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新机线I回路雷电流幅值的实测结果,分析了该线从投运至1994年的34a中的55次雷击跳闸和68次雷击问络的类型——绕、反击,从而求得该线的绕击率和雷击跳闸率的实测值。此外,还对新机线Ⅰ、Ⅱ回路同年份的单位雷击跳闸率作了计算和比较。  相似文献   

2.
应用新标准 D L/ T6201997 中推荐的雷电参数和方法对浙江省的新杭线Ⅰ回路雷击跳闸率作了计算,再用该线实测雷电参数代入进行复算(这和实际雷击跳闸率相符),发现前者的计算结果比后者大 1 倍。究其原因,是新标准中的地面落雷密度(γ)取得过大所致,因此新标准不适用于新杭线Ⅰ回路雷击跳闸率的计算,但该标准中的雷击跳闸率计算公式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220kV新杭线Ⅰ回路雷击跳闸率的实测与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萍 《电网技术》1999,23(9):12-13
应用新标准DL/T620-1997中的推荐的雷电参数和方法对浙江省的新杭线I回路雷击跳闸率作了计算,再用该线实测雷电参数代入进行复算(这和实际雷击跳闸率相符),发现前的计算结果比大1倍。究期原因,是新标准中的地面落雷密度(γ)取得过大所至,因此新标准不适用于新杭线I回路雷击跳闸率的计算,但该标准中的雷击跳闸率计算公式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220 kV新杭线Ⅰ回路27年雷电流幅值实测结果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220 kV新杭线Ⅰ回路全线1962—1988年实测得到的716次雷击记录,分析了该线雷击闪络原因,求得了绕击率和雷击跳闸率;并根据雷击跳闸率的变化和雷电流在杆塔中的分流情况,说明改进防雷措施。根据全线雷击点位置的统计确定了多雷区和易击点,为该线有重点、有选择性地加强防雷措施提供了实测依据。此外,还对这些实测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得到了该线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等雷电自然参数。  相似文献   

5.
220 kV新杭Ⅰ回线1961~1994年雷击闪络跳闸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孙萍 《电网技术》2001,25(2):61-64
根据新杭线Ⅰ回线雷电流幅值的实测结果,分析了该线从1961年投运至1994年的34年间的55次雷击闪络跳闸和69次雷击闪络的类型,从而得到该线路的实际雷击跳闸率并与SDJ7-79规程计算值作了比较。此外,还对新杭线Ⅰ、Ⅱ回线同年份的雷击跳闸率作了计算与比较。  相似文献   

6.
110kV新姜线26年雷击闪络分析及防雷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萍 《电网技术》1998,22(6):6-9
110kV新姜112线地处新安江水库南岸,由于其地形,地貌等特殊性,自1970年10月投运至1996年7月18日共雷击加79次,雷击跳闸率高达4.43次/100km.a。为了降低雷击跳闸率,根据220kV新杭Ⅰ回路和以昆线的运行试验,对该线历年来的雷击闪络杆塔进行统计,进而确定该线的多雷区和易击点作为实施防雷改进措施的重点,根据闪络相别所处位置确定闪络类型的绕,反击,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防雷技术措  相似文献   

7.
孙萍 《电网技术》2001,25(2):61-68,68
根据新杭线I回线雷电流幅值的实测结果,分析了该线从1961年投运至1994年的34年间的55次雷击闪络跳闸和69次雷闪络的类型,从而得到该线路的实际雷击跳闸率并与SDJ7-79规程计算作了比较。此外,还对新杭线I、II回线同年份的雷击跳闸率作了计算与比较。  相似文献   

8.
有关输电线路防雷计算中几个参数取值的建议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11  
孙萍 《电网技术》1998,22(8):75-78
文章根据浙江省220KV新杭线1回路从1962-1988年的27年间用磁钢棒实测雷电流幅值的结果,提出了雷击流幅值的累积概率分布、地闪密度、击杆率、杆塔分流系数及绕击率等雷电参数的实测值,将此值代入雷击跳闸率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该线的实际雷击跳闸率完全吻合,文章建议在SDJ7-79规程修订时采用这些参数。  相似文献   

