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安徽某铁尾矿的钴含量约为0.012%,尚没有得到有效回收,造成钴资源的浪费。为考察采用选矿方法回收细粒钴资源的可行性,进行了直接浮选和脱泥-浮选两种工艺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铁尾矿细泥含量较高,采用脱泥浮选工艺具有流程简单、药剂耗量少的优势。细粒尾矿经过旋流器脱泥后,采用CMC为调整剂、MIBC为起泡剂、丁基黄药为捕收剂,通过一粗二精一扫的选矿工艺,可以获得钴品位为0.47%、钴回收率为54.41%的钴精矿。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锂云母矿石在脱泥作业中锂损失较大的问题,对原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主要是由于部分细小鳞片状集合体在磨矿中泥化造成的。基于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协同效应复配了新型锂云母捕收剂BK414A,在不添加调整剂、不脱泥的条件下对该锂云母矿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并与常规脱泥-酸法浮选工艺进行了指标对比。研究结果表明:BK414A作为锂云母捕收剂在中性矿浆环境中获得了精矿中Li2O品位3.05%、Li2O回收率89.19%的浮选指标;在酸性矿浆环境中(pH=4)常规脱泥-酸法浮选工艺获得了精矿中Li2O品位2.91%、Li2O回收率81.87%的浮选指标;与常规脱泥-酸法浮选工艺相比,新工艺所得精矿中Li2O品位提升了0.14%、Li2O回收率提升了7.32%。采用BK414A浮选锂云母时,无需添加调整剂、无需脱泥,实现了全粒级浮选,且具有流程稳定、浮选指标优良等优点,在中性矿浆环境实现了锂云母的高效回收。  相似文献   

3.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方法研究了3种季铵盐捕收剂和十二胺阳离子捕收剂对白云母、金云母和锂云母浮选行为的影响.利用亲水-疏水平衡值(HLB)分析比较了不同捕收剂的性能.采用二相泡沫试验方法比较了不同捕收剂的浮选泡沫稳定性.研究表明,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431)可以作为浮选锂云母和金云母的有效捕收剂,并可降低浮选泡沫黏度.  相似文献   

4.
江西宜丰地区锂云母矿风化严重、矿物赋存形式复杂, 锂云母中Li2O理论品位较低, 为实现该锂云母矿中锂云母和长石的高效回收, 开展了详细的选矿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脱泥—浮选—磁选工艺, 首先对原矿进行脱泥, 降低了微细粒脉石矿物在锂云母矿物表面的罩盖, 然后以高选择性捕收剂ZY浮选锂云母, 实现了锂云母与脉石矿物的有效分离, 最终获得含Li2O 1.73%、回收率75.87%的锂云母精矿; 浮选尾矿经磁场强度为1.5 T的高梯度磁选除铁后, 可获得作业产率为94.31%、含Na2O 5.78%、K2O 3.08%、Fe2O3 0.07%、白度为67.21%的长石精矿, 可作为陶瓷原料使用。该工艺处理锂云母矿获得了良好的选矿指标, 实现了锂云母及长石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5.
在氢氟酸介质中用胺浮选长石以前,矿浆预处理条件对药剂消耗具有明显的影响。通过强烈擦洗及随后的脱泥处理,各种共生岩石中长石的浮选行为均受到良好影响。首先,这可能是由于分散了沉积粘附于矿物表面的粘土颗粒,消除了似花岗岩石表面云母连生体及伟晶岩水解变形表面层。其次,浮选结果与加入F~-离子调浆的时间有密切关系。调浆时间长时,大于0.l毫米的粗粒可浮性下降。这种现象是由于大部分表面铝原子的溶解使胺的吸附点减少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一些国内外对细粒锡石选矿的研究和大厂矿务局采用混合甲苯胂酸、苄基胂酸、水杨氧肟酸、P86等捕收剂浮选细粒锡石以及采用旋流器、沉淀箱等脱泥方法,获得较好的细粒锡石回收指标的选矿生产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锂资源需求不断加大,锂云母作为锂资源的关键补充来源,对其浮选研究日趋重要。矿石中锂云母常与方解石、白云母、长石和石英等矿物共生,分选难度较大。因此,在分析锂云母矿物性质的基础上,综述了其浮选捕收剂和抑制剂研究进展。目前锂云母捕收剂主要有胺类阳离子捕收剂(伯胺、仲胺、季铵盐、醚胺和双子星胺类)以及将胺类阳离子捕收剂和阴离子捕收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的组合捕收剂;锂云母浮选抑制剂主要针对常见钙质、硅质脉石体系开展调控,主要有水玻璃、六偏磷酸钠等无机抑制剂,草酸、单宁和木质素类等有机抑制剂以及组合抑制剂。指出合成新型锂云母捕收剂、组合捕收剂在锂云母/水界面吸附基础研究、组合无机与有机抑制剂抑制钙质、硅质脉石及其作用机制三大方面是未来锂云母浮选领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一些国内外对细粒锡石选矿的研究和大厂矿务局采用浊给 甲苯胂酸等捕收剂浮选细粒锡石以及采用旋流器等脱泥方法。  相似文献   

