2001年对外开放,展出从4世纪以来的德国犹太人的社会、政治以及文化史。这是战后德国第一次有博物馆如此清晰完整地呈现大屠杀的影响。博物馆建在1735年普鲁士正义法庭原址之上,也是20世纪60年代在此地重修的柏林城市博物馆的扩建。  相似文献   

2.
“线之间”——里勃斯金德的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吉国华 《世界建筑》1999,(10):47-51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是解构主义建筑师里勃斯金德的一项力作。建筑的“之”字形平面和纵贯其中的直线型“虚空”片断的对话,形成了这座博物馆的主要特色,线性要素的倾斜,穿插与冲突手段的大量运用,产生了很好的空间与视觉效果,柏林犹太人博物馆更是一种哲学的表达,设计者试图通过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精神与意义,而不是有形的物体,来唤醒和融合犹太人与柏林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2002年8月,一行二十多位建筑师踏进柏林。如同上海,柏林到处是新建筑与建筑工地,各种风格的建筑汇聚一城。来之前,查阅了很多资料,总想在匆匆而过的几天里,找出众多建筑中的精华。《德国当代博物馆建筑》引人遐想的封面吸引着我。这是“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丹尼尔·利保斯金德(DaniclLibeskind)的代表作———柏林犹太人博物馆。不容错过,建议同行们参观此博物馆,得到一致认同。1989年6月,柏林犹太博物馆扩建工程国际竞赛,在165份方案中,丹尼尔·利保斯金德以其独具匠心的设计方案获得头奖。竞赛原旨将新旧…  相似文献   

4.
《建筑与文化》2008,(2):32-35
博物馆坐落于马尔巴赫城的风景公园内的高处,俯瞰内卡河。著名剧作家弗里德里希·席勒的出生地,城市公园里还有建于1903年的国家席勒博物馆,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文学档案馆。博物馆不仅展览德国文学档案馆收藏的20世纪收藏的仿制品,诸如著名的Franz Kafka的《审判》手稿,Alfred D·blin的《柏林亚历山大广场》,还供参观者欣赏城市的风景全貌。  相似文献   

5.
读犹太人博物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翁晨 《世界建筑》1999,(10):52-56
本文介绍了柏林犹太人博物馆的设计概念及作者的空间体验,这座城市师D.里勃斯金德称之为“线之间”的博物馆,在两条象征不同思想,信仰,包含不同内容与组织关系的轴线,一条为片断的直线;另一条为延续的折线。可以这个博物馆是以其之字形的结构隐含了贯穿整个犹太人博物馆的“虚 ”这里它不仅是建筑,更象是一种符号,包含有记忆与忘却,言语与沉默以及音乐等等,并会聚在一起形成这个独特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6.
该博物馆位于马尔巴赫科技园,坐落于一处可以俯瞰内卡河谷的岩石高地之上。作为剧作家弗里德里希·席勒的出生地,城市公园已经拥有了一座建于1903年的国家席勒博物馆和建于1970年代的德国文学档案馆。博物馆展览的复制品包括德国文学档案馆自20世纪以来的大量收藏。其中著名的有,弗兰兹·卡夫卡的《审判》和德布林的《柏林亚历山大广场》的手稿。博物馆还提供了贯穿远处景观的全景视野。  相似文献   

7.
李翔宁 《时代建筑》2004,(2):146-147
建筑评论 Architectural Review(英)2003年第11期视野 丹尼尔·里伯斯金告别柏林作品展。今年年初移居美国,致力于美国世贸中心的重建工作,因此在柏林犹太人博物馆举行了他的作品回顾展,以纪念其对德国的贡献。本次展览展出了近15个项目。1 椅子的世界:弗留利省是意大利椅子及相关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自1977年起就开始在乌迪内举行世界椅子博览会,此后该博览会的规模和国际影响日益扩大。评论 人类仍然像工业时代一样粗暴地对待我们的星球是十分  相似文献   

8.
王鹏 《建筑创作》2002,(10):28-33
汉斯夏隆为德国柏林近现代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设计的柏林音乐厅闻名于国际建筑界.本文选取他于20世纪70年代为音乐厅设计的一座小型乐器博物馆作为研究和评论对象,来供大家领略大师的风范.  相似文献   

9.
史瑶 《门窗》2012,(8):371-372
在博物馆功能和理论都飞速发展的今天,本文以丹尼尔.里柏斯金设计的柏林犹太人博物馆为例,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对博物馆建筑的设计进行了分析:从建筑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提取分析要素,讨论其作用的方式以及参观者在体验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10.
今日建筑     
<正>柏林博物馆岛美术馆(James Simon Gallery)建筑师: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地点:德国柏林该项目位于柏林博物馆岛,在运河与柏林新博物馆之间。建筑用现代的语言延续了柏林新博物馆柱廊,并在新博物馆和画廊之间形成了一个新的柱廊庭院。狭长的基座和柱廊间的三段台阶迎接新的游客,入口后方的门厅连接着佩加蒙博物馆的展览厅。露台沿着运河向后方纵向延伸。该项目汲取了博物馆岛的现有元素。选材上运用石灰石与砂岩与周围环境相融。  相似文献   

