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13)
"软实力"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是描述国际政治关系的词汇,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此后,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大学生的实力也可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而且"软实力"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3)
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提升文化软实力对国际竞争的重要意义,于是纷纷开展对文化软实力理论的研究,制定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文化软实力"思想研究。邓小平虽然没有提出并明确使用"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但在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却运用了丰富的"文化软实力"思想。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
在分析综合国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概念及其关系的基础上,从文化同质性、文化传播力、品牌竞争力、语言普及性和空间吸引力5个维度,构建了由6个指标组成的中美文化软实力比较测算体系。测算发现:从2003年至2016年,中国文化软实力从不足美国的两成提升至相当于美国的三分之一;预计到2025年中国文化软实力水平将相当于美国的四成,到2035年将进一步达到美国的一半。展望本世纪中叶,中国文化软实力对美国的追赶将经过先"量变"后"质变"两个阶段;应继续保持战略定力,持续增强经济实力,继续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和"走出去",加快建立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对外传播体系,建立更加务实全面的全球战略体系,进一步夺取全球知识制高点,扎实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持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多方面推动中国文化软实力追赶美国。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8)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而复杂的概念,它包括知识、信仰、宗教、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一员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近年来,"文化软实力"一词活跃学术界,具体来说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包括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也包括文化软实力,而文化软实力有包括了政治文化或公民文化。政治文化对于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影响越来越得到相关学者的重视和研究,本文将浅谈对政治文化的认识以及影响公民政治能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6)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文化是激发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由此,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对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的新认识、新论断。文化软实力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等方面都发挥着重大的功能: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功能;社会整合功能;教育塑造功能;政治合法性功能;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以文化形态为主的软实力已然成为当今时代国家间实力消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国家文化公园"是中国近2年新推出的一个概念,目前相关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以至于这一概念的缘起何处,与国外类似概念有何区别、联系尚未得到应有的澄清。首先对相关国家的国家公园系统概况进行了梳理,发现国外并无这一概念。然后,对我国产生这一概念的原因进行了大胆的推理、分析,且在此基础上对其特质进行了大胆解读,总结出建立国家文化公园制度的3点意义。最后,在前文解读的基础上,从国家、文化、公园3个层面给出3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7)
当今社会,文化已日益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文化建设不仅是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主要举措,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法宝。所以,如何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是现在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涵、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途径等方面来着手,探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0)
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去政治化"的过程。本文将政治与《易经》结合起来,运用《易经》所蕴含的阴阳哲学思想去解读当下中国的"政治化"。论述"政治化"中国这一概念的来源及演变,重点解读中国的"政治化"历程。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
距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媒介融合"这一概念至今已有30多年,学界、业界关于媒介融合中的技术融合、所有权融合等多角度的研究探讨从未停止,伴随着热切的讨论,媒介融合的实践也从未停下脚步。媒介融合是大势所趋,近年来无论是来自新兴网站门户的外力冲击,还是传统新闻行业顺应潮流的自主求变,亦或是国家层面的政策推动,这些因素都致使传统新闻行业在媒介融合的道路上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纵然是尝试,我们还是能依据现有的媒介融合实践,来总结出一些规律或原则来指引我们未来媒介融合工作中的某些方面,例如各个新媒体之间的报道策略。今年的9·3阅兵可谓是万众瞩目,也是各家媒体工作的重点之一,能不能报道好这一重大主题,选择什么样的报道策略很关键。南方都市报新媒体的报道策略合理,各个新媒体扬长避短,献给了读者们一次精彩的新闻盛宴。  相似文献   

10.
正1989年WHO在第一届事故与伤害预防大会上更是提出了"安全社区"这一概念,会上通过了《安全社区宣言》。这一概念认为,安全社区并非仅仅以社区的安全状况为评判指标,而是指一个社区是否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程序和框架,使之有能力去完成安全目标。因此,社区安全这一概念被放大,从主要考虑社区的安全方面,例如防灾、减灾等,扩展到整个社区的发展建设应该拥有的一种"健康"状况,从注重传统的安全领域扩展到了更多的人文关怀、社会协调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正关于"他者南方",直观上会把这个概念理解为在"南方"一隅存在着某种与主流建筑学有差异的建筑学,这有点像是流行于上个世纪关于地域主义的讨论,显然这一语境不是此次策展的目的。为了重新理解"他者南方",我们不妨将这一概念拆分,从"他者"和"南方"两个方面分别来理解。首先是"南方",这一概念在地理意义上似乎非常明确,即泛指  相似文献   