9.
第一节概论除了铜-钼和钨-钼复合矿物外,钼常同有工业价值的其它金属同时出现。在伟晶花岗岩和风化热液稀有金属矿床中,钼常以辉钼矿形式同绿柱石、锂、钨、锡和铀矿物一起存在。这类稀有金属矿石的选矿流程通常是混合流程,包括回收锡石和黑钨矿的重选和优先浮选。由于有用组分的品位不同,浮选程序可能不同。一般先回收含锂或作为丢弃产品的云母。浮选云母用阳离子捕收剂,进而用第二章所述的普通方法浮选辉钼矿。从钼浮选尾矿中  相似文献   

10.
钨作为一种稀有金属,目前主要应用于合金、电子和化工等领域,我国钨矿资源较为丰富,但多数属于难选矿物,其中具有开采经济价值的只有白钨矿和黑钨矿,但随着目前黑钨矿资源的减少,如何高效合理的利用白钨矿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由于白钨矿和钙质脉石矿物具有相似的表面特性况且白钨矿作为脆性矿物,在破碎过程中容易产生微细粒,因此白钨矿与钙质脉石矿物方解石、萤石的有效分离和如何有效回收微细粒白钨矿是目前在浮选白钨矿所不可避免的两个难题。针对这两个问题,本文从白钨矿的晶体化学、浮选作用机理对浮选白钨矿进行了的介绍;此外还讨论了微细粒白钨矿的浮选工艺。其中白钨矿的晶体结构不同会使白钨矿表面呈现出不同的疏水性,进而影响白钨矿的可浮性。浮选作用机理方面根据作用效果阐述了抑制剂和捕收剂两类:无机抑制剂广泛的应用于白钨矿的浮选工艺中,;有机抑制剂对于白钨矿的浮选能达到很好的选择性;根据捕收剂性质以及特点,介绍了阴离子捕收剂、阳离子捕收剂、两性捕收剂以及组合捕收剂不同的作用效果,但大多数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微细粒白钨矿目前的浮选工艺主要有空化浮选、剪切絮凝浮选以及载体浮选三种方式,都是通过间接增加微细粒白钨矿的表观粒径,使微细粒白钨矿处于已易于浮选的状态,其优点是能减小微细粒白钨矿对浮选指标的影响,但未从根本上解决微细粒白钨矿浮选的问题。最后对白钨矿的浮选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以某含Li2O 1.09%的锂云母矿石为研究对象,将三种阴离子捕收剂油酸钠(NaOl)、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环烷酸钠(NA)分别与阳离子捕收剂十二胺(DDA)进行复配,借助浮选试验、表面张力、泡沫物化性质测试及协同作用参数计算等手段,从气-液界面研究了阴/阳离子组合捕收剂在锂云母浮选中的协同作用机理。浮选结果表明,三种阴/阳离子组合捕收剂对锂云母的浮选效果均优于单一捕收剂,且当DDA与SDS摩尔比为1∶1时达到最佳浮选效果,精矿中Li2O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2.24%和61.88%。而此时浮选泡沫的稳定性达到最低,有利于锂云母的浮选,其浮选泡沫层的高度、半衰期和含水量分别为33 mm,86 s和48.72%。结合表面张力和协同作用参数计算结果可知,在阴/阳离子组合捕收剂体系中,由于正、负电荷相互吸引,致使阴离子捕收剂插入到DDA之间的空隙中,两种捕收剂通过静电力和碳链间的疏水缔合作用相互交织。而由于磺酸基较强的电负性,其降低DDA之间静电斥力的能力更强。相比DDA/NaOl和DDA/NA,DDA/SDS在气-液界面的饱和吸附值增加,捕收剂分子所占的平均最小面积...  相似文献   

