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风井防爆门是矿井通风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设施,目前国内煤矿普遍采用MFBL型立风井防爆门,由于门体质量较大,卸压时开启的阻力较大,门体没有固定装置,发生爆炸时门体往往飞出去很远,损坏变形,难以快速恢复安装,不能及时恢复矿井通风,会造成严重的次生灾害。为解决传统防爆门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能实现自动控制的扇形防爆门,该防爆门爆炸后能及时复位、密封可靠,安装、操作、维护简单。  相似文献   

2.
<正> 矿井防爆门的作用是当井下一旦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时,爆炸冲击波将防爆门快速掀开泄压,从而防止爆炸气浪摧毁矿井主扇,以便在矿井爆炸事故后能迅速恢复矿井通风系统,有利于矿井的抢  相似文献   

3.
《煤矿机械》2016,(12):69-71
调研了现阶段立井、斜井防爆门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矿井防爆门在爆炸以后不能准确复位,影响矿井通风系统快速恢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立井防爆盖,可在瓦斯爆炸时有效增强矿井防爆门抗冲击变形和复位能力;对斜井防爆门在冬季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冷冻、本身材料过重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通过规程、规范对矿井通风设计的相关要求的分析以及矿井通风设计阶段对矿井总风量的计算过程、矿井风量分配方法的研究,在矿井通风设计实例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矿井风量计算时确定的内部漏风量的分配方法,提出了回风井防爆门、安全出口以及井下短距离且设置风门的巷道在矿井通风设计时可以不配风的理由,提出了井下风门实际存在的漏风量的弥补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检验马脊梁矿灾变时期矿井通风系统的可靠性、验证矿井灾害处理的时效性。采用主要通风机叶轮反转方式进行反风演习,对反风前后井下主要进回风地点的风量、有害气体含量进行监测,并严格统计反风演习各阶段所需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反风前矿井总进风量为35 578 m~3/min,总回风量为35 700 m~3/min;反风期间矿井总进风量为20 880 m~3/min,总回风量为19 914 m~3/min,矿井总反风率为56%,主要通风机的供给风量大于正常供风量的40%;10 min内巷道中的风流方向改变;当风流方向改变后;矿井自然通风期间,总进量为5 690 m~3/min,总回风量5 840 m~3/min,且3个风井的防爆门及行人风门能够快速、顺利地打开;反风演习期间各作业点有害气体均未超限;反风演习方案的设计及实施,有效地检验马脊梁矿灾变时期矿井通风系统的可靠性、验证了矿井灾害处理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煤矿立风井防爆门自动复位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着重介绍了防爆门自动复位技术的原理、结构组成、动作过程,以及存在不足和改进方案等。该工艺在同类型矿井管路疏通处理上具有较好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矿用自动复位式风井防爆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煤矿井下发生爆炸时,传统防爆门飞离井口、容易造成井下大范围人员伤亡的问题,研发了自动复位式风井防爆门系列产品,介绍了其防漏风措施,提出了由风机叶片强度反求防爆门受到的爆炸冲击载荷的方法,给出了防爆门梁(柱)和门板与梁(柱)连接部位强度的计算式以及根据风井负压确定门板厚度的计算式等。该产品平时密封可靠;停风时自动开启实施自然通风,恢复供风时自动关闭;发生爆炸时迅速开启保护主要通风机,爆炸过后自动复位,迅速恢复通风系统,给遇险人员自救和应急救援创造有力条件。  相似文献   

8.
煤矿在井下生产或建井过程中,由于人们对瓦斯认识不足或通风不良,管理不严,违反规程等,而造成了瓦斯爆炸,致使矿井局部或全部遭到破坏,人员受到损伤。这是煤矿生产中危害最大、破坏最重的灾变事故之一。在事故发生后,要求矿山救护人员争  相似文献   

9.
<正> 煤矿井下,一旦发生沼气、煤尘爆炸、尤其是井下发生火灾时,将产生大量的剧毒气体一气化碳(CO)。它是造成井下灾变时期人员大量伤亡的最根本的原因。一般在井下进风侧发生这些灾变时,则应迅速进行全矿的反风。但当在采区中发生这些灾变时,就不能简单地决定进行全矿井的反风,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就轻意决定全矿井反风,往往使事故扩大。但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矿井发生灾害时对井下工作人员造成的伤害,文章主要针对矿井灾变进行分析,通过聚焦矿井灾变时期造成的严重损失来明确井下通风的重要性,重点强调矿井灾变时期通风系统建设思路的创新性。详细介绍了矿井灾变时期井下通风自动化控制系统关键技术:自动化控制及通信技术,网络解算技术及计算机技术,风流控制技术与风压调节技术。最后指出通过有关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矿井通风意识,再结合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多元化的科学技术进行井下通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最终可减少矿井灾害中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达到提高矿井开采安全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影响SMA超弹性性能的主要因素,分析了两种不同的超弹性本构关系,总结了SMA超弹性阻尼器在工程振动控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各种阻尼器的减、隔震效果及作用机制,布置方式和优化设计等,展望了SMA在减、隔震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现阶段经济发达地区工程投标报价方法的分析 ,对工程投标报价改革的方向及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移动变形等值线图是描述矿区地表移动和变形分布的主要途径,但其绘制方法比较烦琐。为了克服该方法的不足,开发了VB和Surfer接口程序,将其绘图功能集成到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应用程序中,实现了等值线的自动绘制,为预测结果的正确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图件。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不仅减少了编程量,而且提高了作图效率。  相似文献   

14.
阴畅 《煤矿机械》2012,33(2):261-263
介绍了矿用设备关键元件聚氨酯密封件质量性能检测、储存、包装等生产工序,分析了各生产工序过程中的操作技术要点,指出了各生产工序的注意事项,为提高聚氨酯密封件性能检测、储存、包装管理水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边志雄 《山东煤炭科技》2020,(1):139-141,147
依据井下通风方式及瓦斯含量对井下通风设备进行了选型设计,给出了进行反风时的通风机工作特性以及通风机的电控形式;对井下排水设备和压缩空气设备进行了选型设计。井下工程实践表明,所选用的设备可满足矿井的正常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6.
杨伟光 《建井技术》2009,30(5):3-6,42
阐述了煤炭基建施工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结合中煤第一建设公司科技创新情况,介绍了煤炭基建施工企业科技创新活动谋划与部署的具体内容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混凝机理及其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通过分析讨论混凝机理的前期研究工作, 提出了混凝的三个过程及其物理模型, 并在试验中得到很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充填开采中充填管道频发堵管事故的问题,以山东肥城某矿为例,使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与分析充填使用的材料和充填管道中堵管的类型。通过对比现有的人工拆除法、布置同流水管法的优缺点,提出了气压通管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降低经济的投入、提高通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刘苗苗 《煤炭技术》2012,31(7):147-149
首先介绍了当前我国矿山信息系统建设任务以及所面临的困难,之后对矿山信息系统结构以及矿山数据集成实现技术进行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比我国与美国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健康标准的制定背景、标准体系结构、标准修订办法以及具体的技术指标,找出了我国与美国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安全健康标准之间的差异,并在比对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的实际生产情况,对具有差异的指标提出了具体修改建议,为完善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