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研究渤海海域前第三系的烃源岩特征,对前第三系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及有机质成熟度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震旦系60%的烃源岩进入了成熟带,但生烃潜力较差;古生界寒武—奥陶烃源岩除C油田之外,石碳—二叠系除了埕北及渤海西部地区之外,生烃能力较差;中下侏罗统烃源岩镜质体射率为0.5~0.6,有机碳含量较高,总烃含量比较大,生烃潜力较好;白垩系下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处于低成熟阶段,生烃潜力优于中下侏罗统和石碳—二叠系地层;石炭系—二叠系、中下侏罗统及白垩系下统三套地层是前第三系烃源条件较好的地层.  相似文献   

2.
对四川盆地须五段烃源岩发育特征及基本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须五段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川西与川中地区,川南与川东地区须五段烃源岩厚度相对较小,有机质丰度总体较高,烃源岩品质较好,川西与川中地区有机质丰度明显高于川南与川东地区;四川盆地不同地区须五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均以Ⅲ型为主;有机质主要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生烃潜力较大。四川盆地须五段中好烃源岩分布面积最广,其分布于整个川西中段及靠近川西地区的川南与川中较大面积区域;中等烃源岩发育于川中—川南部分区域;最好烃源岩主要发育于川西坳陷南段地区。  相似文献   

3.
分析川西坳陷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源岩可溶有机质、族组分特征和镜质组反射率,发现其烃源岩有机质含量为0.53%~62.02%,平均值达5.9%,有机质类型以Ⅱ型有机质为主且大多已达高成熟阶段,处于大量生烃期。通过烃源岩有机质饱和烃色谱特征分析,认为该区有机质沉积时期主要为内陆泥炭-沼泽相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的18个煤系烃源岩样品,进行岩石热解、有机碳测试、镜质体反射率检测、显微组分鉴定等实验分析,发现:热解法和显微类型指数法得到的有机质类型评价结果相矛盾。利用热解法判断煤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时,煤的有机质类型最好、炭质泥岩次之、泥岩最差;而利用有机显微类型指数法判断有机质类型时,泥岩有机质类型最好、炭质泥岩次之、煤最差。进一步研究发现,传统认为不生烃的镜质组具有重要的生烃贡献。镜质组的生烃能力认识是导致两种有机质类型评价方法出现矛盾的关键。对于煤系烃源岩而言,利用热解法进行有机质类型划分更加的准确且经济。  相似文献   

5.
祁连山冻土区木里三叠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查明祁连山冻土区木里天然气水合物的气源,开展冻土区三叠系烃源岩研究工作。按照深度顺序,对JN井1 300多米的岩心取芯,然后和露头样品一起进行实验测试。首先对采集到的36个样品进行常规的有机碳和岩石热解实验,分析其成熟度和生烃潜力;然后选出9个样品进行有机岩石学显微组分镜下鉴定;最后遴选出4个样品进行索氏抽提实验并进行色谱-质谱分析检测。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三叠系烃源岩基本处于高成熟阶段;有机质为Ⅱ型和Ⅲ型,有机质来源为混源输入,为陆表海-滨海三角洲相沉积;有机质丰度较高,为中等-好烃源岩。综合分析认为,冻土区三叠系烃源岩可能是该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有利供气源岩。  相似文献   

6.
运用地球化学研究手段,对东濮凹陷文留地区原油、油砂和泥岩进行了族组分、碳同位素和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文留地区沙三段原油族组分含量表现为高饱和烃、芳烃与低非烃和沥青质;原油族组分碳同位素具有海相有机质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反映有机质生物源主要来自盐湖相的水生生物和细菌;植烷优势明显,甾烷参数C29αα 20S/(20S+20R)为0.37~0.57,C29ββ/(ββ+αα)为0.41~0.65,重排甾烷和γ蜡烷含量相对较高,γ蜡烷指数达到0.55~0.84,表现为典型的盐湖相还原环境下形成的原油;油源对比分析认为文留地区沙三段原油与沙三段烃源岩关系密切,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7.
M盆地烃源岩主要分布于下白垩统Abu Gabra组,为一套半深湖-深湖的沉积建造,主要生油岩为深灰色、灰黑色泥页岩。其中的原油具有高蜡、低硫和低气油比的特征。通过对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和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特征研究证实,该套烃源岩主要生油组分为陆源有机质经细菌降解形成的腐殖无定形,其次为壳质组;生油能力较弱的镜质组和惰质组含量较低。对主要烃源岩模拟生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有机质油气转换系数较  相似文献   

8.
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系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烃源岩热解地化分析成果,应用所测岩样中有机碳TOC、吸附烃(S1)、干酪根热解烃(S2)含量及氢指数如(S2/有机碳),对库车坳陷阳1井及吐格尔明露头煤系地层中的泥岩、碳质泥岩和煤岩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三个方面进行了烃源岩分析评价,这三种岩石样品中各项生油岩指标绝大多数都达到了中—好烃源岩评价标准。指出库车坳陷侏罗系中—下统阿合—克孜勒努尔组为一套极具生烃潜力的煤系烃源岩。  相似文献   

9.
采用有机岩石学全岩分析方法,研究了新疆三塘湖盆地侏罗系烃源岩的显微组分及其生烃模式。该盆地烃源岩富镜质组,贫腐泥组,但西山窑组下部烃源岩相对富集壳质组和腐泥组。壳质组和腐泥组含量与组成决定了烃源岩生烃特点和潜力。三塘湖盆地侏罗系煤成油生成模式明显不同于吐哈盆地,其生油门限Ro为0.5%,是由孢子体和角质体为主要组分贡献成烃。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南华北盆地太原组碳酸盐岩烃源岩基本特征,并分析该套烃源岩特殊的有机质富集背景,选取南华北盆地周缘洛阳、禹州、平顶山和永城地区全取心煤炭钻井的太原组碳酸盐岩样品进行系统的有机化分析,并对其进行评价,在对太原组碳酸盐岩矿物学和沉积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揭示该套烃源岩有机质富集背景。南华北盆地不同地区太原组碳酸盐岩烃源岩的有机碳平均值均大于1.00%,但生烃潜量和氯仿沥青"A"均较小,平均值分别小于1.00 mg/g和0.01%。干酪根有机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一般占50%以上,壳质组一般在20%~50%,惰质组少量,但几乎不含腐泥组。镜质体反射率(Ro)在不同地区差异较大,洛阳地区Ro平均值为4.57%,禹州地区Ro为2.1%,平顶山地区Ro为1.14%,永城地区Ro平均值为1.97%。南华北盆地太原组碳酸盐岩烃源岩与普遍的碳酸盐岩烃源岩差异较大。太原组灰岩中较高的有机质含量主要与其中含有大量的炭屑有关,其原因是突发性海侵形成的灰岩过程中对下伏的煤线或碳质泥岩造成强烈冲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