12.
伟晶岩型锂铍稀有金属矿是战略性矿产资源;锂铍稀有金属矿石的浮 选分离是目前锂矿研究的世界性 难题之一。 介绍了常见伟晶岩型锂铍稀有金属矿性质及矿物晶体特性,概 述了我国伟晶岩型含绿柱石的锂辉石矿石 锂铍浮选工艺、浮选药剂及浮选机理等方面研究现状。 目前基于浮选药剂 作用强化锂铍矿物与脉石表面特性差异, 实现锂辉石与绿柱石的高效分离是细粒浸染型含绿柱石伟晶岩型锂辉石矿 石主要的分选方法。 锂辉石、绿柱石与主 要脉石长石和石英均为硅酸盐矿物,矿物表面特性相近,实现锂铍分离的关 键是寻找合适浮选药剂,实现矿物表面选 择性溶蚀,扩大锂辉石与绿柱石、目的矿物与脉石矿物的可浮性差异,实现 锂铍的综合回收。 未来发展趋势是采用基 于密度泛函理论 Materials Studio 软件、AFM 等现代检测分析手段深化 研究伟晶岩型锂铍稀有金属矿矿石性质和矿物 晶体表面的基因特性,采用高效活化剂与抑制剂及联合浮选工艺实现锂辉石 和绿柱石的精细化高效分离;此外锂铍 浮选捕收剂的低温化、捕收剂阴阳离子混合复配化以及浮选机理研究更加 微观量化也是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组合捕收剂间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提高矿物浮选的选择性和回收率。以某锂云母矿石为研究对象,研究捕收剂的组合、组合比、用量等因素对锂云母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阴阳离子捕收剂组合是氧化石蜡皂和十二胺,质量比4∶1,应用于该锂云母矿石闭路试验获得含Li_2O 3.77%、回收率72.58%的锂云母精矿,捕收剂组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某钽铌重选尾矿中的锂云母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从某钽铌矿重选尾矿中回收锂云母时矿浆pH值调整剂、抑制剂、捕收剂对浮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调整剂Na2CO3的用量为1000g/t、抑制剂水玻璃用量为1600g/t、采取阴阳离子捕收剂联合作用(阴离子捕收剂731的用量为400g/t、阳离子捕收剂十二胺用量为90g/t)条件下,浮选效果最佳。在此基础上,确定采用"一粗二精二扫"的闭路试验流程,最终获得的锂云母的精矿(Li2O)品位为4.40%,回收率64.17%。  相似文献   