11.
建筑评论     
正大海与虚无方振宁建筑及艺术评论家我喜欢大海,一个是自然的海,另一个是绘画中的海。每次见到自然的海,都有另一个大海的世界在我脑海中出现,那就是19世纪德国早期浪漫主义风景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1774-1840)所画的大海,其中最著名、给我启示最大的作品,就是他在1809年所画的油画"海边的僧侣"。2017年6月,在我离开柏林的最后一天的下午,我来到柏林博物馆的老博物馆的三层常设陈列弗里德里希绘画的展厅,第一次看到这幅名作的原作,有着按耐不住的激动。我是20多年前阅读一本日文版的美国美术史家和策展人罗布特·罗森布卢姆  相似文献   

12.
李翔宁 《时代建筑》2004,(3):162-163
建筑评论 视野 R-库哈斯在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举行的盛大的展览会上得到广泛宣传。此次展览使他设计的纽约新惠特尼博物馆广为人知。 |SCHLAICH+BERGERMANN在法兰克福的德国建筑博物馆举行了展览,回顾了他们从德国历史博物馆到柏林火车站的屋顶设计。  相似文献   

13.
正"我的作品是对有3000年历史的西洋建筑史的批判,剥离其传统并进行新的交换。"——丹尼尔·李伯斯金建筑师丹尼尔·李伯斯金设计的柏林犹太人博物馆项目中,以解构主义为核心思想,运用符号变形、碎裂、分离和重塑,来达成对建筑灵魂的倾诉。李伯斯金作为一名波兰犹太人,对于博物馆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有着异乎寻常的精神感受;李伯斯金以分别与重逢,存在与虚无,尝试将过去与现在的界限模糊,将精神以符号语言倾诉其中。  相似文献   

14.
犹太人博物馆由著名的美籍犹太人建筑师李勃斯金(Daniel Libeskind)设计,他在1989年赢得了设计竞赛,10年之后的1999年,博物馆终于在众人的期盼中面世。这是一  相似文献   

15.
动态     
《建筑师》2012,(3):105-107
大卫.奇普菲尔德(David Chipperfield)事务所被挑选来设计法国兰斯(Reims)的新美术馆。它将展示从15世纪到21世纪的绘画.雕塑和其他文物。作为资深的美术馆设计家,奇普菲尔德曾在世界各地设计过很多高端美术馆,如英国的特纳现代美术馆.德国埃森的Folkwang博物馆以及柏林的新博物馆(Neues Museum)等。  相似文献   

16.
《建筑与预算》2008,(4):F0004-F0004
慕尼黑皇宫区(封面) 慕尼黑皇宫区是一片占地面积广大的皇宫建筑群,处处可见宏伟的宫殿和精美的雕塑。慕尼黑已有800年历史,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府,仅次于柏林、汉堡居德国第三位大城市。素以建筑艺术、博物馆、文化活动而自豪。  相似文献   

17.
到目前为止,柏林是我最喜欢的一座城市。因为那里其实风和日丽,到处都是行人,有一流建筑之余还有数不尽的精采展览和博物馆;潮铺concept store无限量提供,咖啡酒吧美食近在咫尺,街头文化强劲……总之,柏林除了肉肠和啤酒还有更多。到欧洲旅行,以德国柏林为首选者的确寥寥可数,原因是德国给人的印象总是沉闷无生气,战争与沉重的历史,地大而天色灰暗、街上一片死寂、人人苦口苦面……这都是在柏林之旅前道听途说所得的评语,千真万确。但柏林却是我目前为止最喜欢的城市,因为那里其实风和日丽,到处都是行人,有一流建筑之余还有数不尽的精采展览和博物馆;潮铺concept store无限量提供,咖啡酒吧美食近在咫尺,街头文化强劲……总之,柏林除了肉肠和啤酒还有更多。  相似文献   

18.
德国的住房私有化改革在两德统一后一直持续不断地进行,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21世纪初。在20世纪90年代,柏林曾经是德国国有住房的根据地,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变化,柏林逐渐成为住房私有化的中心。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德国的做法是把庞大的房产投资进行组合,  相似文献   

19.
国际动态     
德国柏林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工程近日正式动工。这一纪念碑由2700百块混凝土墓碑组成,占地1.9万m2。工程预计2004年完成。大屠杀纪念碑碑址位于柏林市中心的勃兰登堡门南侧,不远为德国联邦议院大厦和新总理府等建筑。设计师为埃森曼。除了地面的墓碑建筑外,纪念碑建筑群还包括一个位于地下的档案中  相似文献   

20.
郑小东 《世界建筑》2009,(7):124-129
建于19世纪的柏林博物馆岛新博物馆,是德国普鲁士时期重要的新古典主义建筑代表作,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轰炸而破坏严重,战后一直荒废,直到1990年代才由英国建筑师戴卫·奇普菲尔德负责开始修复工作,项目的核心目的是恢复建筑原有的体量,并忠实地修复残留的部分,建筑师运用新的建筑片段恢复了原有的空间序列,从而创造了原有建筑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