12.
城市文化最近已经成为城市研究的一个热点。这是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以经济为代表的硬实力只是城市竞争力的一个方面,城市的健康发展还需要以文化为代表的软实力的支撑。而在当下所有研究城市文化的专著中,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艾伦·斯科特教授著于2000年的这本《城市文化经济学》应该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书。  相似文献   

13.
<正>"被动房"建筑的概念是在德国上世纪80年代,由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的阿达姆森教授(Bo Adamson)和德国的菲斯特博士(Wolfgang Feist)首先提出这一概念。他们认为"被动房"建筑应该是不用主动的采暖和空调系统就可以维持舒适室内热环境的建筑。按照达姆施塔特被动房机构公布的要求,建筑必须在年热能需求、热负荷、空气密度和基本能源需求等方面符合特定的标准,才能称为合格的"被动房"。  相似文献   

14.
建筑融入环境和亲近人类,建筑界已经出现了关于现状中存在的建筑凸显和不顾及人类文化和环境的批判,并提出了建筑消解这一概念,然而对建筑消解这一概念的研究,很容易停留在对视觉表现的一种单向诉求中。以"人的感知觉作为切入点,从表象的界面和形态上的消解走向以"人"存在本身的消解,探讨其更深层次的消解之内涵,用相应的建筑设计策略与之回应,并且阐述了其策略背后成因及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3):71-73
<正>框架结构在建筑上是指由梁和柱组成的框架来支撑一定的负荷,将这一概念引进我们的政治教学中,就是利用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构建起整体上的、宏观上的知识网络从而支撑起整章或整节知识。如今初中政治教学面临着课时量少、教学内容多而分散等问题,利用"框架结构"这一好帮手,可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运用"框架结构"的必要性从理论上看,"框架结构"这一教学方法符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倡的结构化学习法。他强调,学生在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34)
"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well Hymes提出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具备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了当下用人单位和社会所必需的条件之一。初中学习英语正是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正是入门的关键一年。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6)
"文化翻译"这一术语使用混乱之现状所引发的困惑可以通过厘清文化翻译实践背后的文化逻辑加以解决。欲厘清文化翻译实践背后之文化逻辑,就须首先厘清对于文化翻译这一概念不同人类群体共享的假设。这些假设可通过把"文化"这一概念之逻辑意义与"翻译"这一概念之逻辑意义组合成对形成的概念矩阵而获得,具体表现为文化翻译之三种模式,即:文化翻译乃是对异域诠释视域之诠释;文化翻译乃是对另一社会成员诠释某一对象或事件的方式之诠释;文化翻译乃是对把社会凝聚在一起的文化惯约之诠释。基于文化翻译的这三种模式,以《孙子兵法》文化专有项英译的经验分析为例,阐明了文化翻译之本质、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国门建筑作为国家空间的对外窗口,在不同时期被人们赋予不同的解读。通过对"国门"这一概念渊源与建筑实体历史变化的剖析,在探寻我国国门建筑设计历史脉络的同时,基于当代文化、经济与城市空间发展的特点,总结归纳出目前我国国门建筑设计的设计要点与思路导向;并结合图们市新国门建筑设计的实际案例,具体分析了国门建筑设计中对城市空间、地域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回应过程,对未来我国国门建筑的设计思路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2)
本文以翟学伟教授提出的"日常权威"为出发点,在研究"日常权威"这一概念提出的迫切性和人情、面子与"日常权威"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将"日常权威"进一步分为"二代"、"守门员"和"有靠山的人"三种表现形式,深入探讨这三类人"日常权威"的形成和运作过程,从而具体地分析中国社会的日常权威现象。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8)
在网络时代,媒介环境发生了改变,网络中的个体不断追求自我表露和实现,而置身其中的年轻一代更是将基于"萌"这一概念的语言、行为等演绎成了一种能代表自己独特表达方式和生活风尚的"萌文化"。本文从"萌"的起源谈起,探讨青年"萌文化"的表现形式,并从青年自身和媒介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青年"萌文化"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