15.
采用阴离子捕收剂乳剂,在试验室和半工业性选矿厂试验浮选回收伟晶岩中的锂辉石。应用于铍伟晶岩的类似方法,得到了有希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锡石富矿资源的不断开采与利用,锡矿资源逐渐趋向于“贫、细、杂”,细粒锡石的回收利用成为选矿领域的重要难题。浮选法是实现微细粒锡石有效回收的重要技术手段,而浮选捕收剂是决定锡石浮选效果的重要因素。矿石碎磨阶段、调浆等过程中,因介质磨损、设备腐蚀、矿物溶解、回水利用、人为添加等原因,浮选矿浆体系中存在一些金属离子,促进或阻碍捕收剂在锡石表面吸附,进而影响锡石浮选。系统性地概述了锡石浮选中几种常见金属离子分别对苯甲羟肟酸、脂肪酸、膦酸类捕收剂捕收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理解金属离子对锡石浮选行为的影响及采用金属离子调控锡石浮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疆某铅锌选矿厂尾矿主要为氧化锌矿,该氧化锌矿中Zn品位为1.26%、氧化率为76.38%;-15μm微细粒级含量为17.70%,矿石的含泥量较大;锌主要分布在+0.074 mm和-0.038 mm两个粒级;该氧化锌矿主要的可利用矿物为菱锌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属极低品位泥质难选氧化锌矿。该选矿厂现行的选矿工艺仅能有效回收矿石中的闪锌矿和方铅矿,而矿石中大量的氧化锌矿未能得到有效回收,造成资源浪费。为了有效回收矿石中的氧化锌矿,采用硫化-胺法浮选工艺和浮选柱设备开展了系统的半工业试验研究,试验内容包括脱泥与不脱泥对比试验、脱泥量试验、捕收剂选择试验、捕收剂用量试验、硫化钠用量试验、碳酸钠用量试验、水玻璃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试验条件为脱泥量10%、粗选药剂用量碳酸钠1000 g/t、水玻璃500 g/t、硫化钠6000 g/t、新型胺类捕收剂F210 30 g/t,采用两粗两精闭路浮选流程,得到的锌精矿中锌品位为28.64%、回收率为52.24%,实现了对该铅锌矿选矿厂尾矿中极低品位氧化锌矿的有效回收。  相似文献   

18.
针对广西某钨锡多金属矿非金属矿物含量高的特点,以其选厂钨锡尾矿为研究对象,试验采用磁选脱除暗色物质、机械脱泥,以硫酸作调整剂、十二胺作捕收剂浮选云母;再以硫酸作调整剂、十八胺+SDS阴阳离子混合捕收剂浮选长石,实现长石与石英无氟浮选分离工艺。全流程闭路试验获得长石精矿K2O+Na2O品位12.19%、K2O回收率70.15%、Na2O回收率73.24%;石英精矿SiO2品位98.14%。云母、长石、石英均达到建材原料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   

19.
脱泥后的矿石悬浮液用铁的抑制剂淀粉、阳离子捕收剂、起泡剂、氯化钙或其它第Ⅱ族金属盐作为调整剂进行搅拌。最好是在pH值为8.5~9.0时,浮选可有效地进行。由此在浮选槽中使大量的硅石浮起进入泡沫,而大部分  相似文献   

20.
钽铌锂是重要的稀有金属,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针对江西宜春地区低品位锂云母矿,开展了钽铌、锂及长石综合回收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低品位锂云母矿资源特性,开发了以-CO-NH-为主要作用官能团的高选择性锂云母捕收剂ZL-01,实现了在易于泥化的复杂矿浆体系中锂云母矿物的高效捕收,解决了传统脱泥-浮选工艺造成锂云母矿物流失的难题。以ZL-01作捕收剂不脱泥直接浮选锂云母矿物,浮选尾矿采用螺旋溜槽粗选-摇床精选的重选工艺回收钽铌矿物,重选尾矿采用弱磁-强磁联合的磁选工艺对长石矿物进行除杂提纯。在原矿含0.42%Li_2O、0.004%Ta_2O_5、0.008%Nb_2O_5的情况下,获得了Li_2O品位3.38%、回收率为73.50%的锂云母精矿,Ta_2O_5品位18.530%、Nb_2O_5品位24.120%,钽回收率48.89%、铌回收率36.98%的钽铌精矿,TFe含量(质量分数)0.090%、白度72.40%的长石精矿,实现了低品位钠长石化花岗岩蚀变锂云母资源的高效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