9.
雷击跳闸对电网的安全运行和供电可靠性构成了严重威胁。介绍了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的理论值和实际值计算方法,提出了雷击跳闸率分级评估方法,并应用于工程实际。结果表明:采集精确的地闪密度数据,准确计算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是雷击风险评估的重要基础;雷击跳闸评估可采用雷击跳闸率与线路雷击跳闸率指标的对比方法,风险级别分为4级;浙江220 k V楠丽线133基杆塔中,70%的杆塔雷击跳闸风险等级为C级及以上,建议优先进行防雷改造。  相似文献   

10.
高压线路加装避雷器可减少线路雷击跳闸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减少线路雷击跳闸率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课题。国内外运行经验表明,加装线路避雷器可有效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浙江电力部门针对雷击跳闸频繁的线路,在易击段加装了线路型避雷器,积累了新的线路防雷经验。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分析及反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了山东省 2 0 0 1年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情况及分布 ,分析认为绕击是造成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主要原因。该省线路雷击跳闸率满足部颁规程要求 ,在全国输电线路中雷击跳闸率也是较低的。对多雷区易击点和山区线路易击段采用有效的防雷措施 ,将提高输电线路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计算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宏 《西北电力技术》2004,32(3):84-85,88
介绍了用等击距原理计算线路绕击跳闸率的方法,对影响线路绕击跳闸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区间组合法计算高压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并采用电气几何模型计算击杆率和绕击率。对雷电参数的取值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如何与实际统计值相吻合的工程计算方法。文中以220kV豆渝线为实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与运行统计值较吻合,其置信度较规程法好。  相似文献   

14.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的简易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击是输电线路安全供电的主要危害。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及线路结构的变化,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计算法也不断地改进。本文比较了规程法、经典电气几何模型法及改进电气几何模型法,分析了保护角、电压等级以及雷电流对绕击率的影响,提出一种改进简易计算法,并进行了实例计算比较。  相似文献   

15.
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的改进电气几何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原有的经典电气几何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引入击距系数β来描述雷击输电线路时,避雷线的击距与大地击距的不同.同时对原来计算线路绕击跳闸率的方法进行改进:采用距离差来计算绕击跳闸率.最后采用此种方法,针对典型的单回500 kV酒杯塔,计算和分析了不同保护角和地面倾角时对绕击跳闸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统计和分析了乐山电网220kV山区送电线路,几年来的雷击情况。因采取了加强技术管理和完善技术措施等手段,使雷击跳闸率一直保持历史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7.
对一起220kV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由于杆塔处于空旷丘陵半山坡处,山坡倾角大,雷电绕击导线概率较高,根据现场情况结合雷电定位系统数据采用规程法、改进电气几何模型法计算判定该杆塔发生雷击跳闸的原因为雷电绕击,并根据杆塔所处地形及雷害情况,提出可通过安装可控放电避雷针、防绕击预放电避雷针等措施来达到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对交流500kV天生桥至贵阳输电线路1992年底投运以来至2001年末期间故障跳闸率进行统计与分析,认为该线路故障跳闸率高的主要原因是污闪和雷击所致,并对该线路降低故障跳闸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输电线路旁物体对线路绕击跳闸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目前在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计算中,考虑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保护角、塔高、地面坡度等.我国输电线路大部分地处旷野,以山区、丘陵地带较多.输电线路长度较长,难免跨越高山、森林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地区,因此考虑输电线路旁一定高度物体对线路绕击跳闸率的影响相当必要.应用 EGM 法分析输电线路旁物高对线路绕击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输电线路旁物高对线路绕击跳闸率的影响因素包括线路高度、物体高度、物体与输电线路的水平距离等.  相似文献   

20.
刘刚  许彬  汪逍旻  陈锡阳 《高电压技术》2013,39(6):1481-1487
考虑工频电压影响的Monte Carlo法是一种非确定性的数值方法,计算量大并且不利于大量输电线路的跳闸率计算,实现较为困难。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即基于概率学原理提出了考虑工频电压影响的雷击跳闸率计算解析式。所提方法的计算结果与Monte Carlo法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及可靠性。同时考虑工频电压影响的雷击跳闸情况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工频电压影响的雷击跳闸率要高于未考虑工频电压影响的雷击跳闸率,且反击跳闸误差较绕击更为明显,说明以往在工程上,未考虑工频电压影响的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计算参考值过于保守;并且其误差将随着接地电阻或保护角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