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跃  蔡军 《华中建筑》2012,30(4):183-188
该文以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临近处的单栋现代建筑形体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上海市地域历史人文社会等特点,总结优秀历史建筑的形体特征,并通过对当前相关法律法规中有关规定的分析,探讨了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临近处的现代建筑形体设计手法,其主要可归纳为“相似”和“对比”两大类。结合大量的现场调研,分析优秀历史建筑临近处的单栋现代建筑形体设计成功之处及弊病,旨在引发人们对特殊环境申摩筑形体设计的思者.为今后的相关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孝。  相似文献   

2.
某国际大酒店是一座集商务会议与旅游为一体的,按照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星级饭店评定标准”之规定而设计的五星级饭店,功能齐全,设施先进、造型生动、极富时代气息.本文结合某国际大酒店设计,介绍了大酒店的规划设计及其主要设计思想和建筑单体设计,为其他类似建筑物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任磊  陈晓恬 《华中建筑》2007,25(9):71-74
旅游度假村是旅游资源开发的一种新兴模式,该文从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角度结合旅游学、景观建筑学研究旅游度假村建筑空间组织中应注重和解决的问题,并联系实例剖析探讨旅游度假村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当前城市电影院有多厅、小容量、多功能的特质,并与城市综合体高度结合.由此带来了新的设计问题.其中,电影院内部疏散流线,是建筑安全的基本保障.该文以重庆城市电影院为调研对象,以“建筑使用后评价”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城市电影院现实状况的基础上,结合观众行为调查,找出其在安全疏散方面存在的隐患.参照相关建筑设计原理,分析、讨论城市电影院在建筑使用安全层面的问题.力图从安全疏散的角度,找到多厅电影院合理、有效的疏散流线设计.  相似文献   

5.
廿八都镇旅游接待中心位于廿八都镇西北部入口服务区,是古镇旅游开发中很重要的一组接待建筑。该建筑分为游客中心和乡村客舍两部分。建筑设计以提炼地方文化、创造新建筑文化为基点,利用现代建筑设计标准和手法,演绎廿八都镇“院”与“夯土墙”的概念。如何抓住“院”的原型来进行新建筑空间的组合,如何发掘和展示原汁原味的夯土技术,如何实现新老材料、技术以及表现方式的有机结合是此次设计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意象性”思维环境下建筑作品创作的相关问题,一直以来都存在,在东方文化圈特别是当今中国尤为突出。比照既往学者关于“意象”设计的观点,并对基于该思维方式的建筑设计现实进行分析,结合中外著名建筑设计案例,试图理清建筑意象之由来,分辨其与建筑象征、建筑仿生、建筑意境之间的区别。同时借用语言翻译理论中的“信”、“达”、“雅”三层次说法,探讨了建筑意象设计中的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7.
郭玲玲 《今日消防》2021,6(7):92-94
在当前的城市建设过程中,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的主要建筑形式,为了满足当前高层建筑物内部结构以及功能性方面的要求,高层建筑的内部设计也呈现出复杂性的特征,这给高层建筑物的消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文章立足于实际,结合高层建筑物设计的相关内容,对当前我国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的相关细节内容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绿色建筑是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但绿色建筑的概念较大,包含内容多.目前中国大多数高校开展的以单一传统建筑师或设备、暖通、结构等工程师为主导的绿色建筑相关课程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以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与美国雪城大学联合开展的“虚拟设计平台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课程为例,探讨基于多学科设计团队协作的建筑集成设计理念在绿色建筑设计教学中的现实意义和开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和游客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集散中心应运而生.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研究,探讨旅游集散中心的场地设计、功能布局和空间形态.旅游集散中心的功能逐步向复合功能和专业功能转变,同时,空间布局和建筑形态应该与场地设计相结合,体现当地的自然地貌特色,建筑布局顺应地形,并结合市场需求,提出合理的开发指引.  相似文献   

10.
结合当代世界建筑思潮,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当前中国建筑发展的动向:中国建筑的“不完全显性”,建构思想,自组织、自适应理论,平民化建筑思想,表现建筑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临时性建筑易于拆卸、可灵活移动和快速建造的特质与当今社会多元化的需求相契合。本文着重于临时性建筑的“快速建造”,基于相关理论并结合实例“栖居”,对临时性建筑建造设计原则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作者对湾区物业的探讨,结合旅游度假地产的特性,设计了别具特色的一线滨海度假建筑.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贞山宾馆建筑与环境设计,分析了在设计中注重建筑和环境有机结合,突出旅游以人为主体的格调,利用原生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使环境资源布置更合理化.  相似文献   

14.
“老幼共享”是未来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方向。该文基于国内有限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系统性的对基于“老幼”的相关设计研究进行了综述。现有“老幼”视角的相关研究主要有外环境、类型建筑、室内环境及产品设计等四类视角,其中多数研究集中在建筑室外环境类。该文还针对现有“老幼”视角研究中提出的现状问题、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和设计策略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发现存在少量针对同一设计要素的设计建议不统一的情况。该文还对现有“老幼共享”的理论成果进行了评述,当前关于“老幼共享”的研究内容较宽泛且缺乏实践,对老幼的心理需求在建成环境中的投射关注较少,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相关要点以推动该研究方向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气候·空间·度假酒店——海南热带度假酒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南滨海度假酒店的实例,结合笔者在对该类酒店的设计实践,分析了当前旅游热潮中的热带海滨度假酒店的功能内容,建筑空间及装饰风格的更新,着重阐述了气候及环境对海滨度假酒店建筑形式的影响,展望未来度假酒店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从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出发,分析景观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作用,提出“大景观”的概念,并通过设计实例针对该概念在旅游地产项目中的设计应用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浅析绿色室内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炜 《山西建筑》2009,35(31):4-5
通过分析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现状,引入了“绿色设计”的观念,就此总结了当前室内设计行业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对“绿色设计”在建筑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阐述,以促进建筑室内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潘嘉凝 《中外建筑》2008,(7):128-130
配合“上海光源工程”主体建筑的工艺要求,结合我国的国情,本文就如何确定特殊建筑的特殊消防疏散方案展开了论述,并分析、介绍了该项目消防设计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9.
山地与滨水旅游度假村的建筑空间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山地与滨水旅游度假村建筑空间组织中应注重和解决的问题,从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角度结合旅游学、景观建筑学进行研究,对山地及滨水地带旅游开发和旅游度假村建筑设计作了有益的探索。认为风景旅游地区的开发应注重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根据不同环境特征确定相应的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20.
刘福智  刘加平 《工业建筑》2006,36(11):48-51,66
在分析民居文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聚落生态文化”的概念,并运用生态学、景观学、建筑物理学等相关理论对其基本特征、形成机制、景观价值、空间特性及社会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进一步分析,指出聚落文化发展与技术结合的重要性,人聚环境规划、开发、利用、保护的设计原则及相关对策,对目前民居聚落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